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張崇根 頁數(shù):422 字數(shù):308000
前言
本書是海峽兩岸關(guān)系研究中心一項課題的最終成果?! ”菊n題研究的范圍,起自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長濱文化,止于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南。理論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力求盡可能運用臺灣考古學的第一手資料(發(fā)掘報告、調(diào)查報告),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敘述史事的原貌,探討其源流。筆者提出的假說,采用多重證據(jù)法求證,包括考古學、文獻學、民族學、地質(zhì)學、古人類學和古文字學等學科的資料與成果。擇善而從,并有所評論?! ?0世紀4JD年代,日本學者鹿野忠雄博士提出:“臺灣先史文化的基層是中國大陸的文化,此種文化曾分數(shù)次波及臺灣?!雹俟P者的這一課題研究成果,進一步驗證了他的假說是正確的。例如,臺灣舊石器文化的“礫石石片器”和“小石器傳統(tǒng)”;新石器文化的有段石錛、有肩石斧、長方形石刀、半月形帶孔石刀、靴形石刀;以黑彩為主的彩陶、黑皮陶,罐、缽、鼎、豆等器形,特別是以罐和陶支腳(金字塔形、窩頭形)二者組合成為炊煮器,罐、缽組合;骨角器中的鹿角鋤、兩端尖器;遺跡中的石板棺;社會生活中的拔牙習俗;種植粟、稻的生業(yè)形態(tài),特別是粟的種植,等等,與華北的史前文化特質(zhì)具有明顯的一致性。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的研究范圍,起自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長濱文化,止于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南。書中運用臺灣考古學的第一手資料,在最新研究的基礎(chǔ)上,敘述史實原貌,探討其源流,堅持用史實說話,把臺灣400年前的歷史寫出來。臺灣的居民、臺灣3萬年以來的文化,主要源頭在哪里?自古以來,海峽兩岸人民、文化是如何交流、互動的?請看歷史! 本書引用的古今中外著作246種,220位學者發(fā)表在論文集、學術(shù)研討會和66種期刊中的論文252篇,以及16種報紙的多篇報道。書末列有“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張崇根,1938年生,江蘇溧陽人。歷史學碩士。1962年起,進行臺灣史和高山族研究。主要著作有:《臨海水土異物志輯?!?、《臺灣歷史與高山族文化》、《臺灣文化卷》、《臨海水土志》輯注、《臺灣世居少數(shù)民族研究》。另有關(guān)于民族學理論研究著作10多部;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臺灣島史的范疇與分期 第二節(jié) 石器時代文化分期 第三節(jié) 臺灣大大陸的地緣關(guān)系第二章 采集漁獵時期 第一節(jié) 臺灣的最早居民 第二節(jié) 長濱文化 附:網(wǎng)形文化 第三節(jié) 長濱文化的年代與來源第三章 刀耕農(nóng)業(yè)時期 第一節(jié) 大坌坑文化 第二節(jié) 大坌坑文化居民 第三節(jié) 大坌坑文化源流第四章 鋤耕農(nóng)業(yè)時期(上) 第一節(jié) 北部地區(qū)諸文化 第二節(jié) 圓山文化居民 第三節(jié) 圓山文化來源討論 第四節(jié) 芝山巖文化及其來源第五章 鋤耕農(nóng)業(yè)時期(中) 第一節(jié) 牛罵頭文化居民 第二節(jié) 牛稠子文化居民 第三節(jié) 中南部諸文化源流討論第六章 鋤耕農(nóng)業(yè)時期(下) 第一節(jié) 卑南文化居民 第二節(jié) 麒麟文化居民 第三節(jié) 東海岸諸文化源流第七章 鐵器時代 第一節(jié) 十三行文化居民 第二節(jié) 中南部鐵器時代居民 第三節(jié) 靜浦文化居民 第四節(jié) 巖畫第八章 三國時期的山夷 第一節(jié) 山夷的社會生活與習俗 第二節(jié) 夷洲為臺灣古名 第三節(jié) 兩岸聯(lián)系第九章 隋唐時期的流求人 第一節(jié) 流求名稱的由來 第二節(jié) 流求人的社會生活 ……第十章 宋代的毗舍邪人第十一章 元代的漢人與琉球人第十二章 明代的東番人與漢族移民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十章 宋代的毗舍邪人 第一節(jié) 毗舍邪人 12世紀70年代,一支毗舍邪人來到澎湖和福建泉州沿海。在史籍的記載上,因讀音相近,有毗舍邪、毗舍耶、毗舍野三種不同寫法?;蜃髋崮牵瑒t是由于那、邪形近而造成的訛誤。毗舍邪人來沿海一事,始見于南宋樓鑰的《攻娩集》和趙汝適的《渚蕃志》?! ∫弧⑺未嘘P(guān)記載?!豆ッ浼肪戆耸恕锻舸箝嘈袪睢罚ㄒ韵潞喎Q《行狀》)云: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郡實瀕海,中有沙洲數(shù)萬畝,號平湖。忽為島夷號毗舍邪者奄至,盡刈所種。他日又登海岸殺略。禽四百余人,殲其渠魁,馀分配諸郡。 初則每遇南風。遣戍為備,更迭勞擾。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間,遣將分屯。軍民皆以為便。不敢犯境。后左翼軍狃于盜嘗,忽又報侵犯,徑捕至庭,自以為功。公曰:‘毗舍邪面目如漆,黥涅不辨。此其人服飾俱不類,何耶?’察之,乃真臘大商……命牙會儈日間遣行?!薄 〖翁┰辏?201年),周必大撰《汪大猷神道碑》取材于《行狀》,然小有不同: “[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號平湖。邦人就植粟、麥、麻。有毗舍耶蠻,揚帆奄至。肌體漆黑,語言不通。種植皆為所獲。調(diào)兵逐捕,則入水持其舟,已而,俘民為向?qū)?,劫掠近城赤嶼洲。于是春季遣戍,秋暮始歸,勞費不貲。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區(qū),留屯水軍,蠻不復來?!睂殤c元年(1225年),趙汝適撰《諸蕃志》,所記毗舍耶事,似別有所本。其云: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 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罹生啖之害,居民苦之。 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shù)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喜鐵器及匙箸,人閉戶則免,但剜其門圈而去。擲以匙筋,則俯拾之??删彅?shù)步。官軍擒捕,見鐵騎則競剜其甲,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鏢槍,系繩十余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也?! 〔获{舟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折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庇滞瑫傲髑髧睏l云: “流求國,當泉州之東……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 《文獻通考》、《宋史》所傳毗舍邪事,盡本《諸蕃志》或約略《行狀》行文;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亦有關(guān)于毗舍邪的記載,質(zhì)言之,《攻魄集》和《諸蕃志》所傳毗舍邪事,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最古記錄?! 《?、毗舍邪人的基本狀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