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劇作家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太白文藝  作者:謝艷春  頁數(shù):193  字數(shù):221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秦腔文化叢書》實際上是一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秦腔文化進一步發(fā)掘保護的最有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文化奠基工程。選題方案提出后,先后經(jīng)過太白文藝出版社、陜西出版集團、陜西省新聞出版局逐級遴選和論證。上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省委宣傳部經(jīng)過專家評審,將其列入“2009年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我們力求在編纂過程中融文化藝術性、民俗趣味性和文圖并茂鑒賞性于一體。讓廣大讀者在快樂輕松的閱讀中獲取秦腔文化知識,感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期望這套叢書不僅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秦腔文化的重要典藏圖書.不僅是史學家、戲劇家、文化學者研究秦腔文化的秦腔知識智庫全書,還是一部供秦腔藝術工作者、秦腔藝術愛好者和廣大讀者了解、認知秦腔藝術形態(tài)和秦腔文化內(nèi)涵的大型工具書。

書籍目錄

王九思(1468年)
康 海(1475年)
王元壽
王異
李芳桂(1748年)
王 筠(1749年)
王伯明(1859年)
李桐軒(1860年)
孫仁玉(1873年)
范紫東(1878年)
李約祉(1879年)
高培支(1881年)
李儀祉(1882年)
呂南仲(1882年)
王紹猷(1883年)
封至模(1893年)
謝邁遷(1895年)
淡棲山(1897年)
王淡如(1899年)
馮杰三(1901年)
楊鶴齋(1903年)
馬健翎(1907年)
姜炳泰(1913年)
張棣賡(1914年)
黃俊耀(1917年)
謝蒙秋(1925年)
楊克忍(1931年)
朱 學(1935年)
田井制(1940年)
郝昭慶(1940年)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1912年初,孫仁玉出任陜西都督府修史局修撰。他認為:“社會教育,其感人之深,普及最廣者,莫如戲曲,舊日戲曲優(yōu)良者固多,而惡劣淫穢是以敗壞風俗者,亦所不少。”于是在修史之余,與李桐軒先生相商提出“擬組織新戲曲社,編演新戲曲,改造舊社會”。李桐軒很是贊同。二人的倡議得到張翔初、郭希仁、井勿幕、楊西堂、陳伯生、王伯明、薛卜五、高培支、胡文卿、劉介夫、李子州、田靈仙、李春堂等163名愛國軍政界人士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于是,由孫仁玉起草易俗社章程,并墊資。700兩白銀作為開辦費。他們各方奔走,聯(lián)絡知名人士和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1912年7月1日在陜西省議會禮堂召開了易俗社成立大會。從此,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第一個新型戲曲學社正式成立。孫仁玉在易俗社歷任社長、評議長、編輯主任等職。在風云變幻、戰(zhàn)亂四起的年月里,他團結同仁、慘淡經(jīng)營、發(fā)展和壯大了易俗社。孫仁玉主張秦腔不但要演遍全國,還要走出國門,在他的積極倡導下,1921年和1922年,易俗社赴武漢三鎮(zhèn)演出,轟動一時,大獲成功。1924年7月,魯迅先生應邀來西北大學講學,在易俗社連續(xù)看了五場戲,對易俗社立足社會教育、移風易俗的功績給予高度評價,并為易俗社題寫了“古調(diào)獨彈”的匾牌,還把他的講學費50元大洋捐給了易俗社。孫仁玉慧眼識才,愛l昔人才。易俗社早期甲班學生劉箴俗,家境十分貧窮,致使他面黃肌瘦、頭上生滿黃水瘡。入社考試時,主考官一見心生厭惡,沒有考試就拒之門外。孫仁玉見后,認真觀察,認為他是一個旦角材料,招他人社,精心培養(yǎng)。經(jīng)教練陳雨農(nóng)、黨甘亭悉心調(diào)教,劉箴俗專工花旦,顯露才華。孫仁玉親自為劉箴俗寫了《青梅傳》本戲,一經(jīng)出演,名馳三秦,蜚聲武漢三鎮(zhèn),被譽為“南歐(歐陽予倩)北梅(蘭芳)西劉(箴俗)”。易俗社演員張秀民當初學習須生,每次演戲都不成功,被易俗社辭退。孫仁玉知道后,認真端詳張秀民,讓他說了一段道白后,他感慨地說:“此乃旦角材料,豈能唱生,難怪久練不成?!?/pre>

編輯推薦

《秦腔劇作家》:中國秦腔文化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秦腔劇作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