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內在的智慧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丹·米爾曼  頁數:168  譯者:法藍西斯·張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我們無法教導人們,  我們只是幫助他們發(fā)現  存在于他們內心的事物?! ?mdash;—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什么是你從生活中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質?  許多年前,我問自己這個問題。從那時起,時間和經驗提供了答案與洞見,這些答案一步步導向“心靈法則”。  心靈法則屬于我們每一個人。它可以在每個人的內心發(fā)現;它存在于每個宗教、文化和道德系統(tǒng)的核心。引導我通向這些宇宙共通法則的方法是自問:“如果有天,我在山上遇見我的高層意識/更高自我,他以一個智者的形態(tài)出現,這位智者會教導我什么?”這個問題開啟的是,存在于每個人心里的智慧源泉?! ∷行撵`旅程的體驗都得自生命的課程與性靈的探索。在本書中,我將生命的心靈法則透過我與一位虛構的智者間的對話及經歷呈現——這位智者是個優(yōu)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性,她透過自然世界意義深遠及鮮明的意象,教導人生的真理?! 『臀抑暗拈L篇冒險小說相較,這本書的形態(tài)比較接近寓言。山居智者的原型形象,賦予了這些心靈法則簡單但深刻的血肉與情感層次。  我誠摯地邀請讀者與我一起踏上這趟心靈的旅程,隨著智者指導我行走山間的小徑,一同探索在迂回曲折的生命道路上,我們命定要掌握的最具啟發(fā)性的法則。這些法則擴展了我的視野,并提供我改變人生路途的方法。我希望也相信,它們可以為你的生命帶來同樣美好的改變! 

內容概要

如何在現實艱困的世界里,找到內心的平靜?如何避開生命里的淺灘和暗礁,航行在正確的航道上?物質成功的同時,能否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與成就感?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力量,都存在于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心一直是直覺智慧的廣大儲藏室,里面藏有反映宇宙最初智慧的法則:找到生存在世上的勇氣的選擇法則,調節(jié)我們的身體、心智和情緒的平衡法則,將漫長的旅途轉換成一連串的小步驟的過程法則,認識到自我局限的慈悲法則,等等。每一條法則跟我們的生命價值與質量息息相關,能為生命帶來美好的改變。
這些法則是一直栽種在你心底的種子,等待正確的時間萌芽和生長,等待著通過你的實踐來喚醒它們,從而結出勇氣、愛和了解的果實。

作者簡介

丹米爾曼(Dan
Millman):歐美頂尖身心靈導師、前世界級蹦床錦標選手、斯坦福大學體操教練、美國最好文理學院歐柏林學院教授、武術輔導員。1996年之前,幸運之神雖然持續(xù)眷顧著丹,但外在的榮耀和光環(huán)始終沒有為他的內心帶來永恒的寧靜與滿足。直到遇見亦師亦友的蘇格拉底,他開始學習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規(guī),掌握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清醒地過著單純、快樂、不復雜的生活。在長達二十年的靈性追尋之后,他在世界各地主持“和平勇士之道”的演講、研討會,深深地影響著不同社會階層、年齡層的讀者,包括身心靈健康、心理學、教育、政治、體育和藝術等領域。其多本暢銷著作已被譯為29種語言,發(fā)行量超過上百萬冊,出版有《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后》、《心靈的運動家》、《時時刻刻》等。

