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千問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王永鴻,周成華 主編  頁數(shù):291  字數(shù):400000  

內容概要

《中華文化千問》由王永鴻、周成華主編,本書集納大量的歷史文化細節(jié),精選了大量圖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識匯編類圖書,它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內容涉及文學、哲學、藝術、歷史、政治等方面。以豐富的知識和史料,娓娓講述各類事物精彩的歷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厚重、獨特、百態(tài)紛呈的生活景觀,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活起居
第二章 節(jié)日節(jié)氣
第三章 民俗禮儀
第四章 稱謂文化
第五章 宗教神話
第六章 地理名勝
第七章 經濟貿易
第八章 科技發(fā)明
第九章 體育藝術
第十章 交通通信
第十一章 法律法制
第十二章 天文歷法
第十三章 醫(yī)療衛(wèi)生
第十四章 文學典籍
第十五章 政治軍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太極拳是如何出現(xiàn)的? 太極拳起源眾說紛紜,民間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時期的張三豐、清朝陳王廷和王宗岳等說法。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張三豐道家理論等都在太極拳中有體現(xiàn)。太極拳的定名、成型、傳播靠的是楊露禪??梢娞珮O拳并非一人、一時、一地所創(chuàng),而是前人不斷總結、整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來的。縱觀近、現(xiàn)代太極拳的發(fā)展就可見一斑,事物只有不斷發(fā)展才具有生命力。也有人稱太極拳發(fā)源于武當張三豐原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為武當太極拳的一支。目前可以明確的是,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陳長興傳給河北永年人楊露禪,而后社會依次出現(xiàn)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 太極拳是如何傳播發(fā)展的? 太極拳數(shù)百年來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尤其楊氏,在藏龍臥虎的北京,更是贏得“楊無敵”的美譽,而為天下所知,為太極拳的發(fā)展、傳播、造福人類,居功至偉。而在太極拳傳承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陳家溝,位于河南省溫縣東清風嶺上,六百年前為常陽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澤州(今晉城)人陳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溫縣城北,立村陳卜莊,越二年,因嫌地勢低洼,復遷常陽。后因陳氏人丁繁衍,家傳武術在附近又大有聲望,加之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溝,久而久之,便易常陽舊名為陳家溝。陳氏總結了許多拳術套路。計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一百單八式長拳以及別開生面的演練方法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chuàng)編了刀、槍、劍、棍、锏、雙人粘槍等武術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均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即虛、實、柔、剛、靜、動等),形成了太極拳械的雛形。陳氏十四世的陳長興,在祖?zhèn)魅g的基礎上再樹里程碑。他將陳王廷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后人稱之為“老架”,他還大膽地打破門規(guī)限制,拳傳外姓,收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楊露禪為徒。楊露禪藝成回鄉(xiāng)后,后到達北京,經歷了一段“闖天下、打天下’,的傳奇經歷,并擔當騎營總教習。楊氏祖孫三代在北京與人交手無數(shù),授徒廣眾,流傳甚廣。其拳架在不斷的實踐中日臻完善,最后由楊澄甫定型,成為目前流行最廣的楊式太極拳。同時,尚有早期、中期的拳架流傳于世。滿族人全佑跟楊露禪之子楊班候學得楊氏小架太極拳后,傳與其子鑒泉,在上海開辦武學,將師承太極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鑒泉后從漢姓吳,故世人稱其為吳氏太極拳。

編輯推薦

《慧海拾珠叢書:中華文化千問》讓您盡知古代萬事萬物的文化脈絡。讓你在輕松玩賞的同時,瀏覽豐富多彩的知識美景,了解妙趣橫生的文化歷史,給你帶來全新的知識盛宴!既可作為茶余飯后增知益識的消閑讀品,也可以成為家庭的珍藏讀本。而對于廣大青少年朋友而言,《慧海拾珠叢書:中華文化千問》更是一份特殊而寶貴的禮物,《慧海拾珠叢書:中華文化千問》會讓你變得更加睿智,讓你的明天更加陽光燦爛。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文化千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