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

出版時間:2007.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張宗子  頁數(shù):25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注滿前的杯子沖虛無物,飲后的杯子,仍然是空。空是完成,空是期待,空是兩次充盈之間的短暫休息,一頭連著往事的回味,一頭連著未來的希望。中流容與,前瞻后顧,是猶豫,是彷徨,又是逐漸引滿的弓,在無限的敬畏中蓄勢待發(fā)?! ∨f茶不去,新茶無法注入。這是禪宗的灑脫;舊茶之曾經(jīng)存在,豈能遺忘?這是凡人的執(zhí)著??毡且粋€姿態(tài),一個張開雙臂、準備承受的姿態(tài)??毡菗]手告別,是尚未開始的擁抱。未來如長江大河滾滾而來,然而那曾經(jīng)注滿杯中的,包括被遺棄和被拒絕的,使我們的現(xiàn)在百味俱陳,莫可名狀?!   ”緯菑堊谧酉壬纳⑽慕Y(jié)集。分作四輯,共有長短42篇。第一輯“滿目山河”,以物事書感言;第二輯“紐約片段”,記述的是作者在紐約的生活,以及在紐約所見的人事,其中《畫家老汪》等篇已仿佛小說,讀來十分動人;第三輯“過去的東西”,是作者回憶從前的事情,過去的東西,從少年到離國的那段歲月,另有若干篇書評影評樂評也歸入其中了;第四輯“舊茶”收入的15篇文章,實為一個作品,它們一起構(gòu)筑出了作者細膩多感、洞明淡定的靈魂世界。

作者簡介

  張宗子,出生于河南光山,現(xiàn)居紐約。  作品散見于大陸、港臺及海外報刊。有散文集《垂釣于時間之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讀書隨筆集《書時光》(三聯(lián)書店,2007),散文詩、雜感和寓言小品集《開花般的瞻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譯作《殯葬人手記》(新星出版社,2006)。

書籍目錄

自序滿目山河滿目山河庭院家書房雨天日記夢雨蚊子釣魚吃石榴一辣解千愁紐約片斷關于紐約的幾個片斷都市在林肯中心附近冷天的好咖啡時報廣場春天雙塔九一一之后坐著的人布魯克林大橋格格不入地鐵牟廂畫家老汪紐約郊區(qū)的葬禮講完洗牙從前的東西從前的東西午夜的星塵夢影莎拉·布萊曼的百老匯菜戶營往事少年書事錯誤無心告別天空舞女蒙娜麗莎茶與酒舊茶空街想起了雷·布萊德伯里世界的最后一夜遷徒曼哈頓的葉芝課燭虛夏日午后的庭院朋友的信好多年不寫詩了我不是瓦爾特·密蒂關于橷族的夢關于報社的夢法拉盛曼哈頓藍調(diào)在四十二街周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空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我最喜歡張宗子那種楞是從平凡生活中尋找詩意的堅持。
      這樣的生活還不賴吧。
      但很多人都無法再做到了。
  •     第一次接觸張宗子的文字是那本他翻譯的《殯葬人手記》,后來又注意到三聯(lián)出的讀書隨筆集《書時光》。昨天在圖書館新書架上看到這本《空杯》,便迫不及待地翻了起來。這種偶然遇見,是否也如同作者所說,是“有意味的”。
      
      張宗子的文字很美,古質(zhì)典雅,飄逸流暢。這或許是因為他喜歡莊子、李賀、庾信等還有明末小品,又偏愛周氏兄弟和何其芳的關系。時髦的紐約在他的鏡頭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一面。
      
      作者飽讀詩書,字里行間書卷氣極濃。他的比喻又很靈巧,畫面感很強。某些段落還很有禪宗意味,像是對于“空杯”的解釋:“注滿前的杯子沖虛無物,飲后的杯子,仍然是空??帐峭瓿桑帐瞧诖?,空是兩次充盈之間的短暫休息,一頭連著往事的回味,一頭連著未來的希望。中流容與,前瞻后顧,是猶豫,是彷徨,又是逐漸引滿的弓,在無限的敬畏中蓄勢待發(fā)?!?br />   
      特別欣賞作者“不計效率地做一件事”的態(tài)度。每個人都有24個小時,有人蹉跎度日,有人急吼吼地奔東跑西。像張宗子這樣喝茶喝酒垂釣于時間長河之中的人,像他這樣優(yōu)雅的讓時間滑來滑去的人,像他這樣不帶功利性為人處世的人,真是越來越少了。
      