書籍目錄

國際好評
推薦序:智慧的明燈
前言
開場:與山居智者相遇
1尋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則】
如果重力是牽引宇宙的力量,平衡就是解開宇宙神秘的鑰匙。
平衡可以應用在我們的身體、心智和情緒,以至我們所有存在的層面。
平衡法則提醒我們:我們做的任何事,都可能過猶不及。如果我們生活或習性的鐘擺經常固定在一方大力擺動,它將會不可避免地震蕩回另一邊。
2取回我們的力量【選擇法則】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但也同時被它巨大的責任——選擇的力量束縛和祝福。
我們的未來,大體上而言,是既定的——因為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臨事物時的反應。
重新取回選擇的力量,我們便找到生存在世上的勇氣。
3按部就班【過程法則】
過程是將任何旅程轉換成一連串的小步驟,一次一個步驟,一次一個步伐,朝著我們的目標實現。
過程法則在時間的鋪陳中教導我們耐性;它以細心的準備為根基,并信任我們由內開展的潛力。
4活在當下【現在法則】
時間是矛盾的幻象。它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延伸,然而,除了在我們的心智,它,并不存在。
時間的概念是傳承的思想與語言的積習,是人類社會的協(xié)議。
有關時間的真相是玄妙的真理:我們有的只是“現在”。
5喚醒悲憫【慈悲法則】
宇宙并不評斷我們,它只是提供結果、課程和機會,透過因果法則,讓我們學習并獲得經驗的平衡。
慈悲,是認知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身現有的信念與能力的局限里,盡己所能。
6信任你的心【信心法則】
信心是我們和宇宙智慧的直接聯(lián)結。它提醒我們,我們知道的,比聽到或讀到或研究的多。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觀察、傾聽和信任,透過我們每一個人運作的宇宙圣靈的愛與智慧。
7 擴展我們的實相【期望法則】
能量跟隨思想;我們所能想象的事物是向前移動,不是往后。我們所假定的,期望的,或相信的,創(chuàng)造并影響我們的體驗。
借由擴展我們對于可能性的最深信念,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經驗。
7活出真實自我【誠實法則】
誠實表示,不論誘因的多少,我們的生活與行為,都和我們最高的視野及心靈法則一致。
在誠實的核心中,我們認知、接受并表達自我真實的內在。因而我們以身教榜樣,而非言語啟發(fā)他人。
9實踐生命【行動法則】
不論我們感覺或知道什么,不論我們有多少潛能和才華,只有行動帶給我們生命。
我們許多人明了諸如承諾、勇氣和愛的概念,但只有實踐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知曉。實踐通往了解,而行動,將知識淬煉為智慧。
10隨自然之歌起舞【循環(huán)法則】
自然世界有自己的韻律、模式和循環(huán)——季節(jié)的流換、星辰的運轉、潮起與潮落。
四季不會爭先恐后,天上飄浮的云朵也不會和風賽跑。所有的事物在最恰當的時機發(fā)生,在時間的循環(huán)中,像海浪般起升下落。
11擁抱更高的神圣意志【臣服法則】
臣服表示展開雙臂接受此刻,這個身體,和這一生。
臣服是脫離小我的意念,活在與更高的神圣意志——心的智慧——的和諧與一致中。
臣服不是消極的接受,臣服是將每個挑戰(zhàn)都視為靈性成長和意識擴展的方式與機會。
12記得我們與萬物的聯(lián)系【合一法則】
我們以獨立,有著各自不同命運的個體身份,出現在地球。但就像每一顆分離的雨滴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也是意識海洋——神的身體的一部分。在我們同屬一個家族的最高真理中,找到愛和內在的寧靜。
將恐懼、嫉妒和怨恨的包袱拋開,乘著了解的翅膀高飛,進入無限的慈悲之境。
結語:智者的道別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尋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則】  如果重力是牽引宇宙的力量,平衡就是解開宇宙神秘的鑰匙。平衡可以應用于我們的身體、心智和情緒,以至我們所有存在的層面。平衡法則提醒我們:我們做的任何事,都可能過猶不及。如果我們生活或習性的鐘擺經常固定在一方大力擺動,它將會不可避免地震蕩回另一邊。  要謙卑,因為你是泥土所造?! ∫呱校驗槟闶怯尚浅浇M成。  ——塞爾維亞諺語  “我們現在是順風,所以它還沒感覺我們的存在。”智者輕聲地說,指引我的視線到池邊——一只白鷺鷥正完美平衡地以單腳站立。“你能像那只白鷺一樣平衡嗎?”她問。  “你是指單腳站立嗎?”  “我是指感受白鷺內在所感受的。