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邵勛潛、 張丹琴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邵勛潛,張丹琴 著 頁數(shù):210
前言
《古文觀止》是我國古代哲學、歷史、地理、文學、科技各領域具有典型意義的不朽歷史巨著,從中不僅可以窺見上自周代以來的歷史變遷與先民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觀念,還可了解古代散文發(fā)展的大體輪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名句,飽含哲理、富有啟迪、精辟生動,千百年來廣為傳頌。有的家喻戶曉,有的似曾相識。誦讀、學習、品味名句的過程,也是知識積累、運用的過程,或引用名句以說辯,或摘錄佳句以寫作,即使是考試,也會因平時的積攢而得心應手。鑒于此,我們編著了《中學生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名句》,其目的是想通過這“一枝枝出墻的紅杏”,讓中學生去感受該書的“滿園春色”,在讀懂100個名句的基礎上,去讀懂一部名著。書中的經(jīng)典名句廣為傳頌,就其內(nèi)容說,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閃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體現(xiàn)著偉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說,它語言洗練,用詞精辟,具有非凡的表達能力。這便是經(jīng)典名句的魅力所在。這對中學生增長知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大有裨益。本書采取把深奧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讀的方式,讓中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內(nèi)涵和寓意,這便是本書的最大特色。在體例上共分六部分:一是“名句”。選擇書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今流傳最廣的、使用頻率最高的妙語佳句。二是“出典”。標明該名句出自的篇目。三是“注釋”。對深奧、不易理解的詞語,做恰當?shù)尼屃x。四是“譯文”。書中的每個名句均有白話翻譯。
內(nèi)容概要
《中學生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名句》采取把深奧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讀的方式,讓中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內(nèi)涵和寓意,真正做到經(jīng)典名句濃縮名著精華,歷史故事詮釋名著涵義。這便是《中學生一定要知道的100個名句》的最大特色。在體例上共分六部分: “名句”。選擇書中具有代表性、古今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妙語佳句?!俺龅洹薄嗣髟撁涑鲎缘钠?。“注釋”。對深奧、不易理解的詞語,做恰當?shù)尼屃x?!白g文”。書中的每個名句均有白話文翻譯,易于讀者理解?!肮适隆??;蚴顷P于名句誕生的背景故事,或是關于名人的人生經(jīng)歷,或是關于名句的歷史知識?!百p析”。名句因何成名,好在哪里,如何品讀、賞析,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書籍目錄
前言B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C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D多行不義必自斃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F方一食,三吐其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風馬牛不相及伏尸百萬,流血千里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b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H畫虎不成反類狗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J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饑寒至身,不顧廉恥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L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樂極則悲,萬事盡然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M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N農(nóng)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P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Q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群賢畢至,少長成集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請看今日之域中,競是誰家之天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竊鉤者誅,竊國者侯R人之相知,貴相知心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S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舍鄭以為東道主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士窮乃見節(jié)義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T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W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物不得其平則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庀而作《春秋》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X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Y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有志者事競成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栽舟覆舟,所宜深慎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Z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章節(jié)摘錄
