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看過來

出版時間:2008-11-01  出版社:作家  作者:陳祖芬  頁數:35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實景性展示八十年代夢想與變革,那激情的歲月和粗糙的日子。     在當前寫改革開放的林林總總的書里,這部報告文學視野廣闊,兼具史料性和文學性。有精英人物,有平頭百姓,有民風世俗,是描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一幅長卷。實景性展示八十年代夢想與變革,那激情的歲月和粗糙的日子。

作者簡介

陳祖芬,她名為北京文聯和北京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但她的工作間卻是真正的“玩具總動員”。季羨林先生管她叫“長不大”,她的上海戲劇學院同學管她叫“大頭娃娃”。她太多的是想象力,太少的是時間,因為她又要寫作又想制作洋娃娃。 
代表作有《祖國高于一切》《世界上什么事最開心》《你知道我在等你嗎》《杭州的現代童話》等。
即將出版的作品有《八十年代看過來》(作家出版社),《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麗》(作家出版社)。

書籍目錄

商品是個平等派,民主是個好東西(寫在前面之一)80年代,不是我不明白(寫在前面之二)第一章  周揚走進胡風的病房,他們的手握在了一起第二章  袁庚說,要給予人們免除恐懼的自由。第三章  老百姓最切身的問題:住上房子和裝上電話第四章  你最欣賞什么人?只有1%的人回答:企業(yè)家。第五章  童話大王鄭淵潔為什么產生在80年代?第六章  吉田茂說:“一切文明在基本上都包含冒險精神”第七章  從王石一文不名去深圳當年盈利600萬元開始附錄一  后80年代附錄二  前80年代

章節(jié)摘錄

好像,那是上輩子的事了。我在時間隧道里潛泳,我推開沉沉的歷史之門,走進上個世紀80年代,然后又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翻回今天,轉體360度后空翻落地,回到2008年鳥巢加水立方的城市,打開手機、電視和手機電視,網絡、報紙和網絡報紙。我掉進今天和昨天交體出現的電影蒙太奇。二三十年前我常常抓幾張破紙記下新鮮感受,然后隨手一放,不再記得。然后便裹進讀者來信、采訪筆記、甚至房費收據的亂紙堆,甚至可能還夾雜著一小卷當時的手紙——我挎?zhèn)€書包到處跑,不能忘記的有采訪紙,也有手紙。只是,我早已不記得那年代手紙竟是樹皮樣的粗糙!那激情的歲月和粗糙的日子!那時我總是把所有的稿紙、紙片胡亂一塞,又外出采訪了。待到把整個80年代都塞進一個壁柜,我就再也沒打開過這個壁柜的門。我從沒想過什么時候會打開,或者事實上永遠也不會打開。因為我的視野里是鋪天蓋地的今天,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才能把今天的事做完。我顧不上回頭看。常有人要我寫我的經歷,我是一無興趣一概不寫。回顧,對我是一種奢侈。我說等我不能四處奔跑的時候,再打開記憶之門吧。過去的,就過去了,過去了。做完的,就做完了,做完了。每天早上醒來,第一個喚醒我的聲音是:今天要做什么事?好像,生活就從今天開始。但是,今年是2008年,是改革開放的30周年。當年寫經濟改革,是文學中的硬通貨。是經濟在人的提高中得以發(fā)展,還是人在經濟改革中發(fā)展了自我?我曾經怎樣地幾近言必稱改革言必稱開放。我不知不覺地往回走,拾撿我的過去。我那時一直是用腳寫文章的——邊走邊寫。采訪的文字寫完的同時,又走出了一些新的故事,故事外的故事。我在各地常常望著每一棟樓的很多很多的窗戶。每一個窗戶里都有一盞燈。每一盞燈都照耀著一段人生。一般的人生或不一般的人生。在一個不一般的年代,一般的人也有了不一般的故事。在21世紀的2008年夏,我終于打開了塵封的老家的那個塵封的壁柜。石門開,石門開,80年代亮出來。之洶涌之變幻之燦爛之多彩,80年代,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當年我用外匯券才能買到吸塵器的發(fā)票,現在已經聞名世界的攝影家鄧偉當年6毛錢一天租相機的發(fā)票,催稿的各色電報,1991年的北京市居民購貨證,寫著需要憑證購買的麻醬、粉絲和粉條。我真不能相信了,1991年還要憑證買粉絲!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果!  我怎么能不是改革開放的粉絲呢?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是9月17日。電視里正在播殘奧會閉幕式。沒有改革開放,我國不可能申辦奧運。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果,是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次檢閱。我再一次時光倒流返回我那壁柜,翻看太多的筆記和信件,覺得好像在給一個年代號脈。啊,80年代!