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那般的鎮(zhèn)靜嗎?”  “可以……也許……我不知道。我現在還在努力試著想清楚,我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她重復她的問題:“你很少感受到那樣的寧靜,是吧?”  “嗯,很少吧,我想。”  “一個誠實的答案,一個好的開始。”她坐在灑滿陽光的小圓丘上,邊看著池塘,邊說著,“想想,在自然規(guī)范下的人類生活里,'平衡'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人類,事實上是中庸的產物。我們的游泳技能怎樣也比不上水中生活的魚類,我們無法飛奔矯健如印度豹,體能也不及大猩猩強壯;但是我們擁有這些動物所有的能力,而且是一種平衡、適度的能力。”  智者再一次指了指雪潔的白鷺,它依然保持著同樣的姿態(tài),穩(wěn)健地佇立在池邊:“每個人類的身體都渴慕平衡,并從內在的平衡和寧靜中受益。你現在能在內心感受到嗎?”  她將手掌放在我的胸前,我立刻感到一股深沉的平和穿透身體,也撫慰并平靜了我的心。她輕聲說:“感受它。”  “是的。”我的口氣帶著喜悅?! ?ldquo;這種沉靜的感覺提供給我們一個參考架構。它會增加你對平衡的覺知,也會降低你對平常所經驗到的不平衡的容忍度。”  “怎么說?”  “嗯……假設你建議一個很緊張的人'放松',而那人卻從不知道'放松'的感覺時,這對他并不會有什么幫助。然而,一旦他們體驗過深度放松,就有了所謂的參考架構。當緊張浮現,他們比較能感受到,并且采取步驟去釋放這種緊張。同理,一旦你體會過真正的平衡,就會開始注意到你生活中不平衡的地方;這就像是一個自動訊號,要你回到內心的那個中心點。運用平衡法則可以幫助你注意到自身的不平衡與失序。”  “就這么簡單?”  她笑了:“非常簡單,但不是很容易,因為我們向來所習慣感知的情緒,不論是在身體或心理層面,即使是焦慮或極端的不平衡,對我們來說,都是'正常'的感受。許多人說的'神經衰弱癥',事實上是思想、脈沖或情緒的不平衡和夸張的表現,這些我們偶爾都會感覺到。因此當我們剛開始轉換到真正的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確實會感到奇怪和不習慣。”  “那么我要如何轉換到真正的平衡境界?”  一條魚兒在這時跳出水面,池塘表面泛起一陣漣漪。智者回答:“到那寧靜的地方,你內心靜止無波的池塘。仔細看,仔細聽。注意你身體或生活中因為做得太多或太少而引發(fā)的波動漣漪,仔細檢視生活的每個層面,你的飲食、運動、工作,以及與他人的溝通互動。”  當我思考的時候,另一個想法浮現:“在現今的世界局勢下,花這些精力往內省視,去發(fā)掘平衡和沉靜,這樣好像有點自我中心。”  智者微笑,示意我跟她一起繞著池邊行走。“許多人將'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了,”她說,“但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你同時也找到改變世界的內在力量與平靜。”  她彎下身撿起一根約一兩米長的細長樹枝,然后放在食指上,試著以單指讓它平衡。樹枝起先直挺地豎立,接著開始前后來回地傾斜,最后掉在地上。“渴望和執(zhí)著,牽引你向前;”她說,“恐懼、抗拒和逃避,則讓你后退。任何一種極端的形式,即使是在某個議題上采取僵化固定的立場,都會使你偏離平衡,失去衡量各方價值的機會。你了解嗎?”  “我想我了解吧……但我不是很確定。”我回答?! ?ldquo;很好!這表示你已經準備好學習了。”  ……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丹·米爾曼是我最欣賞的外國靈性作家之一,他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和我的著作《遇見未知的自己》有許多相似之處。他的新作《喚醒內在的智慧》同樣是用簡單易懂的敘事方式,來闡明千古不變并且可以歷經考驗的靈性真理法則,讀完讓人感到靈魂又獲得了一次徹底的洗滌,強力推薦本書?! ?mdash;—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智慧、有趣的哲理,和呼吸一樣簡單,卻如"道"般優(yōu)美?! ?mdash;—靈性導師 杰克·康菲爾德  丹·米爾曼將他多年探索心靈至理的心得,過濾成單純精美的簡明原則,并以極美妙的文字和寓言小說形式將之鑲嵌和包裹,這種方式,容易引人入勝,也讓人輕松閱讀。  ——王季慶  中華新時代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人  十二則簡短樸素的心靈文字,直指人心般地震撼了我。這本小書用淺顯但絕不淺薄的道理,幾乎將所有心靈書籍絮絮叨叨想傳達的內容都包括了,我讀完后得到一種奇妙的安頓感?! ?mdash;—朱全斌  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教授

