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文叢

出版時間:2002-2-1  出版社:沈陽出版社  作者:季羨林  頁數(shù):385  
Tag標簽:無  

前言

不知是怎么回事兒,近來我們總想多見上先生一面,為此曾企盼著,幻想著;當真見了面,即聊數(shù)語也備感親切溫馨;分別后那情景刻骨銘心,幾見夢境;遂又期待再相逢……這是真的,是我們對先生真實感情的流露。先生是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東方文化大師,這已為世人公認;先生所享殊榮,我們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會。然而,每當我們偎依在先生身旁,卻絲毫也感覺不到這是一位大學者,而宛如慈祥的父親。這也是真的,是我們對先生真實感情的流露。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兒,近來我們時常想到青年人?!昂笊晌罚芍獊碚咧蝗缃褚病?,然振興中華的重擔就壓在他們肩上。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是他們的榜樣是誰?向榜樣學些什么?這似乎是非常嚴肅而重要的問題。德高望重的先生難道還不應該成為楷模嗎?但對許多人來說,則久聞其名而難見其書,于是我們想送給大家一份驚喜——試從先生那洋洋灑灑上千萬字的著述中選取一點點,奉獻給廣大讀者。這正應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豈不大可喜哉!當我們最初與先生談及此事時,未想到竟被婉言謝絕。先生說:“我的書已經(jīng)出了不少,別再給出版社添麻煩了?!睅捉?jīng)“苦磨”,先生終于答應了下來。記得先生最后說:“別忘了把我談學外語的文章也收進去,對青年人也許會有些幫助……”這便是我們編選這套季老文叢的初衷。本文叢共四卷——第一卷《學問之道》,即為先生七十年來治學經(jīng)驗之集大成者。在先生的這些文章中,不但總結了先師王國維、梁啟超、胡適、陳寅恪、湯用彤、朱光潛等人的治學精神、態(tài)度和方法,而且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覆,創(chuàng)立了獨樹一幟的治學新觀點、新方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先生時時上進,時時創(chuàng)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站在2l世紀的戰(zhàn)略高度,預言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新趨勢,提出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先生在全面闡述學術理論的同時,還具體地介紹了治學方法和必備條件,具有極其普遍的指導意義,使人蒙受其利。第二卷《感悟人生》,收錄先生論述和侃談人生的雜文、小品、回憶錄、序跋等各類文章百余篇。讀罷此卷,老人家那聲容笑貌,精辟之言,將永久地銘刻在人們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奮進;讀罷此卷,猶如品嘗陳年老酒,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紀老人”非凡的人生經(jīng)歷,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令人受益無窮。第三卷《散文精粹》,是先生長達百萬余字的散文作品中的佼佼者。先生的散文創(chuàng)作始于20世紀30年代,一旦攀緣文壇,便初有文名,且如一棵常青樹,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中。先生滿懷著對山山水水,對生養(yǎng)自己的祖國——母親的眷戀之情,將所思、所念、所感、所懷,以其生花妙筆,濃墨重彩地大書紙上。先生散文的特點是:淳樸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不但使人怡情悅性,獲得美感享受,而且為人指點迷津,引向“人間正道”。第四卷《耄耋新作》,收錄了先生1999年下半年及2001年全年的作品,首次與讀者見面。其中還選取了2000年的部分作品。我們知道,最近十余年間,先生的專著及其他文章數(shù)量之多,水平之高,令人嘆為觀止??梢娨晃浑q罄先说捏@人毅力和獻身精神??梢钥隙ǎ壬奈恼逻€要繼續(xù)做下去,誠如老人家坦言:即使在勞累時小憩片刻,也仍然像“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著春天的夢”的荷花,為的是在明年“開出更多更艷麗的花朵”。我們還記得,先生在回憶湯用彤先生的文章中寫道:“我不謬托自己是錫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說錫予先生是我的知己?!痹谙壬娜У茏又?,我們確信能排列其次,又向以先生為知己而感到無比自豪。我們曾暗自思忖,先生的為人風范和為學精神,倘若能夠在我們身上體現(xiàn)于萬一,則足矣!愧疚之余,我們只好在已近花甲之年(季老曾說,這僅是他一生中黃金時代的開始),手捧先生的書,細細地咀嚼和品味,以充實這顆空寂的心靈——愿以此與讀者朋友們共勉。在文叢編選過程中,承蒙李玉潔老師大力支持,謹此致謝。胡光利 姜永仁2001年11月9日

