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回憶錄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九州  作者:王云五  頁數(shù):287  
Tag標簽:無  

前言

王云五(1888—1979)廣東香山人。    王云五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出版家和學者,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總經(jīng)理。在他的主持下,商務印書館大量印行我國古籍、中外名著、教科書和辭典,對我國近代圖書出版、文化教育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云五受到蔣介石的特別器重,曾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經(jīng)濟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部長。1948年,他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提出新幣制方案,以金圓券代替法幣,引發(fā)嚴重通貨膨脹,經(jīng)濟崩潰,民怨沸騰,直至國民黨政權倒臺,他本人因此成為眾矢之的,被迫引咎辭職。1948年新華社發(fā)布43名“國民黨戰(zhàn)犯”名單,王云五是其中之一。    在這部回憶錄的從政篇里,王云五回顧了他參與國民參政大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入主經(jīng)濟部、財政部;全面推行金圓券幣制等重要政治事件的詳細過程,展現(xiàn)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經(jīng)濟局勢,以及他個人從政歷程上的掙扎心路。生活篇里則主要講述了他早年的求學、自學生活及在商務印書館從事的主要出版活動。    本書對研究中國現(xiàn)代史和出版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為此我們從臺灣商務印書館引進了該書版權,以簡體字版出版。    九州出版社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從政篇和生活篇兩部分。
  在從政篇中,王云五回顧了他參與國民參政大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入主經(jīng)濟部、財政部;全面推行金圓券幣制等重要政治事件的詳細過程,展現(xiàn)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經(jīng)濟局勢,以及他個人從政歷程上的掙扎心路。生活篇里則主要講述了他早年的求學、自修生活及在商務印書館從事的主要出版活動。

作者簡介

  王云五(1888—1979)廣東香山人,名鴻楨、字日祥、號岫廬?,F(xiàn)代著名出版家,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總經(jīng)理,對我國近代出版、文教事業(yè)作出過重要貢獻。曾任國民政府經(jīng)濟部長、財政部長等職,1948年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1949年后到臺灣,并主持臺灣商務印書館。著作等身,有《物理與政治》、《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等。1979年8月病逝于臺北市,身后有《王云五全集》等39種出版物。

書籍目錄

從政篇 兩年半的從政
 一 國民參政會
  我的工作
  駐會委員會
  王席團
  訪英團
  完政實施協(xié)進會
  經(jīng)濟建設策進會
  國共問題
 二 政治協(xié)商會議
  政府組織
  ……
生活篇 我的生活片段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國開始對日抗戰(zhàn)。政府為團結全國力量起見,于二十七年四月組織國民參政會,遴選參政員二百人,或代表省市,或代表特區(qū),或代表海外僑民,或代表政團及文化經(jīng)濟團體。由于遴選的來源不同,參政員便分為甲乙丙丁四種,我是以代表文化界的資格而膺選的,故屬于丁種。第一屆國民參政員丁種中,除括有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七人,青年黨民社黨領袖各若干人外,皆為文化工商界的知名人士,其中并有不少無黨無派者。 國民參政會既以集思廣益,團結全國力量,以利抗戰(zhàn)建國為目的,其人選自與有關抗戰(zhàn)的前期會議有深切聯(lián)系。所謂前期會議,計有兩次,一是一二八滬戰(zhàn)發(fā)生后在洛陽舉行的國難會議,一是七七盧溝橋戰(zhàn)事發(fā)生后在牯嶺舉行的廬山談話會。這兩次會議我都被邀參加。對于國難會議,我因忙于收拾商務書館被毀的余燼,不克出席;對于廬山談話會,我曾應邀與議。談話會的主席是汪精衛(wèi)氏,而蔣介石先生當時系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地位擔任副主席。出席這次談話會的人,后來便構成國民參政會的中堅,但是國民參政會的中共參政員卻沒有參加這次談話會,原因是國共合作抗日系在八一三全面抗戰(zhàn)以后,不過國共合作抗日的原則,在這次談話會中當有所決定,而我在當時發(fā)表的意見也是強調此項主張的。 談話雖然不采決議的形式,可是政府既極端重視此會,而與會者無一不主張抗戰(zhàn);于是抗戰(zhàn)的大計無異在此會中定奪。會后,并由七七局部的抗戰(zhàn),進至八一三全面的抗戰(zhàn);而固定性的國民參政會也就應運而生。 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于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六日在漢口舉行。那時候議長是汪精衛(wèi)氏,副議長是張伯苓氏。參政員凡能夠出席的無不出席。會場中充滿了團結抗戰(zhàn)的氣氛,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黨派的成見和宿恨,至少在表面上都為國家觀念所掩蓋。我素性非必要不發(fā)言,言之必有物;加以向無黨派,當此國難關頭,國家既然給我一個建言的機會,自不敢輕率發(fā)言,而對于應說的話,卻也毫不顧忌,以盡言責。又因事關國家大計,會議雖忙,事前對于所有議案,無不一一閱過,預為考慮;所以在這次大會中,我的發(fā)言次數(shù)雖不多,以有上述的立場和準備,更因聲音洪亮而清晰,發(fā)言亦適可而止,頗能博得同人的好感。后來我在參政會中漸露頭角,和被迫從政,也就種因于此。 這一次參政會召開后,不久武漢便淪陷,政府西遷重慶,建立陪都。從此時起,直至抗戰(zhàn)勝利,首都遷回南京為止,歷屆參政會都在重慶舉行。參政員任期為一年,但國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得延長一年。參政會前后分為四屆,每屆組織和選任方法續(xù)有變更;大抵人數(shù)漸有增加,而代表省市的參政員也由中央遴選漸改由地方議會選舉。惟丁種參政員仍由中央遴選,始終未改。我由第一屆起,接連四屆均被選為參政員。自第四屆起,并膺選為主席團之一。依參政會的規(guī)定,參政員改任公務員后,應即辭職,但主席團之選任既不以參政員為限,故仍可于改任公務員后繼續(xù)擔任。因此,我于三十五年五月出長經(jīng)濟部后,當然辭掉了參政員;卻仍兼任參政會主席團主席之一,直至三十六年下半年,才與王世杰氏同時自動辭此兼職,騰出兩缺,使實際上能負參政會職責之參政員可以膺選。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壯游?!踉莆?/pre>

