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張紅星 編 頁數(shù):272 字數(shù):200000
前言
《實用頸椎病防治指南》一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以中西醫(yī)結合理論為指導,較系統(tǒng)地從中醫(yī)、西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角度提出了頸椎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特別著重介紹了頸椎病的預防和保健知識。由于本書介紹的頸椎病防治知識實用性強,自2005年10月出版以來,深受廣大同行、患者及家屬喜愛,在本地極為暢銷,還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郵購訂單。到目前為止本書已經印刷3次,時間分別為2005年10月、2006年6月和2007年3月。同時還制作了電子版在網上銷售。本書出版以后不僅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且在改善人民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受到頸椎病的困擾,我們集思廣益,充分聽取廣大讀者的寶貴意見和同行的建議,在前3次印刷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在每一章的結尾處以“溫馨提示”的方式,介紹了一些頸椎病預防和保健方面更為簡便、實用、有效的指導方法。這些方法簡單,一學就會;這些方法也精煉,通俗易記,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用,進一步增加了本書的實用性、可讀性、趣味性。在本書的編寫和再版過程中,得到了中國針灸學會副理事長、湖北針灸學會理事長、湖北中醫(yī)學院博士生導師孫國杰教授,中國針灸學會理事、武漢針灸學會理事長、湖北省知名中醫(yī)張?zhí)品ㄖ魅吾t(yī)師的指導;得到了武漢市衛(wèi)生局中醫(yī)處付源業(yè)處長、陳詩亮副處長、姜明科長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內容概要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多以慢性疼痛為主,易反復發(fā)作,與職業(yè)有關。據(jù)統(tǒng)計,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有頸椎不適的體驗,該病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嚴重者甚至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本書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頸椎病的應用解剖、常用檢查方法,頸椎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診斷與分型;詳盡地介紹了針灸、推拿、牽引、物理療法、刮痧、體育運動療法、氣功等多種療法及護理、食療、預防和保健措施。
本書系統(tǒng)全面,內容豐富,是專門論述頸椎病治療與康復的圖書,實用性強,可供中醫(yī)、西醫(yī)人員尤其是從事頸椎病研究的人員作為臨床、教學、科研的重要參考書,同時也適合廣大醫(yī)務人員、醫(yī)學生、頸椎病患者及其家屬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頸椎病概論
第二章 頸椎病的解剖基礎
第一節(jié) 頸部脊柱
第二節(jié) 頸椎間盤
第三節(jié) 頸部的韌帶和肌肉
第四節(jié) 頸部脊髓
第五節(jié) 頸部神經
第六節(jié) 椎動脈
第三章 頸椎的生物力學
第一節(jié) 頸段脊柱解剖與生物力學
第二節(jié) 脊髓的生物力學特點
第三節(jié) 頸椎運動學與生物力學
第四節(jié) 頸椎組織結構與應力應變
第五節(jié) 頸椎急慢性損傷與生物力學
第六節(jié) 治療方法與頸椎生物力學
第四章 頸椎病的臨床檢查
第一節(jié) 體格檢查
第二節(jié) 頸椎病的輔助檢查
第五章 頸椎病的診斷與分型
第一節(jié) 診斷標準
第二節(jié) 臨床分型與診斷
第六章 頸椎病的中醫(yī)辨證治療
第一節(jié) 病因病機
第二節(jié) 辨證要點
第三節(jié) 頸椎病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第七章 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第一節(jié) 體針療法
第二節(jié) 艾灸療法
第三節(jié) 拔罐療法
第四節(jié) 穴位注射療法
第五節(jié) 電針療法
第六節(jié) 其他療法
第八章 頸椎病的推拿療法
第一節(jié) 推拿的作用原理
第二節(jié) 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三節(jié) 頸椎病的分型推拿治療
第九章 頸椎病的物理療法
第一節(jié) 牽引療法
第二節(jié) 聲療法
第三節(jié) 溫熱療法
第四節(jié) 電療法
第五節(jié) 光療法
第六節(jié) 穴位磁療法
第七節(jié) 溫泉浴療法
第八節(jié) 中醫(yī)外治法
第十章 頸椎病的小針刀療法
第十一章 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第一節(jié) 術前準備
第二節(jié) 手術人路的選擇
第三節(jié) 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
第十二章 頸椎病的其他療法
第一節(jié) 頸椎病的家庭療法
第二節(jié) 頸椎病的制動療法
第三節(jié) 頸椎病的氣功保健
第四節(jié) 頸椎病的醫(yī)療體育運動療法
第五節(jié) 頸椎病的刮痧療法
第十三章 頸椎病的護理
第一節(jié) 一般護理
第二節(jié) 頸椎病的辨證施護
第十四章 頸椎病的食療
第一節(jié) 飲食的一般原則
第二節(jié) 頸椎病的食療選方
第十五章 頸椎病的預防
第十六章 頸椎病的保健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睡眠體位不佳。主要是枕頭過高。在睡眠狀態(tài)下,長時間的不良體位使椎間盤內部受力不均,影響其涵水作用。其次,頸部肌肉和關節(jié)亦因此平衡失調,加速退變。(2)工作姿勢不當。長期久坐尤其是低頭伏案工作者,其頸椎病發(fā)病率特別高,主要是因為長期低頭容易造成頸后肌肉和韌帶的勞損,且在屈頸狀態(tài)下椎間盤的內壓力大大高于正常體位,易加速頸椎間盤的退變和頸部軟組織的勞損。(3)體育鍛煉不當。正常的體育鍛煉有益健康,但要重視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尤其是頸椎病患者更要注意頭頸部活動量及頻率。(三)先天性椎管狹窄因頸部的椎管呈三角形,頸段脊髓又呈橢圓形膨大,解剖上的形態(tài)差異使脊髓受壓的程度大大增加。如果頸椎椎管較細(椎管狹窄),對于容納其中的脊髓和脊神經根的緩沖余地就小,特別是椎管矢徑小于10mm者,特別容易發(fā)病。因此,先天或發(fā)育中各個因素造成的頸椎管狹窄是頸椎病發(fā)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四)頭頸部創(chuàng)傷臨床研究表明,頸椎病患者中約有50%與頭頸部創(chuàng)傷有直接關系。根據(jù)損傷的部位、程度可在各個不同階段產生不同的影響。垂直壓縮暴力常致頸椎椎體壓縮性骨折,暴力導致頸椎間盤突出,表現(xiàn)為程度不同的頸部疼痛及神經損害癥狀。臨床上許多頸椎病患者早期曾有頸部外傷史。一過性頸椎脫位,過屈暴力使得頸椎椎節(jié)前脫位,當暴力消失后,脫位的椎節(jié)回復到原來位置。但由于局部軟組織的損傷,損傷部位存在頸椎不穩(wěn)。若處理不及時,頸椎不穩(wěn)加重,導致椎體后緣骨質增生,產生刺激和壓迫癥狀。
編輯推薦
本書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頸項部應用解剖學、常用檢查方法、頸椎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診斷與型;詳細地介紹針灸、拔罐、推拿、牽引、物理療法、刮痧、體育運動療法、氣功等多種非手術療法及護理、食療、預防和保健措施。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