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意]馬基雅維里 譯者:呂健忠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李維是羅馬奧古斯都時代的歷史學家,著有《羅馬史》一書。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馬基雅維利從政治實務的觀點疏陳《羅馬史》的義理,寫出《論李維羅馬史》。在本書里馬基雅維利承襲李維“史以載道”的觀點,多少承襲了其在《君主論》的現(xiàn)實主義做派,共和的機制要依靠人的“德性”加以維護,于是在本書中他終結(jié)了古典共和主義,而在書中隱含的現(xiàn)實主義又成為了現(xiàn)代性的一個重要源頭。
作者簡介
作者:(意大利)馬基雅維里(Machiavelli N.) 譯者:呂健忠 馬基雅維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歷史學家,人文主義者,所著《君主論》、《佛羅倫薩史》為世界名著。
書籍目錄
獻函 第一卷:羅馬憲政的發(fā)展 序:歷史的價值 1—10章:最理想的政府形態(tài) 1 就通例論城市的起源與羅馬所屬的類型 2 共和國的類型與羅馬共和所屬的類別 3 羅馬因何創(chuàng)設護民官而使共和制趨於完美 4 平民與元老院的分裂促成羅馬共和自由又強大 5 平民與貴族,何者對自由比較有保障;進取與守成,哪一種人是紛爭的主因 6 羅馬是否可能建立足以防止人民與元老院互相敵視的政體 7 控訴權有助於維系共和國的自由 8 控訴對共和國有多大的效用,謠言就有多大的弊害 9 重組新共和國或全面改革舊制度有必要一人獨攬大權 10 共和國與王國的創(chuàng)建者值得贊美,一如專制的實施者該受譴責 11—15章:宗教 11 羅馬人的宗教 12 宗教的可貴;義大利因羅馬教會信仰式微而衰敗 13 羅馬人如何運用宗教締造城邦、建立偉業(yè)、平息動亂 14 羅馬人根據(jù)形勢詮釋兆象,即使被迫違背信仰依然謹慎裝模作樣,而且懲罰貿(mào)然藐視信仰的人 15 薩謨奈人走投無路時以宗教救濟 16—18 從奴役過渡到自由 16 習慣君主統(tǒng)治的民族,如果是因偶發(fā)事故而成為自由,其自由難以維持 17 腐敗的民族要維持既有的自由備感困難 18 在腐敗的城邦如何維系或建立自由的政體 19—24章:對於羅馬列王的雜感 19 在一個杰出的君主之後,軟弱的君主可能自求多福,可是在一個軟弱的君主之後,沒有哪個王國能夠仰賴另一個軟弱的君主來維系 20 兩位有德可表的君主相繼主政可創(chuàng)偉業(yè);制度健全的共和國必定明君輩出,國勢與擴張兩皆可觀 21 沒有國防武力的君主與共和國將蒙受奇恥大辱 22 羅馬的霍雷敘埃三兄弟與阿爾巴的丘瑞野敘埃三兄弟之事有何值得借鏡 23 切忌保留實力卻把運氣孤注一擲;因此,固守關隘通常有弊無利 24 制度健全的共和國對公民賞罰分明,絕不會將功贖過 25—27章:引入新的政府形態(tài) 25 在自由的城邦進行體制改革至少要表面上維持舊的模式 26 新君主在他占領的城邦或地區(qū)應該全面除舊布新 27 很少人知道如何壞到底或好到底 28—32章:無情無義 28 何以羅馬人不像雅典人對自己的公民那麼無情無義 29 人民和君主何者比較無情無義 30 君主或共和國如何避免無情無義,將領或公民又該如何免於無情無義之害 31 羅馬將領從來不曾因犯錯而受嚴懲,也不曾因無知或決斷失策為害共和國而受到懲罰 32 共和國或君主不應該拖延到迫於形勢才施惠給人民 33—36章:獨裁官職的妙用與濫用 33 政權面臨內(nèi)憂或外患,靜觀其變比起強力對抗更有效 34 獨裁官的權勢對羅馬共和國有利無弊;戕害公民生活的是公民擅取的權勢,不是自由投票賦給他們的權勢 35 何以在羅馬創(chuàng)設十人團有害於該共和國的自由,雖然那是經(jīng)由自由普選設立的 36 職位較高的公民不應該鄙視〔職位〕較低的 