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7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史玉根
前言
氣質人物 曾經采訪過陳誠、并與其有過較多交往的資深記者——美國記者聯(lián)誼會會長高思克魯夫,夸贊陳誠是一位“氣質人物”?!皻赓|’,(temperament)是指一個人擁有超出尋常人的身體、智力、道德方面的特殊素質。那么,陳誠的超群氣質究竟表現在何處呢? 陳誠的身高(約一米六)實在算不上超群。當年,他報考保定軍校時,就因為個子偏矮,差一點被拒之門外。不過,雖然個兒矮,甚至因此還被他的夙敵取笑——國民黨軍界元老何應欽、白崇禧等背后稱他為“陳小鬼”,但陳誠舉手投足卻透著自信和威嚴。 當年與陳誠共事或見過他的人,對他的描述幾乎一致:上身挺直,精神抖擻,面色紅潤,雙眼炯炯,神態(tài)穩(wěn)健,臨危而不慌亂……抗戰(zhàn)時期,有一次在軍官訓練班演講,突遇敵機轟炸,所有人都四處逃竄,惟獨陳誠泰然自若地站在主席臺上。 自信和自若,源于他早年的軍校訓練和長年的軍旅生活.更源于他把自己當成領袖人物的自律。少年時代,他常常騎在鐵馬或牛背上,扮演劉伯溫、拿破侖,領著小伙伴們“沖鋒陷陣”。為了當將軍的夢想,21歲那年,他背離父親的意愿,放棄小學教師職業(yè),報考保定軍校,投奔廣東革命軍,出生入死…… 不到10年,他由少尉連長,升到了上將軍長。 作為將軍和領袖,他鐵面無私,甚至不惜動用死刑,懲罰那些違法違紀的軍官和官員;當他卸去正裝,與僚屬、同輩相處的時候,他又非常親和,說話幽默風趣——很多人與他聊談,有如坐春風之感。他不抽煙,卻喜歡喝酒,有時甚至一醉方休。他與一些同僚以及雜牌軍將領的關系,常常就是在酒桌上拉近的。 嚴肅出于他的意志力,親和源于他的性格。兩種風貌,和諧于一身,成就了他的特殊氣質。 蔣總裁的陳誠 當年,在國民黨內部流傳一個政治笑話:蔣介石為考查何應欽、陳誠等人對他忠誠的程度,一日急召集何、陳等幾個親信人物到其住處議事。眾人坐定后,蔣突命諸人去死。何應欽坐著不動,對蔣的話不予理睬,顧祝同歷數許多不能去死的理由,劉峙則苦苦向蔣哀求免死,而陳誠呢?只見他向蔣一個立正敬禮后,轉身向門外走去…… 這個笑話,聽似有點荒唐,卻說明了陳誠對蔣介石是何等忠誠。 少年時代,陳誠曾以劉伯溫為范,心懷“安得馳驅旗鼓出。青天之下掃余氛”的大志。他無數次聽說劉伯溫的故事:這位元末明初的大軍事家、政治家,輔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1932年,陳誠與蔣介石的干女兒譚祥結為夫妻。童年時的理想和“翁婿”關系.使他不講條件地忠誠、效力于蔣介石。 從1933年夏天主持廬山訓練團開始,陳誠就一直積極推行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要求全軍將士、全體黨人對蔣“絕對忠誠”、“絕對服從”。他本人自然身體力行:每次接聽或與蔣通電話,他馬上立正恭聽;說話走路,刻意模仿蔣介石,被人稱為“小委員長”;在任何時候,哪怕明知事不可為,只要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都會毫不猶豫地赴湯蹈火。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兩年,陳誠的本職是委員長武昌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可他的兼職最多時達到了9個。哪里反蔣,哪里局勢不穩(wěn)。他就奔向哪里,成了一名忙碌的救火隊隊員。有人擔心他太勞累.身體吃不消——事實上他很早就患有嚴重的胃病,可他說:“我應該替蔣委員長分勞分怨,效忠領袖,是我份內的事?!? 1947年秋,東北局勢已不可收拾。蔣介石找人替代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他先找李宗仁,李不干,再找白崇禧,白也不接。蔣只好又一次“委屈”陳誠。雖然知道那是一個爛攤子,陳誠還是二話沒說,“義不容辭”地前往東北赴任。面對解放軍猛烈的冬季攻勢.陳誠窮于應付,不久胃病復發(fā),吐血不止,他仍然苦撐著,直到蔣委派衛(wèi)立煌到東北接任,他才離開東北,到上海住院治療。 東北折兵損將,最大的責任其實在蔣介石,但在“殺陳誠以謝天下”的一片責難聲中,陳誠始終未公開為自己申辯,甘愿代蔣受過。