編輯推薦

《八十年代看過來》另一重大看點是,隨文配有大量珍貴資料,似閱讀更為親切和懷舊。1979年北京百貨大樓第一次出售香港產的磚頭錄音機。1980年電影《魂斷藍橋》作為“內部參考資料”解凍。1980年周揚走進胡風的病房,兩個人的手握在了一起。1980年8月26日,批準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qū)。1981年袁庚在蛇口提出:“時問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托?!币M國門。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七戰(zhàn)全勝,第一次在世界大賽中奪冠。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承認包產到戶的合法性。1984年國慶節(jié),游行隊伍打出了一條標語:“小平您好!”1986年一部電話的月租費幾乎可以租三套兩居室。1986年1月6日,美國《時代》周刊第二次評選鄧小平為“年度風云人物”。1987年4月10日,《北京H報》頭版,醒目刊出大標題:《如今,北京城里人,平均一天一個雞蛋》。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提出:不要再談以計劃經濟為主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八十年代看過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這本書實景性展示八十年代夢想與變革,那激情的歲月和粗糙的日子。在當前寫改革開放的林林總總的書里,這部報告文學視野廣闊,兼具史料性和文學性。有精英人物,有平頭百姓,有民風世俗,是描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一幅長卷。實景性展示八十年代夢想與變革,那激情的歲月和粗糙的日子。
  •   八十年代生人,關注八十年代,據說是新中國唯一純凈的年代。
  •   書很新,很符合我的要求哦!
  •   八十年代處在風口浪尖的變制與改革,以及那個年代的社會生活情況等。值得一閱。
  •     那是年代,是海子、北島的年代,是敏感詞的年代,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出生的年代。
      他們那時說這是最好的年代,他們說那時是最壞的年代。
      我覺得我們可能再也找不出一個像八十年代一樣,開放與封閉并存,理想與傳統共生的矛盾年代了
  •     其實很久沒那么仔細的回憶80后,那個時候我還小,在懵懂中度過了中國的轉折期,只記得生活越來越好,上學很快樂,過年好多吃的,氣球總是自己吹起來,家里還保留著原來的糧票。。。。。。
  •     
      變革往往帶有強制性。不可能都有了思想準備后才變革的,只要能下決心變革,中國人的適應能力也是非同一般的。
      ---- 我嘗試著引用書里的一句話概括這本書。
      
      看過之后準備留意下陳祖芬的書了。。
  •      吸引我閱讀陳祖芬《八十年代看過來》(作家出版社2008年11月)一書的,首先是書中所附的票據、信件等圖片,房租票據、電話費票據上的費用數額低得或高得讓人驚訝;很久沒有動筆寫信了,電子郵件也很少用來傳達感情,所以看到書中那些信件,便覺得親切。
      
       其次,書中的文章篇幅都不長,有的甚至只有幾句話。不過,每篇文章都附有與之呼應的“證據”和鏈接。“證據”除票據、信件外,有時會是新聞報道。鏈接則包括當年簡略大事記或經典語錄。所以讀起來不會感到冗長和沉悶,相反非常新鮮,在正文、鏈接或圖片中,不時地會發(fā)現感興趣的細節(jié)。比如那時候房租僅需5元,電話月租費15元;無法買票看書展的人將賣票的大轎車抬起,搖搖晃晃;第一批買錄音機的人被關在商店里一夜;如今鬢角斑白的鄭淵潔也曾黑衣黑褲黑皮靴地酷過,騎著摩托車突突突四處奔走,為辦盲童雜志和盲童夏令營疏通關系、籌措資金;胡喬木這樣的高官會寫密密麻麻的信,給寫作者糾正文中的筆誤和語法錯誤。
      
       很多小細節(jié)震撼了無知的我。當然,書中還有大事件大人物,如中國第一個民營外貿企業(yè)家孫超、為改革搖旗吶喊的經濟理論家黨治國等。他們都是陳祖芬所寫的報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但是在本書中,陳祖芬呈現給讀者的不是以前的舊文字,而是類似采訪筆記那樣的新“回憶”,很花絮,很深情,從中能看到80年代人的勤奮與激情,還有他們壯志未酬的無奈、傷痛與遺憾。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我很慶幸在年尾讀到這本書,借著陳祖芬的文字細細體味上世紀80年代(盡管不是30年)。與同樣呈現當時社會、民生、改革狀況的重要人物訪談、風云人物傳記、背景揭秘、政策解讀等圖書相比,《八十年代看過來》顯然更微觀、更具體、更生動,因而更能讓人親近那時的歲月。
      
  •   這句話寫的很透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