      PS勘誤,書還掉了頁碼不記得,出現(xiàn)了2次“艾倫·坡”和1次“愛倫·坡”
  •     
      
      何為『空杯』?作者張宗子有一段非常精湛的解釋:
      
      注滿前的杯子沖虛無物,飲后的杯子,仍然是空??帐峭瓿?,空是期待,空是兩次充盈之間的短暫休息,一頭連著往事的回味,一頭連著未來的希望。中流容與,前瞻后顧,是猶豫,是彷徨,又是逐漸引滿的弓,在無限的敬畏中蓄勢待發(fā)。
      舊茶不去,新茶無法注入。這是禪宗的灑脫;舊茶之曾經(jīng)存在,豈能遺忘?這是凡人的執(zhí)著??毡且粋€姿態(tài),一個張開雙臂、準備承受的姿態(tài)??毡菗]手告別,是尚未開始的擁抱。未來如長江大河滾滾而來,然而那曾經(jīng)注滿杯中的,包括被遺棄和被拒絕的,使我們的現(xiàn)在百味俱陳,莫可名狀。
      
      文字十分的玄妙,以至于讓我產(chǎn)生了一種頭暈目眩的感覺。幸好翻開內(nèi)頁,發(fā)現(xiàn)里面的文字并非都如上面兩段那么處處是禪機,否則此書就不太適合我這種俗人了。
      
      書早就看完,卻在案頭放了許久。也許,正如編輯所坦言,《空杯》的味道參差多變,隨之力道就散了,給人的印象也有點渙散。散文分作四輯:滿目山河、紐約片斷、從前的東西、舊茶。作者和一般的文人一般,談吃,談書,談音樂,談電影。他不介意書房的書架上擺上幾位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和偵探小說作家的全部作品,也愿意與讀者分享吃石榴和品辣椒滋味上面的心得。對于蚊子之咬,他能發(fā)表一番妙趣橫生的言論,而從釣魚之事,他借以描寫了幾位釣友。但因為作者在美國旅居多年,“紐約片斷”的部分倒是最精彩的部分。寫紐約的風景,記紐約的人事,借助張宗子的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讀者定然會有一番不錯的收獲和領悟。在“從前的東西”中,最值得閱讀的該是“少年書事”一篇,今時今日雖說仍有一些書籍屬于禁書之列、或者有些書要經(jīng)過所謂的“技術(shù)性處理”,但成長于文革的那一代人在看書上的艱辛是無與倫比的,翻開一本手抄本,想想每一行每一劃背后的故事,不由地要說,那個時代過去了真好。
      
      而作為一名科幻愛好者,我勢必會在翻開第222頁時感到一絲壓抑不住的驚喜:書里藏匿著一篇雷·布拉德伯里的《世界的最后一夜》(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這篇創(chuàng)作于1951年的短篇,充滿了一種讓人艷羨的情緒?!跋嘤尚纳?,不知有誰能在那可能到來的世界末日保持最后那份有尊嚴的從容?
      
      【中譯文電子檔找不到,只能給出一個電子英文檔了】
      ————————
      85頁上,“濃縮的永恒”被錯印成了“condensede ternity”,應為“condensed eternity”。
      ————————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ew that this was the last night of the world?"
      
      "What would I do? You mean seriously?"
      
      "Yes, seriously."
      
      "I don't know. I hadn't thought."
      
      He poured some coffee. In the background the two girls were playing blocks on the parlour rug in the light of the green hurricane lamps. There was an easy, clean aroma of the brewed coffee in the evening air.
      
      "Well, better start thinking about it", he said.
      
      "You don't mean it!"
      
      He nodded.
      
      "A war?"
      
      He shook his head.
      
      "Not the hydrogen or atom bomb?"
      
      "No."
      
      "Or germ warfare?"
      
