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7-1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作者:袁枚 頁數(shù):222 字數(shù):14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隨園詩話》記述了古今文壇掌故、文人軼事,評品古今詩人及詩作。主張性情、學問、神韻三者并重,建立起了以“性靈說”為核心的詩歌理論批評體系。其“性靈說 ”雖淵源于鐘嶸與南宋楊萬里,但更是直接繼承了晚明公安派“獨抒靈性,不拘格套”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fā)人的真性情。所謂“靈性”主要是指自然地、輕靈風趣地抒寫人的真實情感。作者在強調(diào)“性靈”的同時,他還提倡詩歌應有新鮮的風味,靈活的筆致,注重詩人的才情、個性與獨創(chuàng)性。這種反傳統(tǒng)、反模擬、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是袁牧在繼承前人進步思想的基礎(chǔ)之上的新發(fā)展,是對清代以來道統(tǒng)文學觀的挑戰(zhàn)。《隨園詩話》以其所具有的新興社會思潮的因素而獨樹一幟,在中國文學理論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guān)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jié)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chuàng)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fā)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diào)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guān)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zhuǎn)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其中,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和黃景仁。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fā)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tǒng)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diào)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nèi)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書籍目錄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