37—39章:通往毀滅之路 37 農(nóng)民法在羅馬引起的公憤;公憤之尤莫過於在共和國創(chuàng)制回溯甚久而且違背該城歷史悠久之習慣法的法律 38 衰弱的共和國難以果斷,也下不了決心;即使采取任何策略也是迫於形勢,不是出於選擇 39 同樣的事故經(jīng)常在不同的民族發(fā)生 40—45章:關於十人執(zhí)政團的雜感 40 羅馬創(chuàng)設十人執(zhí)政團值得注意之處,據(jù)以申論共和國的解救與覆亡何以肇因於類似的原因 41 從謙卑變?yōu)榘谅瑥娜蚀茸優(yōu)闅埍?,不懂得循序漸進,既不明智也無成效 42 人易腐化 43 為自己的榮譽而戰(zhàn)才是忠誠的好戰(zhàn)士 44 烏合之眾一無是處;打下馬威然後謀求權力實不可取 45 立法而不守法是樹立壞榜樣;為害統(tǒng)治者莫過於城邦天天發(fā)生不義之事 46—49章:民眾的參政需求 46 人的野心節(jié)節(jié)高漲,起先只求自己不受侵害,接著卻加害別人 47 人面對概括的原則易受蒙蔽,面對具體的事務卻不然 48 想要阻止小人或壞蛋出任某個官職,應該舉薦極其卑微又極其邪惡或是極其高貴又極其善良的人 49 像羅馬那樣在締建之初就擁有自由的城市尚且難以制定法律維系自身的自由,一開始就受制於人的城市更不可能 50—55章:民眾事務的處理 50 不應該容許某個部門或官員阻礙政務的推動 51 共和國或君主迫於形勢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應該表現(xiàn)出樂善好施的模樣 52 壓制某一個體在共和國的權力場崛起的氣焰,最穩(wěn)當又最不會引來非議的方法是預先防范他得勢的來路 53 民眾容易為了美好的希望和有力的承諾而動心,時常受到表面的好處所誤導而自取滅亡 54 制止群情激憤的民眾有賴於莊重之士的威儀 55 人民沒有腐化的城市易於管理;有平等的地方不可能建立君主國,沒有平等的地方不可能建立共和國 56—60章:全民政府的優(yōu)勢 56 城市或地區(qū)發(fā)生大事故之前,先出現(xiàn)預警的跡象或預告的人 57 平民本身脆弱,團結(jié)就有力量 58 群眾比君主明智,也更穩(wěn)重 59 跟共和國或君主結(jié)盟,何者比較可靠 60 羅馬任命執(zhí)政官或其他任何官職,從不考慮年齡因素 第二卷:羅馬主權的成長 序 1—5章:擴張的模式 1 德性與運氣何者為羅馬建立帝國的主因 2 羅馬得要跟什麼樣的民族交戰(zhàn),那些民族又是如何頑強?衛(wèi)他們的自由 3 羅馬摧毀鄰近的城邦卻不吝於重用外邦人,因而成為強大的城邦 4 共和國的擴張模式有三種 5 教派和語文的變遷,加上洪災和瘟疫為患,使得歷史記載無法久存 6—10章:殖民與戰(zhàn)爭及其原因與代價 6 羅馬人如何征戰(zhàn) 7 羅馬人分配給每一個殖民者多少土地 8 何以有些民族遷離故土,大量移居別人的疆域 9 強權之間引發(fā)戰(zhàn)爭的常見因素 10 咸信財力是戰(zhàn)爭的動力,其實不然 11—15章:外交與戰(zhàn)爭 11 結(jié)盟有名望卻沒有實力的君主是不智之舉 12 擔心外患來襲時,迎敵與候戰(zhàn)何者是上策 13 運氣否極泰來的人多數(shù)是由於詐欺而不是由於武力 14 相信謙虛可以戰(zhàn)勝傲慢,如此自欺是人性常情 15 弱國總是優(yōu)柔寡斷;決斷慢半拍總是有害 16—18章:軍隊的訓練與組成 16 當今的軍隊背棄古代的兵法 17 現(xiàn)代軍隊是否該倚重炮兵;眾口是否足以鑠金 18 羅馬的威望與古代軍事的實例顯示步兵應該比騎兵更受推崇 19—23:征服地的行政及其他無法妥協(xié)的困難 19 共和國一旦制度不良又不遵照羅馬德性,隨擴張而來的是毀滅,不是進展 20 利用外籍援軍或雇傭軍的君主或共和國所涉及的危險 21 羅馬人派任的第一個行政長官是在卡普阿,那是他們交戰(zhàn)之後四百年 22 判斷大事容易犯錯 