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灸史圖鑒(上下)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作者:黃龍祥 編  頁數(shù):877  字數(shù):15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圖鑒》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全息圖”式的編圖新理念:一幅圖只有當它被正確地置于總圖卷的正確位置上,其價值才能得到真實地體現(xiàn),其意義也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本圖集不是集錄一幅幅孤立圖片的圖片簿,而是由一組組圖片(包括輔助圖)構(gòu)成的一個完整的系列圖集——將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成一條條珠鏈,講述一組曲折但完整的故事。要實現(xiàn)這一全新的編圖理念,必須建立對針灸學術史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之上,而作者在此之前完成的通史性質(zhì)的《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為此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2.高濃縮的信息量: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最大限度地信息量,本圖鑒采取以下處理原:①對入選的古圖(特別是數(shù)量極大的經(jīng)穴圖),一般同一傳本或版本的只收錄年代最早者。早期圖不完整或不清晰者,則另選較晚期圖,或早期、晚期圖同時收錄,以便對照。②對于數(shù)量大的組圖,選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單圖突出顯示,其他圖則以小圖展示;對于大幅掛圖,根據(jù)需要局部放大帶有特征性重點部分,這樣既節(jié)省篇幅,又可點與面結(jié)合,局部與整體照應。③作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文字—的作用不僅僅是對一張圖片的說明,更是對一組組圖片的串聯(lián),力求將圖片背后的重要信息傳達給讀者。      3.總體設計的多層次:全書由分部總論、類圖概說、組圖考證、圖注說明4個層次構(gòu)成。卷前有“前言”對整個針灸古圖古物演變過程作總體介紹,每一門類前有“概述”,后有“結(jié)語”,每一組圖又有源流考,這樣將所有的圖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再通過攝影與編排的技巧,使局部與整體、表象與深層等關系得到最佳的處理與表現(xiàn)。經(jīng)過這樣的總體設計與巧妙編排,本圖集不再是集錄一幅幅孤立的圖片簿,而是由一組組圖片(包括輔助圖)構(gòu)成的一個完整的系列圖集—將一顆顆璀璨的珍珠串成一條條珠鏈,再將一組組珠鏈組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構(gòu)成一部復活的中國針灸發(fā)展史。      4.一幅圖,無論有多大的價值,在沒有被“重新發(fā)現(xiàn)”之前,將一直默默無聞。往往一個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或僅僅是一個舊材料的重新認定和解讀,就會引起學術研究的新突破。因此本《圖鑒》突出對所載圖片的全方位解讀,并且提供讀者“鑒”與“賞”的技巧、知識及相關背景資料。這些相關的知識以“知識鏈接”卡的形式體現(xiàn)。重要的研究結(jié)論、重大的學術問題、未解之謎等,以“導讀”的樣式突出顯示。      5.為突出本《圖鑒》的學術性,引文均注明出處。同時書后附“圖名索引”、“關鍵詞索引”(包括知識鏈接索引、表索引)兩種索引,使讀者可從三個不同途徑查檢,從而使得該圖集的學術價值得到最有效地體現(xiàn)。     6.本《圖鑒》力求通過靜止的圖片來再現(xiàn)一種歷史的連續(xù)性—即不僅展示“結(jié)果”,還注重反映“過程”,例如針灸銅人的復制過程、《銅人圖經(jīng)》石刻的復制過程、針灸古籍的制作過程以及針灸文物的演變過程等。      7.通過以下方式處理點與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1) 整體圖中局部放大特征性或關鍵性信息。(2)對于流傳極廣、傳本及版本眾多的圖譜,擇其善者一二種展示,其余各種以縮略源流圖,或諸本比較圖,或源流表等形式展示。這樣既提供了最大的信息量,又避免重復,節(jié)省篇幅。(3)如果對某些特定問題感興趣的讀者,特別是針灸學或醫(yī)學史專業(yè)的研究人員,除了可以通過書中引文或腳注提示的文獻出處進一步閱讀外,書后另附“學習研究參考書目”;“國內(nèi)外博物館圖書館網(wǎng)址”以便集中、完整獲取相關信息。     通過以上的總體設計,使得本圖鑒不僅是在功能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兼具了學術史專著和圖集的雙重優(yōu)點,完成了一次新的圖集編纂體裁的探索。

作者簡介

黃龍祥,職稱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工作單位是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年齡屬于中年偏大,身高是中等偏上,體重為中等偏下。教育程度是醫(yī)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針灸學術史、針灸理論研究。聯(lián)系方式:hlxtcm@vip.sina.com

書籍目錄

第壹編 內(nèi)景與外景——古代的解剖  第一篇 臟腑圖  第二篇 道家的內(nèi)景世界  第三篇 身形圖  第四篇 骨度與指寸  第五篇 結(jié)語第貳編 明堂與經(jīng)——針灸的穴道  第一篇 明堂圖  第二篇 經(jīng)脈圖  第三篇 結(jié)語第叁編 器具與技法——針灸的技法  第一篇 針具  第二篇 針法刺法  第三篇 灸材與灸具  第四篇 灸法  第五篇 結(jié)語第肆編 處方與取穴——針灸的治療  第一篇 寫卷與石刻灸方圖  第二篇 傳世文獻針灸方圖  第三篇 結(jié)語第伍編 按摩與導引——針灸的延伸  第一篇 按摩圖  第二篇 導引圖  第三篇 結(jié)語第陸編 醫(yī)家·醫(yī)籍·醫(yī)學——學術傳承  第一篇 漢以前——理論的建構(gòu)  第二篇 晉唐——針灸的多元化  第三篇 宋金元——針灸的規(guī)范化  第四篇 明代——直灸的集成化  第五篇 清代——針灸的簡約化  第六篇 近現(xiàn)代——針灸的科學化  第七篇 結(jié)語第柒編 其它  第一篇 針灸教育  第二篇 大事選錄  第三篇 禁忌禁咒等  第四篇 中國針灸博物館附錄  第一篇 圖版索引  第二篇 人名索引  第三篇 關鍵詞索引  第四篇 學習研究參考書目  第五篇 國內(nèi)外博物館圖書館網(wǎng)址選擇錄后記:圖集·圖鑒·帕累托定律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本圖集16開本,進口蒙肯輕型紙印刷,青島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全書共載圖1998幅,總745頁,分上下兩卷,按內(nèi)容分為“內(nèi)景與外景”、“明堂與經(jīng)絡”、“器具與技法”、“處方與取穴”、“按摩與導引”、“醫(yī)家·醫(yī)籍·醫(yī)學”、“其他”等7大類,是目前國內(nèi)醫(yī)學史領域最大的一部圖集。此書既是文物收集、鑒定、保護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又是中國針灸博物館的形象大使和中國針灸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針灸史圖鑒(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人說:百聞不如一見!一幅簡單的圖畫足夠我們用語言描述半天,而且還僅僅是描述者自己的所見,而此類描述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綜合幾個人的說法也未必能得到一個全面的印象。而圖片擺在眼前,讓諸多分歧和爭議不辨自明!而將關于針灸的圖片按照歷史朝代和制作的先后排列,就可以為我們展現(xiàn)一條清晰的針灸經(jīng)絡循行、腧穴分布的演變軌跡,藉此了解歷史、了解針灸!作者的嘗試功不唐捐!但是書中提出的問題,有的已經(jīng)用圖片做出了解答,而有的依舊懸而未決!讓讀者細看書中圖片也難明究竟!另外書中尚存在一些錯字和空缺文字,白璧微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