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相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珍妮·迪·薩爾斯曼  頁數(shù):274  字數(shù):243000  譯者:孫霖  
Tag標簽:無  

前言

喬治?伊萬諾維奇?葛吉夫(1866—1949)把與實相有關的知識稱為真正的“素質層面的知識”,并且把它們看做一條從遠古流出的河流,流經一個又一個時代,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種族。他認為這種知識是獲得內在自由和解放的必備工具。對于那些尋求理解在宇宙中的人生意義的人,葛吉夫說,探尋的目的就是沖破阻力找到這條河流。隨后需要做的就只是通過“了解”來實現(xiàn)“存有”(“to be”在本書中都翻譯成“存有”,指的是一種與具有被動性和非靈性的“存在”相比,具有主動性和靈性,更接近本體狀態(tài)的高等“存在”方式——譯者注)。但是,為了了解,他教導我們,必須要先搞清楚“如何了解”。葛吉夫很尊重與靈性轉化有關的傳統(tǒng)宗教和法門,并把它們采用的不同方法總結為三類:著重于駕馭身體的“苦行僧之道”、基于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僧侶之道”以及專注于發(fā)展頭腦的“瑜珈士之道”。他把自己的教學稱為“第四道”,這條道路同時在上述三個方面下工夫。這條道路所重視的不是紀律、信仰和靜心,而是喚醒另一種智慧——了解和理解。葛吉夫曾經說過他個人的希望就是以他的人生和教學將一種對上帝的全新概念以及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帶給世人。第四道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了解自己”,葛吉夫提醒我們注意的這個原則源自遠比蘇格拉底時代更早的時期。靈性成長來自于理解,一個人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的素質水平。素質的改變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來實現(xiàn),這種努力旨在達到一種有品質的思維和感受,從而帶來一種全新的覺察和愛的能力。雖然葛吉夫的教學可以被稱為“秘傳的基督教”,但他指出,真正的基督教原理早在耶穌之前幾千年就產生了。為了向實相敞開,為了與宇宙間的萬物合一,葛吉夫號召我們在“我是本體”的體驗中活出完整的“臨在”。當葛吉夫開始寫作《所有及一切》這本關于人類生命的三部曲時,他把最后一本書,即第三部稱為《只有“我在”時,生命才是真實的》。他在書中提及的寫作目的是帶給讀者一種對“存在于實相中的世界”的真實洞見。葛吉夫于1934年11月開始撰寫這本書,但6個月后即停止寫作,后來一直沒有完成這本書。在1949年去世之前,他把他的著作交給了最親近的弟子珍妮?迪?薩爾斯曼,委托她“竭盡一切可能——甚至去做不可能的事——讓我?guī)淼臇|西發(fā)揮作用”。在葛吉夫去世之時,他的追隨者分散在歐美各地。薩爾斯曼夫人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他們召喚到一起來工作(在第四道體系中,“工作”指的是對內在下工夫或靈性的修煉——譯者注)。其次就是為葛吉夫的教學設計一種可以帶來意識的具體工作形式。在葛吉夫去世后的40年間,薩爾斯曼夫人安排出版了他的著作,并且把他傳授的被稱為律動的舞蹈練習保存了下來。薩爾斯曼夫人還在巴黎、紐約、倫敦以及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建立了葛吉夫中心。在這些中心里,她組織了共修團體和律動課程,參加者把他們共同的努力稱為“工作”。今天,通過這些弟子和其他追隨者的努力,葛吉夫的理念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在接下來的《引言》中,薩爾斯曼夫人揭示了她是如何看待葛吉夫這樣一位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靈性“大師”的——他不是一個教授理論的老師,而是一個以他的臨在喚醒他人和幫助他人尋求意識的人。但她沒有談及她是如何以自己的臨在來進行教學的。薩爾斯曼夫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帶有一種智慧,或者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種“警醒的態(tài)度”。對她來說,活出她所教的東西就是一種存有的方式。葛吉夫與薩爾斯曼夫人的角色是非常不同的。就像薩爾斯曼夫人自己所說的那樣,葛吉夫為他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是影響每個人的主要因素,但他沒有采取一種有組織的工作形式,被他植入知識種子的不同弟子無法保持一種共同的努力。薩爾斯曼夫人呼喚大家共同認識到:葛吉夫走后,真正指引他們的是他留下的教導,大家唯一的機會就是一起活出葛吉夫的教導。薩爾斯曼夫人不斷地要求大家去理解葛吉夫的教導和分享對有意識的連接的體驗。她一再強調,那些必要的練習能夠帶來對實相全新的感知,帶來一個更為穩(wěn)定的臨在。