23 羅馬人不得不處置被征服的民眾時一貫避免中庸之道 24—27章:戰(zhàn)爭時常犯的錯 24 堡壘通常弊遠大於利 25 攻打分裂的城市絕不能利用其分裂加以占領 26 謠言和謾罵沒有任何效用,徒然招怨惹恨使自己受害 27 謹慎的君主和共和國獲勝應當知足,否則通常得不償失 28—33章:羅馬應對鄰邦與鄰城的戰(zhàn)和之道 28 公眾或個人蒙冤受害卻沒有得到平反,該共和國或君主危險可期 29 運氣蒙蔽人的心智以防計劃受阻 30 真正強盛的共和國與君主購買友誼不是靠金錢,而是靠德性和軍威實力 31 信任被放逐的人有多危險 32 羅馬人攻城掠地的種種模式 33 羅馬人授予部隊指揮官自由裁量權 第三卷:羅馬偉人的榜樣 1—5章:改革、安定與平亂 1 教派或政權欲期長存,有必要時時回復初始的狀態(tài) 2 適時裝瘋賣傻不失為明智之舉 3 要維護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諸子 4 如果被推翻的人留下活命,君主在自己的國內(nèi)不會有保障 5 王位繼承人因何喪失王國 6章:論陰謀 7—9章:適應環(huán)境之必要 7 從自由變奴役或是從奴役變自由,何以有的滴血不流,有的血流遍地 8 任誰想要改變共和體制都應該考慮其主體 9 盼望好運常相隨的人務必因時制宜 10—15章:戰(zhàn)略、戰(zhàn)術、戰(zhàn)技與訓練方面的雜感 10 指揮官在敵軍逼戰(zhàn)時不能避戰(zhàn) 11 即使實力較弱,以寡擊眾只要撐過第一擊就勝利在望 12 智慮周詳?shù)牟筷犻L應該為士兵營造背水一戰(zhàn)的形勢,消除敵人同樣的形勢 13 良將弱兵與弱將良兵,何者比較可靠 14 戰(zhàn)斗中出現(xiàn)新奇的策略與奇怪的聲響所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 15 軍隊應該只有一個首腦,多頭指揮有弊無利 16—18章:行政職位 16 患難時代需要真正的德性;承平時代得勢的不是賢達,而是富貴門第 17 切忌任命受過冤屈的人擔任要職 18 將領最可稱道的是對敵人的策略有先見之明 19—23章:行政措施 19 管制群眾是否懷柔比懲罰更有必要 20 以仁道對待法利希人比任何羅馬武力更有效果 21 漢尼拔不同的作風何以在義大利產(chǎn)生如同西比奧在西班牙獲致的效果 22 曼利烏斯?托奎特斯的嚴厲和瓦列瑞烏斯?科維努斯的和藹各自獲得同等的榮耀 23 卡米盧斯為何被羅馬驅(qū)逐 24—30章:內(nèi)部的安穩(wěn) 24 指揮官的任期延長使羅馬淪為奴役 25 論辛辛納圖斯以及許多羅馬公民安貧知足 26 女人如何禍國殃民 27 分裂的城市如何恢復統(tǒng)一;何以控制城市必須把城市控制在分裂狀態(tài)這個看法錯誤 28 務必留心公民的作為,因為善行義舉往往隱藏專制的種子 29 人民的罪過因君主而起 30 存心憑個人影響力造福共和國的公民有必要先消除嫉妒;敵人當前該如何展開城邦防務 31—35章:鎮(zhèn)定、暴動、信心、選舉與獻策 31 強大的共和國與杰出的人不論機運如何總保持同樣的節(jié)操與尊嚴 32 阻撓和平的方法 33 想打勝仗有必要激發(fā)軍隊對自己和對指揮官的信心 34 什麼樣的名聲、傳言或意見促使人民擁護特定公民;他們?nèi)蚊俾毷欠癖染鲗徤?35 帶頭提議有什麼危險;議案越不尋常則危險越大 36—39章:對戰(zhàn)地將領的忠告 36 何以法國人到現(xiàn)在仍被認為在戰(zhàn)斗之初男子漢銳不可當,後來卻不如女人 37 決戰(zhàn)之前是否有必要進行小規(guī)模戰(zhàn)斗;要想避免那些戰(zhàn)斗,應當如何摸清新敵人的底細 38 將領如何贏得部隊的信任 39 指揮官應當了解地形 40—42章:人民利益至上 40 用兵耍詐值得流芳 41 保衛(wèi)祖國應該不計榮辱,而且不擇手段 42 沒必要遵守被迫作出的承諾 43—48章:關於薩謨奈戰(zhàn)爭的進一步感想 43 在同一個地區(qū)出生的人幾乎永遠展現(xiàn)相同的天性 44 激烈大膽的手段往往獲得常態(tài)方式永遠得不到的效果 45 先守再攻和一開始就全力猛功,哪一個戰(zhàn)術比較可取 46 何以城市里特定的家族長期保持相同的習性 47 好公民了祖國應該忘記私仇 48 看到敵人似乎犯大錯,應當懷疑其中有詐 結(jié)論:共和國保全自由之道 49 共和國想要維護自由得要天天未雨綢繆;昆圖斯?