編輯推薦

  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親筆推薦  張德芬最欣賞的外國靈性作家丹·米爾曼滌蕩靈魂之作  全美頂尖身心靈導師丹·米爾曼的智慧修行課  智慧在心 不假外求  直指人心般震撼  閱后頓生安頓感  用淺顯但絕不淺薄的道理述盡所有心靈書籍絮絮叨叨想傳達的內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喚醒內在的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買其它東西順便買的
  •   不錯的書!老師很喜歡!
  •   愛讀書的人
  •   喚醒內在的智慧
  •     我很難找到一些詞準確的描述我看這本書時的心情
      也許是一種久違的平靜吧
      書的篇幅不大,慢悠悠的用了三個晚上看完了
      每天看完幾條法則,睡的特別安穩(wěn),寧靜
      其實在接觸靈修學之后
      很多道理已經逐漸懂得
      但這本書用很強的條理性幫我們把這些常用的法則梳理了一遍
      思路清晰,淺顯易懂
      書上說的對,這些道理要在你慢慢認可之后逐漸消化并運用到生活中
      使之融合成你生活和思維的一部分
      你會發(fā)現,生活真的在一點點的改變
      大多數時候
      你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喜悅感和幸福感
      能清晰的感受到這種溫暖的氣場和氛圍
      能融入,并且分外感動
      
      每次看書的時候難免角色代入
      身臨其境
      這一次和主角一起進入了美麗的森林
      仿佛我也看到了那內外平衡的白鷺
      緩緩流淌的小溪
      的確,大自然是最神奇最包容的
      原始的人也是源于自然
      因此,在大自然中的這一課,分外親切
      
      我不會強迫自己一條條的都按照上面的法則去做
      但我相信很多法則已化為自己的一種習慣
      去堅持,去改變,去發(fā)現奇跡
      這本書讓我變得越發(fā)的沉靜
      而有力量
      鑒于此,推薦
  •     與自然的對話,與心靈的智者對話,時常想著當我的前面有著一位智慧,慈悲憫憐眾生的尊者,他會怎么做?
      
      所謂靈性指數在于修行,當你能體察到萬事萬物的變遷,當你看到了花兒的微笑,你覺得水是如此甘甜。體察一切生靈,從一切的萬物中學習,我是他們,他們是我們。
      我是風,我在呼嘯;
      我是花兒,我堅強的微笑一次次的綻放;
      我是水,滋潤萬物洗滌一切污穢;
      我是那白發(fā)滄桑的老人,隱藏了無數的苦楚和辛酸;
      我是那迷茫的青年,惶恐懷疑遲愚讓我沒有力量往前
      我是那痛苦的情人,貪戀愛戀羨慕嗔恨,為愛欲所困
      我是那怒火沖天的路人,抱怨世間一切帶給我的不平等;
      我是那搶劫殺人的罪犯,泯滅覺知地任由罪惡延伸,在鮮血中得到存在的價值;
      我是那剛會走路的小孩,對世間一切都這么新奇和不解;
      我是那救度罪苦眾生的菩薩,百千萬劫不辭疲倦....
      
      當萬物圓融統(tǒng)一,懂得用慈悲憐憫每一個生靈,你不會嗔恨你自己亦不會傷害他人,你從萬物中看到了你的實相一面。你發(fā)心地呵護贊嘆,你體察萬物的喜悅,包容了萬物的罪苦,也就懂得了平衡,更使你謙卑,用心連接宇宙萬物,體察這一刻的鼻息。
  •     靈性的十二法則
      
      有一種神秘力量,許多人稱之為神
      祂顯現為無所不在、宇宙共通的愛
      祂是一套法則,一個偉大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運作,完美無瑕。
      一旦我們領會生命旅程中的這項根本真理。
      不論走在何處,我們皆能安然自在。
      
      平衡法則:中庸之道
      
      如果重力是牽引宇宙的力量,
      平衡就是解開宇宙神秘的鑰匙。
      平衡可以應用在我們的身體、心智和情緒,
      以至我們所有存在的層面。
      平衡法則提醒我們:
      任何我們做的事
      都可能過猶不及。
      如果我們生活或習性的鐘擺
      經常固定在一方大力擺動,
      它將會不可避免的
      震蕩回另一邊。
      
      選擇法則:取回我們的力量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
      但也同時被它巨大的責任——選擇的力量
      束縛和祝福。
      我們的未來,大體上而言,是既定的
      ——因為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境遇,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臨事物時的反應。
      重新取回選擇的力量,
      我們便找到生存在世上的勇氣。
      