      "None of those at all", he said, stirring his coffee slowly. "But just, let's say, the closing of a book."
      
      "I don't think I understand."
      
      "No, nor do I, really; it's just a feeling. Sometimes it frightens me, sometimes I'm not frightened at all but at peace." He glanced in at the girls and their yellow hair shining in the lamplight. "I didn't say anything to you. It first happened about four nights ago."
      
      "What?"
      
      "A dream I had. I dreamed that it was all going to be over, and a voice said it was; not any kind of voice I can remember, but a voice anyway, and it said things would stop here on Earth. I didn't think too much about it the next day, but then I went to the office and caught Stan Willis looking out the window in the middle of the afternoon, and I said,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Stan, and he said, 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and before he even told me the dream I knew what it was. I could have told him, but he told me and I listened to him."
      
      "It was the same dream?"
      
      "The same. I told Stan I had dreamed it too. He didn't seem surprised. He relaxed, in fact. Then we started walking through the office, for the hell of it. It wasn't planned. We didn't say, Let's walk around. We just walked on our own, and everywhere we saw people looking at their desks or their hands or out windows. I talked to a few. So did Stan."
      
      "And they all had dreamed?"
      
      "All of them. The same dream, with no difference."
      
      "Do you believe in it?"
      
      "Yes. I've never been more certain."
      
      "And when will it stop? The world, I mean."
      
      "Sometime during the night for us, and then as the night goes on around the world, that'll go too. It'll take twenty-four hours for it all to go."
      
      They sat awhile not touching their coffee. Then they lifted it slowly and drank, looking at each other.
      
      "Do we deserve this?" she said.
      
      "It's not a matter of deserving; it's just that things didn't work out. I notice you didn't even argue about this. Why not?"
      
      "I guess I've a reason", she said.
      
      "The same one everyone at the office had?"
      
      She nodded slowly. "I didn't want to say anything. It happened last night. And the women on the block talked about it, among themselves, today. They dreamed. I thought it was only a coincidence." She picked up the evening paper.
      
      "There's nothing in the paper about it."
      
      They moved through the house and turned out the lights and went into the bedroom and stood in the night cool darkness undressing and pushing back the covers. "The sheets are so clean and nice."
      
      "I'm tired."
      
      "We're all tired."
      
      They got into bed and lay back.
      
      "Just a moment", she said.
      
      He heard her get out of bed and go into the kitchen. A moment later, she returned. "I left the water running in the kitchen sink", she said.
      
      Something about this was so very funny that he had to laugh.
      
      She laughed with him, knowing that it was what she had done that was funny. They stopped laughing at last and lay in their cool night bed, their hands clasped, their heads together.
      
      "Good night", he said, after a moment.
      "Good night", she said.
      
      
      
  •     初聽到這書,是在一個讀書評論里。
      因這作者與明末清初張宗子(岱)同名,
      就有了點印象。
      后來就順便買了這本雜文集來,但一直沒時間看。
      今天有空拿出來翻,
      看了開頭的幾篇:《庭院》、《家》、《書房》……
      淡淡的喜悅就浮了上來。
      他的文筆干凈而又飄逸,
      看他寫的東西不累不倦不費神,
      就像一杯清茶,清新卻又能回味良久。
      讀到會意處,
      昨夜至今的煩惡之氣,
      也漸漸消散而去。
      這大概就是好書的妙用之一吧。
      
      http://stevenfive.blog.163.com/
  •      說起散文,第一個想到的是莊子?!巴粞箜痢彼膫€字,用來形容文章,可能只有莊子當?shù)闷?。莊子說天籟,天籟究竟如何?就是解衣盤礴,就是“汪洋恣肆”。其次是魏晉南北朝,再下來,也許是蘇軾。說到蘇軾我有點猶豫,因為蘇軾的散文雖然好,但已經(jīng)讓人感到吃力了。吃力不是說它不自然。魏晉南北朝的文章也不自然,但不吃力。這是時代的原因,非關個人。中國文學向來詩文并稱,詩到唐朝是頂峰,文章(這里且不管文筆和駢散之分)呢,我覺得魏晉南北朝是頂峰。唐宋承一絲余緒,盡有可觀,所謂唐宋八大家,也不是浪得虛名,韓愈的氣派非一代宗師不能有,東坡則歷來為我喜歡,柳宗元的山水小品,其神韻在
      