編輯推薦

《王云五回憶錄》由王云五編著。從“文化奇人”到“失敗政客”,一個人的回憶,折射一個時代的焦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王云五回憶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王云五:一失足成戰(zhàn)犯
    余世存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王云五是負面色彩較濃的人物。年輕人對他了解不多,雖然在1948年新華社發(fā)布的4 3名國民黨戰(zhàn)犯名單中,他被列為第15號戰(zhàn)犯。同時,他又是一個典型的商人。文化商人雖然近年地位看漲,但在中國社會里拿筆桿子的文人仍會有所保留。這就是王云五的尷尬處。
    王云五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一個世代務農(nóng)的家庭。14歲時,父親把他送到上海一家五金店當學徒。他生性好學。當時上海學英文之風很盛,王就白天當學徒,晚上到夜校學習英文。4年后,他就開始陸續(xù)在上海同文館、益智書社、中國新公學、中國公學等地教英文了。好比現(xiàn)在夜校畢業(yè)的學生忽然到新東方學校當老師。而在王云五的學生中,居然有胡適、楊杏佛、朱經(jīng)農(nóng)等一批著名人物,那時他才是個19歲的年輕人。胡適說過:“我在中國公學兩年,受姚康侯和王云五兩先生的影響很大?!?br /> 更神的是,今天人們熟悉的按揭買房買車,只是用來購置大件生活資料。但100年前,17歲的王云五卻用按揭的方式買了一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3年后付清書款時,他已經(jīng)把大百科通讀一遍了。
    這樣的人似乎命中注定要起來。1911年中國革命爆發(fā),香山縣的旅滬同學設宴歡迎同鄉(xiāng)孫中山的回國。年僅23 歲的王云五作為宴會主持人,其才學得到了孫中山的賞識。由此成為南京臨時政府總統(tǒng)府秘書、教育部專門司第一科科長等職。
      上世紀20年代初,上海的商務印書館想請胡適擔任編譯所所長。胡適當時在北京教書,他見編譯所所長薪水不及教授豐厚,便以個性不宜加以推脫,自認為不擅長管理工作,便推薦了王云五。王進入該館后,據(jù)說工于心計,為人圓滑。據(jù)言他一面百般取信于商務印書館的元老高夢旦等人,一面又利用一切手段打擊館內(nèi)的進步分子。對工會組織的罷工,他有一套處理辦法。因此很快當上了編譯所所長兼總經(jīng)理。據(jù)說,他在主持工作期間,經(jīng)常把編譯所員工的集體勞動成果“據(jù)為己有”。
      這樣的人注定要進入國家上層??谷諔?zhàn)爭時期,他見商務的業(yè)務日薄西山,就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政治活動,在政壇上日趨活躍。從1938年7月到1946年6月,他連任國民參政會四屆參政員。這位無黨派的“社會賢達”,據(jù)說“比國民黨還國民黨”,在參政會上極力支持國民黨和蔣介石,被稱為“國民黨之前哨”。皖南事變發(fā)生后,中共參政員拒絕出席參政會二屆二次會議,王云五無端指責此為開了“惡例”。
      1946年5月,國民黨政府行政院改組,他被任命為經(jīng)濟部長,一躍成了國民政府大員。他說自己“來自民間,最知民間疾苦”,并以經(jīng)濟管理專家自居,標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做事”。但內(nèi)戰(zhàn)造成的經(jīng)濟蕭條,物價飛漲,王云五根本無力回天。
      1948年5月,“行憲內(nèi)閣”成立,王云五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當時,國民黨軍事、政治和財政經(jīng)濟面臨全面崩潰之勢,蔣介石力圖挽救危機,指示王云五和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共同策劃幣制改革。蔣介石采納了王云五的幣制改革方案,于8月19日公布《財政經(jīng)濟緊急處分令》,發(fā)行金圓券代替法幣,收兌民間的黃金、白銀和外幣,限制物價,以行政命令搶奪人民手中的財富。發(fā)行金圓券不過3個月,物價更如脫韁的野馬,金圓券形同廢紙,全國民怨沸騰,加速了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破產(chǎn)。
      人們多認為王云五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出版商,但他卻一度選擇了從政。這種從政是扭曲的,他注定得不到施展,只有等他再回到文化產(chǎn)業(yè)上,他才又如魚得水。
  •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節(jié)選)
    歐宏

    商務走過了一百年。一百年的商務聚集了也造就了許多英才,這些英才支撐了中國出版很多很多年。沒有他們,很難想象中國出版的現(xiàn)在。他們是一大群。歷史太厚重,在這里,我們的篇幅只夠寫下三個人的名字
            
    夏瑞芳
            我以我血薦軒轅

                張元濟
            除卻巫山不是云?

      
              王云五
            孤帆遠影碧空盡

      如果沒有王云五那一系列重大的出版計劃,如果沒有王云五及其同人在戰(zhàn)時所作的艱苦的奮斗,不但商務的歷史要改寫,恐怕中國出版史中的某些篇章也要改寫這也許是一個最復雜、最有爭議、最活躍也最戲劇性的出版家。

      王云五19歲時,在中國新公學任英文教員,與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同事,學生中有胡適。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邀王云五作其秘書,專管接待來訪賓客。1916年,他當過江蘇、廣東、江西三省的禁煙特派員。1946年5月,王云五辭去商務總經(jīng)理職務后,先后出任國民黨政府經(jīng)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等職。1949年,他去了臺灣。1964年,王云五從政界退休,續(xù)掌臺灣商務,至1979年謝世,終老于商務。

      在政治態(tài)度上,王云五顯然不同于張元濟的中立,但他和張元濟一樣,對中國出版的貢獻是巨大的。

      王云五1922年正式就任商務編譯所所長,1930年任商務總經(jīng)理。此間曾專門游歷歐美、考察各國出版事業(yè),回國后大膽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編輯整頓計劃,主張實行科學管理,并網(wǎng)羅了海外歸來的學者20多人,充實本就蓬蓬勃勃的商務隊伍。經(jīng)調整后的商務編譯所,更合于學術分科的性質,所網(wǎng)羅的專家,則分別主持新設各部。如聘留美專攻教育的朱經(jīng)農(nóng)為哲學教育部部長,留美地理學博士竺可楨為史地部部長 等等。機構的設置,則更加企業(yè)化??紤]到當時商務所出的書,以中小學教科書為主,其次是工具書、古籍書等,有關新學的書雖也不少,但總嫌零零落落,無整體計劃,亦無系統(tǒng)。于是王云五從編印各科入門小叢書著手,計劃出版著力介紹學術名著的成套書、大部叢書。如《百種小叢書》、《農(nóng)業(yè)小叢書》、《工業(yè)小叢書》、《師范小叢書》、《商業(yè)小叢書》、《醫(yī)學小叢書》、《新時代小叢書》、《國學小叢書》等等,三四年內(nèi)編印了各種叢書數(shù)十上百種,且各類各科具備。這些小叢書因其內(nèi)容深入淺出,形式精干活潑,價格低廉而受到讀者的歡迎,每種都銷量不低。在此基礎上,王云五又提出了編輯《萬有文庫》及《大學叢書》、《小學生文庫》、《中學文庫》、《國學基本叢書》、《中國文化史叢書》的設想,顧名思義,《萬有文庫》是就萬有的知識,分別命題,分請各科專家執(zhí)筆,將古今中外的思想與文化的精華,概要成書,重在普及,重在讓更廣大的讀者享受人類文明的成果?!度f有文庫》兩集共收入圖書1010種2000冊, 另附參考書10冊。初期《萬有文庫》的銷售很不理想, 后經(jīng)商務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宣傳, 終于得到文化界學術界的好評, 許多內(nèi)地城市, 都以《萬有文庫》的第一批, 成立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館。 王云五主持下的這些系列叢書及《萬有文庫》的出版, 開創(chuàng)了我國圖書出版平民化的新紀元。普通學生和一般社會讀者,以極經(jīng)濟的財力, 便可學習到極全面極豐富的古今中外的知識,王云五及商務在三十年代的這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 實在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此時的商務,已然有很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除了常規(guī)的出版而外,已能操作一些大的出版工程?!度f有文庫》計劃甫就,王云五又主持了《叢書集成》的編輯?!秴矔伞愤x定宋、元、明、清的著名叢書100部中的4000種,以實用與罕見為標準,以各類齊備為范圍,用淘沙見金,貫珠成串的辦法,成此“叢書中的叢書”。《叢書集成》從1935年起開始預約,原定1937年底出齊,后因戰(zhàn)爭爆發(fā),只出了3062種3476冊。創(chuàng)造了“四角號碼檢字法”后,自稱通讀過英國百科全書的王云五,又想仿英、美和日本百科全書之例,編一本大型百科全書。為此,商務編譯所專門成立了百科全書編委會,下設6個系,系主任都為著名的專家學者,還組織了大量懂外文的人及大學生任館外翻譯。后來,百科全書因故未果。王云五又提出了編一部體例與英國《牛津大字典》大致相同的定名為《中山大辭典》的更宏大的計劃?!吨猩酱筠o典》計劃全書5000萬字,16開本40冊,收單字6萬個、詞語60至70萬條,分量相當于《辭源》的20倍,王親自兼《中山大辭典》的總編輯。1937年8月13日,日軍發(fā)動第二次滬淞戰(zhàn)爭,王云五離滬去香港,《中山大辭典》的編輯工作遂停頓。

      王云五不但是一個大學問家,也是一個臨危不亂的大企業(yè)家。1932年,日本飛機數(shù)次轟炸上海閘北,商務印書館印刷總廠、倉庫、編譯所及東方圖書館先后被炸,浩劫之后,生機幾失。王云五以“壯士斷腕”的方法,提出“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的口號,先遣散員工,省錢下來重建商務,一旦情況好轉,再漸次召回職工。1937年,全國新出版書籍共9438種,其中商務一家即出4938種,商務歷經(jīng)戰(zhàn)亂而不倒。