      過程法則:按部就班
      
      過程是將任何旅程轉換成一連串的小步驟,
      一次一個步驟,一次一個步伐,
      朝著我們的目標實現。
      過程法則在時間的鋪陳中
      教導我們耐性;
      它以細心的準備為根基
      并信任我們由內開展的潛力。
      
      現在法則:活在當下
      
      時間是矛盾的幻象。
      它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延伸,
      然而,除了在我們的心智,
      它,并不存在。
      時間的概念是傳承的思想與語言的積習,
      是人類社會的協(xié)議。
      有關時間的真相是玄妙的真理:
      我們有的只是“現在”。
      
      慈悲法則:喚醒悲憫
      
      宇宙并不評斷我們,
      它只是提供結果、課程和機會,
      透過因果法則,
      讓我們學習并獲得經驗的平衡。
      慈悲,
      是認知到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在自身現有的信念與能力的局限里,
      盡己所能。
      
      信心法則:信任你的心
      
      信心是我們和宇宙智慧的直接聯(lián)結。
      它提醒我們,我們知道的,比聽到或讀到或研究的多
      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觀察、傾聽和信任
      透過我們每一個人運作的宇宙圣靈的愛與智慧。
      
      期望法則:擴展我們的實相
      
      能量跟隨思想;我們所能想像的事物是向前移動,不是往后。
      我們所假定的,期望的,或相信的,
      創(chuàng)造并影響我們的體驗。
      藉由擴展我們對于可能性的最深信念,
      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經驗。
      
      誠實法則:活出真實自我
      
      誠實表示
      不論誘因的多少,
      我們的生活與行為
      都和我們最高的視野及心靈法則一致。
      在誠實的核心中,我們認知、接受
      并表達自我真實的內在。
      因而我們以身教榜樣,而非言語
      啟發(fā)他人。
      
      行動法則:實踐生命
      
      不論我們感覺或知道什么,
      不論我們有多少潛能和才華,
      只有行動帶給我們生命。
      我們許多人明了諸如承諾、勇氣和愛的概念,
      但只有實踐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知曉。
      實踐通往了解,
      而行動,將知識淬煉為智慧。
      
      循環(huán)法則:隨自然之歌起舞
      
      自然世界與自己的韻律、模式和循環(huán)
      季節(jié)的流換,
      星辰的運轉,
      潮起與潮落。
      四季不會爭先恐后,
      天上漂浮的云朵也不會和風賽跑。
      所有的事物在最恰當的時機發(fā)生,
      在時間的循環(huán)中,
      像海浪般起升下落。
      
      臣服法則:擁抱更高的神圣意志
      
      臣服表示展開雙臂
      接受此刻,這個身體,和這一生。
      臣服是脫離小我的意念,
      活在與更高的神圣意志:心的智慧
      的和諧與一致中。
      臣服不是消極的接受,
      臣服是將每個挑戰(zhàn)都視為靈性成長
      和意識擴展的方式與機會。
      
      合一法則:憶起我們與萬物的聯(lián)系
      
      我們以獨立,
      有著各自不同命運的個體身份,
      出現在地球。
      但就像每一顆分離的雨水都是海洋的一部分,
      我們每一個人也是意識海洋
      ——神的身體的一部分。
      在我們同屬一個家族的最高真理中,
      找到愛和內在的寧靜。
      將恐懼、嫉妒和怨恨的包袱拋開,
      乘著了解的翅膀高飛,
      進入無限的慈悲之境。
      
      2011年01月25日,14:40
  •      不知從何時開始,身心就被籠罩在一片灰暗中。
       活在社會中,幼小的我只能模仿他人的動作,聽取他人的經驗,步履蹣跚,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過于在意外人的評價,將每一句貶義的經驗刻入意識的碑文里,日復一日,各種各樣的行為準則,生活評判堆積在意識之河,我在河內穿梭,忘記了回家的路,也忘記了自己是誰。
       社會框條,或者對于某些人來說,是值得借鑒的,并以此得到社會立足的位置。但對于某些人來說,是無法學習并且將其化為內心的一部分,繼而生存在世界上。
       如果內心深處仍對社會法則有所疑惑,請仔細閱讀這本書。因為她會給你指引比社會法則更高的存在,宇宙法則。
       無論怎么法則,讓內心得到平靜,繼而生活在幸福當中,便是值得借鑒與學習的屬于個人的好法則。
      