內容概要

本書是季羨林先生七十年來治學經(jīng)驗之集大成者。在先生的這些文章中,不但總結了先師王國維、梁啟超、胡適、陳寅恪、湯用彤、朱光潛等人的治學精神、態(tài)度、和方法,而且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覆,創(chuàng)立了獨樹一幟的治學新觀點、新方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先生時時上進,時時創(chuàng)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站在21世紀的戰(zhàn)略高度,預言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新趨勢,提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在全面闡述學術理論的同時,還具體地介紹了治學方法和必備條件具有極其普遍的指導意義,使人蒙受其利。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東臨清市人。1930年入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言語,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現(xiàn)代語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報上發(fā)表論文多篇。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大教授,并創(chuàng)辦東語系,進行東方學研究。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福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散文、雜文作品。

書籍目錄

編者的話治學生涯  一 發(fā)軔階段  二 負笈德意志  三 回到祖國上下求索  一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二 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治學經(jīng)驗之談  三 朱光渚先生為人與為學  四 湯用彤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五 胡適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六 關于考證  七 關于義理、文章與考證  八 才、學、識  九 如何搜集資料  十 如何利用時間   十一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十二 21世紀:東西方文化的轉折點  十三 再談東方文化  十四 “天人合一”新解  十五 關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十六 漫談東西文化  十七 國學漫談  十八 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特點  十九 中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  二十 我同外國文學的不解之緣  二十一 正確評價和深入研究東方文學  二十二 我與東方文化研究  二十三 關于中國美學的一點斷想  二十四 門外中外文論絮語  二十五 漫談散文  二十六 我怎樣寫散文(一)  二十七 我怎樣寫散文(二)  二十八 歷史研究斷想  二十九 大學外國語教學法芻議  三十 漢語與外語  三十一 談翻譯  三十二 翻譯的危機學術總結  一 我的學術研究的特點  二 我的研究范圍  三 學術研究發(fā)展的軌跡——由考證到兼顧義理  四 我的義理  五 一些具體的想法  六 重視文化交流  七 佛教梵語研究  八 吐火羅文  九 《糖史》  十 抓住一個問題終生不放  十一 搜集資料必須有竭澤而漁的氣魄  十二 我的考證  十三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  十四 勤奮、天才與機遇  十五 滿招損,謙受益  十六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  十七 對待不同意見的態(tài)度  十八 必須中西兼通,中外結合,地上文獻與地下考古資料相結合  十九 研究、創(chuàng)作與翻譯并舉季羨林先生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治學生涯一 發(fā)軔階段我少無大志,從來沒有想到做什么學者。中國古代許多英雄,根據(jù)正史的記載,都頗有一些豪言壯語,什么“大丈夫當如是也!”什么“彼可取而代也!”又是什么“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真正擲地作金石聲,令我十分敬佩,可我自己不是那種人。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像我這種從剛能吃飽飯的家庭出身的人,惟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用當時流行的口頭語來說——能搶到一只“飯碗”。當時社會上只有三個地方能生產(chǎn)“鐵飯碗”:一個是郵政局,一個是鐵路局,一個是鹽務稽核所。這三處地方都掌握在不同國家的帝國主義分子手中。在那半殖民地社會里,“老外”是上帝。不管社會多么動蕩不安,不管“城頭”多么“變幻大王旗”,“老外”是誰也不敢碰的。他們生產(chǎn)的“飯碗”是“鐵”的,砸不破,摔不碎。只要一碗在手,好好干活,不違“洋”命,則終生會有飯吃,無憂無慮,成為羲皇上人。我的家庭也希望我在高中畢業(yè)后能搶到這樣一只“鐵飯碗”。我不敢有違嚴命,高中畢業(yè)后曾報考郵政局。若考取后,可以當一名郵務生。如果勤勤懇懇,不出婁子,干上十年二十年,也可能熬到一個郵務佐,算是郵局里的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了;就這樣混上一輩子,平平安安,無風無浪。幸乎?不幸乎?我沒有考上。大概面試的“老外”看我不像那樣一塊料,于是我名落孫山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才報考了大學。北大和清華都錄取了我。我同當時眾多的青年一樣,也想出國去學習,目的只在“鍍金”,并不是想當什么學者?!板兘稹敝?,容易搶到一只飯碗,如此而已。在出國方面,我以為清華條件優(yōu)于北大,所以舍后者而取前者。后來證明,我這一寶算是押中了。這是后事,暫且不提。清華是當時兩大名牌大學之一,前身叫留美預備學堂,是專門培養(yǎng)青年到美國去學習的。留美若干年鍍過了金以后,回國后多為大學教授,有的還做了大官。在這些人里面究竟出了多少真正的學者,沒有人做過統(tǒng)計,我不敢瞎說。同時并存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是一所很奇特的機構,仿佛是西裝革履中一襲長袍馬褂,非常不協(xié)調。然而在這個不起眼的機構里卻有名聞宇內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另外有一名年輕的講師李濟,后來也成了大師,擔任了臺灣中央研究院的院長。這個國學研究院,與其說它是一所現(xiàn)代化的學堂,毋寧說它是一所舊日的書院。一切現(xiàn)代化學校必不可少的煩瑣的規(guī)章制度,在這里似乎都沒有。師生直接聯(lián)系,師了解生,生了解師,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雖然只辦了幾年,梁、王兩位大師一去世,立即解體,然而所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卻是非同小可。我不確切知道究竟畢業(yè)了多少人,估計只有幾十個人,但幾乎全都成了教授,其中有若干位還成了學術界的著名人物。聽史學界的朋友說,中國20世紀30年代后形成了一個學術派別,名叫“吾師派”,大概是由某些人寫文章常說的“吾師梁任公”、“吾師王靜安”、“吾師陳寅恪”等衍變而來的。從這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到清華國學研究院在學術界影響之大。吾生也晚,沒有能親逢國學研究院的全盛時期。我于1930年人清華時,留美預備學堂和國學研究院都已不再存在,清華改成了國立清華大學。清華有一個特點:新生投考時用不著填上報考的系名,錄取后,再由學生自己決定入哪一個系;讀上一陣,覺得不恰當,還可以轉系。轉系在其他一些大學中極為困難——比如說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但在當時的清華,卻真易如反掌??墒歉鶕?jù)我的經(jīng)驗:世上萬事萬物都具有雙重性。沒有入系的選擇自由,很不舒服;現(xiàn)在有了入系的選擇自由,反而更不舒服。為了這個問題,我還真?zhèn)它c腦筋。系科盈目,左右掂量,好像都有點吸引力,究競選擇哪一個系呢?我一時好像變成了莎翁劇中的Hamlet碰到了To be or not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我是從文科高中畢業(yè)的,按理說,文科的系對自己更適宜。然而我卻忽然一度異想天開,想人數(shù)學系,真是“可笑不自量”。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考慮,我決定人西洋文學系(后改名外國語文系)。這一件事也證明我“少無大志”,我并沒有明確的志向,想當哪一門學科的專家。當時的清華大學的西洋文學系,在全國各大學中是響當當?shù)拿?。原因?jù)說是由于外國教授多,講課當然都用英文,連中國教授講課有時也用英文。用英文講課,這可真不得了呀!只是這一條就能夠發(fā)聾振聵,于是就名滿天下了。我當時未始不在被振發(fā)之列,又同我那虛無縹緲的出國夢聯(lián)系起來,我就當機立斷,選了西洋文學系。