      抗戰(zhàn)前我國的出版業(yè),86%在上海,出版所需的紙張,90%以上賴進口??箲?zhàn)全面爆發(fā)以后,上海不保,進口亦中斷,出版業(yè)和其它行業(yè)一樣陷于崩潰。王云五一面盡速將機器、紙張、書籍運至后方安全地區(qū),一面將商務之體制改為戰(zhàn)時體制,總管理處先遷往長沙,再遷往重慶白象街,除努力經(jīng)營香港、長沙、重慶的分館外,還想方設法編印各種戰(zhàn)時讀物與教科書,使商務在后方的業(yè)務得以繼續(xù)。王云五的第一個行動,是擴充香港的工廠,盡量安插因戰(zhàn)事而失業(yè)的上海工人,以保證商務仍有相當規(guī)模的出版能力。據(jù)一些商務老人回憶,太平洋戰(zhàn)爭前夕,商務在香港的工廠有上千的工人,這在當時的企業(yè)中是少有的。因此,有商務一條街之說,散工汽笛拉響之后,滿街都是商務的工人。也因此,即使在抗戰(zhàn)最艱苦的歲月,商務也能做到日出一書。商務在香港出版的課本、字典、《萬有文庫簡編》、《辭源合訂本》等等,也能源源不斷地從越南進入云南到重慶散發(fā)內(nèi)地。滬戰(zhàn)3個月后,王云五即在長沙設—工廠,安排上海剩下的職工,以期內(nèi)地仍有出版重心。為克服紙張短缺的困難,戰(zhàn)時商務出版了大量20開、40開圖書,并將新排重排各書一律變更版式,減少空白,增加行數(shù)字數(shù)。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狂炸香港,緊跟著香港淪陷,商務再次旦夕不保,王云五只得以重慶為主要根據(jù)地重新布置,為商務的生存而繼續(xù)努力。
      后人評價王云五對商務乃至中國出版業(yè)的貢獻主要有三:一是屢次拯救商務于危亡之中,二是使商務印書館由印書業(yè)走向真正的出版業(yè),并使出版物普及、圖書平民化,三是成規(guī)模有系統(tǒng)地出版了大量有價值的好書,使商務成為中國的文化使者。
    手記:王云五是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上一個比較敏感的人物,多年以來,已經(jīng)不大被提起了,原因是他作了國民黨的大官最后又跟國民黨走了。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王云五。如果沒有王云五那一系列重大的出版計劃,如
  •   讀金耀基寫王云五
    董 橋
    金耀基牛津版新書《敦煌語絲》附錄了九篇憶人念事的散文,寫王云五,寫錢賓四,寫徐復觀,寫他的景蘇師,寫朱銘,寫吳為山,寫晃海,寫朱光潛,還有一篇寫父親?!抖鼗驼Z絲》是他《劍橋語絲》和《海德堡語絲》之后的第三本《語絲》?!秳蛘Z絲》我是稱心的讀者;《海德堡語絲》我是盡心的編者;《敦煌語絲》我是分心的旁觀者。說稱心是說他寫劍橋情調寫得細膩;說盡心是說他在海德堡那幾個月我不但按時寫信提醒他交稿的日子還要逐字逐句替他做校對,海德堡在他筆下真的蘇醒了;說分心是說《敦煌語絲》其實只有四十三頁,第四十五頁起寫天臺山,第七十七頁起寫《最難忘情是山水》,花繁眼亂?!稓w去來兮,天臺》我是初讀;《最難忘情》倒又是他早年賞臉交給我發(fā)表的佳作,寫闊別三十六年后重臨大陸的隨思隨感。文章收尾寫他在上海找到少年時代的舊居,應門的是一位清秀的少女?!拔液芫煤芫靡郧霸谶@里住過,能進來看看嗎?”他問她?!翱梢缘?,請進來,隨便看?!笨蛷d分割成幾個房間,花園堆滿雜物不見花草,只剩那棵玉蘭花還是從前那棵玉蘭花。金先生書里那九篇附錄我格外偏愛《人間壯游——追念王云五先生》。我是讀王云五的書長大的舊派人,如今知道王云五的人已然不多,讀金先生這篇小品我仿佛也找到了少年時代故居花園里那棵長壽的玉蘭花,秀逸依舊,清香依舊。
      讀小學四年級那年我學會王云五發(fā)明的四角號碼檢字法,查字典從此比查部首便捷得多。小學六年級,父親書房里那整排王云五主編的《萬有文庫》我?guī)缀踝x遍了,那是我這一代人領受的通識教育,五十年代的小學生大半都這樣走上啟蒙的歷程。六十年代在臺灣求學,王云五是“行政院”副院長,是經(jīng)濟動員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總統(tǒng)府”資政。臺北一位長輩方伯伯跟王云五是舊交,他說王老先生盡管學問好,人緣好,總有一些南來的商人抱怨他發(fā)行金圓券毀了全盤經(jīng)濟加速了國民政府垮臺。那是一九四八年王云五出任翁文灝內(nèi)閣財政部長的事,老總統(tǒng)命王云五推行貨幣改革發(fā)行金圓券,金融市場一夜大亂,舉國惶惶,王云五飽受百姓痛罵,撐不了幾個月跟內(nèi)閣一起總辭。方伯伯說,那年年尾,他們一家跟王云五一家相隔一日飛到廣州,翌年轉抵臺灣:“老先生留在南京、上海的大批圖書沒法帶走,讀書做學問的幾十萬張卡片也帶不走,都交給一位幕僚保存!”方伯伯說老“總統(tǒng)”從來敬重王云五,明明知道他做學問的興趣比做官大,“行政院”、“考試院”都只讓他當副院長,讓他永遠可以兼顧他最關心的著書和出版:“到底王云五是孫中山的同鄉(xiāng),當過國父臨時大總統(tǒng)府的秘書,蔣先生念舊!”
      王云五,廣東省中山縣人,一八八八年七月生在上海,一九七九年八月卒于臺灣,享年九十二歲。只讀過五年私塾,在五金店里當過學徒,他先是自修英語,十七歲到同文館學英語,任助教,十九歲買《大英百科全書》,用三年時光讀完三十五大冊,又修完一些理工科課程,德語、法語他也懂:“中文,我想老翰林也沒有我讀的古書多;英文,博士和專家也沒有我看的書廣!”王云五說。金耀基贊揚老先生淵博,一生寫了一百多種書,指導撰寫了三十二篇博士、碩士論文,是“博士之父”,也是《紐約時報》尊稱的“活的百科全書”。一九二○年代王云五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總經(jīng)理,出版多種我小時候天天捧讀的詞典、百科全書和叢書文庫,中國廢除帝制后的知識傳播老先生確然做過莫大的貢獻。一九六四我臺南畢業(yè)那年王云五是臺灣商務印書館的董事長,我跟著方伯伯到他的辦公室拿書匆匆見了他一面,七十六歲了,模糊的記憶中他精神大好,須發(fā)盡白,眼睛很亮,我遠遠等在門口看他低聲跟方伯伯講話,神情肅穆極了。那天方伯伯拎走好幾本書,講青銅器那本他最珍愛,有一本《文房四譜》他送了給我,說是商務印的十萬卷樓叢書,勸我用心讀一讀。方家藏了許多三代和春秋的青銅禮樂器,還有不少明清銅爐,八十年代我在臺北聽說方伯伯過世后全賣了,好幾件流入美國美術博物館。
      那天下午見了王云五,我思緒起伏,斷斷續(xù)續(xù)想起少年時代讀他又編又寫的那些書,想起他設計的中外圖書統(tǒng)一分類法,想起黃子德老師坐在圖書館的小房間里教我四角號碼檢字法的情景:“一橫二垂三點捺,點下帶橫變零頭;叉四插五方塊六,七角八八小是九”。我起初老以為這二十八字口訣是王云五編的,好幾年后才知道是胡適的手筆。有一天看到新版的四角號碼詞典,黃維榮竟然把口訣改了:“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點下有橫變零頭”!還是胡適舊編的那一首好。
      舊的都比新的好。我這樣的舊派人偏愛的盡是舊派人事舊派的文章。Agatha Christie短篇小說Four-and-Twenty Blackbirds里Hercule Poirot問道:“Do people then always ***e the same things? Do not they ***e a change sometimes? ”Henry Bonnington答道:“Not gentlemen, sir. Ladies ***e variety─gentlemen always ***e the same thing.”只要簽上金耀基姓名的文章我一定讀:《劍橋語絲》和《海德堡語絲》讀了再讀;《敦煌語絲》先重讀舊作《最難忘情是山水》再讀別的,連書中那些憶人念事之作也先讀最古舊的人物王云五!金先生學術以外的文章我尊稱為“金體文”,深情的回眸貫穿學問的興味,體貼的叮嚀蘊藏明慧的觀照,那是這位學者的獨門本事,越是孤寂的氛圍越是揮灑得挺拔,寫劍橋如此,寫海德堡也如此。他的敦煌之旅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絲綢之路文化六天游”的行程,那是學術觀光團,匆匆一堂美的溫習,金先生平白冷落了蘆花深處孤舟的幾許史心!王云五的一生是人間壯游:我更歆慕的從來是金耀基筆底的心間漫游。
  •   1921年,王云五經(jīng)胡適推薦進入商務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總經(jīng)理,至1946年離職出任政府官員。在商務期間,他曾有一個“四百萬”的外號,頗能夠概括他的出版功績。
      “四”是“四角號碼檢字法”。王云五發(fā)明的這套方法據(jù)稱影響了中國文化半個多世紀。1970年,周恩來在與文教部門負責人談話時說:“王云五編的四角號碼字典為什么不能用?不要因人廢文?!?br />   “百”是“百科全書”。王云五早年任中國公學英文教師時,曾購得《大英百科全書》一套共35卷,費3年時間通讀一遍。自此,編纂中國的百科全書便一直是他的夢想。雖然他最終也未能在商務出版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但他的種種努力在業(yè)界一直廣受尊重。
      “萬”是《萬有文庫》。王云五主編的這套叢書達4000冊,3億多字,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成功的出版物?!都~約時報》曾在題為《為苦難的中國提供書本,而非炮彈》的報道中,稱其為當時世界上未曾有之大規(guī)模圖書。
      王云五在臺灣倡議博士教育,被尊為“博士之父”。在大陸第一篇沖破“禁區(qū)”研究王云五的博士論文中,作者王建輝評價王云五“是中國近代最有經(jīng)營頭腦的出版家”,“他是在大商業(yè)時代的文化經(jīng)營有術者”。
  •   他是幾乎家喻戶曉的出版業(yè)巨子,將當時全國最大的出版機構搞得風生水起,紐約時報稱其“為苦難的中國提供書本,而非炮彈”。他是文化界奇人,出身貧寒的他,以小學都未畢業(yè)的正式學歷,卻做了大學教授;只在夜校自學過英語,卻成為胡適的第一恩師。在文教界如魚得水的他,卻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政壇失意者,以財政部長之職主導幣制改革方案而引發(fā)的金融危機,最終導致了民國政府在大陸統(tǒng)治的終結。
    如果說,身為出版家的王云五尚且為一般內(nèi)地讀者所知曉,那么可以說,關于這個人的完整歷史,今日之公眾依然不甚了了。比如,他當年主持金圓券改革的詳情及導致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場金圓券改革如何就成為了導致國民黨在大陸統(tǒng)治的最終潰???又如,他主持下的商務印書館,其規(guī)模到底達到了何種程度?他自己又是如何從一名出身貧寒,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學生,成長為一位著名文化人的呢?
    九州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的《王云五回憶錄》,系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引進的無刪本,將由王先生本人親自為您講述他傳奇般的人生故事。,帶你以最權威的視角,追尋這位被遺忘者的風采。
  •   出版家發(fā)明家政客《王云五回憶錄》

