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張聿溫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收入《天鷹座》中的部分篇章,是與通訊員合作的產(chǎn)物。合作,包括一起采訪、醞釀、討論、動筆,也包括一起談天說地,快意軍營。盡管合作中總以編輯部的意見為主,但我們志趣相投,所見略同,合作得十分愉快,并且每次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汲取不少營養(yǎng)。
作者簡介
張聿溫,山東省淄博市人。1970年12月入伍,1974年7月調(diào)空軍報社,歷任編輯(記者)、副處長、處長、副師職研究員、《中國空軍》雜志主編等職。主任編輯,大校軍銜。有散文、雜文、紀實文學等十余種書出版。作品多次獲獎。
書籍目錄
序 第一輯 真心英雄 楊利偉,空軍飛行員的驕傲 神箭之光 大漠胡楊 鄒延齡——依然英雄本色 謝鳳良空中加油記 “獵鷹” 郝超英:虎嘯夜空 藍天角斗士 藍天“小虎隊” 抗擊非典仁英雄 葛曉飛的故事 好一個探傷員 沉甸甸的是使命 情愛的天空陽光燦爛 航修赤子 “卡爾德”之戰(zhàn) 傳奇女杰 第二輯 熱血春秋 追尋導彈落點的搜索兵 揭開飛行事故的神秘面紗 神奇的中國戰(zhàn)機“黑匣子” 跨越之路 萬里長天劍出鞘 東南空中“夜老虎” 守望一方“凈土” 轟隆隆,那令人欣慰的爆炸聲 中學生,祖國藍天在召喚 科技強軍競風流 從嚴治軍的一而旗幟 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做人民空軍的堅強后盾 飛躍 生命之歌 第三輯 智慧之光 為空軍跨越式發(fā)展大力培養(yