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花城  作者:李中生  頁數(shù):195  字數(shù):200000  

前言

近年來,人們逐漸提倡學習“國學”。所謂“國學”,是指在學術(shù)層面上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上一個世紀,我們經(jīng)受過許多折騰,特別是經(jīng)過“文化大革命”,傳統(tǒng)文化飽受摧殘破壞。在今天,痛定思痛,提倡學習國學,這對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修養(yǎng),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我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歷代的心血,世世相傳,層層過濾,積淀成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在學術(shù)層面上,文化傳統(tǒng)貫串、滲透于哲學、文學、史學等人文學科的各種著術(shù)中,凝聚成影響全民族意識形態(tài)的血脈。當然,其間有精華,有糟粕。而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則是我們必須吸取的營養(yǎng)。只有繼承、吸取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才有可能不斷地壯大,不斷地發(fā)展。回首近百年,歐風關(guān)雨,吹滲神州,這對促進我國走向現(xiàn)代化,有其積極的一面。特別是進入全球化時代,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死抱傳統(tǒng)。我們應該把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先進的文化財產(chǎn),拿過來為我所用。但是,在以開放的態(tài)度面向世界的同時,我們更要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繼承過來,發(fā)揚下去。越是全球化,越要民族化。只有在繼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基礎(chǔ)上,吸取外來的文化養(yǎng)分,我們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走在全球化、現(xiàn)代化社會的前列。讓青少年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國學,是當前全社會特別是教育界應該重視的問題。多少年來,“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給青少年的發(fā)展帶來了許多困擾,不利于社會人才的健康成長。君不見,在我們中間,有知識而沒文化的人,所在多有。其實,沒有獲得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熏陶的人,即使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也不可能真成大器。庸庸碌碌者,捉襟見肘,寸步難行,遑論“走遍天下”!即使對那些有志于從事科技事業(yè)的青少年來說,學好專業(yè)知識,與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學好國學,這兩者絕不矛盾,更不會互相排斥。相反,接受了國學中所啟示的具有辯證思想的觀點方法,加強了思維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增進了人文精神和素質(zhì)修養(yǎng),反會促進對科技知識、理論的理解,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試看我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像蘇步青、李政道等等,他們?nèi)〉昧俗吭降某删?,都與從小便接受國學的熏陶有關(guān)。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他們攀登科學高峰的巨大的推力。這一點,我國的優(yōu)秀科學家在總結(jié)學習的成功經(jīng)驗時,常引以為傲。對莘莘學子而言,前輩學人的體悟,值得認真地思考。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學一點國學,對認識社會,了解國情,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也同樣是重要的。例如國學中提出的禮、義、廉、恥,忠、孝、仁、愛等觀念,經(jīng)過重新詮釋,完全可以運用到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服務于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至于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中所呈示的辯證的思想,人生的哲理,美好的文句,優(yōu)雅的儀態(tài),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我認為,學不學點國學,對人的素質(zhì)、知識的培養(yǎng),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快慢之分,雅俗之分。因此,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適應全球化、現(xiàn)代化的需要,為了對付日趨激烈的競爭,提倡學點國學,繼承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實在是很有必要的。學習國學,最好的辦法是從娃娃抓起,讓青少年從小就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有所接觸。啟蒙教育,對人的成長,關(guān)系至為密切。當然,傳統(tǒng)典籍中某些概念、語言,青少年未必了了,可能是囫圇吞棗,但這不要緊。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青少年會逐步弄清它的真義;而那些優(yōu)秀的文化養(yǎng)分,會滲入他們的肌膚、血管,成為他們生命的部分,讓他們有可能更好地健康成長。我們這套叢書,是為了幫助青少年學一點國學而編寫的。我們很愿意把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中發(fā)人深省的哲理,膾炙人口的詩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魯迅冰心,有選擇地向讀者們介紹,并且稍作簡明扼要的說明、注釋。我們希望,廣大的青少年能夠從這套叢書中,接受到祖國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教益,成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材。暮春三月,雜花生樹。讓我們這一塊深受嶺南文化滋潤的土地,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2006年3月于中山大學(黃天驥,中山大學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專家)

