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社會革命

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西達·斯考切波  頁數(shù):389  字數(shù):379000  譯者:何俊志,王學東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本書中,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國家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系這三種要素是如何結合在一起,共同導致了社會革命轉型的起源與成就。從18世紀90年代的法國到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社會革命雖然很少發(fā)生,但卻在現(xiàn)代世界歷史上具有無可否認的重要性。《國家與社會革命》提供了一種新的參照框架,以分析這種革命的原因、沖突和后果。而且、該書對三個主要的案例進行了深入而嚴肅的比較歷史分析,這三個案例是:從1787年到19世紀初期的法國革命、從1917年到20世紀30年代的俄國革命和從1911年到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革命。    作者認為,現(xiàn)有的革命理論,不適合用來解釋革命的實際歷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們采用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她主張進行結構性論而非意志論的分析,強調跨國性世界-歷史背景對國內政治沖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堅持認為,國家應該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強制組織、在階級控制和階級利益面前具有潛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釋社會革命時,必須把國家置于核心地位。    為了解釋法國、俄國、和中國舊制度的導向革命性政治危機的內在矛盾,斯考切波主要集中考察了國家在兩個方面的基本關系:一方面是國家的統(tǒng)治者及其官員與國際競爭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國家的統(tǒng)治者及其官員與支配階級之間的關系。在解釋革命的后果時,她著重關注的是,在階級沖突和反革命軍事威脅的背景下,革命領導集團建立新國家組織的方式。在革命政權得以鞏固之后,她強調的是國家權力被用來改造社會的方式。在社會革命轉型的模式方面,法國、俄國和中國被當成是基本類似的案例。對那些把法國革命當成是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或者是把俄國革命基本上看成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家而言,作者的這種觀點必然會引出激烈的爭論。

作者簡介

西達·斯考切波,女,1947年5月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畢業(yè)以后先后執(zhí)教于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先后出版過《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現(xiàn)代世界中的革命》、《保護士兵

書籍目錄

譯者序序言導論  第一章 解釋社會革命:現(xiàn)存理論的替代模式    第一節(jié) 結構性視角    第二節(jié) 國際與世界歷史背景    第三節(jié) 國家的潛在自主性    第四節(jié) 比較歷史方法    第五節(jié) 為什么是法國、俄國和中國第一部分  法國、俄國和中國社會革命的原因  第二章 危機中的舊制度國家    第一節(jié) 舊制度法國:波旁絕對主義的矛盾    第二節(jié) 清帝國:從天朝帝國到帝制垮臺    第三節(jié) 帝制俄國:一個落后的大國    第四節(jié) 作為反例的日本與普魯士  第三章 農村結構與農民起義    第一節(jié) 法國大革命期間農民反抗領主的斗爭    第二節(jié) 村社革命:俄國農民的激進主義    第三節(jié) 兩個反例:沒有農民造的英國和德國革命    第四節(jié) 中國農的軟弱與士紳的脆弱第二部分  法國、俄國和中國社會革命的后果  第四章 變革的內容與路徑:聚焦國家建設    第一節(jié) 政治領導集團    第二節(jié) 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  第五章 法國“現(xiàn)代國家大廈”的誕生    第一節(jié) 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第二節(jié) 1789年社會革命危機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戰(zhàn)爭、雅各賓派與拿破侖    第四節(jié) 新制度  第六章 俄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出現(xiàn)    第一節(jié) 1917年社會革命危機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布爾什維克為掌權而斗爭    第三節(jié) 斯大林主義者“自上而下的革命”    第四節(jié) 新制度  第七章 中國大眾動員型政黨國家的興起    第一節(jié) 1911年之后的社會革命形勢    第二節(jié) 以城市為基礎的國民黨的盛衰    第三節(jié) 共產黨與農民    第四節(jié) 新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本書表格與圖形  表格  地圖

