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汪少華 頁數(shù):337 字數(shù):27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由于時代的日新月異,當代人與古代詩文愈來愈遠,愈來愈隔膜,少見多怪是必然的,快節(jié)奏的消費時代缺乏精雕細琢的氛圍,努力排除功利困擾的訓釋實踐,也不可避免郢書燕說。運用傳統(tǒng)而科學的訓詁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必要的方法訓練和實踐指導,密切關注動態(tài)、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這是訓詁學者新世紀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本書從時代性原則、社會性原則、排比材料推求詞義、語法的制約作用、文獻語義的準確理解、訓釋不同何去何從、于不合情理處發(fā)疑、不為成說所囿、異文有利亦有弊、對仗對文有誤區(qū)、戒片面拘泥、文化習俗有助訓詁、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文獻材料的規(guī)范使用等14個方面,對古詩文詞義訓釋有所指導,試圖強化詞義訓釋的學術規(guī)范,阻遏穿鑿附會、少見多怪傾向,防止以訛傳訛。
作者簡介
汪少華,l961年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詰學研究會副秘書長。l982年江西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竄校,1988年江西大學漢語史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96至1999年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1999至2006年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2000至2004年華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博士生,2005 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從事訓詁學、古代典籍與文化的教學和研究,代表作《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商務印
書館2005年)。
書籍目錄
序序二前言第一講 空間觀念——社會性原則 一、《靜夜思》《長干行》“床”:不是榻、井欄、幾案或胡床、繩床 二、“朱門酒肉臭”:不是香 三、上衣下裳不可顛倒 四、《論語》“松柏后凋”“孔子不問馬”:后≠不第二講 時間觀念——時代性原則 一、《鹿柴》“但聞人語響”:回聲還是聲響 二、《口技》“口中嗚聲”:親吻還是撫慰 三、《祭妹文》“諾已”:春秋齊人方言嗎 四、《后漢書》“大兒、小兒”:尊稱杰出男子嗎第三講 排比材料推求詞義 一、《觀獵》“還歸細柳營”:動作的承接續(xù)進 二、《聲聲慢》“乍暖還寒”:依舊保持著某些原有狀態(tài) 三、諸葛孔明的“孔”:不是“很、甚”第四講 語法的制約作用 一、《國語》《左傳》“其與幾何”:名詞、語氣詞還是副詞 二、《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不是“工匠” 三、“紲”不是名物“弓秘”第五講 文獻語義的準確理解 一、“東向”、“東面”:“東”不是尊位 二、鴻門宴坐次:“北向”不是最卑位第六講 訓釋不同。何去何從 一、《報任安書》“廣主上之意”:推廣還是寬慰 二、《諫逐客書》:客、客卿、客籍官員不可}昆淆 三、《后漢書》“差強人意”:程度強還是弱 四、“郢書燕說”的“說”怎么讀 五、“稽首、頓首、稽顙”的姿勢第七講 于不合情理處發(fā)疑 一、《燭之武退秦師》“秦伯說”:是高興嗎 二、“羊狠狼貪”與“好勇斗狠”:是兇狠嗎 三、《趙威后問齊使》“歲亦無恙”:是承上之詞嗎第八講 不為成說所囿 一、萬人空巷:是街巷嗎 二、濫觴:原意是浮起酒杯或滿觴嗎 三、裹足:來源不同詞義有別第九講 異文有利亦有弊 一、《后漢書》“而當封侯萬里之外”:指代還是轉折 二、《莊子》“股無肱”:毛還是肉 三、《燭之武退秦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危害嗎 四、“被發(fā)”等于斷發(fā)嗎第十講 對仗對文有誤區(qū) 一、《登高》“落木”:凋落的樹木還是落葉 二、《琵琶行》:“冰下難”還是“水下灘”第十一講 戒片面拘泥 一、愛屋及烏:慈烏還是烏鴉 二、《說居庸關》“墮于橐駝前”的是帽子還是人第十二講 文化習俗有助訓詁 一、《史記》孫臏如何“坐為計謀” 二、《戰(zhàn)國策》伍子胥“坐行”姿勢 三、《觸龍說趙太后》“必勿使反”何故、“持其踵”何為 四、《祭十二郎文》“惟其所愿”何所指 五、《勾踐滅吳》“生三人、生二人”是多胞胎嗎第十三講 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 一、《宮之奇諫假道》“輔”的車器形制 二、《曹劌論戰(zhàn)》“軾”可登嗎 三、《趙威后問齊使》“徹其環(huán)填”:冠冕飾件還是耳飾第十四講 文獻材料的規(guī)范使用 一、忌不明文獻體例 二、忌引文與敘述語不分 三、忌注文與本文不分 四、忌以流為源 五、忌出處不確或不詳 六、忌擅改原文 七、忌不明文意而破句 八、忌誤解妄說
章節(jié)摘錄
三、《趙威后問齊使》“歲亦無恙”:是承上之詞嗎 《趙威后問齊使》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是古代散文名篇,多為諸選本、教材收入。其開頭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趙威后問話中三“亦”字,各選本、教材無注。其實此種“亦”字用法與今義相去甚遠,且古文中常常出現(xiàn),應當注明?! 皻q亦無恙耶”等三句中,如果沒有第一個“亦”字,則后兩句中的“亦”是“承上之詞”,可譯作“也”。然而首句就是“歲亦無恙耶”,則此“亦”何上之承?可見礙難釋為“也”?!肚f子》中也有同樣用法的“亦”,可以得到些啟發(fā)。如《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碧瞥尚⑹瑁骸奥勚倌嵊挟斒蕾t能,未知頗得至道不?”又《知北游》:“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又問乎無為。無為曰:‘吾知道?!唬骸又?,亦有數(shù)乎?’曰:‘有?!尚⑹瑁骸白蛹戎溃H有名數(shù)不乎?”成疏以“頗”釋“亦”,極為確切。《集韻·過韻》:“頗,疑辭?!薄兑磺薪?jīng)音義》卷一八:“頗,猶可也?!庇纱丝芍ā皻q亦無恙耶”等句在內的“亦”字相當于“頗”,是語氣副詞,表示疑問語氣,可據(jù)上下文義恰當譯出,如“是不是”、“可”、“還”。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