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劉信芳 頁數(shù):45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劉信芳編著的本書從制度的角度在較為廣闊的范圍討論楚簡帛的文例,部分內(nèi)容涉及文字釋讀方面的研究。主要章節(jié)有:職官名例、地名例、器物名例、卜筮祭祀例、紀(jì)年與月名例、先王及家族祀譜例、楚公族姓氏例、連綿字例、古文字歧讀例、簡帛書寫例等,對“三楚先”、“楚先”、“荊王”,古文字研究中的“錯別字”等問題有專題討論。
援例以證典籍是歷史文獻(xiàn)學(xué)的傳統(tǒng)做法。本書輯出楚簡帛中的各種文例并展開深入討論,做了一項重要的基礎(chǔ)工作,對文史研究、文物考古研究、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序言
凡例
一 職官名例
二 地名例
三 器物名例
四 卜筮祭祀例
五 紀(jì)年與月名例
六 楚簡“三楚先”、“楚先”、“荊王”以及相關(guān)祀禮
七 先王及家族祀譜例
八 楚公族姓氏例
九 連綿字例
十 古文字歧讀釋例
十一 簡帛書寫例
十二 將簡帛不誤之字釋為“錯別字”例”
附錄 楚系簡帛概述
征引書目
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表
插圖目錄
章節(jié)摘錄
蓋指直系而言,謂上甲至祖乙(其言二十示者則至武乙)。小示則指旁系及諸臣?!鄙胶單乃^“自含鹿以就武王”,亦是指直系先公而言。 我們可以將楚人祭祀之例作如下歸純稱先祖為“三楚先”,特指“老童、祝融、穴酓”;稱先祖、先公中三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為“楚先”,特指“老僮、祝融、媸酓”;稱含鹿以下,武王(或文王)以前之先公為“荊王”;稱先王為“某王”(單字謐)或“某某王”(二字謐)。、 稱“荊”稱“楚”之不同,涉及到較為復(fù)雜的問題,謹(jǐn)述之于下。 《左傳》僖公元年(時當(dāng)楚成王十三年)“楚人伐鄭”,杜預(yù)注:“荊始改號曰楚。”是云是年以前經(jīng)作“荊”,是年以后經(jīng)、傳作楚。《春秋公羊傳》莊公十年:“荊者何?州名也。州不若國。”是說與杜預(yù)注尚不矛盾。后世學(xué)者多疑《公羊傅》及杜注,解說紛出,羅連環(huán)先生嘗總結(jié)釋荊、楚之意見為五說,認(rèn)為杜預(yù)的說法“純屬望文生義,一無可取”。②然杜注寅不易否定。楚國或稱荊,或稱楚,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春秋》一書前稱荊,后稱楚,杜注本于春秋筆法,《春秋》前后書例不同,本于當(dāng)時寅錄。只是魯國史官是以周分封國為正統(tǒng),所記楚之稱號與楚之自號有一定差距,《左傅》桓公二年(時當(dāng)楚武王二十一年):“始懼楚也?!贝藶楹笫朗饭贋榻?jīng)作傳而追述為“楚”,然而在事實上說明,楚作為諸侯國“楚國”,始自楚武王。《史記·楚世家》:“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卒。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俗粤?,為武王?!闭f明楚王之稱,是楚人憑實力自尊的結(jié)果?! ∑涠?,武王以前之楚先公,有“若敖”、“蛤冒”諸稱,確也有自稱為“楚公”的,傳世銅器有著名的楚公逆镈,近年山西晉侯墓地出土楚公逆編鐘,使得锜、鐘有了確切的年代依據(jù)。㈤“楚公逆”即“熊咢”,與周宣王、晉穆侯同時。武王以后的各代楚王,楚人一律自號位“楚王”,有“楚王熊章鐘”、“楚王熊璋戈”,淅川下寺銅器群等為證?! 〕喼苑Q武王以前之先公為“荊王”,是介于“楚王”、“楚公”二者間的權(quán)變性說法,既依后世楚王例尊稱先公為“王”,又考慮到了當(dāng)時尚未成為正式諸侯國“楚國”的實際情況,可謂禮在其中?!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