蔣當然不會殺他,只是讓他辭去本兼各職,風聲過去后,又委任他為臺灣省主席,為兵敗大陸鋪一條退路。 除了蔣介石:國民黨其他高層人物,陳誠幾乎都不放在眼里,與何應欽更是水火不容。曾有好友勸他不要太傲氣,萬一蔣下臺了,為自己多留幾條后路。陳誠不以為然,說:“我決不再做他人的部下,不怕什么?!? 當然,蔣介石對陳誠也給予極大的信任和慷慨的回報。如果從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算起,陳誠追隨蔣介石40余年,從上尉連長晉升為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一級上將;由一個普通黨員升到中央委員、副總裁;從省主席、行政院院到副總統(tǒng),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二號人物。 締造“土木系" 沒有陳誠,可能就沒有“土木系”,而沒有“土木系”,陳誠也難以飛黃騰達。 陳誠從東征到北伐,一直是一名下級軍官——連長、營長、團長,第一次北伐快結束的時候,才提升為二十一師副師長、師長。1927年秋天,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后,陳誠竟然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師長職務。 這次丟官讓陳誠認識到,擁有一支基本部隊,對一個將軍是何等的重要。1928年秋,蔣給了他一支新改編的部隊——第十一師。在他的訓練和整頓下,十一師成為了他的嫡系和勁旅,在“征討”反蔣軍隊的多次戰(zhàn)役中,屢獲戰(zhàn)功,受到蔣介石的贊賞。中原大戰(zhàn)結束后。十一師與新加入的十四師擴編為十八軍,陳誠任軍長。至此,“土木系”(因“十一”合為“土”,“十八”合為“木”而得名)已成雛形。 1931年上半年,陳誠率第十八軍開進贛南,“圍剿”中央紅軍。此后兩年間,在蔣的授意下,陳誠不顧觸犯眾怒,陸續(xù)收編了多支雜牌軍,加以改編,形成了擁有6個師、十多萬人的“土木系”集團。1933年,第十一師和由十八軍繁衍出來的第五軍,大部被紅軍殲滅。何應欽等準備趁機縮編第十八軍,陳誠撂挑子不干,縮編計劃只得告吹。 陳誠進人中樞后,由羅卓英等親信掌控的“土木系”部隊仍然在陳誠的勢力范圍??箲?zhàn)爆發(fā)后,在淞滬會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宜昌會戰(zhàn)等戰(zhàn)役中,他多次調用這支部隊參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解放戰(zhàn)爭中。“土木系”軍事集團在解放軍的打擊下土崩瓦解。但陳誠仍然拼湊了第十八軍殘余,將它們帶到臺灣。 在大陸20多年,“土木系”部隊和眾多將領甘心為陳誠所驅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多年的苦心經營。在擔任十一師師長和十八軍軍長期間,陳誠實行“三公開”——“經濟公開、人事公開、意見公開”,他本人身體力行,與士兵同吃同住,不僅奠定了“土木系”良好的治軍基礎,也在部隊上下留下了極高的聲望。 更重要的是,陳誠在這些部隊安置并重用了一大批從保定軍校、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畢業(yè)的軍官。只要能打仗,不出大錯,陳誠都會提拔他們。據說,凡從十八軍調出的軍官都要晉長一級。有人統(tǒng)計.不包括陳誠本人,第十八軍出身的將領中先后產生了4個一級上將、3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lián)總司令、20多個軍長,在國民黨五大主力當中排名第一。 這些屢受陳誠知遇之恩的高官,對置身國民黨中樞的陳誠,形成了有力的幫襯??梢韵胂瘢绻麤]有強大的“土木系”作后盾,在1948年慘敗東北,許多“國大代表”高喊“殺陳誠以謝天下”的關頭,縱然蔣介石想保,陳誠也恐怕在劫難逃。 反共與愛國 不論從思想和行動,陳誠都是一名反共強硬派。 共產主義理論剛剛傳播到中國的那幾年,陳誠在北洋軍閥把持的保定軍校讀書,軍校畢業(yè)后投奔孫中山,在粵軍當一名下級軍官。此前,他恐怕沒有機會接觸到被列為禁書的共產主義理論書籍,也無緣與共產黨人接觸。 