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

出版時間:2001-11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鄭爾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胡愈之在他悼念鄭振鐸的文章《哭振鐸》中寫道:他"是一個多面手,無論在創(chuàng)作還是在翻譯方面,無論是介紹世界名著方面或是整理世界遺產(chǎn)方面……都作出了平常一個人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貢獻"。他的另一位友人在追思他時說到,中國要是有所謂的百科全書的話,鄭振鐸是最卓越的一個。

作者簡介

鄭爾康  鄭振鐸之子,有著作《石榴又紅了--回憶我的父親鄭振鐸》。

書籍目錄

序言“出生在溫州的福建人”偉大的母愛未來的站長圖書館的??筒皇切值軇偎菩值芟蛲靶律鐣蔽膶W創(chuàng)作的開端新月與飛鳥一個文學社團的誕生小站練習生“為人生而藝術(shù)”每月六十元就夠了編輯生涯——《兒童世界》與《小說月報》婚姻趣事……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課余時,鄭振鐸和瞿秋白、耿濟之、許地山等,常常交換著閱讀一些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有時,他們還爬到高大寬厚的——可以在上面跑馬——的古老城墻上,聚在一起,席地而坐,有時還湊錢買些花生、瓜子、糖果等,邊吃邊互相熱烈交流著自己的學習心得。往往到日薄西山,城下炊煙四起,都不愿散去。他們漸漸地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小集團”。他們雖然不在同一所學校讀書,但比同校同學還要親熱得多,他們不是兄弟,卻勝似兄弟。    他們那時對俄國文學是“那么熱烈地向往著,崇拜著”,并且還嘗試著翻譯起這些作品來,他們最初譯了幾篇托爾斯泰、契訶夫等人的短篇小說,由耿濟之介紹給了他熟識的《新中國》雜志社,而且令他們驚喜的是,很快就發(fā)表了,每人還得到了幾塊錢的稿費。這件事,對這幾個才二十歲左右的毛頭小伙子來說,簡直像是盤古開天辟地一般了不起!拿到錢后的第二天,鄭振鐸獨自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小飯館。平時只吃些烙餅或餛飩的他,這次竟闊綽地向老板要了兩個炒菜和一大碗米飯,狼吞虎咽地飽餐了一頓,花了不到伍角錢。這大概是他有生以來最豐盛最奢侈的一餐飯,也是他一生中最念念不忘的一頓美餐。   一九二七年三月,在周恩來等同志領(lǐng)導下,上海工人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鄭振鐸和胡愈之等人發(fā)起組織的上海著作人公會,積極參加臨時革命政權(quán)組織——上海市民代表會議的活動。鄭振鐸還被推舉為閘北區(qū)市民代表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擔任秘書工作。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鄭振鐸和胡愈之等七人聯(lián)名寫了抗議信,要求嚴懲兇手。信是寫給當時國民黨中央的“三大”文化名人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的。在抗議書中,鄭振鐸名列榜首。據(jù)說吳稚暉看了,大為震怒,當時下令“按名搜捕”。      當年五月,為暫避反動當局迫害,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輾轉(zhuǎn)英、法、意等國。當他離別祖國時,看到沿海停泊著許多美、英、法、日帝國主義的軍艦,怒火中燒,無比激憤。在《離別》一文中寫道:“當我歸來時我希望這些軍艦都已不見了,代替他們的是我們最喜愛的懸著我們的旗幟的偉大艦隊?!辈⒈硎?,“如果他們那時還沒有退去中國海,還沒有為我們所消滅”,那么就要以“更勇猛的力量”投入戰(zhàn)斗,“去壓迫他們,消滅他們”。一九二三年新中國書局出版的鄭振鐸散文集《海蒸》,收入了他的這篇文章。    在鄭振鐸的相冊里,有一張很有意思的照片。這是50年代,鄭振鐸率我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期間照的,是在觀看一場演出。