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賞玉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沈從文  頁數:10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玉器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中文化內涵最厚重、藝術成就最輝煌、經濟價值最可觀的特種工藝美術品。觀賞一件玉器作品等于在品味一段中國的歷史,并可使人們從中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養(yǎng)分。本書由著名作家沈從文所寫,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玉器的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書籍目錄

玉的出產玉的應用玉的處理玉的價值判斷色澤問題玩玉的貢獻中國古玉中國雕玉工藝發(fā)展的幾個段落玉的出處——于闐及其他玩玉者對古玉研究的貢獻(三則)漢碧玉馬頭    ——《歷史教學》封面圖案說明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玉的出產中國美術史有一個項目,和中國文化史問題分不開,從石器時代生產工具流傳下來,轉而為權威、尊重、品德,以及性的象征,即玉的問題。由于和政治上的禮法制度,宗教儀式,以至于男女服飾應用,都分不開,玉和玉工藝問題也就比較復雜。因為它貫串了封建文化的全程,聯(lián)系到許多方面??墒侵钡饺缃?,還沒有人對于這個項目加以較新的清算,認識。它可能已隨封建而衰落,滅亡,成為歷史上一個名詞,一種遺物。但它在美術史上的種種關系,我們還是值得多知道一些,具體知道一些。提起玉出產較古較多的書,應數《山海經》。這部書根據舊說,相傳是隨大禹治水的一個大臣伯益記敘的。自然不可靠。經近人研究考證,認為是戰(zhàn)國或以前一部古書。一部分有漢或漢以后地名,是后人補充的。這部書提到產玉的山有數十處,都產良玉。又有些玉出水中,名璇玉、藻玉、珚玉?!渡胶=洝芬驗槎噍d古代禳祝方術,所以有認為是古巫書的。因為說起山的情形多,又認為古地志書。因為荒唐不經,和漢以來人的地理知識不合,又認為小說。玉和神話有關,從這部書起始。第二是《穆天子傳》,記周穆王駕八駿馬,游獵西方,到昆侖和西王母相會,相互飲酒唱詩故事。這是戰(zhàn)國時人一部雜傳記,即世傳晉代成寧時河南汲郡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魏襄王(一作魏安厘王)古墳中得來的一堆古代竹簡書,經束皙??闭沓鰩撞繒幸徊?。書中提起懸圃玉和群玉山,用它和《莊子》文中所說,《列子》文中所說昆侖情形,可見正是戰(zhàn)國時一般士大夫的話題,也反映古代中國人向西方尋玉,及戰(zhàn)國時人對于玉的興趣,以及對于西方的種種傳說。