    王云五這個名字挺熟悉,但是并沒有太多了解,只知道他發(fā)明了四角號碼查字法,還有他統(tǒng)領商務印書館的時候是商務印書館的一個高峰,還出版萬有文庫。

    記得在沒有網(wǎng)絡的年代,我也曾買過大量的資料書,家中好像圖書館,一進入到中國古典文獻部分,很多最重要的工具書,里面都是用四角號碼來檢索的,并且根本就沒有拼音和筆劃查字法,只有中國最傳統(tǒng)的部首查字法,那時候的中國工具書都是按照部首來編排的,過去的部首都是繁體的,和現(xiàn)在的不一樣,而且里面很多分類都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不熟悉《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古典工具書,你查起來非常麻煩。所以四角號碼就成為必須要使用的方法,為此沒少下功夫。不過沒想到這么快網(wǎng)絡時代就到了,四角號碼還有工具書一下子就失去了作用。不知道王云五先生要是活著,現(xiàn)在會有何感想。

    十年前在舊書店上還買過一本《萬有文庫》,名字叫《偵破旨要》書不厚,封面帶著花框,很漂亮,當時買就是沖著王云五和萬有的大名,就是想看看萬有文庫到底是什么樣的。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王云五先生還有這么一段從政生涯,雖然只有兩年半,但是官職不低,在抗戰(zhàn)后出任民國政府的財政部部長,還擔任過行政院副院長??梢哉f位高權重,主掌財政大權。不過那個年代我們都知道正是民國財政最黑暗的年代,這個位置可以說不是個好差事。也難為了這位正值的商人,面對那么個爛攤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本回憶錄,其實主體上就是在回憶這從政的兩年半,剩下不多的篇幅才是自己傳記??梢娮髡咭卜浅?粗剡@從政生涯,相比之下,這兩年半中間也的確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風風雨雨,很多國家大事都參與其中,所以肯定也覺得跟值得為歷史留下點印記。