這種臨在就像是身體里獨立存在的另一個生命一樣?;畛龈鸺虻慕虒б馕吨逍堰^來,讓那個認同于自身日常機能的自我死去,并在對另一個空間、另一個世界的體驗中獲得重生。第四道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工作要在生活中并且借由生活來進行。薩爾斯曼夫人在她的《引言》中談到了這一點,并探討了葛吉夫帶給我們的靈性“道路”到底意味著什么。密教知識的傳遞需要他人的參與,需要在葛吉夫稱為“學?!钡牡胤揭黄饋硗瓿?。所有密教學校都有著覺察實相這一共同目標,但采取的方法和“道路”是不同的。葛吉夫把對一條道路的教導帶給我們,他不只是帶來了理論,而且?guī)砹艘环N特別的方法——一種“需要被活出來的生活”。薩爾斯曼夫人對于“學校”的整體概念可以從她組織的各個中心的運作看出來。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她講述的學校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集體練習的地方,而非一個獲取理性知識的學院。這些中心不是對外封閉的,加入時沒有既定的資質要求,也沒有按學習進展劃分的等級。中心里面根本沒有老師。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參加者會在一個團體中工作,團體中有一個回答問題的帶領人。隨后,在更為資深的團體中,大家只是互相交流。第四道是一條理解之路,不需要去信仰或服從一個非凡的領導者。正像薩爾斯曼夫人在本書中所寫的那樣,“教學是一種引導,只有能進行更深刻質詢的人才能擔負起服務的責任”。薩爾斯曼夫人不斷地對生命的真相進行反思,并把她的想法寫在筆記本上。這種深刻的質詢是她教學的基礎,她會充分地利用每一次的會面。在每一次會面前她都會認真準備,在深思熟慮后把她想要帶到聚會中的東西寫下來。她一直保存著這些像日記本一樣的筆記本,直到生命的盡頭。這些資料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有著40年歷史的編年史,體現(xiàn)了薩爾斯曼夫人一生在反思真相和傳播葛吉夫教學方面所做的工作。在91歲時,她寫道:我在寫一本書,它講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存有,以及如何活在兩個層面上。這本書會揭示如何來找到平衡,是從一個層面去到另一個層面,還是找到一個方法安住在兩個層面之間。我們的眼光必須超越和穿越我們尋常的思維,向頭腦的高等部分敞開。否則,我們就會卡在門檻前,而門卻打不開。當薩爾斯曼夫人在十年后去世時,她的筆記本經她小心保存而完好無缺。對于那些她最親近的人來說,上面這段話就是對于這份遺產的一個清晰的指示:她希望這些資料可以幫助葛吉夫完成他的著作,闡明對真相的真實洞見,并且?guī)椭瓿墒姑岩粋€失落的知識體系帶回當代的世界。薩爾斯曼夫人對葛吉夫以及他留下的工作都是全心地投入,將她自己的貢獻作為向他的“致敬”。她不斷地呼喚他人來活出葛吉夫的教導。這些品質在本書中都有所反映。她經常會去復述葛吉夫的話,有時會重復他的原話。例如,第85節(jié)關于八度音階的文字,她說是來自葛吉夫的;第92節(jié)關于分開注意力的練習,就是借用了葛吉夫第三本著作里的文字。她使用葛吉夫的用語來教學,但卻加入了自己的洞見。例如,對她來說,“有意識的工作”需要掌管思維、感受和運動的每個頭腦或“中心”同時參與,這樣才能體驗到統(tǒng)一的臨在;這需要一定的“掙扎”,但這種掙扎不是為了對抗我們的自動化機能,而是為了達成保持臨在這樣一個積極的目標;關鍵是保持一種內在的“觀察”,在“覺察的行動”中“保持面對”;一個人必須要像體驗“第二個身體”一樣來體驗臨在,才能具有一種不受外界影響的穩(wěn)定性和獨立性。同時,薩爾斯曼夫人還發(fā)展出了自己的語言和說話方式——有力而直接。就像葛吉夫一樣,她不太在意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不在乎比喻的連貫性,也不關心是否符合既有的科學概念。對她而言,她最在意的是在描述對意識的體驗時語義的清晰,為此,在某些地方甚至需要刻意作出不精確的描述。我們需要就這本書的一些特殊性事先提醒一下讀者。對于生命的真相,以及葛吉夫關于如何活出生命真相的教導,本書中幾乎沒有作出描述和解釋。就像葛吉夫晚年時一樣,薩爾斯曼夫人堅持不去以理論的形式討論第四道的教導。當有人提出一個理論性的問題時,她會一概予以回絕:“你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睂λ齺碚f,只有理論,或者沒有相關體驗的概念是不夠的——真相無法被思考。理性的頭腦中所擁有的知識,尤其是那些與“我們是誰”有關的想法都是一種對實相的阻隔和遮擋。所以,本書不是對最后終點的景象所作的描述,而是對一次實際旅程的記錄,包括走過的路線以及沿途的標志。薩爾斯曼夫人有她自己獨特的講話方式,她講話不但用詞獨到,而且沖擊力很強。聽她講話的人會覺得她非常精準地知道自己想要講什么以及如何來表達。這在她的筆記本上可以得到證明,上面的文字顯示出她在四十多年間超凡清晰與連貫的思維。而她在每一刻所表達的其實不僅僅是字面的意思。薩爾斯曼夫人在《引言》中說到葛吉夫以他的臨在來教學,后面又寫到更高層面的知識可以通過理論和語言來傳遞,但傳遞者必須要對那些知識有親身體驗,并且可以把它們內在的生命力表達出來。這種表達需要以一種有意識的狀態(tài)來說話,從而在當下為那些可以跟隨的人指明方向。