章節(jié)摘錄

  當然,比較歷史分析并不是沒有它的困難和局限,有幾個尤其相關的方面,需要在這里進行簡短的討論。首先,根據(jù)既定的邏輯應用這一方法時必然會遇到困難。人們常常不能恰當?shù)卣业椒夏撤N比較邏輯的歷史案例。即使找到了一些大致符合的案例,也不能熟練地控制潛在的相關變量。因此,對于實際可能起作用的原因——也就是說,哪一個因素在實際上影響或沒有影響研究對象——就不得不做一些策略性的猜測。其結果是,總有一些歷史案例的背景性特征沒有得到檢驗,而這些背景性特征又與要考察的原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但是,比較歷史分析有可能或者沒有將它們揭示出來,或者是必須要簡單地假定它不具有相關性?! ×硪唤M問題來自于這樣一個事實,即比較歷史分析必須要假定(就像任何多變量邏輯一樣),比較的基本單位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實際上,如果這一假定以前還充分有效的話,對于革命這樣的宏觀現(xiàn)象則幾乎不可能充分有效。因為,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在獨特的、隨著時間的推延而發(fā)生變化的世界歷史背景之中,它們發(fā)生在一個社會之間緊密聯(lián)系的國際結構之中。對大多數(shù)既定的比較歷史分析而言,關于獨立單位的想象常常可以得到維系。例如,為了探測法國、俄國和中國革命的原因,我將把舊制度下的法國、俄國和中國基本上看成是類似而且互不相干的農業(yè)國家。但是,在大多數(shù)宏觀分析中,人們遲早必須要認識到世界背景和時間的獨特影響以及各個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我將會分析獨特的世界歷史背景對18世紀的法國和20世紀的俄國和中國所產生的影響,而且,我還將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俄國革命實際上通過共產國際傳播了共產黨的模式和政策。  最后,還需要強調的是,比較歷史分析絕不能替代理論。事實上,只有結合不可缺少的理論性概念和假設,比較歷史分析才能具體加以應用。因為單靠比較歷史分析自身,就不能界定要加以研究的現(xiàn)象。它不能選擇合適的分析單位,或者說決定應該研究哪些歷史案例。它也不能提供要加以探測的因果假設。所有這些都必須來自于宏觀社會學的想象,而這種想象又必須要由當代的理論爭論來激活,而且,還必須要對一系列歷史案例的證據(jù)模式保持敏感性?! ”容^歷史分析為理論思考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檢驗或支撐。它鼓勵人們去闡明在宏大理論視角(gr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下提出的因果性觀點,并在需要的情況下結合多種觀點,以維持對基本目標的信心——即通過一系列歷史案例而實際闡明的因果定律。無論理論上的靈感來自何處,只有當比較歷史分析能夠令人信服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時,它才算取得了成功。如果比較歷史分析能夠被成功地應用,它就可以作為一種調節(jié)理論與歷史的理想策略。如果比較歷史分析不被機械地加以應用,它就既能促進理論的擴展和重構,又能用一種新的方法來觀察具體的歷史案例。  第五節(jié) 為什么是法國、俄國和中國  本章的前幾部分構造了一種參照性的理論框架,并引入了一種分析方法,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從原則上應用于對許多可能出現(xiàn)的社會革命的研究。當然,本書并不是對社會革命的所有可能的歷史案例進行深度研究。也不是從所有可能案例之中抽出“隨機”樣本進行分析。事實上,當比較歷史分析被用于研究具有某種共同的基本特征的幾個案例時,它最為有效。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仔細地挑選案例,清楚地確定將這幾個案例歸結為一類的標準。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法國、俄國和中國革命被當成是基本類似的成功社會革命轉型的案例。因此,在這一點上,還需要一點篇幅來闡明選擇這些案例的理由?!  ?/pre>