    沒想到王云五先生也和錢穆先生一樣是自學成長,沒上過幾天學,然后某了一份好工作,每月有二百個大洋,那時祥子一樣拉洋車的力工,一個月也就是幾個大洋,都到不了十個,二百大洋絕對是現(xiàn)在的白領甚至金領了。于是王先生每個月進入用七八十個大洋來買書,甚至采用分期付款買過一套大英百科全書。每個月付十二個大洋,兩年還清,合現(xiàn)在十萬元錢了,真是大手筆。這么多的書肯定要涉及分類,所以王先生特別重視圖書館,在主管商務館的時候,構建了聞名中外的東方圖書館,可惜心血都在抗戰(zhàn)中灰飛煙滅。不過卻留下來了四角號碼的檢索方法,功不可沒啊。
  •   從1921年走馬上任商務編譯所副所長,到1946年4月辭去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職務,王云五在這25年時間里組織出版了世人矚目的《萬有文庫》、《中國文化史叢書》、《大學叢書》等大型叢書,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以學者型的出版視角、商業(yè)化的經(jīng)營手段,帶領商務印書館走向巔峰,開拓了現(xiàn)代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化的新天地。直到今天,《萬有文庫》的出版規(guī)模、社會影響和文化貢獻在中國無人超越,比之全球著名的《企鵝叢書》、《東洋文庫》也毫不遜色。
    王云五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而大膽開拓出版事業(yè),深刻影響著海峽兩岸的學術界、文化界和教育界,但對他的評價卻超越不了意識形態(tài)局限。張元濟和王云五,這兩個對商務乃至整個中國出版文化界影響至深的人,在海峽兩岸的評價幾乎完全相反。張元濟傾向于共產(chǎn)黨,留在大陸,因此被稱作“大變動時代的建設者”,而王云五當過國民黨的高官,去了臺灣,因而被誤讀、被遺忘。
    半個多世紀后,王云五在現(xiàn)代出版史上的影響力和對文化產(chǎn)業(yè)化上的貢獻,才漸漸凸現(xiàn)出來。三聯(lián)書店前總經(jīng)理、著名出版家沈昌文說:“我們這一代人,對王云五先生曾經(jīng)很沒好感,不止從政治上,更多地是從他們實行的什么科學管理方法,因為不少我所信從的前輩左派文人很不贊成這方法。然而,在改革開放這20年來,我逐步改變了看法。當然,開頭是從對管理的看法改變開始的……等我進一步比較全面地了解了王云五的出版觀念,才深深地感到,王云五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出版人物?!?/li>
  •   四角號碼檢字法發(fā)明后,得到蔡元培、胡適、高夢旦等知名人士的充分肯定,分別為王云五的著作寫序。胡適更是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將其譽為“最容易、最方便、應用最廣的法子”。1928年商務印書館先行推出《四角號碼學生字典》,結果銷路很好。同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圖書館采用這一新的檢字法,四角號碼檢字法于是在全國推廣開來。1949年以后,臺灣方面自然在廣泛應用,大陸方面也沒有因為他的政治立場而因人廢事,商務印書館館還出版了《四角號碼新詞典》。直到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才用音序檢字法取代了四角號碼檢字法。四角號碼的使用率和覆蓋面,創(chuàng)造了近代中國文化的一個奇跡,不僅僅嘉惠士林和后學,更表明它是近代尤其是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成功的文化普及,成為近代以來大眾文化生活中最為奇特的文化符號。
  •   王云五的“奇”,奇在小學都沒畢業(yè),卻做了大學教授;夜校學的英語,卻是胡適的英文老師;一個小秘書,很快做了教育部的司長;小書局都經(jīng)營不下去,轉眼成了全國最大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的頂梁柱;一個出版社的老板,搖身一變,卻做了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從小體弱多病,卻活了92歲的高齡;他還發(fā)明了四角號碼檢字法;還培養(yǎng)出了臺灣第一個博士;他是學問家、教育家、演說家、出版家、發(fā)明家、政治家等等。小學都沒有畢業(yè)的學歷,卻最終成了許多“家”,你說奇不奇?書的“引言”,把讀者引入追溯王云五撲朔迷離的傳奇人生之中。
  •   對王云五的人生判斷,還有對中國現(xiàn)代史的政治判斷。這一章的題目是“錯位從政”,何出此言呢?你可以理解為:王先生是一位出版奇才,從政是他人生的一個錯誤選擇;你也可以理解為:在政治風云的驚濤駭浪中,王先生站錯了隊,錯誤地選擇了國民黨反動派??箲?zhàn)時期,他攻擊過毛澤東、董必武等共產(chǎn)黨人;后來他不肯與黃炎培、章伯鈞一同前往延安,為“國共合作”出力,還說:“當時不便反對,……以共黨擅長欺詐,一經(jīng)前往,難免不被作為宣傳之對象?!本瓦@樣,王云五始終追隨蔣介石,直到80歲時,蔣還到他的寓所為他祝壽,送上“弘文益壽”的壽屏。
      是誰難為了他呢?不是別人,正是王云五本人。王先生難為了歷史,難為了文化,難為了幾代人的筆觸!茅盾說:“他是官僚與市儈的混合物”;胡愈之說:“他既沒有學問,而且政治上也是一個很壞的人”;周恩來說:“他的四角號碼字典為什么不能用?不要因人廢事”;陳原說:“說到商務,我們不能只知道王云五,不知道更重要的張元濟”;沈昌文說:“學了張元濟,再學王云五,才是正途;只學王云五,不學張元濟,也許會走歪”;唐振常說:“不能因為王做過國民黨的大官而回避他在商務的工作,此人在出版事業(yè)上確有人不可及之處”;徐遲說:“今天我們多么需要像王云五那樣的出版家!”金耀基說:“他是一個符號象征,象征了一個貧苦無依的人的奮斗成功的故事。……成為博士之父,成為內(nèi)閣副總理,成為世界的大出版家?!蹦憧?,王云五多像一面魔鏡,默默地反射著人們的觀點、思想、立場和風格。
      在眾多的議論中,我最喜歡的評價來自上世紀30年代美國《紐約時報》,文章的標題是:“為苦難的中國,提供書本,而非子彈”。
      此時,我的心中也翻滾著思想的波濤。我想到王云五關于《萬有文庫》建設的偉大理想;我聽到他在民族危難之際喊出的“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的口號;我看到他為了阻止軍警進廠捕人,竟當眾下跪求情。但是,我也想到關于王云五政治立場的爭論;我也聽到老商務的人說,他們稱夏瑞芳為夏老板,稱張元濟為菊老,稱王云五則直呼其名;我也看到關于王云五“私德”的記載,諸如以“王云五”名義出版的“辭書系列”的個人收入豐厚的賬單。我更思想著:翻看這一段歷史,為什么提到王云五,人們就爭論不休;拋棄王云五,歷史就發(fā)生斷裂呢?
  •   王云五,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出版家,他是成功的,對中國近代文教、出版事業(yè)做出過重要貢獻,但他也一度從政,相對從文這一點來說,他從政是失敗的。當然,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也應功過分明,實事求是。也不能苛求于人。
  •   王云五和胡適的相識也以讀書為緣的。胡適17歲在中國新公學讀書,19歲的王云五是他的英文教師,而比王大兩歲的朱經(jīng)農(nóng)也是他的學生。那時的胡適對讀書做學問沒有特別偏好,經(jīng)常和一幫朋友吃喝玩樂,是王云五自學成才、在上海闖出了名氣的經(jīng)歷鼓舞胡適發(fā)奮學習。1910年,王云五不但鼓勵胡適去考官費留美,還幫助他復習代數(shù)和解析幾何。胡適考取了留美生,與王云五的友情維持終生。
    胡適力薦入商務印書館
    王云五幫助胡適改變了命運,胡適留美歸國后又投桃報李,幫助王云五改變命運。1921年,中國的大變動時代開始了,曾是中國教育和文化的“雙子星”的北京大學和商務印書館,此時涇渭分明,前者是新文化運動的重鎮(zhèn),后者趨向保守發(fā)展幾度受阻甚至停滯。曾經(jīng)把商務印書館引向快速發(fā)展之路的核心人物張元濟、高夢旦等人,決心啟用新人,特別是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留學人才,來重整旗鼓。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人物、留學歸國的北大知名教授胡適自然成了商務印書館“鎖定”的目標。他們把變革的堡壘放在編譯所,相當于現(xiàn)在出版社的編輯部,所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總編輯。
    不過胡適另有想法。商務印書館提供的職位和薪金都比北大高,但考慮到編譯所所長事務性的工作居多,會影響他的學術研究,便想到王云五是接替他的最好人選。他對王云五贊不絕口;“他是一個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讀書最多、最博。家中有藏西文書一萬兩千本,中文書也不少。他的道德也極高,曾有一次他可得一百萬元的巨款,并且可以無人知道。但他不要這種錢,他完全交給政府?!巳说膶W問道德在今日可謂無雙直選?!?br /> 商務印書館最終接受了胡適的推薦,認為王云五處世精明,交友甚廣,辦事能力極強,于是王云五在1921年9月6日進入編譯所。
  •   俞曉群