這種教學方式需要非常專注,就像這本書中所反映的那樣。我們每次最多只能吸收一節(jié)的內容,甚至最多只能聆聽別人朗讀一節(jié)的內容。就像所有的體驗實錄一樣,對于薩爾斯曼夫人所描述的內在旅程,我們能夠理解的程度與我們能夠活出那些體驗的程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對這些體驗要有耳聞目睹的親身體驗。在這方面,本書與葛吉夫的第三部著作是一致的。他在那本書中預言過,書中的精華只有那些能夠理解的人才能夠接觸得到。每一個看到或聽人朗讀這本書的人都將能夠意識到有什么是他已經了解的,也許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知道還有什么是他所沒有了解的,從而向一種未知的感覺敞開自己。這種感覺被薩爾斯曼夫人稱為通往實相的門檻。這本書由珍妮?迪?薩爾斯曼的幾個家族成員和追隨者編輯而成。書中的內容完全取材于她的筆記本,只有少數(shù)的段落來自于她其他的文章。我們沒有試圖去分辨她從葛吉夫或別人那里摘錄的內容。這些章節(jié)是按照素材中既有的主題來進行整理的,其排列順序大體上與內在工作的不同階段相呼應。雖然順序不是按照時間排列的,但一至四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來自于她在葛吉夫去世后的十年間所做的筆記。在那之后,聆聽薩爾斯曼夫人講話的人已經可以從出版的葛吉夫著作中去了解他的理論了。這些著作在本書結尾處的人物背景介紹中都有列舉,其中還包括了對三的法則和七的法則這些宇宙法則的總結。譯者 序如果說有一件事給我?guī)砹似駷橹棺畲蟮奶魬?zhàn),那就是翻譯《生命的真相》這本書了。想當初,這本書我讀了一部分,很聰明地意識到這是本曠世的經典好書,但同時又很傻地認為自己憑著對第四道的熱忱和一些粗淺的修習經驗可以把它很好地翻譯出來,并把第四道的精髓介紹給大陸的讀者。于是,在華夏出版社的支持下,我開始了翻譯工作。但是隨著翻譯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親手給自己的背上放了一個大大的十字架,想摘都沒辦法摘下來了。且不用說這書近20萬字的長度,也不用提書中模糊晦澀的法式英語,這些都不構成讓人崩潰的決定性要素。本書最讓人崩潰的是文字所代表的那些讓人難以企及的修行體驗。這本書是第四道體系第二代傳人薩爾斯曼夫人積71年的第四道修為寫成的。不是一般的深刻,不是一般的難懂。它不是一本理論書籍,而是通過描述自己的體驗而進行的教導。每一次校對,隨著自己的成長,對一些要點都會有新的領悟和翻譯方式。但如此搞下去,這本書恐怕這輩子也翻譯不出來了。最后只能先罷手,安慰自己也許十年后可以再重新翻譯,搞個修訂版。于是,在崩潰中掙扎著繼續(xù)前行。挑戰(zhàn)自己的毅力極限。書中的文字表面看很簡單,沒什么高深的術語,都是很生活的詞匯。但是,就是因為簡單,每個詞包含的意思才廣泛,作何解釋都有可能。而畢竟我不是把第四道體系修習了71年的薩爾斯曼夫人,我無法站在她的高度去理解這些話,只能以自己十幾年粗淺的第四道修習體驗試著去理解、去詮釋。薩爾斯曼夫人說的每一句話,我必須得吃進去,咀嚼半天,在內在先找到共鳴或者說相關的體驗(哪怕是我個人化的主觀體驗,也比沒體驗光用頭腦來翻譯強)才敢說自己可能理解那些話了。然后,基于這樣的理解,我才敢把這些體驗找到些對應的中國話再表述出來。此時翻譯的精確性已經跟語法和句子結構沒有關系了,最重要的是不同語言背后鏈接的體驗是否相同。即使是這樣,對于讀者來說,如果沒有相關的體驗(哪怕是其他體系的),還是難以真正看懂書中的文字。即使有人號稱看懂了,但其實每個人依照自己的體驗附加在每個詞上的意義又都是不同的?;蛘哒f每個人自身的經驗造就了他對這本書的主觀理解。而這種主觀理解,可能離薩爾斯曼夫人想要表達的真相,已經差之十萬八千里了。道可道,非常道!語言是一種不得不用的不精準的溝通工具,尤其是在與修行有關的教學上。如果你夠誠實、夠真實,可能你讀完書中這些文字會有種莫名奇妙的感覺。你會詫異地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居然有人描述的一些內在狀態(tài)對你來說是如此陌生,甚至今生都還未曾體驗過。也有可能你會經驗到混亂。因為薩爾斯曼夫人一會兒對你的頭腦說話,一會兒對你的心說話,一會兒又對你的身體說話,有時又在同時對它們三個說話,而有時又在對你內在除了這三個部分以外的那個部分說話。幸好,在我翻譯的過程中有一些英國、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第四道老師可以為我答疑解惑。翻譯這本書是我今年投入生命資源最多的一件事,也是我此生最值得和最無怨無悔的一件事。我不想唱高調,說什么這是為了大眾的覺醒,為了宇宙的進化,那些都不是我能夠做主的。最重要的是在這翻譯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提升自己,不得不拔高自己的能量狀態(tài),以便能夠真正領悟書中的內容。為了翻譯,我不得不精進,不得不玩命地去領悟。還有什么比這更大的收獲呢?親愛的讀者,如果你試圖經由閱讀這本書而掌握一個結構完整的理論體系,那么你一定會失望。如果你強行去理解去附會書中所描述的體驗,你也會得非所愿。在此,將我的閱讀方法介紹給大家:將本書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當作一篇靜心的引導詞,敞開自己的內在去跟隨這些話語。