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經(jīng)典作品選

出版時間:2004-9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蕭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蕭紅經(jīng)典作品選:小城三月·呼蘭河傳在》讓我們在知道轉(zhuǎn)瞬即變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復(fù)的過程中,經(jīng)典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對人類精神的思考,喚醒了我們曾經(jīng)的期望,鼓起現(xiàn)在的勇氣,不再虛空浮華、懷疑未來。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傳已久的詞句,凈化了我們的心靈,震撼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可以錯過,但不會被磨滅;什么是瞬間即逝去,卻又是最寶貴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蕭紅經(jīng)典作品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后期的重要作品,在這部飽含憂郁深情的作品的序言中,茅盾先生這樣寫道:“如果有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壓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這樣蒼涼的序言很使我驚訝,也勾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xiāng)村應(yīng)有的純凈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饒是作者極力想表現(xiàn)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著一種憂郁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里訴說著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著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著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舍?!倍劾锴锾斓暮髨@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著。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br />   在我心目中三島由紀夫是寫景的好手,筆下的金閣寺有種讓人愕然的絕美,但是看了蕭紅的手筆,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凄美的筆觸,將景物賦予了一種哀嘆的氣息。原來這世界也不缺乏憂傷,只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憂傷的眼睛。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著凄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潑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著獵奇的心態(tài),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害怕死后沒有人為他送行,成為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的敘述著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的心態(tài),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讓人苦悶的是他們周圍那些人的冷酷無情,在這些人的舉動中我們看不到憐憫的存在。小團圓媳婦被熱水澆頭,澆一次昏一次,卻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暴行,而是圍在旁邊看熱鬧。這場景讓我不自覺的想起那讓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一幕:一群中國人在木然的觀看自己同胞被處死的電影??膳碌牟皇潜┝?,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蘭河城里的人早已見慣了貧苦百姓們顛沛流離的命運,于是他們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了。關(guān)于馮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傷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關(guān)心他如何養(yǎng)活一家人,反而熱衷于尋覓他自殺的蛛絲馬跡,在他床上發(fā)現(xiàn)一根繩頭,便有人傳言他要上吊,他新買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傳開了。看到這里我非常懷念沈從文筆下溫暖的湘西風情,那里的人們似乎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不像蕭紅筆下的人們?nèi)绱说睦淠蜌埲獭?br />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jīng)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jīng)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借著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著眼淚在唱屬于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边@句話暗合李后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說中,蕭紅說了一句話:“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痹谙愀鄣臅r候她已經(jīng)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沖得老遠的童年歲月,盡管并不美滿,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么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為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里,于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愿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凄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著一點病態(tài)的藝術(shù)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說,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0歲便孤獨在異鄉(xiāng)逝去的蕭紅。據(jù)說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毕胂胨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凄涼和幽怨。作為讀者的我們別無他法,只有長嘆一聲,向那沉睡已久的女作家遙寄一聲珍重了。
      
