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解讀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艷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已經走過了二十年歷程,從只有一個系、一個政治學本科專業(yè)和一個政治學理論碩士點,發(fā)展到今天擁有四個系所、四個本科專業(yè)(政治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八個碩士點(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以及政治學理論和中外政治制度兩個博士點的學科齊全的學院。成績是毋庸置疑的。在這些成績中,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開始形成自身的學科特色與優(yōu)勢,從而為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指引了明確的方向。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這批學術著作,就是我院教師突出學科特色、促進學科發(fā)展的研究結晶,也是我們實施“全球化進程中的政治發(fā)展與政府治理”這一“211工程”項目的具體成果。在這批成果中,既包括幾次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也包括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術專著。從這些研究成果中不難發(fā)現(xiàn),我院學科建設的著力點:一是中外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對文明與文化的關注,是增強當代人類社會生活人文內涵的客觀要求。

內容概要

日美同盟作為亞太地區(qū)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系,其走向對亞太地區(qū)乃至全世界的穩(wěn)定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冷戰(zhàn)結束后,日美同盟在經歷了短暫的“漂流”后不斷走向強化,及至今天,其已由一個地區(qū)性同盟發(fā)展為一個全球性同盟,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本書對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進行解讀,考察其“漂流”、強化的歷史過程、表現(xiàn)及深層次原因,并著重分析其在不同時期對中日關系的影響。通過對日美同盟的歷史考察和現(xiàn)實分析,提出了中國在21世紀的應對之策,并最終得出結論:日美同盟在近期內仍會繼續(xù)存在,但不排除未來崩潰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劉艷,女,山東省臨沂人。200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口本政治與外交、日美關系、中日關系等,曾發(fā)表《“適度”的困境——艾森豪威爾政府與第一次臺海危機》、《911后日本安全政策的變化及其對日美同盟的影響》、《試析日本政府的危機管理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等多篇論文,以及《國際關系學》(合著)等著作。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章  日美同盟形成的歷史追溯  第一節(jié) 同盟的理論界定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的形成  第三節(jié)  日美同盟在冷戰(zhàn)期間的修訂與發(fā)展第二章 在困境中“漂流”的日美同盟  第一節(jié)  日美同盟“漂流”的具體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走向“漂流”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jié)  日美同盟的“漂流”對中日關系的影響第三章 在調整中“重新定義”的日美同盟 第一節(jié)  日美同盟“重新定義”的基本軌跡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重新定義”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jié) 新日美安保體制評析第四章 世界中的日美同盟 第一節(jié)  日美同盟強化的具體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強化的原因分析第五章 福音還是禍水?——日美同盟的不斷強化對中日關系的影響 第一節(jié) 變化中的中日關系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的不斷強化對中日關系的負面影響 第三節(jié)  日美同盟的正面影響簡評第六章  21世紀日美同盟的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我國的對策 第一節(jié)  日美同盟的內在矛盾 第二節(jié)  日美同盟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三節(jié) 我國的應對之策結論附錄  一、日美安保大事記  二、日美安全條約  三、日美防衛(wèi)合作指導方式  四、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聯(lián)合聲明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日美同盟形成的歷史追溯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說過,在看未來時,向后看得越遠,向前也就能看得越遠。同樣,我們在分析國際政治中的某一政治現(xiàn)象時,也應該具有歷史感,從理解歷史的角度人手。日美同盟從1951年形成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數(shù)不盡的風雨波折和修訂發(fā)展。如今我們研究冷戰(zhàn)后日美同盟的演變及其影響,有必要對其形成背景作一個簡單的歷史追溯。第一節(jié) 同盟的理論界定從歷史上來看,自從有多國體系存在以來,國家之間結盟與反結盟的斗爭便貫穿于國家問關系的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議,到二戰(zhàn)中的軸心國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冷戰(zhàn)期間北約和華約的長期對峙到冷戰(zhàn)后不斷強化的日美軍事合作,結盟可以說是緊密貫穿于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中,成為國際政治實踐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冷戰(zhàn)結束后,隨著國際局勢的發(fā)展變化,結盟政治也正在不斷變化??梢哉f,同盟已逐漸成為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一個極其重要和普遍的政治現(xiàn)象,并由此而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的關注,成為國際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正如美國研究同盟問題的著名專家喬治·利斯卡所言:“談論國際政治不可能不涉及同盟,這兩者除名字以外通常是融為一體的。”一、同盟的定義理論研究首先要解決的是研究對象的定義問題。正如其他國際政治學的核心概念一樣,關于同盟的定義在學術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有的學者強調從結盟的目的來界定同盟,如格林·H.斯耐特認為“聯(lián)盟(同盟)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為了利用武力對付外來的威脅而形成的一種正式的聯(lián)合”。其基礎是正式條約。而喬治·利斯卡和威廉·賴克則側重于從結盟目的的角度來闡釋同盟,他們認為,國家間成立同盟或聯(lián)盟的主要目的是“反對某人某事或順帶地反對某人某事”,獲得安全、穩(wěn)定和地位是國家參加同盟的目的,一旦達到目的,同盟或聯(lián)盟就會解散。

后記

歲月如梭,自邁出北京大學的校門,一晃已近5年,期間經歷工作、生子等生活之繁瑣,記憶林總,不勝瑣碎,而唯有北京大學之自由、開放學風仍記憶猶新,猶記課堂上大師們的精湛學識、宿舍里的挑燈夜讀、未名湖畔的莘莘學子,每午夜夢回,不勝唏噓。3年的燕園求學,有幸?guī)煆牧执严壬?,從先生身上習得為人治學之道,受益終身。2000年,正是世界舞臺上的大國關系頻繁互動的年代。在恩師林代昭先生的指導下,我嘗試研究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關系,并著重分析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其時,國內外學者對大國關系尤其是中日美關系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我對這一研究內容尚處摸索及入門階段,幸得導師的悉心指導及熱情鼓勵,才得以對這一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并最終完成了以"從漂流走向強化——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及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為題目的博士論文。

編輯推薦

《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解讀:兼論其對中日關系的影響》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冷戰(zhàn)后的日美同盟解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