有不懂的地方不用糾結,直接滑過,閱讀完一節(jié)(以阿拉伯數(shù)字標注的節(jié),本書共140節(jié))后,再回過頭來進行一下反芻。去感受一下自己內在有什么樣的體驗被引發(fā),再借此去反思一下自己的修行中和生活中與之相關的部分……這本書是一部你可以收藏和參照一生的經典著作,無論你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走出了多遠,本書都是一面鏡子,它可以照見在這條路上你已經領悟了什么,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照見你還未曾領悟的東西,而那些東西恰恰為你昭示了前進的方向。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想在此感恩所有曾經給予我支持的人。首先是葛吉夫基金會的老師們:英國的Annette Courtenay-Mayers女士、Maggie Bede女士和已故的Chris Thompson先生,美國的Stuart Smithers先生,加拿大的Jack Cain先生,法國的Christopher Jacq先生。此外還有高子舒女士、寧偲程先生、張潔小姐、謝蕓女士、李雪柏女士、周沫小姐、于明先生、孫歷生先生、張淑霞女士、張冬梅女士、林珊珊小姐等。孫霖2012年6月18日于北京香山溢芳軒

內容概要

  本書基于葛吉夫最親近的弟子所做的筆記寫成,為我們提供了關于葛吉夫靈性教學的全新洞見。葛吉夫的教學有著古老的淵源,它是一種秘傳基督教的呈現(xiàn),或者說對“素質層面知識”的教導。這位偉大導師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將我們從絕大多數(shù)人所處的“清醒的沉睡”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本書對葛吉夫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完整而獨特的指導。
  葛吉夫很尊重傳統(tǒng)的宗教體系,他將它們歸納為三大類或者說三條“道路”:與掌控肉身有關的苦行僧之路、以忠誠和情感為基礎的僧侶之路和聚焦于發(fā)展頭腦的瑜伽士之路。他將自己的教學稱為第四道,這條道路將上述的三個方面整合成為一條進行自我了解的道路。在第四道上的進步來自于通過一種有意識的努力達成有品質的思維和感受,從而具有一種能夠清晰地覺察和愛的全新能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珍妮·迪·薩爾斯曼(Jeanne de
Salzmann),1889年生于法國的蘭斯,在瑞士的日內瓦被撫養(yǎng)大。她于1911年嫁給俄國著名的畫家亞歷山大·迪?薩爾斯曼,并隨他返回他位于南俄羅斯高加索山區(qū)第比利斯市的家鄉(xiāng)居住。她于1911年在第比利斯遇到葛吉夫后開始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工作,并且在此后直到葛吉夫在巴黎去世的30年間與葛吉夫保持著緊密的關系。
  在去世前,葛吉夫要求薩爾斯曼夫人要“活過100歲”,以便能夠讓他的教學落地生根。葛吉夫把所有與他的著作以及被稱為“律動”的舞蹈練習相關的權利都留給了薩爾斯曼夫人。在此后的40年間,薩爾斯曼夫人主持完成了葛吉夫著作的出版以及律動的保存工作,并且在巴黎、紐約、倫敦以及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建立了實踐葛吉夫教導的中心。薩爾斯曼夫人于1990年在巴黎去世,享年101歲。
譯者簡介:  
  孫霖,從1998年開始修習第四道至今,曾經遠赴英國和美國參與第四道的修習,翻譯和組織引進多本與第四道相關的書籍。現(xiàn)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書籍目錄

譯者序  
原 序  
引 言  
第一篇 對意識的呼喚  
 第一章 我是沉睡的  
 第二章 記得自己  
 第三章 對了解的需要  
第二篇 向臨在敞開  
 第一章 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中  
 第二章 對臨在的體驗  
 第三章 做好準備  
第三篇 共同的方向  
 第一章 自由的思維  
 第二章 內在的感覺  
 第三章 一種新的感受  
第四篇 為臨在所做的工作  
 第一章 在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中  
 第二章 在日常的活動中  
 第三章 保持面對  
第五篇 與他人一起工作  
 第一章 一種特殊的能量流  
 第二章 在團體里的交流  
 第三章 在活動中的工作  
第六篇 歸于中心  
 第一章 對整體的感覺  
 第二章 內在的重心  
 第三章 呼吸  
第七篇 我是誰  
 第一章 小我與幻象  
 第二章 向未知前進  
 第三章 我真實的本性  
第八篇 獲得一種新的素質  
 第一章 我的素質就是我真實的樣子  
 第二章 內聚的狀態(tài)  
 第三章 來自另一個層面  
第九篇 在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中  
 第一章 覺察的行動  
 第二章 有意識的感覺  
 第三章 主動的注意力  