  •     余誤入山麓,遇一高人,曰智者,授余十二法則,曰智慧法則,可啟發(fā)心靈,受享終生?!秵拘褍仍诘闹腔邸?,內容簡單得一言以蔽之。這樣說大抵有人會問,此人怎奈誤入?智者為何藏身深山,十二法則又有何等神力?在《喚醒內在的智慧》中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作者丹?米爾曼并沒有將這本書寫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他寫的,皆為樸素的道理。說樸素,是因為全書一以貫之著“行走”的觀念。比如開篇,作者誤入山麓,遇見了智者,智者對他說:“放輕松,自在些,旅人。我知道你為何而來,也知道你跋涉已久?!敝钦叻Q作者為旅人,而作者其實只是出于健康考慮每日來山中散步的。
      即使是散步,也是修行。我曾聽人說過,修行其實可以無處不在,就連吃飯、睡覺和走路,都可以修行,比如吃飯,每咀嚼一口,都集中注意力,體會每一次咀嚼的不同感受。走路,亦是一件人人都會的事,因為它太簡單了。由“走路修行”這一觀念想到一行禪師,他便是提倡在生活中修行的人,他亦尤為看重走路,他曾說:“當你獨自修習慢步行禪時,也許可以試試這么做:吸氣并邁開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腳底?!边@個用呼吸來調節(jié)步伐的道理,在《喚醒內在的智慧》中,亦有相似之說:“我們繼續(xù)沿著池邊的路走,智者提到這個法則的另一面向:‘平衡由呼吸開始?!?br />    而與大部分步行修行的觀念不大一樣的是,丹?米爾曼更推崇有目的地的跋涉:“在任何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方向,選擇一個向你閃耀和照亮你的目標?!边@個觀念更為重視外界對自身的啟迪,沿途發(fā)現的諸多事物,一塊石頭,一棵樹,都有意義。
      推而廣之,《喚醒內在的智慧》將行走的旅途比喻成人生,雖然這種比喻并不新鮮,但是作者所提出的“十二個智慧法則”還是很貼近人類的七情六欲。比如在第四章《現在法則》中,作者寫道與智者在山中品茶,但作者出于種種焦慮,無法平心靜氣去享受,經過智者的點撥:“匆忙驚慌時,停下腳步暫歇,在此刻休息與停駐;深呼吸,讓心智回到此時此地?!弊髡咦罱K“釋放了這個想法,決定讓自己純然地享受當下”。這個處變不驚的法則,適應于生活中的許多時候,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边_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比绾卧诂F實生活中應對艱難,事實上需要建立強大的內心防線——人的自覺,是內心平靜的基礎,內心的平靜,才是生活自如的基礎。
      內在的智慧,是“身、心、靈”三者合一的產物,《喚醒內在的智慧》中所提出的十二法則,即是身心靈修行合一的過程。在第十二章《合一法則》中寫道:“當你透過一體的眼睛去看朋友、敵人、所愛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為難、困境和沖突都化解了,所有的傷口都治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這基本的真理而解開。”作者最終闡述的是一種猶如基督所提倡的“大愛觀”,也猶如佛教所言“無分別心”。
      揭示的道理如此簡單,那還有必要一讀嗎?《老子》五千言,《論語》萬字有余,《莊子》約八萬字。簡單的內容有大道理,中國人自古就明白。盡管如此,《喚醒內在的智慧》仍有其獨特的魅力,因為所闡述道理更貼近所有人,也更貼近當下。存在、平衡、慈悲等法則,都是普通常識,是人生的提醒,不屬于任何宗教,但任何宗教都離不開它們,因此這本美國暢銷書,對廣大中國讀者仍有益處,因為很多事情都要有點距離才能看到他們的美感,丹?米爾曼說:你的頭要在云端,但要腳踏實地的行走。
      
      
      
      
      