1924年秋,陳誠進入黃埔軍校,與共產黨人同在一個學校工作,同在一條戰(zhàn)壕戰(zhàn)斗,可是這時的陳誠已經加入國民黨,自稱為三民主義的狂熱信徒,其信念與共產黨的更加激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想格格不入。當黃埔軍校一期生賀衷寒等人發(fā)起成立與共產黨人的學生組織——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唱對臺戲的孫文主義學會時。他毫不猶豫就加入了該組織,并擔任浙江省分會的負責人。 1931年至1934年,陳誠率部在贛南“圍剿”中央紅軍,權可視為奉命行動,但他在贛南的一系列積極的軍事和政治行為,卻是他反共思想的真實體現。在第三次國內戰(zhàn)爭時期,陳誠以蔣介石政府的參謀總長的身份,積極部署、督導對解放區(qū)的軍事進攻,也似可作同樣的歷史評定。所以,1948年,中共將他列為國民黨第三號戰(zhàn)犯.并未冤枉他。 敗退臺灣后,作為臺灣當局“副總統(tǒng)”、國民黨副總裁,陳誠反共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歇,反共的行動也是積極的:聲援美國侵略朝鮮、籌劃反攻大陸、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lián)合國、推動建立東南亞反共戰(zhàn)線等等。 不過.客觀地評價,陳誠也是一位愛國者,準確地說是一位民族主義者。當他的反共思想與民族大義形成沖突的時候,他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后者。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國民黨內部有“主和”、“主戰(zhàn)”兩派,陳誠屬于“主戰(zhàn)派”。1928年,他親歷了日軍制造的“濟南慘案”,1930年冬赴日本觀摩軍事聯(lián)合演習,目睹并親身體驗了日本軍人蔑視中國,蓄謀武裝侵略中國的囂張氣焰。雖然知道日本軍事實力遠遠強于中國.但民族正義感驅使他力主抗擊日軍的侵略?;貒?,他就向蔣介石建議.立即著手抗戰(zhàn)和防御各項準備。這時距全國抗戰(zhàn)還有7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第四天。正率部在贛南“剿共”的陳誠先后以第十八軍長和個人的名義,給國民黨政府中樞和蔣介石發(fā)電,請纓抗日。 請戰(zhàn)書慷慨激昂:“……倭寇兇橫,藉端啟釁,占我沈陽,辱我軍民,猶復續(xù)開駐韓倭軍入境,節(jié)節(jié)侵迫,此種舉動,欺人太甚。凡屬國民,同深憤慨,國難之急,至今已極。亡國之慘,轉瞬即見。吾革命軍人,以打倒帝國主義為職志,此而可忍,何以為人!職等分屬軍人,責在衛(wèi)國,愿率所部與倭寇泱一死戰(zhàn),成敗利鈍,概不暇計。寧可致死于亡國之前,不愿偷生于國亡之日?!? 因為有違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陳誠的請戰(zhàn)未能實現。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fā)后,陳誠也立即做好了赴援上海第十九路軍的準備,可最終不得不服從軍令,留在贛南繼續(xù)“剿共”。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渴望上前線抗擊外來侵略,作為軍人,他又不得不服從??上攵麅刃牡耐纯?。 1937年盧溝橋事變,蔣介石終于宣布中國實行全面抗戰(zhàn)。陳誠被任命為淞滬會戰(zhàn)的前敵總指揮。他頓時熱血沸騰:“從九一八事變起,我誓愿為抗日戰(zhàn)爭效命,至此乃得如愿以償?!变翜箲?zhàn)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役。面對日本鋼鐵戰(zhàn)車的輾壓和炮火的猛烈轟炸,陳誠命令自己的嫡系王牌軍第十八軍將士緊守陣地,英勇抗敵,甚至作自殺式的沖鋒,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譜寫了一曲壯烈的抗戰(zhàn)之歌。 在八年抗戰(zhàn)期間,陳誠親自指揮的重大戰(zhàn)役有淞滬抗戰(zhàn)、武漢保衛(wèi)戰(zhàn)、宜昌反擊戰(zhàn)和宜昌會戰(zhàn),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敗多勝少,但作為戰(zhàn)區(qū)指揮官,他盡到了一個中國將領的義務和責任。畢竟他負責防守的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的大門——長江石牌要塞在日軍猛攻之下,終究未落入敵手,鄂西戰(zhàn)區(qū),特別是恩施基本保持了完整,為中國人民堅持持久抗戰(zhàn),最終取得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以“抗戰(zhàn)名將”、“抗戰(zhàn)英雄”來評價陳誠,是公允的。 另外值得肯定的是,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后,陳誠以民族大局為重,放棄了他一貫的反共論調,一致對外,共同抗日。特別是在擔任政治部部長期間,他與中共領導人、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共事.不僅保持了與周恩來的良好的個人關系,還維持了與中共的正常合作局面,受到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的贊賞。 敗退臺灣后,陳誠仍然堅持反共,但他始終堅守了他的底線:臺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領土,不可分割。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派人游說他在臺灣擁兵自立,他以沉默示意反對。1961年,美國方面準備提出“一臺一中”、“兩個中國”的方案,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lián)合國,陳誠公開譴責,認為這是分裂中國的“陰謀”,“決不會接受”。雖然,他反對“兩個中國”是從臺灣當局的利益出發(fā),但也是民族大義的體現,從客觀上起到了阻止分裂中國的陰謀。 在他晚年,這位反共強硬派的調子越來越低,臨終遺言,只字不提“反共”。他是出于現實因素的考慮,還是思想有所轉變,很難探究。據說,陳誠1965年去世后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曾這樣評價他:“陳辭修是愛國的,他堅決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 實干政治家 僅僅把陳誠視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似乎不足以體現陳誠的歷史地位。除了抗戰(zhàn)的歷史功績,陳誠的特大業(yè)績還在于他在臺灣成功地完成了漸進式的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陳誠出身農村,對農民在封建租佃制度之下所受的剝削,深有感受。也正因如此,三民主義中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對他的影響最大。 主政湖北后,他迫不及待地開始在鄂西嘗試“二五減租”:“農民佃租定為正產物總收獲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即由總收獲量先提二成五歸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對分;原定佃租超過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者,應減為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原定佃租不及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者,仍照原約定?!? 按照這個政策,雖然尚未實現“耕者有其田”——農民沒有獲得土地所有權,但負擔卻大大減輕了。經過兩年多的大力推行.二五減租在鄂西部分地區(qū)取得了實效:農民負擔減輕后,種地的積極性提高,紛紛貸款購地,自己耕種,糧食產量比往年大有提高;階級矛盾也得到了緩和,農民對政府和“國軍”增添了好感。這也是后來在宜昌會戰(zhàn)中,農民紛紛主動支持“國軍”的原因之一。讓他遺憾的是.歷史老人沒有給他在大陸繼續(xù)推行更深層次的土地改革的機會。 1949年1月,陳誠被蔣介石政府任命為臺灣省主席。這段時間,國民黨軍隊在大陸作最后掙扎,陳誠則開始在臺灣解決農民土地問題。蔣介石無暇他顧,陳誠得以放手大干。 陳誠深知一步到位的改革固然快捷,但效果未必讓人滿意。所以,他推行的是漸進式的改革——先從“二五減租”(亦稱“三五七減租”)開始。剛開始,一些地主抵制減租。這在陳誠的預料之中。他一面親自出馬,前往各縣市,向縣市長和各界人士闡明“三五七減租”的好處和意義,一面督促眾多經過專門訓練的減租工作人員到租、佃戶家中做工作,強力推行減租。到1949年夏天。臺灣地主出租的25.7萬公頃土地,全部實行了“三五七減租”。當年秋收,減租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佃戶平均增加收入達30%,糧食也大幅度增產——全省稻谷生產121萬噸,比1945年增產了一倍。 1950年3月,陳誠受命擔任臺灣當局第五任“行政院長”.上任不久.他就開始全面推行更深層次的土地改革。當時,蔣介石準備實行“兵農合一”,即讓部分軍人也獲得一份土地。陳誠堅決反對.幾次向蔣介石進言,說:“兵農合一,就不叫耕者有其田了。再說臺灣本來人多地少,再分給士兵,就更不敷分配了……”蔣最終讓步,同意了陳誠的方案。 遵循舊民主革命的原則,陳誠設計的土改方案,采取的是比較溫和、而且可以多贏的辦法:既讓農民得實惠,又不使地主吃虧。政府贖買地主的土地,再以象征性的價格賣給農民(以地租分期支付)。政府收購地主的土地,并不是給現金,而是按相當的價格,以國有公司的股票置換。 這種辦法可謂一舉兩得,既未給政府增加財政困難,又促進了工業(yè)發(fā)展。1953年4月2日,《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通過了臺灣當局的立法.正式頒布實施。 實行土地所有權移轉過程中,臺南一些佃戶在地主威脅利誘之下把土地退還給地主耕,而且聲稱是“自愿”。陳誠當然知道是地主在搗鬼.立即發(fā)出通告:“凡是地主威迫佃農退耕,一經查出,即以重罪懲處,毫不寬諒?!痹谥厝驌艉屯叵?,那些阻撓土地改革的地主紛紛罷手,土地改革得以繼續(xù)推進。據臺灣當局官方統(tǒng)計,至1953年底.臺灣當局從地主手中共收購、置換了13.9萬公頃土地,約占地主原有耕地的30%,承領農戶19.5萬,大部分農民成為了自耕農。以后數年,土地改革在臺灣穩(wěn)步推進。 土地改革取得成功后,臺灣的農業(yè)經濟和工業(yè)經濟突飛猛進。陳誠在《臺灣土地改革紀要》一書中自豪地寫道:“這是我的杰作,我總算完成了總理遺教——耕者有其田?!币驗榈玫綄嵒荩_灣農民對陳誠普遍抱有好感,稱他為“陳誠伯”。
內容概要
《名人新傳系列:陳誠新傳》從陳誠出生的家庭開始落筆,以時間為序,以傳主的活動為綱,詳盡回顧了陳誠精彩而又傳奇的一生:由一名體育師范生考入保定軍校;畢業(yè)之后去粵,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參加東征、北伐,漸露崢嶸;之后得蔣介石信任,成為國民黨軍“土木系”首領;在第一次國共內戰(zhàn)和抗戰(zhàn)時期,一方面積極反共,另方面奮力抵抗日本侵略,勛勞卓著;解放戰(zhàn)爭時期,指揮國民黨軍作戰(zhàn),終成敗軍之將;敗退臺灣后,主持地方建設。
作者簡介
史玉根,1962年生,湖南人,文學學士,高級政工師。曾在湖南某大型國有企業(yè)從事宣傳工作,現于北京某中央媒體任編輯、記者,已發(fā)表一百多萬字的新聞紀實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業(yè)余長期從事近現代史研究,已出版《一個真實的王光美》《一個真實的瓊瑤》《在水一方:瓊瑤》《一個真實的柳如是》《青山嫵媚:柳如是》《陳香梅傳》《吳祖光與新鳳霞的情愛世界》等人物傳記。
書籍目錄
序論“小委員長”陳誠 引 子 第一章 出路 陳家長子 投考保定軍校 炮科生 投奔 在粵軍 第二章三炮起家 黃埔“遲到”者 棉湖之戰(zhàn) 緊急集合 轟塌惠州城 “三民主義信徒” 第三章沉浮 上校團長 北伐模范師 在“四一二”前后 丟官 蔣介石重用 第四章打造“土木系” 十一師副師長 蕪湖整訓 掌管十一師 清洗 在中原大戰(zhàn) “土木”成形 收編風波 治軍 第五章攘外與安內 日本軍演的刺激 與紅軍交手 請戰(zhàn) “第三黨”風波 國恨友仇 王牌師被殲 教訓 第六章抗戰(zhàn)驍將 主戰(zhàn)派 淞滬血戰(zhàn) 武漢會戰(zhàn) “文夕大火”之爭 是退還是戰(zhàn)? 專職第六戰(zhàn)區(qū) 主動反攻 鄂西大捷 籌劃反攻緬甸 與史迪威合作 第七章“小委員長”政略 廬山訓練團團長 與中共合作 青年導師 建設新湖北 鄂西減租 用人之道 “辭多不修” 第八章在大陸最后的日子 躋身中樞 參謀總長 東北暮路 “殺陳誠以謝天下” 第九章經營臺灣 主持土地改革 反對“兩個中國” 臨終不提反共 第十章陳誠與蔣介石 “中正一日不能無辭修” 在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之后 “崇拜”蔣介石 爭論和沖突 連任風波 與小蔣的恩怨 第十一章婚姻與家庭 第一次婚姻 鯉魚躍龍門 美滿婚姻 教育子女 附錄陳誠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陳誠在回憶錄里描述道: “其時風雪甚厲,天寒甚,真使人有‘墮指裂膏’之感……我軍在雙橋、張營、王岡一線,與敵龔浩部九團鏖戰(zhàn)數日。除夕之夜,敵更移鐵道下面之劉光部及門炳岳部共十團之眾,悉數加入作戰(zhàn),我軍僅以五團之眾擋之,搏斗甚烈。天明視之,橫尸遍野,雪地斑斑盡赤?!?據當時在十一師任營長的方靖回憶,第十一師所占領的陣地,除利用村莊房屋墻壁挖成步、機槍槍眼構成防御工事外,還在兩村莊之間隙空地雪窩內構筑陣地工事。由于官兵白天和夜間都是站在雪窩工事內作戰(zhàn),很多人被凍傷或凍死。每天夜間,有一些唐軍的士兵爬到第十一師陣地來投誠。這些人一個個渾身上下裹著冰,凍得直打哆嗦。有的人剛爬進來見到火堆就去烤火,結果把腿燙傷了…… 12月28日,駐劉店的十二師師部遭到唐軍門炳岳部騎兵的襲擊,戰(zhàn)局甚為緊張,形成了混亂狀態(tài)。陳誠親自指揮警衛(wèi)營抵抗,恰在此時,第六十五軍由后方趕到增援,合力將門炳岳部騎兵擊退。有一次,陳誠在前沿陣地指揮,正舉起望遠鏡觀察敵情,營長方靖怕他遭到狙擊,拉他到戰(zhàn)壕隱蔽。陳誠不肯躲避,方靖就把他強拉退下,剛一轉身,一梭子彈就打過來了,他們身后應聲倒下5個士兵。而陳誠得以幸免。 兩軍對峙之時,陳誠曾派人潛入唐軍勸降,唐軍中很多官兵也不愿意打仗,經勸降,兩個營的官兵繳械,開到蔣軍的后方。 因連日進攻毫無進展,且后方駐馬店又被蔣軍攻擊,1930年1月2日,唐生智下令全線向北撤退。蔣軍跟蹤追擊,至1月10日,唐嫡系部隊龔、劉兩軍被四面包圍,全部繳械。唐生智宣布下野。 當劉興所部被蔣軍包圍時,陳誠派人攜親筆信和現款5000元,送到劉興手里,勸其說: “自相殘殺,實為痛心,請速逃走,來日國家當有用你之處。”此事為當時在十一師任營長的宋瑞珂所述,應該屬實。劉興與陳誠同屬保定軍校畢業(yè)生(劉系一期),陳誠擔心戰(zhàn)后蔣介石對唐部軍官大興問罪,念校友之情,讓劉興暫時躲避,也在情理之中,何況還能收買一個將官之心,來日可為己用。劉光大概聽了陳誠的勸告,放下武器,躲到漢口去了??箲?zhàn)爆發(fā)后,陳誠舉薦他擔任江防總司令。馬當要塞失守,劉興賴陳誠力保,得以免死。 在蔣唐戰(zhàn)爭中,十一師傷亡官兵一千一百余人。陳誠因指揮有功,獲得了一枚三等寶鼎勛章。1月下旬,他率十一師開赴武漢整理。雖然人員傷亡慘重,但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十一師很快就得到了補充。4月份,陳誠收編了由桂系軍改編過來的獨立十三旅,該旅和原來的補充團組成十一師獨立旅(陳誠在回憶錄里稱三十三旅),由周至柔兼旅長。 十一師組建時是三旅六團,屬乙種師,1928年9月改為甲種師,二旅六團制?,F在名義上還是甲種師,實際上已擁有9個團,達到了兩萬兩千多人,實力超過了其他任何甲、乙種師。因為是蔣的嫡系部隊,沒人敢多嘴。十一師的這一編制和實力為它后來擴充為十八軍,打下了基礎。 說到十一師此次整編,一些傳記和網絡文章提到了陳誠武力解散六十六團一事。筆者查到此說最早源于1988年國內出版的《蔣介石的寵將陳誠》: “1930年2月間,陳誠突然派部包圍駐武昌洪山附近的曹萬順殘部第六十六團,以武力解散,軍官遣散,士兵分散編入其余各團……”該書沒有注明史料的出處。
編輯推薦
《名人新傳系列:陳誠新傳》不僅是陳誠個人的傳記,也是所謂“時代全史”的一部分。與以往傳記相比,著者不但擺脫了過去為陳誠作傳者非黑即白或黑多白少的敘述模式,比較全面而客觀地記錄、評價了陳誠一生的功過是非,還對某些目前通行的說法做了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