第十篇 一種有生命的臨在  
 第一章 一種純凈的能量  
 第二章 一個能量組成的身體  
 第三章 自愿的受苦  
第十一篇 最根本的本體  
 第一章 意識到一種錯誤的姿態(tài)  
 第二章 我內在的實相  
 第三章 真“我”的出現(xiàn)  
第十二篇 把教導活出來  
 第一章 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  
 第二章 警醒的姿態(tài)  
 第三章 一種新的存在方式  
 人物背景介紹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二章 在日常的活動中 41.只能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想了解自己的本相,就必須在生活中保持臨在。當我向更高層面的力量敞開自己時,我就能夠在那個時刻參與其中,但是停留在那里不是我的角色、我的位置。我無法讓自己一直處于這樣的連接中,一段時間后,這種連接就只是我的想象了。當我回到生活中,我又開始以我的?!拔摇弊鞒龌貞?。我會回到慣有的思維和感受中,忘記我曾經實現(xiàn)過的另一種可能性。它是遙遠的,離我很遠--隔著很遠的距離。我不再信任它,在顯化中也不再服從于它。我服從于我的反應,在我的主觀感受中迷失了自己,并且認同于這些感受。我自以為了不起,不再需要任何東西。我聽不到高等力量的召喚。 以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無法避免在生活中迷失自己。這是因為我不相信自己已經迷失,看不到我愿意被控制。我不知道“被控制”是什么意思。我對此沒有覺察是因為我在顯化中覺察不到自己,沒有真正了解我需要對什么說“是”,對什么說“不”。我沒有足夠強烈的印象來支持我臨在的努力。所以,我第一個有意識的行動就是了解我的機械性,覺察到自己在盲目地服從于一股表現(xiàn)為吸引或排斥的自動化力量,并且意識到自己在這股力量面前的被動性、惰性。我的自動反應系統(tǒng)是一個監(jiān)牢。只要我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就不可能從這個監(jiān)牢里出來。如果我要做出必要的努力,就必須了解自己在監(jiān)牢里。我必須要覺察到自己是臺機器,了解自己這臺機器,并且在這臺機器運作的時候保持臨在。我的目標是體驗到自己的機械性,并且永遠記得它。 我對自己的感受在顯化時會遇到考驗。我們所有的認同都被一股基本的力量所驅動。這股力量是我們必須要去面對的。認同的形式不重要。它們不是問題的核心。我需要回溯到這股力量的源頭,看到它就存在于我們每一個面具的背后。它本來是屬于我們的力量,但是我們的小我在自我肯定時竊取了它。我們從早到晚都在說著“我”。無論是一個人的時候,還是與他人交談的時候,我們都在說“我”、“我”、“我”。我們相信自己的個體性,這個幻象支撐著我們的存在感。我們不斷致力于成為我們所不是的東西,因為我們害怕自己什么都不是。 同時,我們也是高等可能性的承載者。在狀態(tài)好一點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受到自己是一種更偉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我們的內在就帶有它的種子。這就是我們作為人類的價值所在。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這些可能性,才能讓它們與我們的生命力相連接,并參與到我們的生命力中來。通過意識到這些可能性,我真正的自我和我的?!拔摇辈拍軌蚧ハ嗔私獠⒔⑵疬B接。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一向非常喜歡葛吉夫的教導,可惜有關著作都比較艱澀難懂。這本《生命的真相》用簡單易懂、通俗的語言闡述葛吉夫的教誨,讀來令人欣喜。發(fā)展覺知和覺察能力是靈性成長最重要的修持,本書有極為明確的闡釋,為在靈修路上摸索前進的我們提供了一盞明燈?!硇撵`作家張德芬葛吉夫正好給予我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指引我們走向一條正確的心靈道路。他的道路龐大精深,融合多方關懷及多方學問,看似古老卻處處顯露新意,且對現(xiàn)今世界有極為獨特而慈悲的見解?!_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生命的真相》是一本指南,它可以引領我們到達以客觀意識為終點的進化之路上難以企及的境界。珍妮·迪·薩爾斯曼的文字直接而一矢中的,以最簡潔的文字為走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的讀者提供幫助。這本個人筆記中的每一頁上都閃耀著智慧,讀起來就像是在跟隨一位大成就者的足跡,每一步都有新發(fā)現(xiàn)?!幽么筚Y深第四道修習者甘杰克

編輯推薦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編輯推薦:西方重要新時代靈修體系的最新經典著作;九型人格鼻祖葛吉夫的第四道體系全揭秘;一位101歲的覺悟者71年修道證道的珍貴筆記。

名人推薦

