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者協(xié)商

出版時間:2007-4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加)瑪格麗特·艾特伍德  頁數(shù):155  譯者:嚴韻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家扮演何種角色?先知?藝術(shù)的祭司?宮廷弄臣?還是真實世界的見證人 ?瑪格麗特·艾特伍德回顧自己童年及寫作歷程,檢視小說家和詩人用以解釋、或者當(dāng)作借口的自身創(chuàng)作活動的種種比喻,細看歷來作家披上的戲服、選擇扮演的角色。她回應(yīng)書名的挑戰(zhàn):若是作家為“別具天賦”,那么賜予此“賦”的是誰?這份天賦又有什么條件?她旁征博引,談及許多健在和已過世的作家,也談及她自己在加拿大和國際文壇的寫作經(jīng)驗和逸事。輕快語調(diào)之下,是她嚴肅看待寫作目的與樂趣的態(tài)度,以及對西方文學(xué)傳統(tǒng)及迷失的深刻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加)艾特伍德 譯者:嚴韻

書籍目錄

楔子第一章 定位:你以為你是誰?“作家”是什么,我又是如何成為作家的?第二章 雙重:一手吉基爾一手海德,以及滑溜的化身為何雙重性必然存在第三章 專注:文筆大神阿波羅VS.財神:作家該皈依何者?第四章 誘惑:普羅斯佩洛、奧茲巫師、梅菲斯托一千人等是誰揮動魔杖,操縱戲偶,在惡魔的書上簽名?第五章 交流:從誰也不是到誰也不是永遠的三角關(guān)系:作者,讀者,作為中介的書第六章 向下行:與死者協(xié)商是誰到地府一游,又為了什么?注 釋參考書目致 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與死者協(xié)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用作者不一樣的視點去審視作家的身份讀后很多感觸又有很多瑪格麗特自己的寫作手法和心靈感受雖然不是很厚但是內(nèi)容很足喜歡
  •   我不喜歡這本書,很扯的一本書。
  •   這是阿特伍德對自己創(chuàng)作40年的心得的總結(jié)和回顧。研究阿特伍德必不可少的小書。對普通讀者而言,也是有趣、可愛的一本集子。書中旁征博引,讀后受益匪淺。
  •   出版社應(yīng)該把作者改成阿特伍德否則搜不出來多可惜
  •     為什么要寫作?
       為什么要寫作?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世界上總有那么幾個問題屬于所有人,被整個意識形態(tài)在漫長的歲月里解析了無數(shù)次,可到頭來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毫無意義,于是,這類問題被懸置在大氣平流層中,作為存在而存在。但我們都知道,存在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探尋寫作的意義,是我在這篇文字里膽大妄為想要嘗試的冒險:走進藍胡子的宮殿,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充滿欲望撩撥人心卻又恐怖至極的事情,他在房間里藏了什么?為什么不讓我去看?我猜想我不會是最后一個進入到那間屋子里的人,據(jù)說其他人都死了,如果不出意外,我也許能窺探到一點寫作的意義,如果我能逃出來,如果藍胡子已經(jīng)死了……我希望“后來”,像個蕩婦一樣的“后來”,有個騎士來拯救出所有曾經(jīng)被這秘密困死在宮殿里的人,然后告訴“后來”,我們所探尋的究竟是什么。
      一 心靈與情感
       “從根本上說,人的性質(zhì)是無法理解的。
       我可以讓你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除了人之為人的關(guān)鍵。
       美這種事物,應(yīng)該不是一種消耗品,一段時間之后就消失殆盡了。
       按人的說法,藝術(shù)品的創(chuàng)造應(yīng)當(dāng)能激發(fā)起人的多種情感,如宣泄,成就感,愛,滿足感。
      我不懂藝術(shù),但我知道什么不是藝術(shù)。我知道一點:藝術(shù)不是用另外一種介質(zhì)準確復(fù)制某個對象。”
       ——羅杰澤拉茲尼《趁生命氣息逗留》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幾乎所有語文老師如是說。同樣的,幾乎所有語文老師都不明白寫作之于心靈與情感的關(guān)系,他們從未教過哪個孩子用寫作來詮釋情感。文章是心靈與情感傾瀉出來的途徑。寫作,繪畫,音樂,人類的情感太過奔放不羈,如若沒有這么多形式來傾訴,會淹沒內(nèi)在的世界,當(dāng)然,我不否認,偉大的藝術(shù)偶爾也是靈魂的哀嚎蕩過洪水散出的回響。
       我在這一段的開頭援引了澤拉茲尼先生的作品《趁生命氣息逗留》,這是一篇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機器變成人的故事,情節(jié)拋卻一邊,其中對于人之所以為人,藝術(shù)的特性,人類創(chuàng)造藝術(shù)的根本闡釋的淋漓盡致。小說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的答案或見解,但關(guān)于這些問題的討論過了這么多年始終縈繞在我腦海。我們擁有情感,但是為什么一定要宣泄出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我認為恰恰就是藝術(shù)。從一開始山洞里的壁畫到如今印象派的音樂,無一不是情感體現(xiàn)的方式。而文學(xué)是所有藝術(shù)種類中最切合人類本性的藝術(shù),因為除了宣泄情感,我們更加需要傾訴,我們希望被人理解,我們希望留下聲音,在世界的角落里回蕩。
       “……快,趁生命氣息逗留,盤桓未去,拉住我的手,快告訴我你的心聲?!?br />    ——霍斯曼《什羅普郡的浪蕩兒》
      