        后代的無數(shù)仿作中再難遇見,王安石霸氣十足,視天下人如無物,唯一可惜的是太艱澀了。和先秦比,和魏晉南北朝比,唐宋的文章好比元明清的詩,盡管不乏才力絕高的作手,盡管不乏更深入的開掘,一應技巧更完備,但氣勢和神韻上就是差了那么一點,這就象我們拿明清人的短篇故事和唐人傳奇比一樣。
      
        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散文家多如河沙,被奉為名家、大家的不知凡幾,然而始終卓立于群峰之上的,惟魯迅一人而已。周作人如果放在今天,按照今天的評論標準,那就需要把“偉大”二字來個平方立方,方足以形容。其實知堂文字的好處和不足都明晃晃地擺在那里,想學,不難,要超越他,也不難,實在用不著把他神化。反觀魯迅,也許因為所有稍具文學常識的人(倪二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漢除外)都明白,學,談何容易,超越,差不多等于天方夜譚。這樣,拋開了功利,談起來反而隨便,可以什么話都講。事實上,偉大的作家都不是供人超越的,因此也是不可超越的。這并不是說,在他之后,別人就沒法寫散文了,而
      
        是說,后來者必得別開生面,自己另打出一片江山。
      
        說魯迅無人能及,這里僅提一點。如果說每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身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傳統(tǒng),都有他的師承,如《詩品》中常說的“其源出于某某”,我們看二十世紀以來的散文,只有魯迅一人的文章是得了魏晉南北朝文的精神和氣度的,其他的,都談不上。
      
        一個熟讀韓愈的人,最大的收獲是學到文章的章法。韓愈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章法,而且每一篇都在求變。他的章法很容易被總結(jié)成甲乙丙丁,怎樣起手,怎樣承接,怎樣蕩開,怎樣收束,像格律詩的格律一般明確具體。韓愈的應景文章太多,我覺得他刻意營造出這些格式,也許是為了批量生產(chǎn)時方便。事實上,韓愈集中的序贈和碑表也真多,尤其是那些墓志銘,對象全是陌生人,難為他洋洋灑灑寫得出來,而且寫得不差。韓愈的送人之作更高明,光說那開頭的套路,至少也有幾十種,有些開頭的方法,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讀爛了韓文的人,有幾十套范本在肚子里,任何場合都可以應付了。
      
        啟功先生談到八股文的時候,曾經(jīng)感嘆說,不要輕易罵八股文一無是處,寫八股文的人,起碼作文章有個基本的章法,而如今見到的文章,純是亂寫。周作人最恨八股,追根尋源,把賬算到韓愈這里,但韓愈的文章,不是八股文能比的。簡言之,八股文中有的,韓文都有;韓文中有的,八股文卻未必。較之韓愈格調(diào)高絕的詩,我對于韓文不是很喜歡,但我得承認,每個人都可以從韓愈那里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僅是章法。就是微末小技的章法本身,也夠很多人混一輩子了。周作人罵韓愈,但你看他的短文,學韓愈學得多到家。
      
        韓愈的胸襟在,氣度在,學識修養(yǎng)在,縱是八股,縱是套路,等閑人畢竟學不來。桐城派講義理,自以為得了韓愈的衣缽,其實韓愈即使寫《原道》這樣的文字,載道固然載道,文章絲毫不乏韻致,不像他們那么笨拙、那么急不可待。在韓愈那里,法是活的,在桐城派這里,法是死的。風干的錦蛇,不可能再蜿蜒逶迤。
      
        我大量讀韓愈是很晚的事,而且是帶著很大的偏見去讀的。從韓愈的門徒那里體會到的韓愈,和從韓愈身上親見的,大不相同。這就像從同光詩人那里窺宋人的門徑,從梁實秋那里學英國散文的灑脫和機智一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問題是,我們常常以為看到的影子,甚至是蹩腳的影子,就是那個人本身,我們再繼續(xù)作蹩腳影子的蹩腳模仿。
      