編輯推薦

《從文賞玉》由著名作家沈從文所寫,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玉器的基本知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從文賞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從文先生的藝術鑒賞的素養(yǎng)是極高的。其書我向來極喜歡。該書的可貴之處,不但在于其關于玉石,玉器的研究所得,更在于其文字。自然而有靈性。大愛。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從文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現(xiàn)代作家,當代學者。沈岳煥少年從軍,穿行于沅(yuan二)水流域,踏遍湘、鄂、川、黔四省,飽覽江山形勝、風物人情。戎馬間隙,他又得便廣泛涉閱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于是存志于文,并于1923年往京求學,始更名為從文。沈從文先生倒也真稱得上名如其人。倘以1949年為界,他一生雖無奈地“分成了兩截”,總體上卻還是從文而始,從文而終。略去沈先生早年廁身行伍,但觀其從文生涯,他的“前半截”游離于政治之外,一直自由地停留在“邊城”,唯美在他的文學象牙塔里,卻又讓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斷然不能舍他而去;“后半截”則獨立于我國文化研究的當代進程中。這一回他枯守故宮,依舊把激蕩的時代風云擋在身外,不讓恣意迷狂的世態(tài)撲進門來,潮起過耳,云卷過眼,即時“去去千里”,一任自己在文物研究、古代服飾文化研究、文學批評領域踽踽(ju三)穿行,孜孜披揀,揀出了“文物學”,揀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也揀得《現(xiàn)代中國作家評論選》,還順手“詳注”了一番《紅樓夢》。這一“后半截”,周汝昌先生在《沈從文詳注〈紅樓夢〉》一文中有詩結曰:“棄文訂古考衣裝,細注紅樓辨短長?!敝芟壬f“棄文”,自然是指沈從文49年前后、送舊迎新之際不得不舍棄文學創(chuàng)作。此番依依惜別,對為文學投注了四分之一世紀,以創(chuàng)造他“供奉著人性”的文學神廟、寄托他“不可言說的溫愛之情”的沈先生來說,“昔我”“往矣”,情何以堪!但實非得已,沈先生最終無奈割舍了文學,把對文學的貼身“溫愛之情”拋開,移情別戀上了文學的近鄰和遠親──文學評論和文物研究?!拔摹闭?,“紋”也、“藝”也,美也,無論它分流出怎樣的旁支殊途,在美的本源上都是可以相通的。無怪乎,沈先生后來在一次回答日本客人的相關問詢時說:做服飾研究,“那也是很‘文學’的!”之后并哈哈笑道:“我像寫小說那樣寫它們?!奔僭O當初沒有郭老那篇《斥反動文藝》“把沈從文從一個作家罵成了一個文物研究者”,沈先生不一定就能從此轉業(yè)窮研文物,并成為卓有建樹者?!皬膶懶≌f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豐碩的成果,失之東隅(yu二),收之桑榆,就沈先生個人說,無所謂得失。就國家來說,失去一個作家,得到一個杰出的文物研究專家,也許是劃得來的。但是從一個長遠的文化史角度來看,這算不算損失?如果是損失,那么,是誰的損失?誰為為之,孰令致之?”汪曾祺先生的這一發(fā)問,是頗有幾分沉重的。又假設沈先生當初認清了所謂“正道”,因而積極否定并改造自我,“覺今是而昨非”,就像郭老后來那樣──認定自己以前的著述“毫無價值,應該付之一炬(ju四)”,轉而遵命從事“為政治服務”的文學,創(chuàng)作出一篇篇速朽之作,那么,沈先生一生固然與文學相伴始終,但此“文”絕非彼“文”,名與實都相去甚遠。沈從文逝世以后,魂歸故里,他的碑文只有四句:“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觀此碑文,聯(lián)想其一生為人為文,讓人感慨良久。
  •   本書制作精美,內容也挺好的,玉的樣子選擇也挺有特點,關于玉的出產,和采取也稍微介紹了點,可能不太詳細,不過可以了解一些關于玉的歷史
  •   不夠專業(yè),也看不出文人風韻
  •   這本側重于中國古代治玉歷史的書我很喜歡。全書由數篇講稿組成,介紹得雖比較淺顯,但里邊匯集了很多歷史典籍有關玉的資料,這對喜好或準備了解古玉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著手點,幫助他們知道從何處查閱到相關資料。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書中所有文章都寫于五十年代,作者尚未接觸到此后近六十年間許多重大考古的成果及實證,比如良渚文化遺址、曾候乙墓、廣州西漢南越王墓、河北滿城漢墓等等,因此,在實物例證上不免單薄。不過此書的長處在于用文獻資料作簡單推介也屬難得。同時,對照比較幾十年的光陰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   老實說,從行文看不出來是出自文學大師之手。不適合像我這樣的初學者。
  •   每想到沈老也有此好!文章都是六七十年代寫的,插圖為后配,淺談而已.作為基本了解不妨一讀!
  •   老實說,年紀大了,讀沈從文的小說,不如讀他的散文,而讀他的散文,又不如讀他的學術文章。沈先生建國后被迫轉行搞文物研究,對中國文學史可能是一個損失,對中國文化卻可能是不可替代的貢獻。大的,他質疑傳世畫<步輦圖>,認為人物服飾與史不合,五十年后謝夫人陳佩秋以圖畫專家的身份表達了同樣觀點。小的,就舉這本書為例,他老人家為各種色玉名稱勾沉索隱,居然從<古玉辨>中找到了專有名詞"魚肚白",對我大有幫助。更大必說在本書范圍之內的專業(yè),以及行文說事不緩不急的工夫了,那真是學也學不來了。好書!
  •   內容一般,里面全是彩頁,非常一般的一本書,上廁所的時候消遣一下還是可以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