一向非常喜歡葛吉夫的教導,可惜有關著作都比較艱澀難懂。這本《生命的真相》用簡單易懂、通俗的語言闡述葛吉夫的教誨,讀來令人欣喜。發(fā)展覺知和覺察能力是靈性成長最重要的修持,本書有極為明確的闡釋,為在靈修路上摸索前進的我們提供了一盞明燈?!硇撵`作家 張德芬葛吉夫正好給予我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指引我們走向一條正確的心靈道路。他的道路龐大精深,融合多方關懷及多方學問,看似古老卻處處顯露新意,且對現(xiàn)今世界有極為獨特而慈悲的見解?!_灣著名舞臺劇導演 賴聲川《生命的真相》是一本指南,它可以引領我們到達以客觀意識為終點的進化之路上難以企及的境界。珍妮?迪?薩爾斯曼的文字直接而一矢中的,以最簡潔的文字為走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的讀者提供幫助。這本個人筆記中的每一頁上都閃耀著智慧,讀起來就像是在跟隨一位大成就者的足跡,每一步都有新發(fā)現(xiàn)?!幽么筚Y深第四道修習者 甘杰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生命的真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7條)

 
 

  •   葛吉夫很尊重傳統(tǒng)的宗教體系,他將它們歸納為三大類或者說三條“道路”:與掌控肉身有關的苦行僧之路、以忠誠和情感為基礎的僧侶之路和聚焦于發(fā)展頭腦的瑜伽士之路。他將自己的教學稱為第四道。
  •   編輯推薦的話:西方重要新時代靈修體系的最新經典著作,九型人格鼻祖葛吉夫的第四道體系全揭秘, 一位101歲的覺悟者71年修道證道的珍貴筆記 吸引我的注意讓我產生了好奇 ,看完后的確有種鳳凰涅槃的感覺。挺好的書。
  •   張德芬:一向非常喜歡葛吉夫的教導,可惜有關著作都比較艱澀難懂。這本《生命的真相》用簡單易懂、通俗的語言闡述葛吉夫的教誨,讀來令人欣喜。發(fā)展覺知和覺察能力是靈性成長最重要的修持,本書有極為明確的闡釋,為在靈修路上摸索前進的我們提供了一盞明燈?!                       ?/li>
  •   以前無意中在別人的博客里看到過《生命的真相》的英文本介紹,現(xiàn)在一看到中文的出版了就立刻買下來了,沒想到張德芬也推薦了這本書,哈哈~這是葛吉夫的弟子生命最后四十年中的私人筆記精選,她的心路歷程對我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   在追尋真我的過程中,雖然有很多佛祖箴言,大師的教誨,我們都只能從理論上理解,一遇事我們所有的思維,語言,行動又容易回到原點,理通事不通,是修行中最難過的一關,為此常常自我懊惱。 這本書,是作者在追尋真我的過程中的經驗之談。若結合著《當下的力量》,以及元音老人的《佛法修正心要》看,可以從理論上明白,自性真我的真相。也就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力求想要證得的臨在。我們雖然從理上知道真我的清凈圓明,能生萬法,但證得實相,并且將實相應用到生活中是我們都要追尋和學習的。這本書就是作者追尋的過程筆記。里面修行的困惑,有進退的反復,唯一不變的就是對真相的執(zhí)著追求。細細讀來,非常有同感,因為自己也經歷過很多過程,只是不能清楚的付諸筆端與大家分享而已。作者的經驗確實很有啟發(fā)。 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不是一遍就能理解的。還打算讀讀葛吉夫的其他書籍,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的啟發(fā)。
  •   這本書還沒有開始看,剛拿到。當當網的書質量很好,快遞員送貨速度很快。以前看過葛吉夫的《九型人格》,相信這本生命的真相也充滿智慧。
  •   賴聲川推薦說:葛吉夫正好給予我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指引我們走向一條正確的心靈道路。他的道路龐大精深,融合多方關懷及多方學問,看似古老卻處處顯露新意,且對現(xiàn)今世界有極為獨特而慈悲的見解。的確挺受益匪淺的?!                     ?/li>
  •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收藏的好書,也是一本需要細心品讀的靈修圣經,不僅是閱讀,還需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依照此書來體驗和努力。我覺得莫看此書的語言并不復雜,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此書落實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那么這不僅僅是體驗這么簡單,因為人的本體是一個可以說簡單也能說復雜而又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鉆研此書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不會是我們想象那么簡單。總之我覺得這本書能夠教導我們通過自己內在努力從未知和沉睡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它能幫助我們培養(yǎng)一種能夠清晰地覺察和愛的全新能力,使我們在靈性的覺醒中成長,了解自己當下真實的狀態(tài)以及生命的真相。