        不管是好還是壞,年輕時受到的影響很難消除,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在年輕時的閱讀中,和我們的天性和處境契合的書,如同少男少女夢想中的愛人,盡管也許只是出自幻想,卻仍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未來的許多年,一個人的成長和成熟,其實就是轉(zhuǎn)化和擺脫那些影響,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很早就喜歡莊子,莊子給我的最初感覺就是,文章居然可以這樣寫!它的開頭總是突如其來,沒有先兆,說來就來了,來了就立住了。似乎不能成立的,偏就成立了,你覺得它好。過去的規(guī)范全被打破,因為事實擺在眼前,不由你不信。接下來,也許你想得到,也許你想不到,它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文章就這樣漫不經(jīng)心,但又極為瀟灑地向前推進。然后,不知不覺地,它收住了,完全沒有結(jié)尾地收住了。你會覺得文章不可以這么寫,但它確實如此。也許結(jié)尾在開篇之時已經(jīng)埋伏好了,也許結(jié)尾早就靜靜地坐在文章的任何一個段落,等待著遙遠的回聲。
      
        莊子的文中處處神來之筆,但就是沒有章法。讀莊子,你可以說氣,可以說神,可以說意,唯獨沒有章法。莊子說,以神為馬。這樣的文章不需要開頭,也不需要結(jié)尾,它是虛空中的一個圓,處處是一切。
      
        嵇康、阮籍的文章是有莊子的神韻的,盡管沒有那樣的形式;李白的詩是有莊子的神韻的,甚至形式也相類;蘇軾的一部分詩、詞和賦也有莊子的遺風,但他過于自律。其實嵇阮也有自律,李白則無,而莊子是完全放開的。沒有人敢說他的文章學莊子,但自其中取一瓢飲,未嘗不可能。試看東坡的《后赤壁賦》,那個道士入夢的插曲,不就是莊子式的莞爾一笑嗎。
      
        大學前后那些年,我很喜歡明末的小品,陶庵、三袁、陳繼儒、李日華,都喜歡。他們那種刻意結(jié)構(gòu)、崇尚清雅、追求余韻而在文字上一個一個死摳的風格,很能滿足年輕人一味求上的好奇心,而且提供了最適宜模仿的范本。此后很多年,我一直在努力從他們的趣味中脫身出來。這種趣味,也許是時代的差異,體現(xiàn)在我們身上,往往不是清雅,而是矯情,不是精致,而是造作,不是言近意遠,而是簡潔的空洞。
      
        雖然如此,明人小品畢竟教會了我一點,學會留白:說出來的要比該說的少,知道的要比說出來的多。
      
        明人小品也是莊子的余波,但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余波。
      
        近代散文作者,除了周氏兄弟,我對何其芳一直懷感激之情。何其芳是那種語感極好的人,而語感是天生的?!懂媺翡洝钒淹硖频木_麗和青春的傷感與夢想結(jié)合在一起,又帶著一絲半縷拜倫、雪萊的浪漫。它的純粹和精致在今天難覓其匹。魯迅高揚遠引,難以追隨,沈從文文秀質(zhì)羸,天然成趣,都不是何其芳的路子。我對語言的偏愛,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何其芳而非魯迅,連帶著,他的纖弱和傷感我至今未能徹底擺脫。
      
        值得一提的是,何其芳的《預言》,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罕見的佳作。成熟的何其芳沒有再寫散文,也沒有寫詩。我不知道他如果一直寫到五十歲會是什么樣子。有時我面對自己的文字,忍不住會想,如果是何其芳,他會如此寫嗎?當然,任何人都不會變成他人,人也不應該以成為他人而自豪,然而,如果我覺得在我身上能找到一點成熟的何其芳的影子,我欣慰無比。
      
        歷代筆記教會很多人把文章寫得干凈,寫得蘊藉風流,因為筆記最大的好處是自由,一行兩行是它,一頁兩頁也是它,用不著湊字數(shù)。汪曾祺和孫梨都得力于此。周作文除了日本隨筆的枯淡,清代學者的筆記也給他很大影響。
      
