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互構論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鄭杭生,楊敏 著  頁數(shù):579  字數(shù):58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社會互構論:世界眼光下的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新探索一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一書終于和讀者見面了!本書是我和楊敏教授共同完成的。在本書出版之際,我想著重做幾點說明,也許對增進本書的理解有某種裨益。(一)本書起因于對個人與社會關系重要性的認識這可以從本書的副標題“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講起。應該說,對個人與社會關系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的。這主要歸因于對我國社會快速轉型現(xiàn)實的學術感悟。對我的社會學思想發(fā)展過程有一定了解的讀者都會知道,在1987年11月出版的《社會學概論新編》中,還沒有明確提出“社會學對象與社會學基本問題的關系”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社會快速轉型的現(xiàn)實,把社會與個人的關系問題突出出來了,成了每個社會成員不能不面對的利益焦點問題、自覺不自覺地加以處理的現(xiàn)實熱點問題。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鄭杭生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重點項目“中國社會轉型期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01ASH002)的最終成果,提出了“社會互構論”這一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吧鐣嬚摗笔窃谝郧疤岢龅摹吧鐣\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等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所奠定的基礎上,將世界眼光和本土特質相結合,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的結果。這一理論以現(xiàn)代性之全球化與本土社會轉型為背景性視閾,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為研究主題,通過對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系問題的具體研究,探討了我國社會轉型加速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關系結構和組織模式的轉換與變遷,揭示和闡述了這一總體過程和重大現(xiàn)象的本質。這項成果對我國社會學理論建構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里程碑意義。

作者簡介

鄭杭生,生于浙江杭州。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土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社會學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評審組成員和召集人?,F(xiàn)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理論與方法研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在社會學理論中的地位  第一節(jié) 個人與社會關系演變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社會的個人與社會關系多視角分析——權益自主與權力規(guī)范 第二章 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看社會學理論體系  第一節(jié) 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與社會學理論體系  第二節(jié) 社會學理論的范域:拓移與創(chuàng)新  第三節(jié) 社會學研究對象:恒久不移  第四節(jié) 當代中國社會學理論:探索與推進 第三章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學元問題和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的元問題  第二節(jié) 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第三節(jié)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學方法中的元理論折射  第四節(jié) 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學方法論的探索 第四章 新型現(xiàn)代性與社會互構論  第一節(jié) 西方舊式現(xiàn)代性與社會學的困境  第二節(jié) 舊式現(xiàn)代性與西方社會學的兩大譜系  第三節(jié) 新型現(xiàn)代性與社會學的新時代  第四節(jié) 當代社會學的重建與社會互構論 第五章 “個人”與“個人化”  第一節(jié) 社會學“個人”:意涵與類型  第二節(jié) “個人化”與個人化類型  第三節(jié) 社會生活情境中的個人化第六章 個人分化與類型  第一節(jié) 個人分化  第二節(jié) 個人分化的條件與機制  第三節(jié) 個人分化的類別化 第七章 個人叢化  第一節(jié) 個人叢化:概述  第二節(jié) 個人叢化的轉型.  第三節(jié) 關于社會轉型期個人叢化的構建與調(diào)控 第八章 現(xiàn)代性過程“個人”的創(chuàng)生與集體化——行走在自我創(chuàng)新前夜的“個人”  第一節(jié) 個人及個人間關系的“現(xiàn)代性”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生于“集體化社會”的“個人,,  第三節(jié) “大寫的歷史”與“大寫的理性”:新興科學與“集體化個人”  第四節(jié) 社會學對“集體化個人”的強催化;  結語 第九章 個人的當代形貌:社會化理論的世紀挑戰(zhàn)——人的主體性的新發(fā)展與以人為本的時代源泉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理論的基石及其世紀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個人主體性的當代發(fā)展與社會化理論的再次奠基  第三節(jié) 個人的當代發(fā)展與社會化理論的擴展和修正  結語 第十章 “社會”(上)——理論預設與模型  第一節(jié) 關于“社會”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jié) “社會”的理論視野與解釋模型  第三節(jié) 社會互構論的社會觀 第十一章 “社會”(下)——絕地眺望與社會互構  第一節(jié) 自然社會時期  第二節(jié) 人為社會及其轉變  第三節(jié) 新型人為社會時期的到來 第十二章 社會與國家的互構  第一節(jié) 社會與國家  第二節(jié) 社會與國家的互構  第三節(jié) 關于社會與國家互構機制的思考  第四節(jié) 轉型加速期社會與國家的互構 第十三章 國家與利益群體的互構  第一節(jié) 論題的背景:當代社會的結構性變動  第二節(jié) 國家與社會利益群體的互構  第三節(jié) 國家與社會利益群體的互構機制 第十四章 社會互構論:理念與邏輯  第十節(jié) 社會互拇淪的視野:維度與體悟肋  第二節(jié) 社會互構概念與類型  第三節(jié) 社會互構論的理論邏輯  第四節(jié) 社會互構論與相關理論的邏輯界分  第五節(jié) 從主體間性到個人間性:“社會互構”的確立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當今時代,“普遍彌漫著一種‘與過去決裂’的感覺”(阿爾布勞,2001:3),在關于一切人類的規(guī)劃工程、鴻篇敘事甚至歷史本身面臨終結的話語廣為傳布的情形下,對塵封已久的悠遠往事的追憶,似乎多少有點令人感到不合時宜。然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這一過程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和組織模式的發(fā)展、變遷的核心內(nèi)容。正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所經(jīng)歷的從前現(xiàn)代性到現(xiàn)代性的裂變,更新了整個人類生活。因此,這種追憶能夠刻畫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的人類社會生活和組織模式的產(chǎn)生、拓展與裂變,并呈現(xiàn)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現(xiàn)代性意涵,從而成為我們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一種方式。尤為重要的是,這種追憶促使我們進一步追問,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會與社會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前現(xiàn)代社會:從人與群“渾然一體”向等級制結構社會的過渡從社會學的視野看,前現(xiàn)代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經(jīng)歷了兩個轉變和一次決裂。所謂兩個轉變,即由自然人與自然人群社會的“渾然一體”向血親社會的個人與社會的初始結構化關系的轉變,再由這種初始結構化關系向個人與社會的等級制結構性關系的轉變。所謂一次決裂,即指在兩次轉變的過程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發(fā)生了同原始的自然非結構性狀態(tài)的決裂,進入了不可逆轉的結構性狀態(tài)的歷史過程。正是在這一特定的歷史語境中,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前現(xiàn)代性質,以及與這種關系的性狀相聯(lián)系的社會現(xiàn)象的前現(xiàn)代特征。(一)從人與群的“渾然一體”到個人與社會的初始性結構關系由元自然(meta-nature)——或者前社會階段的純粹自然——分離出了最初的自然人群社會,自然與社會的關系開始萌生,兩者的彼此卷入與相互構建也由此展開。

編輯推薦

《社會互構論:世界眼光下的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新探索(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社會轉型過程中個人與社會關系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互構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研究理論體系。
  •   社會學理論本土化的努力
  •   頁數(shù)很多,看起來有點壓力,沒辦法為了應付考試才買的
  •   很好,非常好的一本書,
  •   非常好的書,很受啟發(f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