從1930年到現(xiàn)在,六十七個年頭已經(jīng)過去了。所有的當年的老師都已經(jīng)去世了。最后去世的一位是后來轉到北大來的美國的溫德先生,去世時已經(jīng)活過了一百歲。我現(xiàn)在想根據(jù)我在清華學習四年的印象,對西洋文學系做一點評價,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我想先從古希臘找一張護身符貼到自己身上:“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庇辛诉@一張護身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能夠暢所欲言了。我想簡略地實事求是地對西洋文學系的教授陣容作一點分析。我說“實事求是”,至少我認為是實事求是,難免有不同的意見,這就是平常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先從系主任王文顯教授談起。他的英文極好,能用英文寫劇本,沒怎么聽他說過中國話。他是莎士比亞研究的專家,有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有關莎翁研究的講義,似乎從來沒有出版過。他隔年開一次莎士比亞的課,在堂上念講義,一句閑話也沒有。下課鈴一搖,合上講義走人。多少年來都是如此。講義是否隨時修改,不得而知。據(jù)老學生說,講義基本上不做改動。他究竟有多大學問,我不敢瞎說。他留給學生最深的印象是他充當冰球裁判時那種腳踏溜冰鞋似乎極不熟練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神態(tài)?,F(xiàn)在我來介紹溫德教授。他是美國人,怎樣到清華來的,我不清楚。他教歐洲文藝復興文學和第三年法語。他終身未娶,死在中國。據(jù)說他讀的書很多,但沒見他寫過任何學術文章。學生中流傳著有關他的許多軼聞趣事。他說,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他最喜愛的是伊斯蘭教,因為伊斯蘭教的“天堂”很符合他的口味。學生中流傳的軼聞之一就是:他身上穿著五百塊大洋買來的大衣(當時東交民巷外國裁縫店的玻璃櫥窗中擺出一塊呢料,大書“僅此一塊”。被某一位冤大頭買走后,第二天又擺出同樣一塊,仍然大書“僅此一塊”,價錢比平常同樣的呢料要貴上五至十倍),腋下夾著十塊錢一冊的《萬人叢書》(Everyman's Library)(某一國的老外名叫Vetch,在北京飯店租了一間鋪面,專售西書。他把原有的標價剪掉,然后抬高四五倍的價錢賣掉),眼睛上戴著用八十塊大洋配好但把鏡片裝反了的眼鏡,徜徉在水木清華的林陰大道上,昂首闊步,醉眼朦朧?,F(xiàn)在介紹翟孟生教授。他也是美國人,教西洋文學史。聽說他原是清華留美預備學堂的理化教員。后來學堂撤消,改為大學,他就留在西洋文學系。他大概是頗為勤奮,確有著作,而且是厚厚的大大的巨冊,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書名叫A Survey of European Lit-erature。讀了可以對歐洲文學得到一個完整的概念。但是,書中錯誤頗多,特別是在敘述某一部名作的故事內容中,時有張冠李戴之處。學生們推測,翟老師在寫作此書時,手頭有一部現(xiàn)成的歐洲文學史,又有一本Story Book,講一段文學發(fā)展的歷史事實;遇到名著,則查一查Story Book,沒有時間和可能盡讀原作,因此名著內容印象不深,稍一疏忽,便出訛誤。不是行家出身,這種情況實在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不應苛責翟孟生老師。現(xiàn)在介紹吳可讀教授。他是英國人,講授中世紀文學。他既無著作,也不寫講義。上課時他順口講,我們順手記。究竟學到了些什么東西,我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還講授當代長篇小說。他共選了五部書,其中包括當時才出版不太久但已赫赫有名的《尤里西斯》和《追憶逝水年華》。此外還有托馬斯?哈代的《還鄉(xiāng)》,吳爾芙和勞倫斯各一部。第一、二部誰也不敢說完全看懂。我只覺迷離模糊,不知所云。根據(jù)現(xiàn)在的研究水平來看,我們的吳老師恐怕也未必能夠全部透徹地了解?,F(xiàn)在介紹畢蓮教授。她是美國人。我也不清楚她是怎樣到清華來的。聽說她在美國教過中小學。她在清華講授中世紀英語,也是一無著作,二無講義。她的拿手好戲是能背誦英國大詩人Chaucer的Canterbury Tales開頭的幾段。聽老同學說,每逢新生上她的課,她就背誦那幾段,背得滾瓜爛熟,先給學生一個下馬威。以后呢?以后就再也沒有什么新花樣了。年輕的學生們喜歡品頭論足,說些開玩笑的話。我們說:程咬金還能舞上三板斧,我們的畢老師卻只能砍上一板斧。下面介紹兩位德國教授。第一位是石坦安,講授第三年德語。不知道他的專長何在,只是教書非常認真,頗得學生的喜愛。此外我對他便一無所知了。第二位是艾克,字鍔風。他算是我的業(yè)師,他教我第四年德文,并指導我的學士論文。

