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下的上海書寫

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王進  頁數(shù):37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該著著意于將“上海”歷史化為一個表征現(xiàn)代中國文明建立的文化空間,通過具體的作品分析和作家研究,分上下兩篇分別探討“抗戰(zhàn)”中張愛玲與“文革”后王安憶的文化生存狀態(tài),由此感觸這兩場民族大難后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看似被中斷的精神聯(lián)系。

作者簡介

  王進,湖南人。2002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獲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2003年入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為在讀博士生,主修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

書籍目錄

上篇 末世視野的鏡像“對照”——再論《傳奇》第一章 “鏡”的“影像”及“對照”一、“鏡”的“影像”性及影像的“表演”性二、物鏡、心鏡與“對照”及對照的“對話”性三、“文明之鏡”、“文明的鏡像”與寓意“對照”第二章 《傳奇》:一個寓意的“鏡像世界”一、世界:東方與西方二、兩個中國、兩個時代三、中國:尋找歸“家”的路四、古中國:沉到底?五、方生方死的大時代第三章 《傳奇》“余韻”及其他一、“張看”中西的立場與姿態(tài)--在張愛玲與魯迅之間二、張愛玲:都市人?個人主義者?下篇 進入歷史:從“個人”到“民間”——從世界意識看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歷程兼談我們時代的文學(xué)“偏至引言:“世界”意識與“中國”書寫第一章 從“庸常之輩”到“孤獨與反自然的英雄一、“自我”的經(jīng)驗:錯失的時代“列車”與紛亂的個人“命運一、“彼岸”光下:“國民”的悲哀與“人性”的頌歌——啟蒙意識中的“科學(xué)”與“宗教第二章 “傷心太平洋”中漂流的孤島--“巴別塔”的啟示:浮出地表的“現(xiàn)代城市”與“象牙塔”之重建第三章 《長恨歌》:雙重“歷史”視野下的“上?!睍鴮懸?、現(xiàn)代城市文明批判的新坐標與“上?!钡臍v史定位一、兩個王琦瑤:“上海歷史”與“中國歷史”的糾纏與分途三、“王琦瑤們”:“歷史”拯救中的“個人”之匱乏第四章 聚沙成“塔”:“浮萍”島上精神之光的燃起與寂滅一、回尋“歷史”,通達“民間一、《富萍》:“到底是鄉(xiāng)下人——首“小鮑莊”的創(chuàng)世“史詩”……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通達“民間”,何處有道?  在《姊妹們》整整一年半以后①,王安憶才有了1997年的短篇小說《蚌埠》。這是一個不尋常的開始,“歷史”二字成為它開篇的“警句”,并預(yù)示了此后的王安憶真正走通“民間”的進路--從最庸常日見的世事流變中尋求并自然顯現(xiàn)所包含的“歷史/中國”容量,以此賦予“民間”,或直白地說,“人民”的“活著”以“精神攀高的意義”。這個“警句”就是:“我們從來不會追究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歷史,我們追究歷史的地方,總是那些與我們無關(guān)的……偶然的途經(jīng)之地。現(xiàn)實的生活占據(jù)了我們的注意力,歷史顯得虛無縹緲,它走不進我們的視線,它是供給閑適的身在事外的心情去追問的?!钡拇_,這是《蚌埠》的敘述者“我”,當(dāng)年的插隊“知青”,在走出那段具體的歷史生存之后才可能有的感嘆:那曾作為當(dāng)年“我”每次回“上?!北亟?jīng)的中轉(zhuǎn)城市,每每被“我”忽視的“蚌埠”,原來曾以如此豐厚的“歷史”底蘊包容、收留過被動蕩的世事拋棄的“我們”?。∪缃?,不過是生命中一個“邂逅”的“蚌埠”,以其碼頭、車站、招待所、澡堂、普通家居、百貨大樓、公園,甚至星期天等具體到不能再具體的“物性”,在“我”遠遠的回望中浮出記憶的水面,并展現(xiàn)它原本深藏不露的“真實深刻的人性”:溫和、整潔、規(guī)矩的“日常生活”,“渾然不覺”卻包藏一切的大氣……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的漸進發(fā)掘中,《蚌埠》塑造了“文革”年代一個邊遠“城市”的形象,并且隱約示意:在這樣一個介于“自然”與“文明”之間的“城市”,它的不會奢華,也不會匱乏的“適度”,不是恰好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好的一面在“現(xiàn)代生活”中得到生長嗎?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魅影下的上海書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