    屈指算來,我從事出版工作也有25年了。前些天記者來采訪,她問我:“在你編輯生涯中,哪套書最讓你難忘?”我毫不猶豫地答道:“新世紀萬有文庫”。她說:“我知道,這套書是對老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的傳承。那么,你最敬重的出版家一定是王云五了?”她給我設定一道選擇題,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我回答什么呢?
      實言之,王云五先生一直是我夢境中的??汀H雺舻脑蚝芏?,首先是當我清理自己思想存儲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我對于這樣一位著名的人物,了解得真是太少了。王云五先生的一生是那樣的豐富,那樣的生動,甚至是那樣的傳奇,正如1999年,金耀基在一篇懷念他的老師王云五的文章《壯遊的故事—懷念一代奇人王云五先生》中寫道:“王先生自十四歲做小學徒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工作,一生做了別人三輩子的事。他在中國二十世紀的大舞臺上,扮演了各種不同的角色,大出版家、教授、民意代表、社會賢達、內(nèi)閣副總理、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總統(tǒng)府資政……”其次,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我也不斷地發(fā)現(xiàn),在世界上,王云五先生的名聲真是太大了。外國人在評論現(xiàn)代中國大出版家時,總會把王云五先生的他的名字列在前面;許多著名人物談到中國出版,都會不由自主地提到王云五。
  •   王云五曾經(jīng)是一個遭到譴責的名字,1949年政權易手之時,他名列43位“戰(zhàn)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第一次全國出版會議上,他被定性為“反動分子”。直到今天,在相當大程度上,王云五仍是一個被遺忘的名字。
      幾乎與此同時,在臺灣,王云五卻是一個備受推崇的名字。他被稱為“偉大的出版家”,為他祝壽,儼然是臺灣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半年,被炸毀的商務印書館復業(yè)。館前懸掛由王云五擬定的激勵同人的巨幅標語———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
      王云五說過一段很有骨氣的話:“把商務印書館恢復,并沒有什么高遠的目的,只是為我們中國人爭一點點的氣。日本帝國主義認為商務印書館是中國人自辦比較有點規(guī)模的企業(yè),覺著有些討厭,便首先把它炸毀。我認為一打便倒,一倒便不會翻身,這是莫大的恥辱,所以極力要把它扶起來……”
      王云五晚年自況:“一生出版為主、教學次之,公務政務殆如客串。”
  •     三聯(lián)書店前總經(jīng)理沈昌文回憶:“我們這一代人,對王云五先生曾經(jīng)很沒好感,不止從政治上,更多地是從他們實行的什么科學管理方法,因為不少我所信從的前輩左派文人很不贊成這方法。然而,在改革開放這20年來,我逐步改變了看法。當然,開頭是從對管理的看法改變開始的。既然我們現(xiàn)今那么強調管理,據(jù)我所知,我們不少地方實行的管理方法,其嚴苛大概較王云五又有過之,那又何必去責備前人呢?等我進一步比較全面地了解了王云五的出版觀念,才深深地感到,王云五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出版人物。”
  •   王云五先生還有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他在1919年32歲時創(chuàng)辦公民書局,自譯出羅素的名著《社會改造原理》,并且以此為發(fā)端,組建“公民叢書”。他在“公民叢書旨趣”中提出,作為一個“公民”,他必須具備七個方面的知識,即國際的、社會的、政治的、哲學的、科學的、經(jīng)濟的、教育的。“凡此七端,有一或缺,則為人之道不備,而在一國中,亦不得謂為公民。”王先生的類分極具文化啟蒙的深蘊,今天我們大肆倡導的“公民意識”教育是否可以從中得到啟示呢?總之,王云五先生是一個極富思想創(chuàng)新的人,了解他,認知他,正是現(xiàn)時代的責任。
  •   感覺個人寫的客觀性不夠吧,有些過于標榜自己,當然王云五確實是奇人,臺灣的博士之父,子女也都是博士,他的教育還是成功的
  •   人們在總結王先生的功績時,經(jīng)常說道,他最大的貢獻是“四百萬”。即:“四”是指四角號碼檢字法;“百”是指百科全書建設;“萬”是指“萬有文庫”。但是,你知道么?這個“四百萬”最初也是一個貶義的說法。當時王先生入主編譯所,啟動一些創(chuàng)新項目,引來舊人非議。他們說,王先生的這三大計劃,耗費了商務500萬股金的五分之四,故有“四百萬”之稱。
  •   抗戰(zhàn)時期,報界以“廣東精神”概括他對復興商務印書館的功績:“廣東人所有的長處,他全有。廣東人性格豪爽慷慨,明朗實在,剛強,不屈不撓,而又剃刀一般銳利而睿智。他把這些特征集于一身。廣東人多勇猛精進,頑強冒險;但在遇到挫折時卻也能夠達觀。”
  •   多才多藝,這種人以后不會再有了。
  •   值得一讀的好書,今昔對比,大相徑庭。
  •   也愛出版人
  •   風云際會的民國,最好最后的大師云集。
  •   王云五,這個名字,我以前就聽說過,不過總是跟是中國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商務印書館有關。換句話說,在我原先的印象中的,王云五是一名了不起的出版家,對商務印書館的發(fā)展做出過很大的貢獻。閱讀過這本書后,我對王云五的形象有所改變,原來他曾在政壇中風光過一段時間,涉足政壇頗深,曾經(jīng)擔任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這是很高的一個行政職務,屬于高管無疑??上У氖?,由于歷史的原因,盡管他個人比較努力,但他的政績終究并不突出,歸入失敗之列,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文人從政失敗的典型。
    這本書雖然是今年一月份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中文簡體本,但實際上在臺灣早就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過。這部回憶錄的寫作時間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距離作者筆下描述的事情發(fā)生時間間隔不算很遠,作為親歷者把當時的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記錄下來,還是很有史料價值的。
    這本書分從政篇和生活篇兩部分,重點當然是從政篇,無論是篇幅上還是內(nèi)容上來看都是如此。對讀者來說,從政篇的內(nèi)容記錄了不少當時政治事件的過程,對了解這些政治事件多了一個視角。
    王云五先生自稱從政兩年半,在我看來,他早就在1938年就參與政治活動了,1938年他出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議員,之后至1946年6月一直連任了四屆。1946年5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改組,王云五被任命為經(jīng)濟部長,一躍而成了國民政府大員。同時他辭去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兼編審部部長職務,同時還辭去了參政會參政員和主席團成員的名份,至此可謂是全身心投入到了政界中去了。王先生自己標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做事”。但大環(huán)境如此,想做事又何其難??!全面內(nèi)戰(zhàn),經(jīng)濟蕭條,物價飛漲,王也是無能為力。不過第二年,他升任為行政院副院長。1948年5月,“行憲內(nèi)閣”成立,王云五任翁文灝內(nèi)閣之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王受當時總統(tǒng)蔣介石的命推行貨幣改革,發(fā)現(xiàn)金圓券,初期也略有成效,但結果引發(fā)了金融混亂,王云五成為眾矢之的,數(shù)月后黯然離職。在這本書王云五先生為自己的行為和采取的措施作了辯護,但由于王云五從政時位居國民政府高官要職,且一直持反共立場,因此在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發(fā)布的43名戰(zhàn)犯名單中,他還是被列為第15號戰(zhàn)犯。這也許就是他現(xiàn)在不大為人所稱許的重要原因吧!
    這本書里的一些資料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1948年7月幣制改革的原案,以及財政緊急處分令的全文。幣制改革后,物價波動更劇,情勢愈趨惡化,書中也收錄了王云五先生的挽救的兩個辦法:《調整物價工資及公務員待遇辦法》和《預結外匯維持幣信辦法》。這些材料對于一些專業(yè)研究人員也有一定的資料價值。
  •   喜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人,大抵案頭都備有一套今注今譯,以為玩索精學之用,若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毛子水《論語今注今譯》等。以其能通晦澀文義,使讀者窺見思想之發(fā)展并取精去糟以用于我,因此流通頗為廣泛。而這一整套古籍今注今譯的初始編纂人,便是鼎鼎大名的王云五。

    王云五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同人、后人對其評價,亦是毀譽參半。王云五年少時兄長早亡,其父慮其若效兄長從文,也會導致弱冠而逝,于是竟不送他去正規(guī)學校,只要他邊做學徒邊讀英文夜校。身處逆境,反激發(fā)了王云五對知識的渴求。加之頭腦聰慧、學習刻苦、興趣廣泛,幾乎各類書籍均搜羅涉獵,因此塞翁失馬,反成福澤。學業(yè)期間,王云五既兼為助教之職。年不足二十,便已任振群學社社長。至二十余歲,又任南京臨時大總統(tǒng)秘書、英版《民主報》主編及多所大學英語教授等職。