內(nèi)容概要

《禮記》共四十九篇,是一部先秦至兩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或者說是一部儒學論文匯編。
本書的編寫體例是篇名、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其中注釋部分,由于后面有譯文,所以注得比較簡略。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主要參考了鄭玄的《禮記注》和孔穎達的《禮記正義》,為了行文的簡潔,文中所采鄭《注》孔《疏》。

書籍目錄

前言
學記
儒行
坊記(節(jié)選)
表記(節(jié)選)
緇衣(節(jié)選)
禮運(節(jié)選)
禮器(節(jié)選)
經(jīng)解
祭義(節(jié)選)
曲禮上(節(jié)選)
檀弓下(節(jié)選)
大學
中庸
樂記
附:主要引用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學記【題解】這是一篇專門談論教學的優(yōu)秀文章。文章涉及的內(nèi)容有辦學興教的意義,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教學的手段與方法,教學成敗的經(jīng)驗教訓等等。篇中強調(diào)的尊師重教,教學相長,重視基礎(chǔ),循序漸進,啟發(fā)誘導,觀摩切磋,獨立思考,觸類旁通等等道理,對后世很有借鑒意義。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餿聞①,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注釋】①餿:音義均與“小”相同。聞(wen):名聲?!咀g文】考慮問題符合法度,招求賢能的人,這樣做可以有小名聲,還不足以感動民眾。親近賢能的人,體恤關(guān)系疏遠的人,這樣做可以感動民眾,還不足以化育人民。君子想要化育人民,形成良好的風俗,一定要由教學入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秲睹啡闸伲骸澳罱K始典于學?!逼浯酥^乎!【注釋】①兌(yue):通悅。下同?!咀g文】玉不雕琢,不成器物;人不學習,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立國家治理人民,都把興教辦學放在首位。《尚書?兌命》中說:“念頭要始終地、經(jīng)常地放在學習上?!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吧。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眨骸皩W學半①?!逼浯酥^乎?!咀⑨尅竣偾耙弧皩W”字讀xiao,“教”的意思。【譯文】雖然有好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很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好在哪里。所以,通過學習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育別人才會知道自己知識貧乏。知道不足然后便能自我反省,知道知識貧乏然后便能奮發(fā)圖強。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中說:“教別人,自己也能收到一半成效?!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日:“蛾子時術(shù)之①”。其此之謂乎。【注釋】①術(shù)(衍):街字之誤(方苞說)?!咀g文】古時候的教學場所,家族中有塾,黨中有庠,遂中有序,國都中有學。每年都有學生入學,入學后每隔一年考試一次。第一年考察學生點讀經(jīng)書的能力,并辨別他們的學習志趣;第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專心學業(yè),熱愛集體;第五年考察學生是否能廣泛地學習,以及能否尊敬老師;第七年考察學生討論學術(shù)的水準高低,以及結(jié)交什么樣的朋友。通過這七年的學習就叫做學業(yè)小成。入學的第九年,能夠做到觸類旁通,既有獨立的見解而又不違反師教,這就叫做學業(yè)大成。教育的成效如此,才可以化育人民,移風易俗,使近處的人民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民都心存向往,這就是大學教育的過程?!队洝飞险f:“螞蟻之子每時每刻都在街土,(時間長了就可以造成土堆)?!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①,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yè)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稀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队洝啡眨骸胺矊W,官先事,士先志?!逼浯酥^乎?!咀⑨尅竣傧和ā靶 ?。肆:習。肆三,指習《小雅》之《鹿鳴》、《四牡》、《皇皇者華》。②孫:通“遜”,恭順?!咀g文】大學開學時,要穿白色的皮弁禮服,用菜祭奠先圣、先師,這是表示尊師重道。演習《詩經(jīng)·小雅》中《鹿鳴》等三首反映君宴樂的樂章,這是引導學生樹立做官入仕的志向。學生入學時,通過擊鼓招集學生,打開書箱發(fā)給書籍,這是讓學生以恭順的態(tài)度對待學業(yè)。用夏、楚兩種教鞭笞罰不聽教育的學生,這是為了整肅校風。天子諸侯沒有通過占卜舉行稀祭之前,不到學校去視學考察,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容向?qū)W。老師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但不輕易開口解說,這是為了讓學生獨立思考。至于年幼的學生,只聽年長的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而自己不發(fā)問,這是因為學習應循序漸進而不逾越等級。以上七個方面,便是教學的重要原則?!队洝飞险f:“凡是學習,學官要先安排好學校管理的事項,學生要先樹立學習的志向?!闭f的就是以上的情況吧。