編輯推薦

  《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作者認為,現(xiàn)有的革命理論,不適合用來解釋革命的實際歷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們采用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她主張進行結構性論而非意志論的分析,強調跨國性世界一歷史背景對國內政治沖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堅持認為,國家應該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強制組織,在階級控制和階級利益面前具有潛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釋社會革命時,必須把國家置于核心地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家與社會革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對于歷史,我向來不怎么感興趣。主要的原因在于,以前所受的教育,讓我對歷史著作幾乎失卻了全部的興趣。但我也深知,歷史其實是很重要的,尤其對于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只是感到國內歷史著作過于乏味。關于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就是其中一例,不是基于民族主義的立場,即是基于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失卻了大歷史的視角。而這本著作卻采取了一種世界歷史的視野,將各個國家的革命歷程,置于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中,而又不失于對一國內部因素的深刻分析,實在是難得的一部經典著作,無怪乎自出版以來,多次重印,并成為北美多個大學中必讀的著作之一。革命不經常發(fā)生,但革命一旦發(fā)生,將會導致社會的變革。所以,馬克思講,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擴張,“革命年代”似乎不可避免。然而,不同國家的革命不盡相同,革命后的情勢也是復雜多變。如何理解資本主義以后的這場蔓延全球的革命呢?這實在是至關重要的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課題。從現(xiàn)代化理論的視角來講,這些革命都發(fā)生在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的階段。那么,這種時代背景對革命的發(fā)生具有什么意義呢?在斯考切波看來,這個時代背景或國際環(huán)境是理解各國革命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而許多學者都忽視了。這個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革命總是發(fā)生在舊政權不能有效應對外來挑戰(zhàn)的情況下,這些外來挑戰(zhàn)即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國進行外部擴張而帶來挑戰(zhàn)。當有些國家(如日本)的舊政權能夠進行改革,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zhàn)進,革命的機緣就無從談起,它們也就能夠較為順利地走向工業(yè)化的道路,實現(xiàn)成功地轉型。那么為什么有些國家能夠成功,有些卻失敗呢(如中國),根本的原因是舊政權缺乏自主性的能力,它們不能沖破舊社會中支配階級的阻礙,因此無法實施成功的改革,也就無法成功應對外來的挑戰(zhàn)。國家自主性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革命情勢的影響,也體現(xiàn)在革命后國家建設的路徑中。中、法、俄三國革命后的政權建設即體現(xiàn)了這一點。當然,農民在近代社會中的革命的主要力量。這實際上是斯考切波的老師——摩爾的經典命題。在斯考切波的解釋中,國際環(huán)境(外來挑戰(zhàn))、國家自主性、農民階級構成了解釋革命發(fā)生、發(fā)展及革命后政權建設的主要變量。其中,國家自主性是至為關鍵的要素。這也是歷史制度學派重新關注國家的一個代表性觀點。
  •   現(xiàn)代國家建設是目前國內政治學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現(xiàn)代國家如何構建,現(xiàn)代國家如何成長,這些問題時刻困擾每位政治學者?!秶遗c社會革命》會給你一個非常具有啟發(fā)性的解讀。
  •   很不錯的一本書,分析很全面,我已經差不多看完了,還剩20多面。我覺得很好,對法國,俄國,中國的分析都很到位,只是有些地方我不認同,比如說中國國民黨為了在戰(zhàn)爭中積蓄對抗***的力量而刻意隱藏實力,沒有與日本人打仗,我不認同,雖然后面也有提及,但仍不是很全面,只是一筆帶過,留下個籠統(tǒng)的國民黨未抗日的分析??赡苁怯蓪iT的中國學者分析的原因,可能隱過了這一段也有可能。不過除了這些之外,總覺得前面的寫的很好,而對于后面未免太過粗略而只停留在政治斗爭上面,沒有深層次的像前面的那樣分析因為經濟而區(qū)分出各個階層,最終由各個階層的矛盾而導致的沖突那樣細致。后面的東西似乎沒有涉及到經濟方面而來的社會矛盾,只在政治上面?;蛘f由政治來引導經濟,但也沒全面的分析因為政治又給經濟帶來什么細致的影響而涉及到人民的思想形態(tài)和經濟狀況??偟膩碚f,書是很不錯的書,花了我?guī)滋鞎r間才看完,覺得還是很有道理,支持推薦。頂。
  •   本書的好處在于對比了三個國家發(fā)生的社會革命的特征,讓我們有更直觀的了解革命對社會的變化的影響。
  •   我一直躲在一角靜靜地思考著革---革命口號、革命目的、革命手段和革命后的實際狀況,有頭腦的或準備有頭腦的人都有必要學會思考,不要為口號所迷惑,要知道自己真的是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比如按需分配可以嗎?耕者有其田又是什么意思?
  •   這是一本比較政治學的經典之作,我個人認為則也學社會科學的人的必讀書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作者是一位女性,在政治學界,自古代以來就是男人一統(tǒng)天下,很少有女學者進入這個領域。她——斯考切波就是為數(shù)不多的和阿倫特一樣偉大的女政治學家!
  •   比對三個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
  •   比較史學的巨著,立意新穎,雖非馬列理論指導的,但是很經典,可以同馬克布洛赫《封建社會》相媲美
  •   在方法、內容等方面都有很多啟發(fā)。歷史社會學的經典之作。
  •   新制度主義的經典著作,很沒細看~屬于收藏之列
  •   還好吧,用的比較研究方法比較有意思,有借鑒意義。
  •   不需要同其他著作合并著看,就是單獨看她寫中國的部分,也會有啟發(fā)的。
  •   首先,書的質量很好,書的內容也很不錯,推薦下~~
  •   真是一本好書,值得看看
  •   很及時,送貨速度很快。
  •   寫作的角度獨特,值得讀一讀.
  •   作者把法國、俄國、中國的社會革命作了對比,視角獨特,引人思考,某些地方會激發(fā)你的思考,可讀。
  •   不錯的市郊,對中國的分析讓人開眼界,但也得對法國和俄國有說了接,否者有點暈
  •   正在閱讀中,是在閱讀《找回國家》一書時,順便買了這本。
  •   當然的好書,可以和摩爾的《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一起看,應該會有很大的啟發(fā)。
  •   讀了一遍,不是很認真,所以收獲也不大,尤其是對于比較歷史分析,只是的廣度和深度不達到一定程度連欣賞的資格都沒有,汗顏!
  •   剛剛畢業(yè)似乎讀這樣的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只好留著以后再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