    年少意氣風發(fā),真有“努力中原他日事,巍峨天半鑄男兒”之氣概風貌。但他事業(yè)的頂峰,卻在出版業(yè)上。1921年起王云五受胡適所薦任職于商務印書館,編輯大量中外古籍名著。1930年又任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以科學企業(yè)管理辦法管理館內(nèi)事務,使商務印書館業(yè)務蒸蒸日上,甚而開創(chuàng)了商務日出新書的景象。于商務印書館工作二十五年間,王云五出版了大批叢書。這些叢書所耗資費甚巨,一旦滯銷即有連累商務倒閉之虞。而王云五竟能使叢書暢銷無礙,其商人精明的頭腦、敏銳的市場眼光與縝密的市場分析能力可見一斑。一•二八事變,商務印書館多年基業(yè)毀于日軍侵略下十有八九,王云五力挽狂瀾,以“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為口號,振士氣于一時,救水火于頃刻,置毀譽于度外,終使商務印書館重新屹立于中華。

    1946年,王云五以文人、商人雙重身份正式踏入政壇,成為一名政客。始任國民政府經(jīng)濟部部長,次年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再次年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部長。于任財政部長時改革貨幣,并在蔣介石授意下發(fā)行金圓券。此舉措雖一度使物價有所平穩(wěn),但終在通貨膨脹的大潮下經(jīng)濟決堤、財政崩潰。事后王云五自述自己系引咎辭職,推位于賢能。但這平常話語中不知包含著多少反對意見與彈劾之聲。

    至1949年,王云五赴臺。1954年起任臺灣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又于1964年退出政壇,著手著述與教學。以一個沒有任何學歷加諸于身之人,培養(yǎng)出碩士、博士多名。至其本人,八十二歲時方才獲得韓國所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79年,王云五以九十一歲高齡病逝于臺灣。

    王云五曾言:人生如斯,好像一次壯游。他之壯游,顯然比常人更加廣闊開朗,也更加坎坷艱辛。從文從商,雖頗有建樹,但每多不遂之事。至從政,空有理想抱負,于實施時因多方掣肘、環(huán)境制約、對國共合作意義認識不足,終成涂地之嘆。雖說游歷之時盡嘗悲喜苦歡,不枉此生一番歷世,然而百般滋味盡味一人,又豈容易。

    《王云五回憶錄》一書由政治與生活兩篇構成。其政治一篇,略括了1946年—1948年間,王云五歷時兩年半的從政生涯中所經(jīng)各類事件及其影響與同人評價。內(nèi)容多援引檔案、演講稿件、信函等,寫作作風與其從商作風一樣嚴謹扎實。生活篇則略舉學業(yè)、事業(yè)及人生修養(yǎng),以示其所以或思想遷變或博采眾家之源。

    大陸臺灣兩地,評論王云五時多有殊異。于臺灣,王云五有極高美譽。于大陸,王云五則為國民黨之前哨,第十五號戰(zhàn)犯。若能暫將其政治經(jīng)歷剝離,亦或隱去政治意識形態(tài),還原一位曾發(fā)明四角號碼檢字法、曾是中華出版業(yè)中堅力量之人,或許對于是非的評定能夠更為嚴肅。
  •   從前,我讀蔣介石傳記的時候,就琢磨,這個老蔣,你說他到底有沒有本事呀?當上了八百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的總司令,卻讓日本鬼子追得到處跑,讓解放軍趕到了臺灣島。就說那個胡適吧,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詩人、作家、學者、教授,光大大小小的博士頭銜,就讓他從國外劃拉了36個。這要是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與研究,說不定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了呢,老蔣卻讓他當什么駐外大使,出席聯(lián)合國會議,參與制定什么憲章。
    讀完了《王云五回憶錄》,才發(fā)現(xiàn),這又是一個老蔣“知人不善用”的例子。作為一名“文化奇人”,當年,王云五得回師胡適的推薦,出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王云五組織編譯了一大批介紹中外古籍名著的叢書,成為當年商務印書館的品牌出版物,他主持發(fā)明的四角號碼檢字法和出版的《王云五大詞典》等工具書,更使千萬讀者受益。提起商務印書館,王云武逸聞遐邇,可以說,商務印書館就是王云武的代名詞。他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作出的貢獻,大了去了!
    但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特別是抗戰(zhàn)取得最后勝利后,王云五卻想在業(yè)已取得成功的商務印書館之外,“另作一種嘗試”。經(jīng)過蔣介石這位“善于使用人才”的黨魁的拉攏歸勸,總于決定“加入政府”,擔任國民黨政府經(jīng)濟部長官,進而擔任財政部長。其時,國民黨政權已經(jīng)處于風雨飄搖岌岌欲傾之中。為挽救瀕于崩潰的經(jīng)濟,他在蔣介石授意下,提出幣制改革方案,以金圓券代替法幣,限制物價,并獲通過實行。結果,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出現(xiàn)一麻袋錢買不了半袋米的笑話,發(fā)生于1948年12月24日的黃金兌換踐踏慘案,一次擠踏7死50傷的。王云五的這次從政經(jīng)歷只履行了兩年半即宣告失敗。
    一直被當作笑談至今的當年國民黨的幣制改革,造成如此驚人的通貨膨脹,與當年岌岌可危的國民黨政權陳積多年的腐敗沒落不無關系。但作為當時的主要當事人,學者出身的王云五,卻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而這使后人看到,這個老蔣,其實知人并不善任。
    王云五這本回憶錄,以更多的篇幅詳細回憶了當年他從政的經(jīng)歷,所以更具重要價值。
    這本回憶錄也第九州出版社從臺灣引進的行版權,用簡體字出版發(fā)行。其目錄仍依原書舊例,以豎排自右向左的格式印刷,翻起來頗不適應。
  •   在沒讀這本回憶錄之前,我對本書的人物王云五并不了解和熟悉。事實上,孤陋寡聞的話甚至于面對這個如此普通的名字,更不知道從何入手。但是,既然他能夠出如此的回憶錄,而且里面又有政治和生活兩方面的生動描述,注定了我們可以從這本回憶錄中獲知某些他不同于平常人所做的事情。

    對于歷史事件,我們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待。對于歷史人物,我更認為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來品評這個人物的過去。一如這本《王云五回憶錄》中所寫的所謂的回憶更是遵循著這個人的客觀生平歷程。從“文化奇人”到“失敗政客”,一個人的回憶折射一個時代的焦點。只言片語卻是最詳細,最客觀,最生動地勾勒出了這個人物的生平。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從書中的從政和生活兩大板塊來深入淺出地認識這個歷史人物。以往很多的歷史事件在他的回憶中有了更為深刻的展示。那是一個他所經(jīng)歷的年代;那是一段他曾經(jīng)有過某些作為的過去;那是一個令人有著諸多思索的社會。在書中,很多原本可能比較抽象的事件更為形象地得到了展示和挖掘。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個人其實認為王云五還是有著相當?shù)牟湃A和能力的一個人物。在如此動蕩的政局之下,在一個即將土崩瓦解的國民政府統(tǒng)治之下,他能夠從如此眾多的人群之中脫穎而出。他的才華可以反應在他對于出版業(yè)上所作出的貢獻;他的能力可以襯托在他可以從文化界跳躍到政治界去推進自己的主張。盡管當他步入那個陰暗的政治舞臺,注定了他失敗的結局和臭名遠揚的惡果。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認識到他的獨特見地和某些成就。而發(fā)生在他身上的重要事件,我個人認為比較突出的類似于金圓券幣制,四角號碼檢字法發(fā)明,名列43位“戰(zhàn)犯”之一等等。以前我曾看過陳紅出演的電視連續(xù)劇《紙醉金迷》。對于那個時期的金圓券,我有著深刻的觸動?!叭藶樨斔溃B為食亡”。在如此動蕩的年代,如此經(jīng)濟政策的推出,原本的目的是想要促進政府的資金流動和國防的鞏固。可是,它在原本良好初衷的準備之下,在一個即將倒閉的國民政府推進下卻是加速了這個頻臨倒閉的王朝的毀滅。不為別的,錯誤的時機,錯誤的政局,錯誤的經(jīng)濟政策,錯誤的目的,錯誤的統(tǒng)治階級最終引導了一場錯誤的,導致經(jīng)濟奔潰的制度而已。