照片上并排就座者,從左往右,依次為:鄭振鐸,印度總統(tǒng)普拉沙德,印度總理尼赫魯,尼赫魯之外孫拉吉夫,甘地,尼赫魯之女英迪拉·甘地。照片上的拉吉夫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英迪拉也還是位風華正茂的少婦。有意思的是若干年以后,英迪拉和拉吉夫繼尼赫魯之后,先后都擔任了印度的總理,并且最后都死于他們的政敵之手,這一“上帝安排”的巧合,恐怕照片上所有的人,在當時是絕對預料不到的。終圓敦煌夢    作為一位作家和學者,他一輩子都在和祖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藝術(shù)打著交道。他熱愛古籍,熱愛各種出土文物,熱愛古老的書畫藝術(shù),當然也非常熱愛分布在我國各地的石窟藝術(shù)。他認為,石窟藝術(shù)是我國古老藝術(shù)中之“精英”,是“瑰寶中之瑰寶”,譬如,他在一篇專門談石窟藝術(shù)的文章中寫道:“從新疆的高昌、庫車,甘肅的敦煌、天水,大同的云崗,洛陽的龍門,太原的天龍山,峰峰礦區(qū)的南北響堂山,濟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棲霞山,到義縣的萬佛堂,是一連串的石窟寺,點綴在我國境內(nèi)的各個名勝地區(qū),把我們的錦繡河山裝飾得更為富麗弘偉。這些石窟寺都具有豐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壁畫,它們是中國藝術(shù)史上的精英,……”    早在三千年代,他和謝冰心夫婦等,初次游覽山西云崗的石窟時,便被那一千五百年前北魏時代佛教藝術(shù)的“偉大寶庫”所懾服。他們在這里一連徘徊了三天,尤其是我們的主人公,已是“全身心地沈酣于和震懾于此了”。但仍只能是浮光掠影地走馬觀花,不能去仔細欣賞品味,而帶著幾分眷戀依依離去……    這以后的二十多年歲月里,特別是在他擔任了主管全國文博工作的領(lǐng)導職務以后,他訪遍了全國各地的文物古跡,各地的著名的藏書樓、圖書館、博物館,當然,凡有石窟的地方,他也是必定要去的。洛陽的龍門,甘肅的炳靈寺、麥積山,濟南的千佛山……凡是能去的地方,他都去了,他甚至連印度的阿旃它,都在兩次訪問時,去過那里兩次了??墒俏┆氉约簢鴥?nèi)的,堪稱世界石窟藝術(shù)之最的敦煌,卻由于地處邊陲的那個連春風都難以到達的地方,雖然是屬于他的管轄之下,他的好友,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也多次邀他去視察,可是,終因工作忙和交通不便等多種原因,長期未能如愿。啊,敦煌!這個他在夢魂中多次親歷其境的“千年之美,畢集于斯”的地方……他時常在向往著它,在心靈中呼喚著它……    終于,一個機會來了。一九五七年的春天,他率領(lǐng)一個全國政協(xié)的視察團去西北視察,順道去了他“心向往之者久矣”的敦煌。    他的行李,在臨時安排的“招待所”剛一放下,便不顧已是夕陽沉沉,一手拉著書鴻所長,就去看望那些時常在他夢境中忽隱忽現(xiàn)的千年古窟。在漸漸暗下來的落照中,他借著工作人員為他高舉著的汽燈,看·了壁畫,又看塑像,一連看了好幾個石窟,不斷地用“美極了!好得不得了!”他所慣用的形容詞來表達他的贊美和感嘆,他已完全沉醉在了這“世界藝術(shù)之最”的“寶庫”中了……當夜,他完全忘卻了旅途的疲勞,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朋友們寫了信。他要使他的朋友們及時與他分享當時的感受,一封接著一封地寫。在一封信中,他寫道:“‘百聞不如一見’,見到了才知道其弘偉,美麗?!笔前。舴鞘巧須v其境,是根本無法感受到莫高窟的真正壯美的!    然而,他們的時間卻只允許在那里逗留四天……臨別時,他應常書鴻所長的要求,為研究所寫了題辭,他寫道:“……走馬看花地看了四天,尚未能及其半。千年之美,畢集于斯,誠可謂民族藝術(shù)的大寶庫也。研究民族藝術(shù)的人,如不到這里來細心學習,至少是一年半載罷,則決不能說是已經(jīng)明白了中國藝術(sh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遍W光的句號——星殞高秋    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八日凌晨,一架從北京南苑機場飛往莫斯科的蘇式“圖一104”客機,在蘇維埃楚瓦什自治共和國卡納什地區(qū)的高空云層中穿行著。