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威廉·鮑爾斯 頁數(shù):197 譯者:陳盟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網(wǎng)絡時代尋找自我的旅程。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wǎng)絡,這使得人們的生活失去了本真。如何遠離網(wǎng)絡,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作者以自身的經(jīng)歷給我們找到了答案。
緩解網(wǎng)絡時代的生活壓力,讓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更為明確。網(wǎng)絡時代讓8小時之外也變成了糾結的“業(yè)余工作時間”,讓人們的假期也增加壓力和焦慮。本書是醫(yī)治網(wǎng)絡焦慮癥的一劑良藥。
把哲學家的生活理念應用在數(shù)字時代。鮑爾斯告訴讀者如何把柏拉圖、莎士比亞、富蘭克林、麥克盧漢等人的生活智慧應用在現(xiàn)時代,將更多時間投入到戶外,享受大自然。
作者簡介
威廉·鮑爾斯(William Powers)
曾擔任《華盛頓郵報》撰稿人,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撰寫過許多有關數(shù)字技術和傳媒的文章。鮑爾斯也曾任職于美國哈佛大學的修倫斯坦報業(yè)、政治與國家政策研究中心。鮑爾斯憑借自己出色的新聞評論文章,兩度獲得美國新聞俱樂部亞瑟?羅斯獎(Arthur
Rowse Award)。
書籍目錄
引言 數(shù)字房間
序言
第一部分 娛樂至死:網(wǎng)絡生活的兩難選擇
第一章 忙得暈頭轉向——數(shù)字時代,深度何在?
第二章 探望母親的路上——手機的魔法
第三章 網(wǎng)絡生活的“翻船”——離開聯(lián)系圈
第四章 似是而非的解決之道——強制措施沒成效
第二部分 離開人群的地方:七位哲學家教你改善數(shù)字生活
第五章 駕馭馬車,馳向天穹——柏拉圖發(fā)現(xiàn)了距離
第六章 心靈SPA——塞內(nèi)加談心靈空間
第七章 神奇的凸面鏡——古登堡和閱讀業(yè)
第八章 哈姆雷特的黑莓——莎士比亞談舊工具的魅力
第九章 創(chuàng)造生活——富蘭克林和積極的計劃
第十章 瓦爾登湖區(qū)——富蘭克林和積極的計劃
第十一章 內(nèi)心沉靜——麥克盧漢談幸福的溫度
第三部分 尋找深度:實踐法則
第十二章 慢生活——日常哲學實踐
第十三章 線下烏托邦——“網(wǎng)絡安息日”
后記——回到數(shù)字房間
章節(jié)摘錄
每當我環(huán)顧四周,看到大家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都是眼睛一刻不離屏幕時,我就會想起朋友瑪麗。與瑪麗初識,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她剛移民來美國,還在努力學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每次我碰到她問“最近過得如何?”時,她都會笑盈盈地回答一句:“忙瘋了!” 忙瘋了?我聽了好不奇怪。她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出口時語調(diào)輕快、笑容甜美,一點沒有忙瘋了的樣子,倒像是十分開心,一副喜不自勝的表情?! 『髞?,我終于想明白了,瑪麗不過是在模仿我們。美國人相互見面時,不就老說自己“忙瘋了”嗎?每個人都抱怨自己很忙很忙,瑪麗聽多了,竟以為這是句客套話,每次見面都要提一提,以示尊重。人家問你“最近怎樣?”你不該回答“還不錯”,你該說你“忙瘋了”?! ‖旣惍斎皇钦`解了,后來她終于認識到這個錯誤。不過,她的觀察是相當精準的,“忙瘋了”正是大多數(shù)美國人如今的寫照。我們每天把一袋又一袋的包袱往身上壓,一袋都不肯放下來,這種生活難道不奇怪?我們忙起來忘乎所以,“忙”本身倒像成了忙碌的意義?! ∧敲矗Φ囊饬x到底何在?我們整日行色匆匆,疲于應付大小任務,歸根究底又是為了什么?這類問題很難想出確切的答案,所以我們平時總是避免深究。一旦開始思索“忙”的意義,你就會很快深入思考——“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然后,你離存在主義大師也不遠了——“我們怎么會淪落成今天這樣?”“我到底是誰?” 