【名句】不塞不流①,不止②不行③?!境龅洹宽n愈:《原道》【注釋】①不塞不流: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沒有水流過。②不止:指佛老之學不加以阻止。③不行:指儒學就不能通行?!咀g文】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沒有水流過,不阻止佛老之道,先王之道就不能流傳施行?!竟适隆宽n愈調(diào)任袁州刺史后,革除了一些壞制度,政治逐漸走上了正軌,受到百姓贊揚。當時,唐穆宗繼位,召回韓愈,委任他為國子祭酒,這是國子監(jiān)(國家最高學府)的長官。這時的韓愈,并沒有因為生活的折磨而改變他耿直的性格。到國子監(jiān)后,他發(fā)現(xiàn)那些豪門貴族出身的學官們,排斥一個直講(博士、助教的助手),甚至不讓那個直講和他們同桌吃飯。原因是直講的長相難看。韓愈非常生氣,可是沒有發(fā)作。他想了一個妥善的辦法:他先表示自己對直講的尊重,然后又在講學活動中進行評比,根據(jù)學問大小,評定職位高低,而不是以相貌取人。第二天早餐時,他命令屬吏說:“請那位直講來,同我一起吃飯!”他又召集各學官開會,請大家商量開展講學的辦法。韓愈說:“國子監(jiān)是全國的最高學府,首先應該講究學術(shù)研究,探索‘經(jīng)學’(研究四書五經(jīng)的學問)的真義,應該是能者為師?!彼至信e了大量的歷史事實說:“夏桀王和殷紂王,都是勇猛而又善于言辭的人;論力量,他們可以捉住老虎;論說話,他們可以掩蓋自己的過錯。可是在歷史上他們都是不齒于人類的暴君。晏嬰身材低矮,卻是當年齊國的賢相。所以我們?nèi)f萬不可以單憑相貌取人,應該看他們學問的大小,道德的高低,來進行品評?!表n愈首先帶頭講學。向太學生講授“仁、義、道、德”的基本含義,批判道家的始祖——老子對“道”的虛無主義的解釋;追溯人類社會形成的始末,指出這是人類與自然斗爭的結(jié)果;如果違背這些,那便要變成很不文明的野蠻人。這議論實際是針對佛教關于“修心養(yǎng)性,最后成佛”而發(fā)的。韓愈為了探索排斥佛老之道,宣傳儒家的仁義之道,揮筆寫了體現(xiàn)他政治思想和文風特點的代表作——《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原道》中的名句?!举p析】“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边@句意為佛老之道不塞不止,則圣人之教不流不行。使道士僧徒返回四民隊伍之中,各就本業(yè),凡是宣傳佛、老教義的書,統(tǒng)統(tǒng)燒毀,把寺觀廟宇改為民用的房屋。這樣既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也符合人民的愿望。他這種議論并非創(chuàng)見,實際上是繼承桓玄、范縝等人的學說,表現(xiàn)了作者與道、佛勢不兩立的態(tài)勢,以必滅佛道而后快。語句短促,筆鋒犀利,感情強烈,聲勢奪人,也比較偏激,這是當時社會形勢造成的?,F(xiàn)在常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說明不抑制不好的東西,好的東西就不能樹立起來并發(fā)揚光大?!久洹坎涣愐詾楦撷?,不逆情以干②譽?!境龅洹繗W陽修:《縱囚論》【注釋】①立異:即標新立異。高:高明。②逆情:違背情理。干:求得?!咀g文】不用標新立異來表示高明,不違背情理來求得名譽?!竟适隆刻铺诩次缓蟮牡诹?,他審查了被判處死刑的囚犯三百多人,放他們回家,約定他們執(zhí)行死期一到就自動回來受刑。這是用君子難能做到的,要求小人中最壞的一定做到。那些死岡到了約定的時間,終于自動回來而沒有遲到的。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卻讓小人很容易做到了。這難道近于人情嗎?因此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但是,等到對他們施行恩德,也可以使他們轉(zhuǎn)變成君子。恩德愈深入人心,人的轉(zhuǎn)變速度就愈快,這種例子是有的。歐陽修認為,唐太宗這樣做,是為了樹立以恩德來求得的好名聲。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放回死刑犯人時,沒有意料到他們必定回來希望得到赦免,所以才放他們呢?又怎么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刑犯,不是他們猜想只要自動回去就一定會得到赦免,所以才回來的呢?意料到死刑犯人必定回來而放他們,這是唐太宗從上面窺測到了在下面的囚犯們的心理活動。猜想必定能得到赦免才回來,這是死刑犯人們從下面窺測在上面的皇帝的心理活動。我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窺測對方的心理,才合成了這種美名,哪里有所謂皇帝有意施行恩德、罪犯自覺遵守信義的事呢?不然的話,唐太宗在全國施行恩德到這時已有六年之久,為什么沒能夠使小人不犯極惡的大罪,只憑一日的恩德就能使罪犯視死如歸,而且堅守信義呢?這是一種說不通的論調(diào)呀。根據(jù)這種情況,那么怎樣做才行呢?歐陽修認為,對放了再回來的死囚,殺了他們,不可赦免。接著再放一批死囚,他們又回來了,這才知道是被恩德感召所致。然而這必然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情。至于對放了再回來的死刑犯進行赦免的事,偶然做一次是可以的。要是多次這么做,那么殺人犯就都不會被處死。這能作為國家的正常法制嗎?不能作為正常的法制,難道是圣人的法制嗎?因此,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治理國家,是以合乎人之常情為根本,而不以標新立異為高明,是在不違背情理的前提下追求名譽。歐陽修對唐太宗放死囚出獄探親這件事有感而發(fā),寫了《縱囚論》,“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便是這篇文章中的名句?!举p析】唐太宗釋放罪犯回家,罪犯回去后又按期回歸,獲得了“仁德”的好名聲。歐陽修對此事提出了批評。因為這種做法不近人情,國家沒有正常的法律,不就亂套了嗎?所以他指出國家的法律必須“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歐陽修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對罪犯應該繩之以法,否則國家局面不能穩(wěn)定,人民的生活不能安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學生一定要知道的古文觀止100個名句/中華經(jīng)典名句系列叢書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