突然,“轟”的一聲巨響,一團強烈的火光中,機身宛如一顆閃亮的殞星,在漆黑的萬里夜空中,劃過一條耀眼的弧線,墜落而下……    十月二十日,中國首都北京各報頭版,鑲著黑色邊框的消息報道“新華社十九日訊,十月十七日由北京飛往莫斯科的‘圖一104’客機一架,在楚瓦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卡納什地區(qū)失事。乘客和乘務員全部犧牲。乘此飛機的有我國前往阿富汗和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訪問的文化代表團團長鄭振鐸、副團長蔡樹藩、團員……”    “鄭振鐸”的名字,對中外學術(shù)界,特別是對文學界,是大家所熟知的。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同晴空中的驚雷,震動著他的親人和每一個熟悉他的人的心弦。朋友們老淚縱橫,同志們垂首默哀,親人們悲痛欲絕。古老的庭院,秋風蕭蕭,群花凋謝,黃葉沙沙,也在為它們的主人唱著哀歌。人們呼喚著:“振鐸”、“鐸兄”,“西諦”……呼喚聲直上萬里蒼穹,但是沒有回答,正像他一樣,一去不復返了……  萬里乘風八月槎,驚傳瞬息墜天涯。  同行英杰成雄鬼,一代才華化電花,                          ——郭沫若  悼聞星殞值高秋,凍雨飄風未解愁。  為有直腸愛臧否,豈無白恨看沉浮。  買書貪得常傾篋,下筆渾如不系舟。  天吝留年與補過,九原料應恨悠悠,                            ——茅盾老友郭沫若、茅盾、葉圣陶、趙樸初……流著熱淚寫下了悼念的詩句?;曩鈿w來    幾乎就在新華社發(fā)布了鄭振鐸等人乘坐的飛機失事的消息的同時,蘇聯(lián)塔斯社也發(fā)布了蘇聯(lián)部長會議的公報:“蘇聯(lián)部長會議就圖—104客機失事發(fā)表公報如下:今年十月十七日,由北京往莫斯科正常航線飛行的圖—104客機一架,在楚瓦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卡納什地區(qū)失事。飛機由于失事炸毀,乘客和飛行人員全部犧牲。    為調(diào)查事故的原因組成了政府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有赫魯尼切夫(主席)、日加列夫、魯金科、杰明捷夫、伊瓦舒京和列季澤。    委員會的成員已飛往失事地點進行調(diào)查。”    另外,為了處理這次遇難者的后事,蘇方還專門指派了空軍主帥熱沃隆科夫主持這個工作。    遺體在當?shù)鼗鸹?,于十月二十六日下午,由蘇軍方的專機,護送到北京南苑機場。由于護送者中,有蘇空軍主帥熱沃隆科夫,因此,中方委派了空軍副司令吳法憲中將前往機場迎接。    機場上秋風蕭瑟,天空暗淡,無數(shù)的花圈在低聲嗚咽。    鄭振鐸的好友沈雁冰、夏衍等人都去機場迎接他的骨灰回來。夏衍手捧這位相交數(shù)十載,被朋友們一貫戲稱作“大孩子”或“老天真”的老友的骨灰盒,想起振鐸生前常愛跟朋友們開玩笑說的一句話:“坐飛機從天上掉下來死掉,大概是一種最痛快的死法?!爆F(xiàn)在這句話竟不幸而言中了,不由悲從中來。他眼含熱淚,手捧“安眠”在小小木盒中的老友,在哀樂聲中,緩緩步出機場。    鄭振鐸,他回來了,    他的肉體化成青煙回來了,    他的心回來了,他的靈魂——一個永遠忠于祖國和人民的靈魂回來了!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序言   鄭爾康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壇上空,“五四”是個群星升起,璀璨無比的年代,繼魯迅之后,在郭沫若、茅盾、葉圣陶等文豪大師中,有一位被稱為“多面手”(胡愈之語)或“百科全書派”(端大蕻良語)的,同時也是建國后,惟一被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簾追授為“革命烈士”的著名作家,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鄭振鐸。一 作家·學者·“多面手”    胡愈之在一篇悼念鄭振鐸的文章(《哭振鐸》)中寫道:鄭振鐸“是一個多面手,不論在創(chuàng)作和翻譯方面,不論是介紹世界名著或整理文化遺產(chǎn)方面……都作出了平常一個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貢獻”。