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①,不能安弦;不學傅依②,不能安詩;不學雜服③,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惰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④,而不反。《兌命》日:“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逼浯酥^乎?!咀⑨尅竣倏z(man):琴弦。②依:比喻,比興。③服:事。④輔:友(郝懿行說)。【譯文】大學的教育按季節(jié)安排教學內(nèi)容,必須有主干課程,課后必須有復習作業(yè)。不練習指法,就不能演奏美妙的樂曲,不學習廣博的比興,就不能寫好詩。不學習各種雜事之禮儀,就不能很好地行禮。不喜歡所學的技藝,就不能提起學習的興趣。所以君子對于知識的學習,要積累,要練習,課后休息時要體味,要結(jié)交學友共同學習,能夠這樣,才能學得好并親愛老師,喜歡學友而篤信所學的道理,所以即使離開師友也不會違反道義?!渡袝睹分姓f:“重視并恭順地對待學業(yè),努力學習,時刻不忘學習,學過的知識迅速地加以實踐,所學就會取得成功?!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今之教者,呻其估畢①,多其訊言,及于數(shù)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yè),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咀⑨尅竣俟溃▃han):通覘,視。畢:簡冊?!咀g文】當今的老師,只會照本宣科,并且多向?qū)W生提問來掩蓋自己的空虛,匆匆忙忙地追趕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是否理解,教育學生沒有誠心,不能因材施教,講授的內(nèi)容錯誤百出,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反情背理。這樣,學生學得不明不白而怨恨自己的老師,為難學而苦惱,又不知所學有什么用處。即使勉強修完學業(yè),很快也就忘記了。教育的不成功,就是這個原因吧。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咀g文】大學的教育方法:邪念尚未萌發(fā)的時候就加以防禁,叫做預防;當學生可以接受教育的時候及時進行教育,叫做適時;不超越學習階段而講授,叫做循序;相互觀察學習從而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叫做觀摩。這四項,是促使教學興盛的原由。發(fā)然后禁,則扦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①。燕辟廢其學②。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注釋】①燕:褻慢。②燕辟:燕游邪僻?!咀g文】壞事發(fā)生了才加以禁止,就會有違教育的本意而難以戰(zhàn)勝邪惡;就學時期已過才開始學習,就會感到辛苦而難有成就;雜亂地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知識的系統(tǒng)性而難以學好;獨自學習而沒有學友在一起切磋,就會學習偏狹淺薄而見識不廣;結(jié)交不正派的朋友,會違背老師的教誨;閑蕩邪行就會荒廢學業(yè)。這六個方面,就是致使教育失敗的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譯文】君子既懂得促使教育興盛的因由,又知道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做人的老師。故君子之教喻也①,道而弗牽②,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③,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咀⑨尅竣俟剩喊l(fā)語詞,同“夫”。喻:導。②道:通“導”。③易平易?!咀g文】君子教導學生,應該引導學生而不強牽著學生走,勉勵學生而不抑制他們的進取精神,開導學生而不把話說透。引導而不強牽,學生就不會有抵觸情緒;鼓勵而不抑制,學生就會感到親切;開導而不把話說透,就會啟發(fā)學生思考。能使學生沒有抵觸情緒,使學生感到親切,并且能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可以稱得上善于引導學生。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①,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釋】①則:同“于”。【譯文】學習的人容易犯四種毛病,做教師的必須了解。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失于貪多,有的失于偏狹,有的失于見異思遷,有的失于淺嘗輒止。犯這四種毛病,心態(tài)各有不同。了解他們的心態(tài),然后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從事教育的人,要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點而匡救學生的過失。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①,罕比而喻,可謂繼志矣。【注釋】①臧(zang):善?!咀g文】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跟著他唱。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教師如果能做到語言簡約而明達,含蓄而精妙,比喻雖少而意思明了,可算是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了。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队洝啡眨骸叭跛拇ㄆ鋷煝??!贝酥^乎?!咀⑨尅竣偃跛拇骸叭酢保赶?、商、周;“四代”,夏、商、周加上虞共四代?!