法畢烏斯憑什麼功績被稱作馬克西姆斯 漢英辭匯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偏偏他們反其道而行,既武裝平民又接納移民,等于為動亂提供溫床。假如羅馬政體變得比較安定,弊端將會接踵而來,因為成就偉業(yè)的途徑被斬斷了,國力隨之衰微。所以說,羅馬如果化解引起動蕩的緣由,也將同時消除進行擴張的緣由。 舉凡人類之事,細加檢討的人都明白這一點:不可能擺脫一個弊端而沒有生出另一個弊端。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民族人口眾多又有武裝,以便造就大帝國,到時候一定尾大不掉;反之,如果你維持人口少,而且沒有軍隊,以便于統(tǒng)治,那么你即使獲取新領土也不可能保有它,不然就是不堪一擊,成為覬覦的對象。所以,我們每做一個決定都應該考慮弊端最少的辦法,然后以之為上策,因為天下之事從來沒有毫無窒礙又有利無弊的方法。 所以,羅馬可以學斯巴達,設立終身職的君主和小規(guī)模的元老院??墒侨绻胍⒋蟮蹏_馬就不能像斯巴達那樣限制公民的人數(shù);一旦限制公民人數(shù),終身職的國王和小規(guī)模元老院對于維系團結(jié)少有作用可言。 [4] 寡民小國的政權 因此,想要建立新的共和國,得要先考慮到底是要像羅馬那樣大肆擴張領土和勢力,還是要適可而止。如果要大肆擴張,那就有必要采取羅馬的模式,為動亂和紛爭留個余地,因為如果沒有眾多的人口和精良的武裝,共和國不可能成長,就算成長,也難以持久。如果要適可而止,可以采取斯巴達或威尼斯的模式。對這類共和國來說,擴張無異于毒藥,因此統(tǒng)治者應該竭盡所能避免征伐,因為擴張領土對弱小的共和國來說是自尋死路。斯巴達和威尼斯就是這樣。 先說斯巴達。在幾乎整個希臘全都臣服之后,一樁小事變透露了它脆弱的基礎。佩洛皮達斯在底比斯發(fā)動叛亂,其他城市接著叛變,那個共和國就毀滅了。無獨有偶,威尼斯既已攫取意大利的一大部分——主要不是靠戰(zhàn)爭,而是靠金錢和手腕——國防武力面臨考驗,只一天的工夫就一無所剩。 我深信要造就持久的共和國,內(nèi)部的治理應該采取斯巴達或威尼斯的模式,把城市建在天險要地,固若金湯竟至于沒有人會相信自己能夠輕易將之摧毀。在另一方面,它不至于強大到引起鄰邦的疑懼,所以能夠長久享受獨立的政權。對一個共和國發(fā)動戰(zhàn)爭,不外兩個原因:一個是想主宰對方,另一個是擔心被對方征服。前面說的預防之道把這兩個原因一掃而空,理由如下所述。如果共和國的防務像我說的那樣固若金湯,那么很難甚或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擬得出占領的計劃。在另一方面,如果共和國停留在既有的規(guī)模,而且憑經(jīng)驗可知它沒有野心,那么因為害怕而發(fā)動戰(zhàn)爭以期先發(fā)制人的情形就永遠不會發(fā)生。如果還有憲政和法律禁止擴張,那就更別提了。如果能夠像我說的這樣允執(zhí)厥中,我深信可以找出理想的政治生活方式,使共和國獲得真正的安寧。
編輯推薦
《論李維羅馬史》里馬基雅維利承襲李維“史以載道”的觀點,多少承襲了其在《君主論》的現(xiàn)實主義做派,共和的機制要依靠人的“德性”加以維護,于是在書中他終結(jié)了古典共和主義,而在書中隱含的現(xiàn)實主義又成為了現(xiàn)代性的一個重要源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