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

出版時間:2006-03-01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英)特里·伊格爾頓  譯者:王逢振  
Tag標簽:無  

前言

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1943)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著名文學理論家,出生于英國薩福德,祖父是愛爾蘭的移民,父親是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工人。1961年,他由普通中學進入劍橋大學,這在當時頗不尋常,因為劍橋大學當時還是上等社會階層的文化堡壘,工人家庭出身的學生甚少。由于出身低微,在學校受到一定的孤立,伊格爾頓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壓抑,為尋求出路,他在青年時期便卷進了反對核軍備的政治運動。伊格爾頓青年時期深受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雷蒙德·威廉斯的影響。在伊格爾頓進劍橋的同一年,威廉斯到那里講學,伊格爾頓曾對人說“他是唯一一個用我可以承認的語言講課的教員”①。1964年他從劍橋大學畢業(yè)以后,應邀和威廉斯一起工作,共同在劍橋的基督學院教書,一直到他1969年去牛津大學。在這段時間內,他的思想和學術活動一直深受威廉斯的《文化和社會》和《漫長的革命》等著述的影響。但是,20世紀60年代動蕩的國際形勢和激進的學生運動,使他的思想逐步發(fā)生了變化,到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開始轉向法國的理論——阿爾杜塞的馬克思主義,并開始接受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說。

內容概要

本書是英國著名批評家伊格爾頓的重要著作之一,作品簡明扼要地評介了20世紀后半期的各種理論流派,包括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和女權主義等。為讀者勾勒出當代西方學理論的主要脈絡。本書是西方高等學校生學習文學批評和理論的必讀著作,清晰易懂,被譽為批評理論的“普及本”。
本書論述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的主要批評理論,在英美各大學頗受歡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論在學術界越來越受重視,另一方面是伊格爾頓把這些晦澀的理論變成了比較通俗的語言,使人們容易讀懂,不必花很大氣力就能對各種理論的概況有所了解。 全書的基點是:文學理論是由特定歷史階段決定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學理論的變化發(fā)展都與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現實有關。 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是文學?”,通過追溯英國文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說明文學的觀念實際上是個時代的觀念;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分別敘述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主要文學理論;最后,以西方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得出結論:一切文學批評都是政治的批評。本書的意圖是為那些以前很少了解或不了解現代文學理論的人提供一個比較全面的說明。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 譯者:王逢振特里·伊格爾頓,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和文化理論家,現任曼徹斯特大學英文講座教授。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伊格爾頓以“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界和文藝理論評析當代西方各種美學和文學批評流派,分析和評價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當代美學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界影響廣泛。主要著作有《莎士比亞和社會》《流亡者和移居者》、《權力的神話:對勃郎特姊妹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批評和思想意識》、《沃爾特·本亞明,或導向革命的批評》、《文學理論概論》、《批評的作用》等。 譯者簡介:王逢振,學者,現居北京。國際美國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和英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多年從事批評理論和文化研究,先后出版專著六種,翻譯文論著作六種,在北美出版編著兩種,主編了《詹姆遜文集》、“知識分子圖書館叢書”和“先鋒譯叢”等。另外翻譯過一些文學作品,在國外發(fā)表文章多篇。

書籍目錄

譯者前言中譯本前言前言導論:什么是文學英國文學的興起現象學、闡釋學和接受理論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后結構主義精神分析結論:政治的批評參考書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夢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無意識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另外還有弗洛伊德所說的“動作倒錯”(parapraxes),莫名其妙地失言、失去記憶、做錯事情、錯讀和把東西錯放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無意識的愿望和意圖。無意識的存在還在笑話里顯露出來,弗洛伊德認為笑話含有大量性欲的、渴望的或進取性的內容;但是,無意識最有破壞作用的地方是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心理騷亂。我們可能有某些不會遭到否認的無意識的欲望,但它們同樣不敢進行實際的發(fā)泄;在這種情況下,欲望強迫它離開無意識,自我則保護性地將它截斷,而這種內在矛盾的結果便成了我們所說的神經病。病人開始出現一些癥狀,這些癥狀以妥協的方式,既反對無意識的欲望,同時又偷偷在表現它。這種精神神經病可以是迷戀式的(如必須摸街上的每一根燈柱),癔病式的(如沒有任何器官上的原因而癱瘓了一條胳膊),或者病態(tài)恐懼式的(如毫無道理地害怕開闊的空間或某些動物)。在這些精神神經病背后,精神分析學家分辨出沒有解決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根源上溯到個人的早期發(fā)展,而且很可能集中在俄狄浦斯情結階段;實際上,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結稱做“精神神經病的核心”。病人所表現的精神病的類型,一般都與俄狄浦斯情結之前那個階段他或她的心理發(fā)展變得過于執(zhí)著或“固定”有關。精神分析學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暗藏的精神神經病的原因,以便使病人解脫他或她的矛盾,從而消除令人痛苦的癥狀。但是,更難對付的卻是精神錯亂的情況,其中自我不像在精神神經病中那樣,能夠部分地壓抑無意識的欲望,而是實際上受著它的支配。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聯系便被割斷,而無意識則開始構成一種可變的、妄想的現實。換言之,精神病患者已經在關鍵的地方失去與現實的聯系,就像在偏執(zhí)狂和精神分裂癥中那樣。如果神經病患者可以出現一條癱瘓的胳膊,那么精神病患者便會相信他的胳膊變成了一只象的長鼻?!捌珗?zhí)狂”指的是多少有些系統(tǒng)的幻想狀態(tài),弗洛伊德不僅把關于迫害的幻想列入這種狀態(tài),而且把幻想的嫉妒和關于崇高的幻想也列入這種狀態(tài)。

編輯推薦

《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由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學文本并不存在于書架上面,它是表達意義的過程,只有在讀者的閱讀實踐中才能具體體現出來。就文學的產生來說,讀者完全和作者一樣必不可少。我們知道,獅子比馴獅者更有力量,而且馴獅者也知道這點。問題是獅子并不知道這點,很可能文學的死亡會有助于獅子的覺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本書挺好就是有點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