咀g文】君子知道進入學習時的深淺難易,并了解學生資質(zhì)的優(yōu)劣,然后才能廣泛地因材施教。能廣泛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別人的老師,能做老師然后才能做官長,能做官長然后才能做國君。從師學習,就是學習如何做君長,因此,選擇老師不可以不慎重?!队洝飞险f:“三王四代的君主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能夠慎重地選擇老師?!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①。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咀⑨尅竣偈汗糯漓霑r代死者受祭的人?!咀g文】從師學習的過程,最難做到的是尊敬老師。老師受到尊敬然后知識才會受到尊重,知識得到尊重,然后人民才會嚴肅地對待學習。君主不以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來對待臣子的情況有兩種:一是當臣充當尸的時候不敢把他看作是臣;一是當臣做自己老師的時候不敢把他看作是臣。大學的禮規(guī)定,即使向天子講授,老師也不面朝北,便是尊敬老師的體現(xiàn)。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①。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②。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咀⑨尅竣儆梗汗Α"谡f(tu6),通脫?!咀g文】善于學習的學生,老師省力而事半功倍,學生又從而歸功于老師。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廢力而事倍功半,學生又從而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如同解劈堅硬的樹木,先從較容易的部位開始,然后再解劈樹節(jié)堅硬處,時間長了,根干自然脫離分解。不善于提問的人恰好相反,善于答問的人,就像被撞的鐘,小力敲打聲音就小,大力敲打聲音就大,鐘聲從容鳴響而慢慢散其余音。不善于回答問題的人,正好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咀g文】預先記下一些設(shè)想學生將會提問的材料,還不完全夠格去做別人的老師。還必須等學生提問然后隨時解說,或者學生提不出問題然后誘導解說。經(jīng)過解說學生還不明白,將這一問題姑且放置不論,也是可以的。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①。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咀⑨尅竣龠@三句說明學習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近。【譯文】優(yōu)秀鐵匠的子弟一定要先學會補綴皮袍。優(yōu)秀弓匠的子弟一定要先學會編制畚箕。剛學駕車的小馬,位置正好相反,車走在前邊,馬駒隨車而行。君子明白這三件事的道理,就可以立志向?qū)W了。古之學者比物丑類①。鼓無當于五聲②,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③,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④。師無當于五服⑤,五服弗得不親?!咀⑨尅竣俪螅罕?。比類:引以為同類。②五聲:指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③五色:青、赤、黃、白、黑。④五官:泛指政府的各級官吏。⑤五服:指喪服中的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古代常用喪服五服代稱各種關(guān)系的親屬?!咀g文】古代的學者善于綜合協(xié)調(diào)各種事物。鼓與五聲并不相關(guān),但五聲沒有鼓的節(jié)奏便不能和諧。水與五色并不相關(guān),但五色沒有水的化解而得不到鮮明。學者不相當于某一官職,但各級官吏沒有學識就不能掌管好自己的職事。老師與自己的親屬無關(guān),但五服親屬沒有老師的教導,便得不到應有的親情。君子日:“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學矣①?!比踔来ㄒ?,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咀⑨尅竣賹W:孫希旦《禮記集解》、朱彬《禮記訓篡》均作“本”?!咀g文】君子說:“才德高的人不拘于一官之任,大的道理不只是涵蓋一種事物,大的信用不須體現(xiàn)在文約上,把握大時機的人不要求一切行動都整齊劃一。觀察到這四方面的道理,就可以立志向?qū)W為本了。”三王祭祀河流,都先祭黃河后祭大海,一個是水流的源頭,一個是水流匯聚的所在,這就叫做“務本”。

編輯推薦

《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禮記精萃》是中國歷史上影響較為深遠的一部儒學著作。從《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禮記精萃》中你可以體會到中國無愧于文明禮義之邦,體會到古代禮俗的現(xiàn)代意義,體會到文化的延演是無法割斷的?!秶鴮W文化經(jīng)典讀本:禮記精萃》相信《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禮記精萃》對青少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近年來,人們逐漸提倡學習“國學”。所謂“國學”,是指在學術(shù)層面上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秶鴮W文化經(jīng)典讀本:禮記精萃》為《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之《禮記精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學文化經(jīng)典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