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中國

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彼得·弗萊明  頁數(shù):23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如果說在中國住了七年之久的薩拉·康格對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中國上層社會的政治和文化活動作了相當詳細的歷史記錄,那么1933年在中國旅行只有七個月的英國游記作家彼得。弗萊明(Peter Fleming,1907—1971)則憑記者的敏感,在他的游記《獨行中國》里勾勒了20世紀30年代整個中國的政治、軍事、戰(zhàn)爭的形勢,正如他在前言里所說,“我敢說,在有關遠東局勢的一些重大問題上,我可以使我那半生不熟的結論聽起來令人心悅誠服” 。彼得·弗萊明以《泰晤士報》特派記者的身份,比較方便地從北到南跨越整個中國當時不同的政治區(qū)域,并采訪到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偽滿洲國傀儡溥儀、國民黨區(qū)域里的前外交部長羅文干、蔣介石以及汪精衛(wèi)等當時中國政壇上的頭面人物。 當然,這不是一本理論性強的國際政治著作,而是一個年方26歲,血氣方剛的記者的游記。作者從對他北從哈爾濱南至廣州沿途的山川風景、風土人情有著濃厚的好奇心,把它們一一定格在他的速寫或素描里。

作者簡介

作者:(英)彼得·弗萊明

書籍目錄

碧眼有紅墻前言第一部分 滿洲國  一 孩子總是孩子嘛  二 進入俄國  三 莫斯科幻想曲  四 話劇  五 橫穿西伯利亞的特快列車  六 祝蒙古繁榮昌盛  七 火車脫軌  八 哈爾濱  九 溥儀  十 奉天防空演習  十一 藝妓晚會  十二 熱河  十三 祈禱  十四 與諸神同在的一個下午  十五 要塞重鎮(zhèn)  十六 重逢在錦州  十七 日本強權下的和平  十八 突擊部隊  十九 行軍第一天  二十 天氣轉暖  二十一 布谷鳥!  二十二 熱烈歡迎  二十三 兩個被綁著的男人  二十四 遠赴南方第二部分 紅色中國  一 錘子和鐮刀  二 在途中  三 中華之都  四 部長和傳教士  五 圣山  六 大元帥  七 大飯店  八 變節(jié)者  九 三百萬人嚴陣以待  十 智取  十一 天堂  十二 毛瑟槍的槍聲  十三 夢魘  十四 擋風玻璃上的雨水  十五 鐵路和公路  十六 可愛的河流  十七 再見  十八 從日本到曼哈頓  結語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說來奇怪,你會發(fā)現(xiàn)莫斯科人十分乏味,又十分可愛。他們的宿命論制約了他們的好奇心,陌生人心懷感激地發(fā)現(xiàn)沒有人盯著自己看來看去。譬如,英國人拿著手套和收攏的雨傘穿過紐約的大街時,會惱人地感到自己仿佛是一種稀有動物,而在莫斯科大街上閑蕩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他的穿著比他見到的任何人都要考究,他顯然是稀有動物,是個資產階級。但是,沒有人過多地去注意他,他不會感到自己是個怪人或入侵者。    莫斯科人的穿著既不漂亮又沒有特點。除了男人經常穿的寬松上衣之外,他們的衣服都是按照標準的歐洲式樣一成不變地剪裁而成,但很拙劣。不管怎么樣,在市中心卻看不見衣衫襤褸的人,沒有赤腳的人,沒有瘦骨嶙峋的人。街道上永遠都擠滿了人,但卻千人一面,難以區(qū)分,也沒有興奮的表情。人群流動著,小心謹慎地交談著,在有軌電車站和合作商店外面耐心地排成長隊。在人們的眼睛里,你看不見非常明確的希望,只是有時候會看見絕望。這是一個冷靜沉著的人群。毫無疑問,現(xiàn)實需要人們冷靜沉著。    關于現(xiàn)代俄國,其中最令人好奇的一件事情是,他們的女人普遍丑得驚人。布爾什維克主義似乎與美是不相容的對立面??邕^邊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哈爾濱和上海的夜總會里觸目盡是秀色可餐的絕色嬌娃,清一色的俄羅斯女郎。但是,在莫斯科,你要找個美女猶如海底撈針,甚至連找個臉蛋說得過去的姑娘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對俄國統(tǒng)治者的英明睿智,你想不景仰都不可能,他頒布法令規(guī)定,在蘇維埃的公民中間,婚姻不應被視為永久性的。我看不出該法令如何得以實施。    即使在戲院里,你也會感到茫然。俄國女演員對待她的藝術生涯很認真,認為必須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yǎng)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主角,而我們那些天真無邪的少女,還未成年就站在聚光燈下了,在俄國找不到這樣的人。莫斯科不會對30歲以下的明星表示任何敬意,大多數(shù)名角都在30歲以上。    關于蘇俄還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他們的櫥窗布置得非常糟糕。我的譴詞造句只是打比方,因為這個缺憾遠比莫斯科的商店櫥窗要嚴重得多。    人們總以為俄國人盡管從來不太善于做事,但卻具備成功應付事情的才能。這指的是,使走過場的觀察者留下好印象的能力,該能力是偉大的、越來越重要的推銷藝術的基礎。當今的俄國統(tǒng)治者——實權派人物——身上幾乎全都有猶太人的血統(tǒng),如果不是猶太人,誰還能成為優(yōu)秀的推銷員?容我重復一遍,俄國人的櫥窗的布置水準如此蹩腳,真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    正因為櫥窗的布置水準不高,因此就需要費力去探究一下莫斯科的商店櫥窗。那些成堆的硬邦邦的奶酪,那些假火腿,蛋糕上的糖衣是亮光漆,那些壯觀的臨街厚玻璃己被損壞,盡管長長的裂縫已用石膏膩子拙劣地修補過。櫥窗里的商品就不需要展示,盡管那些商品如此垃圾,如此不吸引人……    街道對面的一幢新樓即將竣工。樓頂上有一面紅旗驕傲地迎風飄揚?;蛟S他們一個月前第一次將紅旗吊裝上去的時候,它就那樣飄揚了。唉,紅旗是劣等布枓做的;風侵蝕了布料,旗幟現(xiàn)在已破舊不堪,一縷倦怠的布條掛在光禿禿的旗桿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又一個敗筆    飾有城堡和穹頂?shù)目死锬妨謱m壯麗威嚴,無疑是個固若金湯之地,同時也是個美麗的地方。從對面的河岸望去,克里姆林宮那巍峨的輪廓會讓你由衷地贊美不已。但是,為什么,哦,為什么中央塔樓頂上的大鐘在實際上是5點半的時候卻報時為12點15分呢?他們?yōu)槭裁磸膩聿荒馨咽虑樽龊媚兀?   我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P15-P16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這是一個年方26歲,血氣方剛的記者的游記。作者彼得·弗萊明以《泰晤士報》特派記者的身份,記錄了他北從哈爾濱南至廣州沿途的山川風景、風土人情等。 當時的中國,災難深重,時局無定。他在本書中描述的見聞,真實而平淡,深邃且淺顯,這是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使然,還是戰(zhàn)前伊麗莎白風格的再現(xiàn)?也許早已預料到讀者的失望之情,他竟細心地事先敬告讀者說,書中描述的是他獨行中國期間一些波瀾不驚的膚淺雜記。對于此言,不管是出于東方人認為的作者自謙也好,還是西方人所說的“漸降法”也罷,時隔七十多年的今天,從當年西方瞳仁中映射的這些“膚淺雜記”中,我們不無驚訝地看到了中國許多方面的巨變、漸變與不變。相比之下,變化比較直觀易見。然而,變化不大的物質卻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不到一定的海拔高度你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也體會不到它對于生命的價值以及生命對于它的依賴。

