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閔季騫 頁數(shù):12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料編寫而成,以練習曲、民歌和民間器樂曲、戲曲等為主要材料。在教材的編排上,由淺人深,循序漸進。《三弦基礎教程》還介紹演奏姿勢、彈挑指法規(guī)律、定弦與定調方法,以及曲調配三弦點子方法,并舉例對照練習等,便于初學者系統(tǒng)學習和應用。
作者簡介
閔季騫,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院學習二胡,同時隨楊蔭瀏學習三弦。1951年進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舞蹈研究班音樂組工作,并隨劉吉典學習三弦。1956年起在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任教至退休。曾于1959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三弦彈奏法》一書;1963年在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介紹三弦的專題節(jié)目;參與演奏錄音的《中國民樂集粹》《梅花點脂音響點滴》專輯均由江蘇省專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5年至今擔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三弦專業(yè)委員會顧問。
書籍目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寫在閔季騫教授的《三弦基礎教程》出版之前一、三弦簡述二、三弦的各部分名稱和構造三、演奏姿勢和彈奏方法四、定弦與定調五、記號說明六、各種音符不同彈法的歸納七、練習曲與樂曲(一)161弦空弦彈奏練習(二)上把音位彈奏練習(三)彈與挑的練習(四)彈與彈、挑練習(五)曲調配三弦點子、指法對照一陽中號子(六)連續(xù)彈挑練習(七)應弦的練習(八)中把音位練習(九)換把練習(十)曲調配三弦點子、指法對照二張家姑娘(十一)把間音練習棉花舞曲割韭菜(十二)滾的練習(十三)曲調配三弦點子、指法對照三西藏舞曲(十四)分、雙、劃掃和撮音練習河邊對口曲大路歌(十五)綽、注(滑音)練習賞秋蒙古舞曲孟姜女(十六)上、中、下把兼用練習凌霄花淮黃(十七)曲調配三弦點子、指法對照四無錫景(十八)吟(揉弦)的練習南泥灣小曲好唱口難開(十九)526弦練習曲與樂曲倒騎驢燈歌大陸調(二十)打、帶起、擻等左手指法練習簧調龍虎斗(二十一)最下把及各把位綜合練習瀏陽河三國五更(二十二)262弦練習曲與樂曲馬車夫舞曲瑤族舞曲(二十三)長滾練習與樂曲妝臺秋思花六板我心愛的小馬車(二十四)836弦練習曲與樂曲呼倫斯舞曲康定情歌牧羊姑娘采茶山坡羊紅梅贊(二十五)414弦練習曲與樂曲-西城柳一蘇武牧羊十大姐(二十六)移調切把練習鋤頭舞曲(二十七)其他定弦法515弦紫竹調掃落花363弦夜深沉松青夜游563弦春板八、戲曲、曲藝三弦伴奏練習(一)昆曲游園絮閣琴挑(二)京劇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選曲(三)大鼓八愛霸王別姬(四)彈詞蝶戀花九、樂曲(一)江南絲竹1.春花秋月2.三六3.行街4.中花六板(二)廣東音樂5.旱天雷,6.平湖秋月7.連環(huán)扣(三)河南民間樂曲8.河南八板9.閨怨10.十八板(四)創(chuàng)作改編樂曲11.晚會12.翠湖春曉13.春到江南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三弦的構造,大體可分為鼓頭、琴桿、琴頭等部分(圖1)?! 肮念^”,是共鳴的主要部分,以紅木或紫檀木或其他較硬而重的木料做成橢圓形木框,兩面蒙鱗塊較大而勻稱的蟒蛇皮。蟒皮上面架著竹制的“琴馬”。鼓頭的底端,戴著一個“菱形帽”,是用來系弦的?! 扒贄U”,小三弦的琴桿和鼓頭用同樣的木料制成,琴桿內部不挖空。大三弦的琴桿為了減輕左手托重負擔,用楠木或較輕的其他木料制成,中間一般是挖空的,琴桿面上覆蓋著約半厘米厚與鼓頭同樣的木材。琴桿下端,穿過鼓頭木框,琴桿上面連著琴頭。 “琴頭”,左右兩側插入三個軫子,左一在中,右二在上下?!拜F子”一般用黃楊木制成,硬度略次于紅木、紫檀,插入孔眼容易緊合。在軫子下方,置有“山口”。山口與琴馬的距離,是弦的振動部分?! 跋摇庇凶酉遥ㄒ幌遥?、中弦(二弦)、老弦(三弦)三種。子弦系在下方的軫子上,中弦系在中間的軫子上,老弦系在上方的軫子上。過去用絲制琴弦,現(xiàn)在一般是鋼絲纏尼龍制成的弦。右手用的假指甲,一般用賽璐璐或玳瑁材料,北方大鼓三弦的假指甲大多用骨頭制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