  •     本質由童年早期吸收的印象組成,這一過程通常到五六歲時停止,這時個性開始從本質中分裂出來。本質如果要進一步發(fā)展,就必須活躍起來,突破來自個性的壓力形成的阻抗。我們需要“記得自己”,這樣我們的本質才能繼續(xù)接收印象。我們只有在有意識的狀態(tài)下才能覺察出本質與個性的區(qū)別。
  •   能夠幫助我深度覺察自己,走出頭腦
  •   真正的“我”來自于本質。它的發(fā)展取決于來自本質的渴望——一種對存有的渴望,以及隨之產生的對能夠存有的渴望。
  •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收藏的好書,也是一本需要細心品讀的靈修圣經,不僅是閱讀,還需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依照此書來體驗和努力
  •   張德芬要精簡的推薦了。
  •   張德芬老推薦的書,一定好看。
  •   又一個靈修理論實踐教程,學習中~~蠻哲學的
  •   喜歡靈修類的書
  •   他有一種對本體的向往,一種對持續(xù)性、永久性和絕對性的渴望,即對存有的渴望。但構成他生命的一切卻是臨時、短暫和有限的。他渴望另一種秩序、另一種生活,渴望一個超越他自身的世界。
  •     這就是上路的第一步。他想要睜開眼睛。他想要清醒過來,想要覺醒。能量的來源是唯一的。一旦我的能量被引向某一個方向,一股力量就產生了。力量就是活動狀態(tài)的能量。盡管能量的走向是多樣的,但來源都一樣。
  •   正在閱讀。實修必讀。
  •   生命的真相,這本書內容很不錯,值得一看。
  •   尋找自我要從詢問“我”在哪里開始。我必須去感受“我”的缺失,我們對這種缺失已經習慣了。我必須去了解那空虛的感受,看清那個需要被不斷肯定的自我形象,那個虛假的“我”,不過是個謊言。
  •   內容不錯,是成長靈修的好參考
  •   生命的真相是一本指南 它可以引領我們到達以客觀意識為終點的進化路上難以企及的境界
  •   生命的真相--有到場!
  •   生命的真相
  •   收到書的時候 看封面的意境 就有一種想仔細閱讀的欲望
  •   我覺醒的努力不可能是強迫性的。我們害怕空虛,害怕自己的渺小,于是我們努力去充實自己。但是,誰在努力?我必須看清楚這種努力也是來自于那個?!拔摇?。
  •   在朋友推薦下購買,確實不錯的心理書,比心靈雞湯還好的書
  •   看了目錄,我覺得肯定是一本超級好書,但是需要慢慢的體會,拿出自己的毅力來,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使自己越來越了解自己。
  •   看了一部分了,寫的很好,看完再寫完整的評論
  •   看了作者的《自我觀察》覺的很好,又買了這本,還沒讀,德芬推介的書基本都會讀
  •   文字描寫很細致入微,讀起來感同身受。書中思想帶有宗教習慣,能理解。
  •   以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意識不到比我層次更高的東西,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也許在理論上可以做到,但實際上卻不行。所以我沒有可以用來衡量自己的標準,在生活中只能依靠“我喜歡”和“我不喜歡”來作為衡量標準。
  •   寫的很有哲學道理,覺得這本書可以多看幾遍,在不同的年齡看這本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   這本書需要靜下心來看,有些寫的是很有道理、
  •   剛看的時候,真心難,哲學書籍很洗腦,給自己好好的上了一課。
  •   但是看書籍的包裝很不錯
  •   通常我們都以機械的方式接收印象。個性接收了印象,然后根據(jù)自身的局限以自動化的念頭或感受來作出反應。這樣我們無法吸收印象,因為個性本身就毫無生氣——它是死的。只有通過本質接收的印象,才能被吸收和轉化。
  •   清晰,實用。
  •   多多關注生命本身,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終極的疑惑
  •   生命的奧妙 或許就在那份覺知
  •   我是誰?我需要知道。如果我不知道,我生命的意義何在?到底是什么東西在我的內在對生活作出反應?我必須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去看看我到底是誰。
  •   類似書本看過的特好的一本,大力推薦!
  •   每本書都有需要它的人。
  •   值得一看,值得一讀,值得深入去了解。
  •   我難道就只是這個需要被肯定的形象嗎?我的內在難道真的就沒有一個可以臨在的“我”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需要了解自己,我需要通過直接的體驗來了解自己。
  •   第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獲得對自己的印象。我們可以從“我是誰”這個問題出現(xiàn)時帶來的沖擊開始。在這個片刻會有一個停頓、一個間隙,讓我的能量、我的注意力改變方向。它會轉回來指向我自己。
  •   一本帶你回歸最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好書!