  •     晗靜
      讀《喚醒內在的智慧》的時候,關于某“身心靈”培訓機構課程涉嫌淫穢行為,“靈修”為假、斂財是真的報道正在網上轉載得熱鬧。和朋友們說,我在看一本歐美頂尖身心靈導師丹.米爾曼的書時,幾乎是一片質疑之聲,都勸我離這種東西遠點。我問:如果過幾天,網絡再轉載關于“身心靈”培訓大大提高生命質量的報道的時,你們會不會勸我多看看這類書?
      面對時刻變化的世間萬象,如果我們匱乏觀察能力,不去獨立思考,而是跟著媒體或者所謂的權威忽A忽B,是多么可悲,這對于從小就背標準答案的中國人來說,又是多么常見。
      身心靈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我們要遠離騙人的靈修培訓,更要親近滋養(yǎng)心靈、開發(fā)智慧的方法,以獲得更優(yōu)質的生命。
      當身體的成長開始衰退,當智力的開發(fā)抵達頂峰,人會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或者無聊,這是每一個尋求更好人生的人追求靈性生活的起點。
      靈性生活,與信仰和宗教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要你全然承擔起自己的生命,對一切遇見和感知負起責任,然后,按照身心靈生長的規(guī)律,遵守幾條樸實的心靈法則。身心之外,“靈”作為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和你在一起,只是它隱藏在欲望之中,不那么容易被發(fā)現。
      《喚醒內在的智慧》就是一本幫助我們發(fā)現并喚醒內在智慧的書。丹.米爾曼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用文學的方法表達了哲學甚至“生命靈學”的智慧。
      “什么是你從生活中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質?”懸念就此產生。他的回答是時間和經驗給了他“心靈法則”。這些法則是什么呢?他去離家不遠的山野間散步,遇見一位優(yōu)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性,她用各種“教學”方法,(如:變成一只貓、故意掉到山崖里)可謂是:言傳身教,寓教于行,讓他知道人生的智慧,還有獲得這些智慧的原則。而這些智慧,其實就像深秋的核桃的果實,要成熟之后,在合適的契機,一敲而已。
      這些原則復雜么?不,一點也不。書中一共有12條“心靈”法則,關于身心平衡,關于時間、關于行動、關于人是之一不是唯一等等,非常質樸,卻挑戰(zhàn)我們固有的思維。智慧不是有非A即B的選擇題,而是一種在特定機遇中做出最好選擇的能力,是一種覺察環(huán)境與內心的方法。智慧是活在當下,是對萬事萬物的同理心,是慈悲,是對自己的信心。智慧是讓心智不斷成熟的能量。
      這些原則看起來一點也不難,也很容易讓讀者認同,不過,如果僅僅讀了書,知道了法則,作為知識儲備,那么,真是莫大的遺憾。在我看來,這是一本智慧人生的操作手冊,在故事的外殼里,藏著一步一步邁向智慧生命的秘笈,秘笈的背面,是幸福。幸福,是人對生命品質的終極追求,是人對有限今生的重要責任。為了幸?!@些秘笈,盡管很可能你已經知道,它們一直在你的生命里,值得你致力踐行。
      如何踐行?《喚醒內在的智慧》會告訴你。
      
