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文物 作者:盛建武|主編:葛承雍 頁數(shù):143
內(nèi)容概要
四川博物院新館自2009年5月9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以來,川博人以家園意識和奉獻精神,努力拼搏,力爭早日成為名副其實的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科學殿堂,以及愛國主義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成為國內(nèi)外了解四川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書籍目錄
引言具有地域特點的建筑物豐富獨特的館藏一 遠古文明之光——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二 光輝燦爛的“巴蜀文化——商、周、春秋戰(zhàn)國文物三 多彩的社會生活圖卷——秦漢文物四 益州流光——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物五 百花爭艷——宋、元、明、清文物六 不能忘卻的記憶——近現(xiàn)代文物七 大千世界盡風流八 琳瑯滿目的古今書畫藝術品精神的盛宴——四川博物院陳列展覽介紹基本陳列一 泥與火的藝術——館藏陶瓷精品展二 巴蜀青銅器展三 古風雅韻四 蜀風漢韻——四川漢代陶石藝術展五 書畫館六 西蜀神韻七 大山回響八 藏佛之光九 大風堂十 百年回眸臨時展覽先進的技術與完備的功能一 現(xiàn)代化的文物庫房二 文物保護中心三 展廳四 全方位的消防和安保設施五 功能齊全的學術報告廳六 信息中心七 獨具特色的觀眾服務設施科學研究與優(yōu)質(zhì)服務
章節(jié)摘錄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描繪了四川山勢的險峻和古代交通的不便,但它并不說明四川從來就是一個文化落后的荒漠邊陲。1951年,在資陽黃鱔溪發(fā)現(xiàn)的一具人頭骨化石,揭開了四川遠古歷史的篇章?!百Y陽人”頭骨化石被多數(shù)專家認為屬更新世晚期的遺存。這一發(fā)現(xiàn)說明,很可能早在距今二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在四川的土地上已有^類繁衍生息。此后,在漢源富林鎮(zhèn)、銅梁西廊水庫和資陽鯉魚橋等地先后出土了打制石器、古生物標本與化石。它們使四川博物院舊石器時代文物的收藏和陳列更加豐富多彩。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石器采集地點,遍及全川。1959年在長江流域發(fā)現(xiàn)的巫山大溪遺址,是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由于它的發(fā)現(xiàn)時間最早,故以后廣泛出土于湖北、湖南長江流域的同類文化遺存,均被稱為大溪文化類型。通觀大溪遺址出土的1250余件石器、陶器、骨器和玉器,可知大溪文化自成體系,別具特色。如穿孔石鏟、圭形石鑿刀和精美的紅陶器等,不僅表現(xiàn)出獨特的形制和風格,而目顯示出較高的制作水平。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