        何其芳的豐華與周作人的清癯恰成對比。而在這之上的,是魯迅的包籠萬有的浩淼煙波。輕視傳統(tǒng)任何時候都是愚行,贊嘆《秋夜》“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的人,有多少人想到過這里面有韓愈《秋懷》詩的影子呢?不管是何其芳的晚唐,還是周作人的明清,還是魯迅浸淫其中的魏晉南北朝,別說貫通,但能得一城一地,就足夠讓你立足,營造個人的一片江山。
      
        我在多年前的一首詩中寫道:在人的世界為人,是我的幸福。用漢語寫作,是一個寫作者的幸福。世界上很少有一種語言,像漢語這么優(yōu)美、精雅、豐富、細膩、深刻,而且強大有力。它的畫面感,它的音樂性,它的柔軟易塑,它的準確犀利,讓我只有慶幸。這是經(jīng)過無數(shù)天才熔鑄過的語言,是從莊子、列子、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三曹、嵇阮、庾信、李白、王維、杜甫、韓愈、蘇黃和周邦彥、姜夔手里出來的語言,是唐詩、宋詞和元雜?。ㄌ貏e是《西廂記》)的語言,是《紅樓夢》的語言。對漢語失望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絕望。
      
  •     錢鐘書先生有段妙語,大意是說,世界上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的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的最壞的。但是事實上正好相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用錢鐘書先生的話描述現(xiàn)在的我的矛盾心境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不過是推薦張宗子先生的《書時光》和《空杯》嘛,還不至于如此精致的不老實,絮絮叨叨惹人煩,不如徑直進入主題合適。張宗子的兩本書,《書時光》是早先一步出版,《空杯》隨后而至。但是從我的閱讀經(jīng)驗看,我倒是希望先讀《空杯》,然后再讀《書時光》,至于原因嘛,開頭說的明白,這種方式閱讀,你還能在失望后得到意外的希望的補償;反之,則是希望后更多渴望的落空。
      我曾經(jīng)嚴重推薦過《空杯》,那是因為早先讀到了這本書的序文。是不是可以因為一篇汪洋恣肆的序文就可以推薦整本書?當然可以了。但問題是,《空杯》中除了序文外,整體都乏善可陳,無論謀篇還是布局,跟序文中隱約出的黃鐘大呂般的境界相差太遠。文章起的太高了看來不是好事,預期的希望吊起了大大的胃口,結(jié)果吃到肚子里的只是些殘羹冷炙,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失望可以解釋得了,反而是失望之后的集體沉默,沉默當然不是余音繞梁,回味不絕的沉默,是無言蔑視的沉默。鑒于此,我倒是建議把《空杯》的序文調(diào)到最后做后記,原因很明顯,這樣我們閱讀的時候還有希望,不想靠回憶打發(fā)無聊的閱讀時光。
      這樣狂轟亂炸似的批張宗子先生的《空杯》好像也有些過分,一本書的整體格調(diào)不高并不代表某些篇章不好?!犊毡芬粫卜帧皾M目山河”、“紐約片段”、“從前的東西”和“舊茶”四輯。我的觀感,“滿目山河”一輯中《庭院》、《家》和《書房》等文讀起來頗有韻致,仿佛拾起了年少時的舊東西,在喧擾的紐約都市中回憶起故國的草木和山水,滿懷深情和蘊藉,以此傾注于文字中,因此所有的文字無不光彩,無不深情和蘊藉。盡管我們知道那種懷想只是奢望,身不能往,意不能達,因此懷想中又有些迷離的傷感和小小的絕望,如此的情緒反觀文字,又多了幾分的凄迷和癡情混雜其中,這樣的文字怎么會不好看?