    在一個言論開放的年代,我們也在以一種更為客觀和實際的角度來探討一個歷史人物??粗锻踉莆寤貞涗洝罚覀儾坏貌怀姓J的一點便是特殊的歷史背景注定了他如此的爭議人生??此幕貞涗?,我們更是一次飽覽那一時代的風風雨雨的歷史見證。功過參半的人生,頗有爭議的過去,一切的一切皆隨著歷史塵埃的覆蓋而變得模糊。但是,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如此的回憶錄來一睹當年的時局和歷史人物的人生生平。
  •   王云五先生將自己的一生作為碎紙器,把那一段陳舊的過往壓碎,清理,剩下的是一地珍貴的片段,拾起的那才是最真實的一切。

    作者王云五先生提到當年著名的國民參政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作為一個親歷者,其中細節(jié)殊為詳細,為我們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一筆難得的資料。大多篇幅的從政篇,我們也清晰地看到當時的國民黨的政治現(xiàn)狀。

    他之從政,一為蔣公賞識,二為本人確實想為天下做一點事,可是宦海沉浮,他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商人,有點誤入的不逢時,雖然歷任經(jīng)濟部長,財政部長等職,可是精心的設定決策卻在那個時局變得不適宜,作者提到自己最大的缺點是自己沒有班底,多少有點自嘆,也許沒有合適的人可用,空有一身熱血,不能隨心的灑,那時候的經(jīng)濟管制,依然名存實亡,其中的艱難不可知,王云武先生苦心經(jīng)營,奈何無力回天,推出的金圓券造成金融失調,反給原本積弱的金融一記老拳,自己也失民心,得罪了軍界,政界,教育者,很是不得已。當年他們被引導相信當局所說的美好,只是看而不經(jīng)雙眼而已。

    這雖然是一份一份安定而略有進展的職業(yè),可是不甘于平凡,又沒機會不平凡,真是時不待我。 涼風吹過,該醒了。真正的“聰明”是在適當?shù)臅r間離場。

    我尤為喜歡作者的生活篇,關于學校生活以及讀書的故事。從作者自言,我們也知道,即使幾代從商,甚至有點輕文,我們知道他不能成為一個政治商人,卻能來一個華麗的轉身,變?yōu)槌晒Φ奈幕倘恕?br />
    作者的求學經(jīng)歷雖然不長,可是有幸遇見許多的好老師,給足他絕對信心與勇氣,耐心地給他絕對的支持力量,幫助其堅定自己的方向,讓他找到自己的路,并一直走下去。

    世人成功的人士,全都是“天才型”——最大的天才便是曉得如何努力。作者求學屬于刻苦自學,而他提到的自修方法既有自己的強烈求知欲,也有特殊的經(jīng)歷,過早的輟學,學習的競爭壓力,讓他不得不去迅速適應,找方法彌自己的不足,而他的方法固然為一人所創(chuàng),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今讀來,依舊有可取之處。

    作者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家有四壁,書占其三”的歷史故事,被演活了,大好年華,好好讀書才是正經(jīng)事,可惜藏書因為特別的情況牽累,大多為焚毀,不禁跌足長嘆。

    一聲將息,送君歸去,謹以為念。
  •   歷史是由人寫就的,我不是說記載,所以你想要去了解一段歷史的時候,必須透過至少一個人或一群人來讀。歷史中有這樣一些人,當大事發(fā)生的時候,他們并非局外人,并非群眾,而是活生生的這場事件中的人物,可能一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事件,史家作傳的時候卻總是有意無意的繞開他,因為政治的,或是眾口好惡難以言明的原因。這些人就莫名其妙的從我們眼前消失,當實在避不開的時候,往往會改頭換面,以一個全新的名字,令你大吃一驚。比如“ 某次一邊吃著美食,一邊聊著詩歌的時候,外國老頭說他非常崇拜孔子故鄉(xiāng)的一位中國近代愛國詩人,名叫莊重禪(音譯)。我說我沒聽說過這個人,老外就即興用漢語給我朗誦了一首這位詩人的詩:遙遠的泰山,展現(xiàn)出陰暗的身影;厚重的基礎,支撐起淺薄的高層;假如某一天,有人將那乾坤顛倒;陳舊的傳統(tǒng),必將遭逢地裂山崩?!边@位筆者想了半天,給出條件都那么多了,還是始終都沒想出來這是誰,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張宗昌的這首詩“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笨拥∮H……
    王云五對中國當年國民政府憲政的影響,在今日的大陸歷史教科書里已經(jīng)是“遍尋不著身影”,臺灣的教科書有沒有,我們不知道。只是通過九州的這本回憶錄得以隱約窺見那個年代的部分人與事。我曾對學生說過: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讀了很多的書,走過了很多的地方,只要是涉及到那個年代那件事的人我全都走訪過了”就能真正了解那個時代,這就像一個在臟兮兮的地方放久了的盆子,你看著上面只是一層浮灰,但是你用再大的水流沖洗都始終洗不干凈,因為浮灰里有各種動物、昆蟲爬過帶來的東西,油脂等等其他不容易分析出成分的奇怪物質,但你若說絕對洗不干凈,那也是夸張,只需用手輕輕一轉,盆子又會重新變得锃亮。這就是歷史,你不經(jīng)歷,永遠無法真正的觸及。況且覆蓋在歷史上的豈止是浮灰,那是各種人抱著可以告知的和不可告知的目的潑灑上去還狠狠踩上兩腳附上無數(shù)層認知鋼筋的強堿水泥……對于經(jīng)歷過歷史大事的人物來說,他們的人生波瀾壯闊,無法為我等升斗小民企及,但我們總能通過只言片語感知他們的氣息。這本傳記通過從政與生活兩個方面來寫,我覺得將“生活”改為“為學”更好,王云五老先生自述未曾受過多少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然而他的不少教育思想在今日,如我這樣科班出身畢業(yè)后在一線工作并仍在鉆研的人來看,都是極具價值的,那個時代的話今天聽來仍有前瞻性。足見時代的風云際會對人才提供了怎樣的環(huán)境,恰是亂,最為自由。也更讓今日所謂的正規(guī)教育所羞愧,前段中的例子我故意舉了一個無傷大雅的外國人,其實有些可恥的硬傷,我們都不怕說出來丟自己的人,但是,為尊者諱,罷了
    向岫廬先生致敬
  •   奇人,政客,從書名吸引到內(nèi)容入深,又是一段歷史的回憶.
  •   那一段歷史對我們太重要;王云老是一些重要事件的親歷者,在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回憶錄有回憶錄的毛病,但只要是用心,這種書對人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   本書分從政篇和生活篇兩部分。
      在從政篇中,王云五回顧了他參與國民參政大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入主經(jīng)濟部、財政部;全面推行金圓券幣制等重要政治事件的詳細過程,展現(xiàn)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經(jīng)濟局勢,以及他個人從政歷程上的掙扎心路。生活篇里則主要講述了他早年的求學、自修生活及在商務印書館從事的主要出版活動。
  •   作為商務印書館的執(zhí)掌人,王云五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成功的文化人??墒牵∏∈俏幕藚⒄〉淖钪湫椭?。本回憶錄的重心在于回憶其從政生涯。盡管沒有刻意地自我辯護,但是其回憶錄一方面過于啰嗦,文筆很差,缺乏層次感,另一方面對其從政的失敗,尤其是金圓卷幣制改革的失敗,缺乏一針見血的認識。對專業(yè)歷史學者來說,本書可以成為輔助性史料參考書。但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基本上沒有助益。
  •   貧寒少年,勵志成才,終生勤奮,生不逢時。
  •   【出版家王云五遭遇"百佳"】如此版式:目錄豎排,不知該從左到右看還是從右往左看?正文橫排。九州出版的一大奇葩。王云五九泉之下-------
  •   不錯的一本書!出版大亨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