      二 記錄真實
       當(dāng)你像捕魚那樣去尋找一種簡單的真實,語言就只是張松垮的大網(wǎng),而真實卻是個無限大的世界。
       ——愛德華阿比《孤獨的沙漠》
       記錄真實,這根本不可能!世界上沒有真實,你所以為的真實不過是曾經(jīng)的瞬間,記錄真實只是盡可能。每個作家都是騙子,想方設(shè)法若無其事的騙讀者相信他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便是真實。讀者們也喜歡如此,很多人都認為霍格沃茨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既然我們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個謊言,我們?yōu)槭裁匆喿x?真有人如此享受騙人和被騙的樂趣嗎?
      人類的另一個根本屬性便是創(chuàng)造,而又有什么比創(chuàng)造人生創(chuàng)造世界更能帶來快感呢?寫就的故事是凍結(jié)的聲音,而閱讀使故事復(fù)活,從中參與另一個世界的創(chuàng)造,我猜測這應(yīng)該就是人們之所以要閱讀的原因了。我沒有能力去去解釋為什么,人類為什么熱衷于創(chuàng)造。我記得霍金在解釋宇宙的起源時說問宇宙誕生之前有什么的人都該打屁股,宇宙誕生之前什么都沒有,虛無就是答案。這樣看來,問人類為什么寫作的人也該被打屁股。不過,我還是要問:
       三 為什么要寫作?
       我不想你相信我所說的就是真實,所以我沒有在寫作,我是在邀請你來探尋某個無意義的秘密。為了抒發(fā)情懷,為了緩解悲傷,為了平復(fù)痛苦,為了愛。你盡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答案。又或者,寫作是種欲望必須得到滿足,寫作是為了被理解,寫作是為了理解……
       最后,我引用詩人奧維德的話,他借由庫瑪?shù)奈鞅葼柕目?,不知替她說話,更是——我們猜想——替他自己說話,也替所有作家的希望和命運說話:
       然而,命運將留給我聲音,世人將借由我的聲音知道我。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與死者協(xié)商》
      
  •     作家在寫作時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與死者協(xié)商》的導(dǎo)言中舉例介紹:有人說那感覺就像進入迷宮;有人說像置身于海底;有人說就像是在清晨或黃昏涉水度越深河;有人說就像置身在一個空房間,房間里空空如也,但卻充滿了沒有說出來的低語。所有這些感覺中,有一種感覺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有些人將寫作和黑暗聯(lián)系起來。他們說,那就像置身于漆黑的房間,獨自摸索,必須在黑暗中重新擺設(shè)家具,全都整理好之后燈光便會亮起?;蛘呤?,就像是提著燈籠走進黑暗的房間,光線照出的只是原來就在房里的東西(弗吉尼亞.伍爾夫語)。我記得亨利.詹姆斯在小說《中年》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他把寫作看成是黑暗中的工作。顯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有類似的想法。在導(dǎo)言的末尾她是這樣總結(jié)的:“于是,寫作或許有關(guān)黑暗,有關(guān)一種想要進入黑暗的欲望甚至強迫感,并且,幸運的話,可以照亮那黑暗,從中帶些什么回到亮處?!边@句話的前半部分可以說是描述她在寫作時的感覺;而后半部分則提示我們寫作的功效也許在于從黑暗處帶回一些東西來,使得他們得以保存,甚至永恒——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作家的自信,但這種自信并不是特別完美,它存在著一些裂紋。因為她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從黑暗帶回來,也不能肯定帶回來的是什么。相反,20世紀初的一些作家遠要比她更自信些。比如說愛爾蘭詩人葉芝。葉芝在那首《1916年復(fù)活節(jié)》中就強烈地體現(xiàn)這種自信。他相信他能使他詩中提到的人進入不朽——雖然有些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實際上他相信的是,他和他的詩能進入不朽。呵呵,個人覺得,這種對不朽和永恒感的追求在20世紀以前應(yīng)該是很普遍的吧,比如說但丁和歌德。但是到了20世紀后,作家在這方面的自信明顯微弱了許多,或者說他們已經(jīng)不期望什么不朽和永恒了。
  •   確實很希望被人理解。。。
  •   想到了窗外!!!對著窗口發(fā)呆就是作家的工作......
  •   0v 0)好巧……我自己寫文的時候也喜歡在晚上,關(guān)上燈,
    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對著唯一閃著光的屏幕敲鍵盤
    總覺得這樣的安靜里比較能集中注意力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