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10 出版社:袁振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10出版) 作者:袁振國 編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教育原理》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案例教材試用之一,我們認為,教育原理的案例編寫方式最合適的莫過于教育思想的案例,莫過于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人們認識教育、批判教育、期望期之觀念演化的案例。我們希望這樣的教材具有下面這樣一些特點:第一,思想與材料、觀察與知識盡可能統(tǒng)一,既能夠展現(xiàn)教育思想觀念的發(fā)展脈絡,又能夠帶出基本事實、基本人物、基本作品。
第二,強調基本性、原理性,以思想帶事實,突出重點,突出主線,不求面面俱到。
第三,強調問題性、開放性,尊重不同思想方式和思維方式存在的合理性,承認不同思想見解和不同價值追求的合理性,不以編者的好惡取舍材料,而以它們在歷史上影響的大小作為取材的標準。
第四,有意味的歷史敘述,即力圖反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指導思想,而非簡單的客觀敘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教育是什么1 社會理想主義的教育觀2 科學主義的教育觀3 人文主義的教育觀4 鐘擺與融合第二章 教育為什么1 工具主義教育觀與本體主義教育觀2 教育是通向平等的入口,還是社會成層的手段3 “社會化說”與“個性化說”4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第三章 誰受教育1 學生是反應性的受動者,還是主動的思考考者2 學生的發(fā)展是連續(xù)的還是跳躍的3 差異與平等,自由與紀律的對立4 學生權利第四章 誰教育1 “蠟燭觀”與與“發(fā)展觀”——對教師職業(yè)價值的認識2 “師范性”與“學術性”——教師職業(yè)內涵的界定3 “社會楷?!迸c“平凡一員”——教師職業(yè)角色的沖突4 “權利”與“義務”——教師職責的基礎5 “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師生關系的核心6 “教書匠”與“教育家”——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進程第五章 教什么1 課程形態(tài):學科課程與經(jīng)驗課程2 課程內容選擇的取向:在現(xiàn)實與傳統(tǒng)之間3 組織課程內容的依據(jù):知識邏輯與學生心理第六章 怎么教1 “向書本學”與“做中學”2 指導性教學與非指導性教學3 發(fā)現(xiàn)法教學與講解式教學第七章 教育的有效組織形式是什么1 制度化教育2 教學組織形式3 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形式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教胄是什么教育是一項充滿期望的活動,教育是一項理想的事業(yè)。任何民族、任何文化的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傳授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信念,都是上代人認為值得和應該傳遞給下一代人的,都是確信對下代人是好的、有用的。并且或多或少包含著他們對世界發(fā)展的理解和預測,也就是說,認為對下代人不僅當下是有用的,而且對他們將來也是有用的。不管是智者、思想家,還是文盲、種田人;不管是在原始社會的祖先,還是在發(fā)達文明的今人,都是如此。任何最急功近利的教育主張,都不可能完全沒有理想的成分。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關于教育的談論,都或多或少地是在談論教育的理想。當這種談論成為一種觀念、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時候,就成為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當這種談論成為一種官方意志的時候,就成為教育的方針、教育政策或法令。因此,我們常常把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看成是不相干的兩件事,其實是不符合事實的。教育理想的變化過程,其實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輿論相互影響、相互拉扯、相互支持或相互抵消的過程。教育的理想是任何一個實際上從事著教育工作的人所必然具有的,不過有些人比較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有些人不能夠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即使當一位家長對他(她)的孩子說“你不要跟隔壁的孩子玩,不要跟他學壞了’’這句話的時候,也已經(jīng)包含了他對隔壁孩子行為的評價,甚至表達了他(她)對隔壁孩子家長教育態(tài)度的評價。而這種評價顯然是以他(她)認為好的教育做標準的?!?/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