編輯推薦

這是一個年方26歲,血氣方剛的記者的游記。作者彼得·弗萊明以《泰晤士報》特派記者的身份,記錄了他北從哈爾濱南至廣州沿途的山川風景、風土人情等。    當時的中國,災難深重,時局無定。他在本書中描述的見聞,真實而平淡,深邃且淺顯,這是英國人的民族性格使然,還是戰(zhàn)前伊麗莎白風格的再現(xiàn)?也許早已預料到讀者的失望之情,他竟細心地事先敬告讀者說,書中描述的是他獨行中國期間一些波瀾不驚的膚淺雜記。對于此言,不管是出于東方人認為的作者自謙也好,還是西方人所說的“漸降法”也罷,時隔七十多年的今天,從當年西方瞳仁中映射的這些“膚淺雜記”中,我們不無驚訝地看到了中國許多方面的巨變、漸變與不變。相比之下,變化比較直觀易見。然而,變化不大的物質卻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不到一定的海拔高度你是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的,也體會不到它對于生命的價值以及生命對于它的依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獨行中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了解過去的中國不可多得史料,一個外國人看中國。
  •   首先說點題外話。中日之間,由于歷史上的那些原因,大家看起對方來總有點別別扭扭的感覺。當然,這倒不影響中國人買日本電器或日本人買中國服裝的心情。回到本書上來,我們應該承認,作者寫的當時中國的現(xiàn)狀,就他所看到聽到的而言,是真實的了,作者并沒有惡意來丑化什么,但就他的推斷和假想來說,又有很多不正確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自己讀書時應該有的判斷能力了。說我們不好的,未必就一定是侮辱,比如當時中國的衛(wèi)生狀況,一般民眾的愚昧狀態(tài),外國人的跋扈(轎夫不聽話就用手槍威脅),官府的無能,從日本作者看來也許是一種他們的優(yōu)越感,但對中國人來講就是實實在在的問題,不是自己歌功頌德自我陶醉一下就可以的了。另外作者對于所經各地的自然情況,經濟政治都作了力所能及的概括,力求精準,這倒讓我想起抗日戰(zhàn)爭打響的時候,中國政府往往拿不出比較準確的中國作戰(zhàn)地圖,而日本方面卻有很準確的軍用地圖,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反思嗎。愛國是需要實實在在做事的,空談誤國啊。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有機會迎頭趕上。
  •   隨便翻翻即可。
  •   這是一套四本的西方人看中國。曾看過其中的《北京信札》,感覺還不錯,比較有趣,于是買了這本和《獨行中國》?!丢毿兄袊愤€沒看。這本感覺沒意思,不知寫的還是翻譯的原因,語言不生動,內容比較淡,并且最讓人掃興的是通篇也不講中國好,作者對中國的任何城市都沒有好感,完全是一段受罪的旅行。再加上當年日本人對中國歧視與侮辱,更是看得我沒精打采還生氣。
  •   作者和007作者的兄弟;作者的筆觸似乎更像個散文作家,而不是新聞記者,大量篇幅的景物描寫,像視野深遠的風景油畫。作者的朦朧景致的愛意遠超過對人的;很喜歡這類的書,格式化的痕跡比較淺,或者格式化的方式不是完全模式化標準化的,可以依著鮮活的人的痕跡去復原那些景象??吹脮r候還會恍惚和好笑,更懷疑時間是否如坐標般的一條直線往前去了;看完了,總體說,在同類游記里,是比較不喜歡的一本,相比較,是不太有內容的一本,后來一看介紹,作者當時也只有二十六七,一切也就可以原諒了,包括那種西方男性特有的“情調”,也都一并原諒了,二十多歲的人,無論是單純、膚淺還是高傲,都是情理之中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