  •      藍瓦瓦的天空,沉睡的破犁,以及安靜的院落,不同于以往的所謂舊時期小說的描述,蕭紅一樣地把過去的歲月清晰明快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有過靜怡,也同樣不乏噪雜。就像呼蘭河傳描述的蒿草一樣,一如既往地生長,作者以一個女性的細膩情感將這些畫面加以記錄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之所以想到王右丞的這首詩,是因為紅豆的春天來了,而人的春天卻永遠終結(jié)。
      淺淺地讀過蕭紅的《呼蘭河傳》,讀完后萬分心疼那個可愛的小團圓媳婦,年輕、活力、真誠、羞澀、善良、嬌憨,若是生在現(xiàn)在,一定是個人見人愛的好姑娘,然而卻成了腐朽與封建的殉葬品。心里為她痛著,但是同樣也慶幸著,幸好這是一個樂觀的姑娘,不懂事,不然,折磨她的就不止是家庭和社會,還有她自己的心了。
      似乎作者也懂得讀者的心思。一年后,再讀蕭紅的《小城三月》,便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受著雙重折磨的女子——翠姨。同樣是個美好的姑娘,沉靜、溫柔、懂得感恩,向往美好,向往愛。在那個春天,她離開了,猶如柳絮飄飛般的美。死因似乎有些讓人莫名其妙。
      是因為害了相思病嗎?不像,相比那樣的女孩,翠姨是平和的,一點也不瘋狂,一點也不偏激。
      是因為不愿意出嫁嗎?沒有那般簡單,翠姨訂婚的時候,也沒有反感,甚至還有些小小的得意。
      翠姨的病,來自心里。她的姐姐說,如果她真的不愿意嫁,那是可以的,沒有人強迫她。但是,僅僅是回了這門親事,翠姨的命運還是一樣。
      想到巴金《家春秋》里的蕙,便是被她的父親毀了。覺新愛她,可是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他受著家庭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牽連,自己的命都掌控不住,更不要談救蕙了,他幫著蕙辦親事,應(yīng)付著蕙可恨的父親,同樣自己的心也絕望了,只能強笑著讓蕙妥協(xié)。妥協(xié)之于蕙,也是唯一的辦法。她只有這樣嫁過去,折磨致死。然而當轎子抬到家門口,蕙卻掙扎了,她不愿意進去,她何嘗不知道自己和淑華、淑英、蕓是一樣的,她何嘗不愛著覺新,她何嘗愿意這樣接受安排?如果,她沒有早早的絕望,也許還是有救的,但是一切都晚了,覺新抱著她上轎,她不再掙扎,心已經(jīng)徹底死了。
      想到《半生緣》里的石翠芝,同樣生在舊家庭,同樣也在這樣腐朽的空氣里快要窒息。她渴望著叔惠,她也反感過,抵抗過,離家出走過,卻最終認命,嫁了一個不愛的男人,符合了家庭的規(guī)矩,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公子完婚。
      縱然那個時代是矛盾的,年輕人向往美好卻沒有自由,然而結(jié)局卻還是在自己手中。《家春秋》里的覺慧和淑英,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了人格獨立生命自由,我不相信覺新和蕙有什么不一樣,覺新也是念過書的,卻這樣軟弱地將自己的前程放棄,將命運交到家庭手里,害了自己,也害了三個美麗的愛他的女人,他明明可以像覺慧一樣,明明可以有能力救自己,救梅,救蕙,卻明明知道錯還往錯處走。
      翠姨呢?她喜歡那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侄女,是因為侄女念過書,而她也向往著知識與光明;她也喜歡衣料、花邊、流行的新式的東西,因為她知道處在青春年華的自己很美麗。
      但是,她沒有去爭取讀書的機會,干看著學堂里的年輕學子發(fā)呆。她沒有去爭取幸福,她的家庭還不算壞吧,至少還有人情味,還有一個懂道理的姐姐吧,但是她什么都沒有說。
      書里的理由,很荒唐——寡婦的孩子,命不好。這是什么道理?翠姨去買鞋,明明是自己沒有趕上那個潮流的時間,明明是自己可以早點去買卻猶豫不決直到買不到鞋子,卻說自己的命不會好的。
      正是這一點是翠姨致命的傷。翠姨的人生就像那買鞋一樣——明明可以早些去讀書,卻沒有去;晚些想去了,卻已經(jīng)到了很大的年齡,怕人家笑話。明明可以拒絕那樁婚事,但卻一直沒有說,或許是認命,但真正到了出嫁的時候卻在等死。
      堂哥和翠姨應(yīng)該是相愛吧?;蛟S堂哥對翠姨只是僅僅的同情與憐惜,但之于翠姨這樣的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稻草不可靠,承擔不起她的生命也壓根沒有想去承擔,翠姨也許也知道,她和堂哥,一個是窮家庭的寡婦的女兒,沒有文化,一個是富家公子,有開明的父親,進過新式學堂,這樣的兩個人即使相愛也是不能長久的。但是,翠姨卻還是抓住了這顆稻草,短暫的掙扎后,摔下懸崖。就像《雷雨》里繁漪抓住了周萍。好在,翠姨之于繁漪,多一些聰明和理智。她沒有去糾纏,只是認命了。
      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會有悲劇,只是我們現(xiàn)在相對自由些。悲劇的原因,大部分應(yīng)該還在自己?!痘钪防锏母YF,可以說經(jīng)歷了人們可以想到的所有悲劇,但是他不認命,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強地活著,知道生命最后也很坦然,他的悲劇便不叫悲劇了。翠姨,如果少一些憂郁、少一些遲疑、少一些悲觀、不去相信那些沒道理的話,不去折磨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著。就會有希望,就會有幸福。
      蕭紅的筆太殘酷。平平淡淡的語言,就這樣平鋪直敘,沒有一點刻意渲染,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講述這段發(fā)生在那個時代很多次,發(fā)生在小說里很多次的再普通不過的故事。卻讓我感到觸目驚心。
      倘若呼蘭河傳的悲劇在于人們的糊涂、無知、麻木,那小城三月中的人們就是想得太多了吧。
      終究是太傻,終究是不懂得掌握命運,不懂得讓自己硬一點,去抵抗不公,追尋美好。要認清什么是痛、什么是美,并懂得逃離痛,追求美,這才是應(yīng)有的人生。不論結(jié)局是痛著還是幸福著,總比那些任命運擺布的人要強得多。小團圓媳婦可以,翠姨也可以。
      那句在學生作文中用的不要的老掉牙的貝多芬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春天來了,播下希望的種子,用心去呵護,在最貧瘠的土壤中,它也有破土而出,生根發(fā)芽的可能。
      
      
  •   很感觸,飄零的生世和多情的靈魂造就的一個透視世間冷暖的女子,貧乏如我者,只是唏噓。
  •   很喜歡你的這個評論,是呀,像蒿草一樣生長,向著天,沒有盡頭。
  •   寫的真好,我一定要看這書現(xiàn)在就去當當買!
  •   呵呵,謝謝夸獎。不過我更推薦看蕭紅的《生死場》
  •   哎 我可是為了看附在后面<回憶魯迅先生>才買那本書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