而端木蕻良在《追思》一文中,則認為:“中國要是有所謂‘百科全書’派的話,那么,西諦先生是最卓越的一個?!眱晌幌壬脑u價,很確切地指出了鄭振鐸是一位“最卓越的”多才多藝的作家兼學者。    如果僅以創(chuàng)作來衡量一個作家,那么鄭振鐸寫的小說并不多,但其成就,卻是不容忽視的。就目前所知,共三十六篇,除《取火者的逮捕》是長篇外,其它均為短篇。   《家庭的故事》是他早期寫的一組家庭系列短篇集,收《貓》和《風波》等十六篇。他以樸實的文字和“幾分眷戀”的心情,為讀者留下了一組“將逝的中國舊家庭的片影”。作者選取了各個不同的角度,為它“留影”,為讀者呈現(xiàn)了二十年代中國社會的某些角落。這些故事并不是作者的回憶錄,但是這些人物原型,是當時中國社會“到處都可遇到的”,作者熟悉他們,了解他們,因此下筆得心應手,多數(shù)人物形神皆備,有血有肉,是至今仍被人們稱道的佳作。    通過《家庭的故事》,作者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家庭的各種悲歡離合,興衰際遇,使讀者透過這些家庭,看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但是,他對這些家庭并沒有明顯地去譴責,因為他在這里實際上是告訴了讀者一個道理,即不合理的社會,是由不合理的家庭所組成而實際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才是直接或間接造成這些家庭悲劇的根源。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作者的這種觀點,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鮮明的社會意義。    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淵博的學識,逐步形成了鄭振鐸擅長的以神話傳說和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特色。三十年代中后期,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的長篇《取火者的逮捕》和以文天祥、阮大鋮、黃公俊的事跡為題材的《桂公塘》、《毀滅》、《黃公俊的最后》等三個短篇。前者雖然寫的是外國神話,實際上是“借古喻今”,以達到他鞭撻蔣家王朝的昏聵、丑惡和殘暴的目的;同時預示人民經(jīng)過艱難曲折的斗爭,終將取得勝利。用他自己在該書《新序》中的話來說,就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桂公塘》等三個短篇,同樣也并非是什么“發(fā)思古之幽情”之作,而是感于時局所寫。當時,正是抗戰(zhàn)烽火逐漸在中國大地蔓延之際,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已使“東三省”等大片國土淪落日寇鐵蹄之下。他通過這些作品,宣揚了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jié),喚起民眾來共赴國難,并著重表現(xiàn)了文天祥、黃公俊的凜然正氣和百折不撓的抗敵壯志;通過阮大鋮等反面形象,影射了腐敗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抨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由于作品忠于史實,故事情節(jié)感人,作者緊扣了時代的脈搏,牢牢抓住了讀者的心靈,使這些作品成為一代佳作,流傳至今。   ……

編輯推薦

胡愈之在他悼念鄭振鐸的文章《哭振鐸》中寫道:他"是一個多面手,無論在創(chuàng)作還是在翻譯方面,無論是介紹世界名著方面或是整理世界遺產(chǎn)方面……都作出了平常一個人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貢獻"。他的另一位友人在追思他時說到,中國要是有所謂的百科全書的話,鄭振鐸是最卓越的一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鄭振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