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錢基博 頁數(shù):45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拙著《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長編》出版以還,自柳詒徵、胡先騙、鄭桐蓀、陳滿一,劉麟生、陳毖濤、潘式、王利器、郭斌佳渚君,或識或不識,莫不致書通殷勤,匡我不逮。而胡先騙、郭斌佳兩君,更有批評紹介之文,見于報章,鱺緬干百言,獎勖交至。劉麟生君則全書校讀,拾遺補闕,以??庇浺娺z。文章之契,通于性命。博文質(zhì)無底,常愧無以答諸君厚我之雅。何圖萬本流傳,三版書罄,敢不融貫諸君之意,而就聞見之所及,重為增訂;其有不知,蓋闕如也。從今歲五月二十日屬稿,迄今卒事,歷時——月又二十二日?! ∮信f有其人而傳改作者:如散文之馬其昶。姚永概、永樸、林紓;詩中晚唐之樊增祥,同光體之陳三立、陳衍;白話文之胡適;是也。有舊無其人而今增人者:如魏晉文王閭運之增附廖平、吳虞;駢文孫德謙后之增黃孝紓;散文馬其昶之增附葉玉麟,又增王樹樹、賀濤附張宗瑛、李剛己、趙衡、吳閩生;詩中晚唐樊增祥、易順鼎之增附三多、李希圣、曹元忠,又增楊圻附汪榮寶、楊無恙;同光體之增附奚侗、何振岱、龔乾義、曾克端,又增異軍突起之金天羽;以及詞朱祖謀之增附龍沐勛,曲吳梅之增附盧前;是也。其它諸人,雖仍舊貫,各有增訂。以視原書,材料增十之四,改竄及十之五;而要蘄于詳略互見,脈絡貫通;神明不減,而翔實過之。 此次增訂,有鄭重申敘,而為原書所未及者三事:第一、疑古非圣,五十年來,學風之變,其機發(fā)自湘之王閭運;由湘而蜀(廖平),由蜀而粵(康有為.梁啟超),而皖(胡適,陳獨秀),以匯合于蜀(吳虞);其所由來者漸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第二、桐城古文,久王而厭,自清末以逮民國初元,所謂桐城文者,皆承吳汝綸以衍湘鄉(xiāng)曾文正公之一脈,暗以漢幟易趙幟,久矣;惟姚水概、永樸兄弟,恪守邑先正之法,載其清靜,而能止節(jié)淫濫耳。第三、詩之同光體,實自桐城古文家之姚鼐嬗衍而來;則是桐城之文,在清末雖久王而厭,而桐城之詩,在民初頗極盛難繼也。此三事,自來未經(jīng)人道,特拈出之。 方清之季,吳汝綸之在北直,張之洞之在東南,雖用事不用事、得位得勢攸異;而開風氣之先,綰新舊之樞,則兩公如出一轍也。特兩公者早死,未可以人現(xiàn)代。茲舉賀濤文,以《吳先生行狀》為代表作品;馬其昶文,以《吳先生墓志銘》為代表作品;而陳衍文,則以《張之洞傳》為代表作品;非惟以征數(shù)公之文事,亦欲讀吾書者知學風士氣之有開必先也。其他諸人詩文,代表作品,非有關國家之掌故,即以驗若人之身世。廖平論文,謂:“欲為有才識之文,宜從史書中所錄文觀之,然后能詳其此文之關系何在,而其文之妙處始可求。但看選本則不能。如屠京山為文,專學《宋書》,是其例也。史書所錄之文,非于當時有關系之作,必當時最有名者,讀之增人才識。”博雖不敏,請事斯語。其人其文,必擇最有關系者?! 聦W誠論《文史通義》,以謂:“文人記敘,往往比志傳修飭簡凈;蓋有意于為文也。志傳不盡出于有意,故文不甚修飭;然大體終比記事之文遠勝。蓋記事之文,如盆池拳石,自成結(jié)構(gòu)。而志傳之文,如高山大川,神氣包舉,雖咫尺而皆具無窮之勢;即偶有文理乖刺,字句疵病,皆不足以為累?!辈┎輨?chuàng)是書,未能竟體修飭;而自謂大力控摶,神氣包舉,由一人以貫十數(shù)人,摶數(shù)十人如一人,有往必復,無垂不縮。潘式君貽我書,以謂:-此書斷自現(xiàn)代,部勒精整,敘次貫串,其宛委相通之法,良得史公之遺。而摘辭雅沽,尤為獨出冠時?!薄把艥崱崩⒃晃茨埽安坷铡眲t所經(jīng)意,得失寸心,不敢自誣。如云。宛委相通,史公之遺”,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矣。 