中國音樂史普修教程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司冰琳 編  頁數(shù):273  

內(nèi)容概要

  《中國音樂史普修教程》原始社會、夏、商時期的音樂、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隋、唐、五代時期的音樂、宋、遼、金、元時期的音樂、明、清時期的音樂、清末民初音樂發(fā)展概況、20世紀2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20世紀3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和20世紀4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等。

書籍目錄

上篇  中國古代音樂史 第一章 原始社會、夏、商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原始樂舞  第二節(jié) 原始社會的樂器  第三節(jié) 夏、商時期的樂舞  第四節(jié) 夏、商時期的樂器  復習內(nèi)容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禮樂制度  第二節(jié) 音樂機構(gòu)  第三節(jié) 器樂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音樂家和音樂生活  第五節(jié) 音樂作品  第六節(jié) 樂律理論  第七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音樂思想  復習內(nèi)容 第三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音樂機構(gòu)   第二節(jié) 漢初宮廷音樂一瞥   第三節(jié) 民間音樂   第四節(jié) 古琴音樂   第五節(jié) 音樂理論   復習內(nèi)容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宮廷音樂   第二節(jié) 音樂形式與代表作品   第三節(jié) 記譜法與音樂理論   第四節(jié) 音樂機構(gòu)   復習內(nèi)容 第五章 宋、遼、金、元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文人音樂    第二節(jié) 戲曲音樂    第三節(jié) 其他音樂形式和作品  第四節(jié) 音樂理論    復習內(nèi)容 第六章 明、清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jié) 戲曲音樂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民歌、歌舞與說唱音樂  第三節(jié) 民族器樂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重要曲譜  第五節(jié) 音樂理論  復習內(nèi)容下篇  中國近代音樂史 第七章 清末民初音樂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近代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西洋音樂的傳人和學堂樂歌的興起    復習內(nèi)容 第八章 20世紀2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蕭友梅  第三節(jié) 趙元任  第四節(jié) 劉天華  第五節(jié) 黎錦暉  第六節(jié) 王光祈  復習內(nèi)容 第九章 20世紀3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左翼音樂運動與救亡歌詠運動  ……第十章 20世紀40年代音樂發(fā)展概況圖片索引譜例索引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中國古代音樂史  第一章 原始社會、夏、商時期的音樂(9000年前~公元前11世紀)  第一節(jié) 原始樂舞  中國音樂的歷史應(yīng)該從何時開始算起呢?這或許是我們翻開音樂史書最先想到的一個問題。中國音樂文明起源很早,大約從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了人類的音樂文明。古代典籍中有許多關(guān)于遠古音樂的記載,雖然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并不能盡信,但近幾十年以來大量音樂文物的出土,還是以確鑿的事實表明中國音樂文明的久遠以及在同時期的文明中所達到的高度。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樂器,距今九千年左右,這也是中國音樂歷史有據(jù)可靠的開端?! ≡忌鐣侨祟惿鐣缙谄毡榇嬖诘纳鐣螒B(tài),一般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發(fā)展階段,這種劃分是以生產(chǎn)工具的打制或是磨制作為主要特征而加以區(qū)別。由于年代的久遠和史料的難以考證,原始社會的音樂面貌被遮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原始社會的音樂可以從原始樂舞和原始樂器兩個方面考察。前者原始樂舞是指歌、舞、樂綜合于一體的藝術(shù)形式,是中國以及世界范圍內(nèi)人類音樂的早期形態(tài)。在中國先秦時期的文獻記載中,“樂”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字,它與后世“音樂”的含義有所不同。這種集歌唱、舞蹈和奏樂于一身的藝術(shù)表演形式,稱之為“樂舞”。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音樂史普修教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當當很不錯 所有書店都缺貨的書在當當找到了 謝謝當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