  •   與佛教相通,更直接,非常適合現(xiàn)代人學,非常有助于學佛人戒除那些善惡難辨的念頭,此書非常值得學佛者學習,茅塞頓開
  •   給同事買的,聽他說他很喜歡這本書
  •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和收藏的好書,也是一本需要細心品讀的靈修圣經,不僅是閱讀,還需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依照此書來體驗和努力。我覺得莫看此書的語言并不復雜,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此書落實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那么這不僅僅是體驗這么簡單,因為人的本體是一個可以說簡單也能說復雜而又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鉆研此書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不會是我們想象那么簡單??傊矣X得這本書能夠教導我們通過自己內在努力從未知和沉睡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它能幫助我們培養(yǎng)一種能夠清晰地覺察和愛的全新能力,使我們在靈性的覺醒中成長,了解自己當下真實的狀態(tài)以及生命的真相。
  •   還沒看,但對這噱頭很感興趣,所以拍回來學習學習。
  •   很好的書,有利用修行!
  •   看起來很好呀 希望他喜歡
  •   內容有些抽象 不過看完之后能靜下心思考的還是能得到不少啟發(fā)還算不錯~
  •   很好的書!有點難。
  •   還沒看,隨便翻看了一下,是我期望的內容
  •   還沒有看完,很受啟發(fā),希望自己能盡快自由,找到真我
  •   還沒打開,封面很有意境
  •   書到得很快,大致看了一下,喜歡。
  •   書很快就到了,不過書還未讀,以后再給心得吧~
  •   這部書非常好,值得一讀??!
  •   還沒看,不知道好不好理解,但是封面和印刷超贊。
  •   值得讀一輩子的好書,大家來讀啊
  •   正在讀,應該還不錯!
  •   大師的對話
  •   你會有收獲的
  •   剛買回來還沒來得及拜讀,但我相信一定很不錯!
  •   在當當每年購書四五十本,都是正版。
  •   看完第一章 邊看邊用 不是一本走馬觀花的書 好
  •   書本身質量不錯。但是內容不是那么地道,應該是翻譯的問題。是本身是100歲老人的文筆,原文的洞察力和體悟應該到了,而且又是葛吉夫二代弟子。翻譯還要努力?。〗ㄗh看烏斯賓斯基寫的《尋找奇跡》,那個版本翻譯的更流暢和尊重原文。而且烏斯賓斯基的個人追求和經歷,寫出來相對有力!
  •   生命的第四道,九型人格的研究
  •   一本好的譯注,是你感覺不到譯者的存在而直接與作者對話,這本書感覺有點兒晦澀。以后找時間再讀。第一遍沒什么感覺。
  •   我在新華書店看過這本書,它是一本非常值得我們去細心品讀的心靈圣經,絕對的好書!
  •   好書,非常好,深刻,讓人開悟的好書。
  •   尋求心靈自由的童鞋皆可參閱。最好對第四道稍有了解。
  •   我認為葛吉夫的第四道是一條集合了佛家、瑜伽術、基督等宗教、靈修的修行道路,它將之前的修行方法再往前推一步,更加實際化。 本書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講述身、心、靈更深層的聯(lián)系,容易帶讀者入境,并且鼓勵讀者去體會、感悟。讓人心生寧靜。
  •   一旦讀懂,收獲挺大的。
  •   書中給了很多實修的方法,簡單、實用。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在生活中修行。
  •   通過媒體人的介紹得知此書,讀完這本書感覺相當辛苦,整個篇幅在詮釋的時候,太多的繁文瑣碎,感覺就像在教人練氣功,直到走火入魔的感覺一樣,或許無法讀出書中深淺吧。按照普通人的視角來看,書中所說的不執(zhí)著于任何東西,帶著不去認可,批判的視角,通過與內在的緊密連接和交流,從而會產生新的心態(tài)。努力練習更好的清空自己,了解自己,觀察自己和生活的狀態(tài)。放棄意念里的所有已知,訓練自身敢于迎接新的未知,從而迎來新的生活。這樣的思想其實在很多靈性書上都或多或少的提及到,不管書或作者的修煉有多好多高,相信只有靠自身的努力和體悟才能吸取一二或有所改善或幫助把。在生活的常態(tài)里,每個人需要靠不斷的練習,經歷,掙扎,自省,努力,克服,從而才有所謂的平和的心境和狀態(tài)吧!畢竟這樣的心態(tài)基于現(xiàn)在每個人生存的辛苦,還是需要去推崇的。
  •   很適合悟性高的人理悟!共鳴則合一。明理明心最穩(wěn)妥。即心即佛即神即覺即本即真!道家的精氣神,禪宗的三關,只為煉盡私心成就純心!一私不留才能徹底敞開。敞開就加速了煉私心雜氣的機會。打開窗戶,新鮮空氣和蒼蠅同進。你要做好敞開的準備,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隨緣而應不強求。道法自然!與道同行。... 閱讀更多
  •   幫同事買的,挺好的,便宜
  •   有點深奧,但看完后還是很有收獲
  •   還可以,可以看看的。
  •   買了好幾本書了 很不錯昂,速度也快!
  •   一向喜歡葛吉夫的作品
  •   內容較深奧,但應當說的就是真理,先看一次,下回再看,也需要反復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