余讀《太史公書·商君列傳》,敘鞅欲變法,備列群臣廷辯之議;又著鞅自嘆為法之敝以終于篇,而為后世監(jiān)戒;可謂有慨乎其言之。是書論列諸公,亡慮皆提倡宗風以開一代之新運;然利。未形而害隨之,昔賢詠“一將功成萬骨枯”,吾則謂一儒成名,百姓遭殃。我生不辰,目睹諸公袞袞,放言高論,喜為異說而不讓,令聞廣譽施于身;而不自知諸公之高名厚實何莫非億兆姓之含冤茹卒,有以成之。今吾儕小民,呻吟憔瘁于新政之下.疾首恫心,求死不得;末學小生,叫囂跳踉于新學說之中,急言竭論,迷復何日。而諸公聲名日高,慮無反顧。昔法國羅蘭夫人太息于-自由自由,天下人許多罪惡,假汝以行”!博則深致慨于“維新維新,中國人許多涕淚,隨汝以來”!誰生厲階,至今為梗。然有自始為之而即致其長慮卻顧者,章炳麟是也。有自始舍舊謀新,如恐不力,而晚乃致次骨之侮以明不可追者.陳三立、王國維、康有為,嚴復、章士釗是也。有唯恐落伍,兢兢焉日新又新以為追逐;而進退維谷,卒不掩心理之矛盾者;梁啟超、胡適是也。博禱昧無知曉,但掇拾排比諸公之行事及言論,散見于數(shù)十年中各報章,而參證之于本集,敘次之以系統(tǒng)。追憶昔年誦說王樹枬之抗論詆廖平,朱一新之貽書規(guī)南海,馬其昶之上疏論新政,方在弱冠,少年盛氣以為頑朽,斥其昏庸;及今覆之,何乃不幸言中。生民道盡,驗于蓍蔡。然后知“利不百不變法”之為老成瞻言也。時迫事近,其在今日:溺于風尚,中于意氣,必有以余論列為不然者。吾知百年以后,世移勢變,是非經(jīng)久而論定,意氣閱世而平心,事過境遷,痛定思痛,必有沉吟反復于吾書,而致戒于天下神器之不可為,國于天地之必有與立者。此則硅徑之愚,所欲與天 下后世共白之者已。嗟嗟渚公,抵掌掀髯,日騖聲氣之中;而博則抱樸守愚,寂處聲氣之外;用敢著旁觀之清,昭后車之鑒。金玉爾音,多言多敗,無易由言,慎之哉!吾聞嚴復之歿也,遺書戒子孫,謂:“中國必不亡,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一言為智,可懸日月。伯爾君子,尚哀吾言。
作者簡介
錢基博(1998—1959),字子泉,自號潛廬,又號老泉,江蘇無錫人。生平主要從事教學著述,先后執(zhí)教于清華大學、無錫國學專門學校、上海圣約翰大學、光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等學校。針基博博學多才,在文學和文學史、經(jīng)史諸子和文獻學等領域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名家五種校讀記》、《文心雕龍校讀記》、《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明代文學》、《中國文學史》、《孫子章句訓義》及《近百年湖南學風》。
書籍目錄
序緒論 1.文學 2.文學史 3.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編首 1.總論 2.上古 3.中古 4.近古 5.近代上編 古文學 (一)文 1.魏晉文 2.駢文 3.散文 (二)詩 1.中晚唐詩 2.宋詩 (三)詞 (四)曲下編 新文學 (一)新民體 (二)邏輯文 (三)白話文跋四版增訂識語
編輯推薦
本書旨在闡述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興衰得失遞變的軌跡。所謂“現(xiàn)代”,是指1911年到1930年近二十年的歷史時期。書中雖以介紹和分析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為主,但也廣泛涉及民國開元以來的學術(shù)文化和政治民俗,是一部廣義性質(zhì)的文學史著作。作者并不局限于以文論文,以詩論詩,而是筆涉文學,意寄興亡,從寬廣的歷史背景中,尋求和探索這一時期“文章得失升降之故”抒發(fā)出深沉的歷史感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