這類問題鮮有人思考,就算有人愿意去想,哪里又有時間呢?我們都已經(jīng)忙不過來了。更何況,在內(nèi)心深處我們相信,自己這么忙是被逼的,不是個人的主動選擇,所以根奉就無可奈何,無能為力。我們就像經(jīng)典動畫片里那只達菲鴨一樣,走在路上,漫不經(jīng)心,不想橫空掉下一只鐵砧來,被狠狠地砸到頭上。動畫片里,達菲鴨整個被砸成了扁扁鴨,我們當然不可能被砸扁,但受到的沖擊大同小異。身體毫發(fā)無傷,精神卻在“忙”的重擔下,喘不過氣來——所謂精神,就是活在我們體內(nèi)的那個神秘的靈魂,有了它,我們每時每刻才能理解、分析和感受生活。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生活就是外界所發(fā)生的事,事情發(fā)生后,我們才能依靠感覺來得知發(fā)生了什么,但其實不然。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心中感受到的,經(jīng)過了大腦的思考和情緒的體驗,成為我們對世界的內(nèi)在認知。這個內(nèi)在認知,才是每個人所知道的現(xiàn)實,也就是某位頂尖神經(jīng)學家所謂的“腦中影像”(move-in-the-brain)。我們?yōu)閮?nèi)在認知賦予了各種名稱:頭腦、精神、靈魂、自我、神經(jīng)、意識……就是這個本質(zhì)的“你”和“我”,卻因為要思考的太多,要做的太多,而只能在無數(shù)重負下痛苦地蠕動前行?! ∮行┤丝赡懿灰詾槿唬?ldquo;即便是這樣又如何呢?”生活本來就是一場艱辛的磨難,生而為人,應付困難是分內(nèi)之事。何況有些人雖然忙得不成人形,卻樂在其中,有滋有味。也許,我們這樣的人該學學他們才是,要用樂觀的眼光看待快節(jié)奏生活。簡而言之,態(tài)度是關鍵?! ?nèi)心生活的質(zhì)量如何,實在是個開放性的問題,答案因人而異。不過,忙碌過頭肯定是有問題的,單純靠轉變態(tài)度可不能輕易了事。想要讓內(nèi)心生活快樂富足,讓“腦中影像”精彩絕倫,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要有“深度”。我們都知道深度是什么,但要用語言下個確切定義卻不容易??梢哉f,深度反映了意識、感情和理解的質(zhì)量,只有我們?nèi)娜馔度肷畹哪骋环矫鏁r,才能活出深度來。 深度可以體現(xiàn)在任何東西上:一個人、一處場所、一件事、一個點子,或一種感受也行。每天發(fā)生的事,每個畫面,每種聲音,每個遇到的人,每個閃現(xiàn)的想法,都可能成為深度萌芽的地方。我們不斷地考慮各種選擇,不斷決定把注意力分配到哪些地方。大多數(shù)事情只飄過我們的意識邊緣,就不再進犯,只有少數(shù)事情輾轉來到思維的聚光燈下,成為注意的焦點。當我們專心思考一次談話,一個絕妙的想法,或者全神貫注做一項任務,而對周遭的一切置若罔聞時,深度便開始生根發(fā)芽,而我們的感覺和認知能力也將從中得到提高?! ≡O想你在開車,突然你著見了一個停車標志,看清楚后,你便踩下了剎車板,這一系列動作是你自動完成的,甚至可以說是機械地完成的,你不會對停車標志有多余的想法,它也不會進到你心中安營扎寨。像其他不計其數(shù)的事物一樣,停車標志只得到聚光燈片刻的眷顧,就沒入了一旁的黑暗中,它自始至終是個龍?zhí)?。 五分鐘后,你回到家,家里的小狗蹦蹦跳跳地跑來迎接你。你彎腰摸了摸它耳后的毛發(fā),而它伸出黏糊糊的舌頭,興奮地舔著你的臉。你一邊享受它的親熱,一邊聞著它身上熟悉的狗味道,心中不禁好奇,白天上班的時候,它都在家干了些什么呢。你抓起一根棍子扔出去,它立刻撒腿狂奔,跑過去撿起來??吹剿羌辈豢赡偷纳袂?,你不禁莞爾微笑。在逗小狗玩時,各種思想情緒蹦了出來沖刷著你的腦海。跟見到停車標志不一樣,和小狗在一起的時光很充實,有內(nèi)涵,是全身心的投入,你沒有心不在焉,這種體驗就有深度。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威廉·鮑爾斯找到了一種很實在的方法把蘇格拉底的理念運用在生活當中,把外在和內(nèi)在的自我完美無縫地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的生活更為美好?! ?mdash;—《時代》雜志前主編沃爾特·艾薩克森 本書是對容易分散我們注意力的連線狀態(tài),及其對我們大腦和生活方方面面存在的影響,進行的一次冥思?! ?mdash;—《紐約時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