      看張宗子先生筆下的家:“我一直夢想的家是鄉(xiāng)下農(nóng)家似的小院,背山面水,左右或是草地斜坡,或是一帶疏林。房子不要多,一小廳,一臥室,一書房。兩邊的廂房可以招待朋友。院子要寬敞,種花,栽樹,養(yǎng)一條看門狗,養(yǎng)一池野魚。地面上寧可是土,或鋪一層青磚,走道則用卵石點綴,免得下雨的時候泥濘難走。地面不抹水泥,讓細小的野草能從磚縫里探出頭來??繅Ω牡胤讲环亮糁┰瓉碜陨那噍铩⒗哮幯?、狗尾草,甚至氣味頂不好、帶刺的果實還愛沾衣服的蒼耳子之類,夏天或許能引來幾只土蜂和一種瘦小得像頭發(fā)似的小蜻蜓?!辈恢趺戳耍x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腦子里靈光一閃似的,卻是明時另一個同名的張宗子張岱筆下的“不二齋”,“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墻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后窗墻高于欖,方竹數(shù)珠,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風’橫批一副。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橫在清涼世界”。文字雖然不同,那是那種隱約中的意境,點滴之間的情致,揮毫之間的心醉,并無二致。這個現(xiàn)代的張宗子,走到了全球化之后的美國,走到了鋼筋混凝土構(gòu)筑的紐約都市,骨子里還是明時的那個張宗子。當然他還不僅僅是那個張宗子,他還是陶淵明,是李白,是杜甫,是蘇軾,是蒲松齡,是袁枚,是曹雪芹,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在現(xiàn)代世界中的一個縮影。他的骨子里流淌出的是日常俗世塵寰中掩映不住的詩意的血脈。他對家那種樸素的返璞歸真似的幻想已經(jīng)不能單純的看作是渴望田園的詩意生活了,更多的應該看作是對每日沉迷于現(xiàn)代器物文明和工具文明中的人類日益萎縮乃至喪失審美情趣的反抗。
      可惜的是,在《空杯》中類似這樣的文字實在太少了。讀他除此寥寥之外的那些文字,仿佛是臨時湊數(shù)應付出版而書就的,缺乏精致和靈魂,詩意和內(nèi)容。那些皺巴巴的文字基本都是與都市的生活相關的。這樣說來也奇怪,寫俗世的文字,下筆都是煙火氣,灰塵氣,而只有對那些虛空之外世界的冥想中,思緒馳騁萬千,幻化千年的阻隔,遠離了宋明,抵達了唐宋,用唐詩的豪邁激昂,宋詞的婉約小麗,匯聚成千古文人的詩意,傳送至今。這樣揮就的文字,高遠輕靈,渾然不惹塵埃,該是內(nèi)心十分通透清明的證明了。
      張宗子先生在《空杯》中偶爾提到了他現(xiàn)在的寫作,“我當然還會寫到一朵花,一棵樹,任意的一處風景,但它們將僅僅是一朵花,一棵樹,一處風景。我不再去形容它們的茁壯茂盛,柔姿麗影,或是細瘦干枯,哀哀將殘,因為我覺得,對于一朵花,一棵樹,重要的就在于它們是樹和花,而不是一塊石頭和一堵墻?!蹦軐ψ约旱奈淖钟腥绱说母形?qū)嵲陔y得,空杯之空,空杯之虛,這一虛一空之間,看似破碎虛空,其實是充盈的萬物,自足的生命。這人生,這寫作,都該是過眼的云煙吧。
      思郁
      2007-12-5書
      
  •   愛倫·坡。。
    復地藝墅
  •   曾經(jīng)非常羨慕能把一個簡單事物說得很復雜的人。真是文思細膩。所幸,現(xiàn)在的ICON不是這種了
  •   我倒是比較羨慕能把復雜的食物簡單化的人
    把握重點就好 何必要那么深入地研究禪理呢
    禪意來之生活 為什么非要刻意考慮那么多呢
  •   那些人云亦云“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的人,可以休矣。
  •   但是事實上正好相反,緣故是第一種人還有希望,第二種人只有回憶。這里寫反了吧。按之前描寫的順序,是不是應該第一種人只有回憶,第二種人還有希望。
  •   2007-12-05 20:34:58: eske
      但是事實上正好相反,緣故是第一種人還有希望,第二種人只有回憶。這里寫反了吧。按之前描寫的順序,是不是應該第一種人只有回憶,第二種人還有希望。
  •   果然,開頭寫反了……
  •   的確是反了,一時粗心,多謝樓山的朋友指正:)
  •   你怎么知道他們的感受,第一種活在當下,享受現(xiàn)在所擁有的點滴樂趣。為啥要為了遙遠虛無的希望而虐待現(xiàn)在的自己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