編輯推薦

《學問之道》由沈陽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季羨林文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作者在德國留學十年的課程和老師,還介紹了自己和其他學者的學術內容,使讀者了解了一個一個學術大師的成長歷程。由于作者的老師是世界上該領域的頂尖學者,所以無論從資源的占有還是研究的內容都是最新的。加上作者的智商、吃苦耐勞,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所以,做大學問須追隨大師。中國的學術落后,從客觀上講,是由于缺乏資料和老師;主觀上,則是急功近利。就像作者所說,我國規(guī)定讀博士的年限不符合學術規(guī)律,應改正,以免怡笑方家。但是中國至今這樣,并沒有改變。北大副校長都沒法改變,更遑論其他學校。
    另外,再斗膽談談本書的幾個缺點:
    1. 本書與季羨林的另一本《季羨林自述我的學術人生》(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版¥29.80)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上下求索》一個欄目,考慮到這本(¥22.00)是2001年版,那么,那本(等于是刪節(jié)本)更不值。不知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
    2. 本書的文筆比較樸實,也可說平淡,甚至有點拖泥帶水。作者是學術權威,但不是散文大家。本書也沒有讓人感到這樣的高手、專家有什么獨特的方法可供學術借鑒,比如做學問的方法。我并不是想投機取巧,而是認為做任何事方法先進了事半功倍。
    3. 本書缺乏靈性,看著本書,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另一位大師:錢鍾書。他的文章和創(chuàng)作的小說充滿智慧,機智、幽默的語句比比皆是。錢鍾書僅在牛津讀了兩年(1935-1937),在巴黎大學研究一年(1938-1938)。如果十年,成果將難以想象。再看看楊絳寫的回憶錄,更看到他們樂觀、開拓的另一面,雖然在文革中被侮辱,忍耐著、痛苦著、憤怒著,仍然相依為命,不離不棄,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美德,寫的文章體現(xiàn)著憤怒中的清醒:智慧。另外在季羨林的諸多文章中難以尋覓他的家庭生活,并看到與兒子季承的糾葛,妻子則直接沒聽說。與錢家父女情深可說是鮮明對比。鄙人不想否定誰,而僅是自然的聯(lián)想。
  •   非常喜歡季先生,非常好的一本書!
  •   季老的書很好!
  •   書不是很新,對得起這個價格。
  •   其實我想找的是《糖史》,里面只有《糖史》的寫作札記。
  •   這書是我網(wǎng)購的第5本書,這書來到的,我的心情沒前幾次那么好,因為這書買來時,像被用過一樣,有點陳舊,所以......
  •   季老的書我很喜歡,老公為我訂了??墒呛苁匕l(fā)現(xiàn)書本質量太差。有盜版嫌疑。
  •     想知識如何更好的學和問,此書絕對可以回答這樣讓人困惑的問題。那些想要樹立什么遠大的志向,或想成為季老那樣不朽的人,想通過此書那也是絕對會失望的。只有勤奮、踏實、質樸的學習態(tài)度和大膽、嚴謹、科學的求索精神才能一步一步深入無邊的知識的海洋。沒有誰能完全了解大海,就像人永遠無法完全學習到所有的知識,但只要邁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人類前進的步伐就永遠不會停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