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邊界與社會聯(lián)系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查爾斯·蒂利  頁數(shù):280  字數(shù):249000  譯者:謝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闡釋社會運動過程中個人與更寬泛的社會和政治領域的關系。作者探討了不平等與去民主化之間、身份與社會不平等之間以及公民與身份之間的聯(lián)系。本書將個體之間的互動視為更寬泛的社會過程的基本元素,以表現(xiàn)在個體的互動中是如何摻雜進身份元素的,社會邊界是如何建立和轉化的,以及持久的社會聯(lián)系是如何累積起來的。

作者簡介

查爾斯·蒂利:哥倫比亞大學約瑟夫·伯藤威澤講座教授,曾在特拉華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密歇根大學任教。在有關政治過程、社會運動以及歐洲史的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主要著作有:《集體暴力的政治》、《強制、資本和歐洲國家(公元990—1992年)》、《社會運動(1768—2004)》等。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約束與被約束的關系第二部分 關系機制 第二章 暴力沖突、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過程的解釋 第三章 政治過程中的機制 第四章 利他主義第三部分 不平等 第五章 持久的不平等 第六章 不平等的關系起源 第七章 不平等的變化形式 第八章 不平等的知識第四部分 邊界 第九章 社會邊界機制 第十章 鏈式移民與機會累積 第十一章 邊界、公民與排斥第五部分 政治邊界 第十二章 為什么要擔心公民身份問題? 第十三章 不平等、民主經(jīng)與去民主化 第十四章 變化政體中的政治身份 第十五章 社會運動手法的發(fā)明、傳播與變遷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約束與被約束的關系  利亞·格林菲爾德(tiah Greenfeld)已經(jīng)將有關社會科學的5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主題置于波士頓大學高大可見而又虛擬的大門之上_’波士頓大學網(wǎng)站。第2和第3個主題因以下兩個原因而譴責社會科學:一是因為社會科學把物理學當作它們的科學模型,二是因為社會科學圍繞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來組織自己的學科。剩余的幾個主題如下:  1.即使人文科學被理解為研究人類,但是它們仍然聚焦社會結構,而不是人,這些結構對所有動物生活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因此,人文科學最好被理解為生物學。將人類與剩余動物王國區(qū)分開來的不是社會或社會結構,而是通過象征手段實現(xiàn)的社會秩序傳遞,也就是說,是文化而不是基因。象征或文化過程主要發(fā)生在人們的意識當中。社會科學不應當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而應當是文化和意識的科學?! ?.量化和數(shù)學模型——當被用于社會“結構”研究時——傾向于將社會結構視作機械演變的過程;心智現(xiàn)實——也就是說,人們賦予他們  行動的意義—被假定為僅僅是這些結構過程的反映,因此它們被研究得很有限?! ?.在社會科學預言失敗的時候、在社會科學無法為社會問題提供有用的解決辦法的時候,這種范式的問題就可以被發(fā)現(xiàn)。范式問題還出現(xiàn)在下列情況中:韋伯、涂爾干甚至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經(jīng)常似乎比許多當代社會科學研究在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時候更加恰當,而初出茅廬的物理系大學生則可以將牛頓遠遠拋在后面(Friedman,2004:144-145;也可參見BU,2004)。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身份、邊界與社會聯(lián)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印刷什么的就不說了,本書有可讀性
  •   讀了了幾頁 就覺得是好書一本 內容嚴謹翻譯也不錯
  •   正值此書出版,2008年4月29日蒂利先生在紐約逝世,因此此書就成了一個紀念。近年,他的書接連在中國出版,顯示出獨特的學術解釋力,引起中國學者的關注。
  •   還不錯,需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讀。
  •   雖然翻譯地有些咬嘴,但是視角挺有新意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