  •     王季慶 中華新時代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人
      
      這本書來到我手里,是一項“頗具深意的同步事件”(synchronicity)。最近,有遠在國外的讀友來信,建議我將該字翻譯成“機緣”。雖然我很喜歡中文“機緣”這個詞兒,覺得既有詩意又暗示著什么,但究其意,最多是機會加緣分,仿佛還為強調這個緣隱含的“重要”意義。在此,我重視精確的理性占了一點上風,還是將詩意的朦朧留給文藝,將清明的表意留給哲理吧!
      恰恰在接受邀約寫推薦序之前,一位神秘智者也在此時切入了我的生命,開了一扇新的門。使得本來有點想功成身退,退出“江湖”的我,看到下一個值得向之前進的目標。所以,當我讀到此書正文前的那首小詩:“有一種神秘力量,許多人稱之為神,它顯現為無所不在、宇宙共通的愛。它是一套法則,一個偉大的過程……”頓時感到synchronicity的奇妙運作,露出會心的微笑。
      的確,每個生命、每個心靈都是一個過程,都是帶著禮物回到本源的過程。不過,最終目的雖同,路徑卻數不清,也很難以任何尺度去衡量、判斷。前不久,友人笑說,目前大家除了講IQ、EQ之外,還有一個SQ,我們問SQ是什么,答是spiritual quotient——靈性指數。若真的有這個詞兒,對“靈性”無興趣的人不必說,對“靈性”有興趣的人可能也是各憑己見,自認為SQ比別人高吧!哈哈!
      其實,與世上所有想將抽象素質加以量化的企圖一樣,靈性是指自己與內在的神之間的事,不必也不能與別人相比,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任何外在的標準都只是另一個框框而已,而人的心靈卻是無限的!
      每個人在靈性的成長上也都得自立自強,替自己負責。不為功名利祿、不為炫耀尊榮,甚至不以拯救別人為志業(yè),得先由自己做起。這件事是非常內在、深奧、細微又主觀的。如新時代大師賽斯的名言:我們都在一個變?yōu)榈倪^程中。變?yōu)槭裁??變?yōu)楦俏覀冏约骸?br />   在這過程中,也會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引領、指標出現,你與哪一個呼應共振,反映的可能更是自己內心的現狀,教我們更覺察自己的信念,而不必視之為絕對真理。
      不過,這本書的確好看,作者將他多年探索心靈至理的心得,過濾成單純精美的簡明原則,并以極美妙的文字和寓言小說形式將之鑲嵌和包裹,這種方式,容易引人入勝,也容易讓人輕松讀過。但若沒有深刻的了解,并在參悟之余,好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執(zhí)行的話,仍然只落得是書架上的另一本好書而已。
      無論如何,我還是先與大家分享一些深得我心的片段。
      作者以為,在當前的世界局勢下,花這么多精力往內省視,發(fā)現平衡和沉靜,好像有點自我中心。這也是有些關注靈性成長的人常常產生的疑問。智者回答,不要將“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同樣也找到了改變世界的內在力量與平靜。
      賽斯說過,每個人都以自己為宇宙的中心。在哲學理念中,也爭辯過這個問題:當你不存在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答案是,不存在!參!
      說到選擇法則,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法則,也就是賽斯說過的:你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實相。如何創(chuàng)造?就憑時時刻刻的選擇。大多數人忽略了自己有選擇的權力,不時在人生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此,他拒絕去面對自己的責任。雖然可能一時逃避得了責任,但他永遠陷在無力感中,枉度此生。智者說得好,選擇了之后,還要付諸行動。還有,為他人扛起太多的責任,是剝奪了他們?yōu)樽约旱倪x擇所制造的學習課程。這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自覺察的。做父母的,往往以愛之名,阻礙了兒女的成長。過度保護,只反映出你內心的不信任和無力感。做心理及心靈輔導工作的人,也不能無意識地為了滿足自己想助人的“需要”,以及“想被需要的需要”,而成為別人的拐杖。最重要的,是將別人還給他們自己,助他們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現在法則”是禪宗以降,一直到新時代,都非常受到重視的法則。賽斯也說過我們可以用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話:威力之點就在當下?!罢胬怼辈]有多少,但凡是真理都應適用于任何時空,也就是“當下”。
      “慈悲”升自寬容、升自萬物一體的覺悟。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已經直接觸及存在的最高奧秘了。當萬物一體不再是口頭禪,而化為你心中的覺受時,幾乎也無“慈悲”可言了。悲憫仿佛預設了一個對象,預設了一個判斷。是嗎?
      那么,更重要的是“信心法則”,“信任固有、天生的愛與智慧,在你和所有的造物中運作的深沉信賴感”。這已經超越了物質世界的層面,信任我們內心都存在著神,一切的發(fā)生都有其意義,都帶給我們禮物。
      “期望法則”給我們的重要教導是:我們所專注的會擴張;對抗問題只會強化問題,因為我們給了它能量。因此,要專注在解答,而不是問題上。放下疑慮和恐懼,當下便創(chuàng)造你個人的新愿景,而這便將成真。
      下一個“行動法則”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上日形顯著。我們接觸到愈來愈多的憂郁癥、強迫癥、恐慌癥……都是深深為“無力感”所攫獲,找不到個人的力量,以病癥為不去行動的借口。當然,每個個案都有個人的偏執(zhí)之處,必須去厘清、接受、面對。但最后,如果他不肯自己負起責任,冒險采取一些正面行動,那么他是無法好轉的。所以,領悟到沒有人可以替我們行動,替我們生活,是真正踏出療愈之路的重要一步。
      最后兩個法則:臣服和合一,仿佛是一體的兩面,不放棄你獨特的個性,卻看到萬物都是神的一部分,因此能喜悅無懼地接受自己,接納別人;愛自己,愛別人!
      
  •   謝謝總結摘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