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張定浩 頁數(shù):139 字數(shù):12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定浩、??聴罹幹摹?lt;孟子>選讀》從《孟子》中選取了數(shù)十章節(jié),每篇依據(jù)章節(jié)主旨,自擬標題,分為“原文”、“簡注”、“今譯”、“解讀”四部分進行解說。雖然不能盡窺《孟子》全貌,但選取的諸如“五十步笑百步”、“得道者多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不僅能讓讀者在回顧和閱讀經(jīng)典時體會古人的“志”,更能借古喻今,對當今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作者簡介
張定浩,1976年生,安徽和縣人。曾就讀復(fù)旦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上海文化》雜志編輯。著有《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聴?,浙江杭州人。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輯,長期從事古典文獻和語詞類辭典的編纂工作。
書籍目錄
前言
梁惠王上
義利之辨
五十步笑百步
為民父母惡能率獸食人
仁者無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王顧左右而言他
國君進賢宜慎
公孫丑上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以德服人
國家閑暇明政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聞過則喜與人為善
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
君子有過則改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滕文公上
道性善,稱堯舜
論井田制
勞心與勞力
滕文公下
何謂大丈夫
予豈好辯哉
離婁上
古者易子而教
好為人師
離婁下
大人者
王者之跡熄
齊人有一妻一妾
萬章上
大孝終身慕父母
以意逆志
萬章下
孔子之謂集大成
知人論世
告子上
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
舍生取義
求其放心
告子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教亦多術(shù)
盡心上
萬物皆備于我
人不可以無恥
君子有三樂
行權(quán)與執(zhí)一
盡心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民為貴
充實而有光輝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本節(jié)第一段為綜論,強調(diào)井田制的一個根本要點即在于公平分配田地。以下段落,以滕國這一小國為例,具體闡述井田制的實行方式,對于我們現(xiàn)代讀者,要領(lǐng)會其中精義,又在于明白兩點:一是夏商周井田制的異同,及孟子此處所闡述的是周制;二是國與野的區(qū)別。井田制的根本,在于將田地切割成百畝大小的豆腐干塊,分配給單個家庭,國家收取租金,并且由于土地肥瘠不同,為了公平起見,還要定期重新分配。這是夏商周三代井田制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于具體的切割方式和租金的收取方式。夏朝的田地分配就是簡單的連排切割法,每戶人家得地一百畝,每十家田地之間用溝來做界限,每百家田地之間用洫來做界限,租金收取則采用“貢”法,即按照一定比例上繳年均所得生產(chǎn)物。商朝的田地分配,則是在原理上將田地劃分成一個個“#”型的單位田地,每個“#”型田地為九百畝,可容納八戶人家,每戶同樣得一百畝,另有一百畝為公田,需八戶人家共同料理,公田所得上繳國庫,此謂“助”法。每戶農(nóng)民需要先完成公田的勞動,才能再從事自己私田的勞動。夏制的貢法與商制的助法之間的區(qū)別,在于“貢”無公田,租金形式為生產(chǎn)物;“助”有公田,租金形式為剩余勞動。到了周朝,由于周朝的各種制度大多對夏商兩代制度同時有所吸收,落實到井田制,行的是“徹”法。徹,是轍的通假字,轍是車跡,有兩條并行,暗喻“徹”法是對夏商兩種井田制度的吸收,即在國中行夏制的“貢”法,在野則行商制的“助”法。進而,我們就要明白國與野的區(qū)別。簡而言之,國與野是一個相對而言的說法。古代封建邦國,均以都城為核心一圈圈向外擴展。以滕國為例,其都城及周圍近郊就稱作“國”,而遠郊和邊疆就稱作“野”。居于“國”中的,就稱作國人,住在“野”里的,就稱作“野人”。這兩種人,有完全不同的政治身份,絕不容許混淆。
編輯推薦
《〈孟子〉選讀》為儒學普及小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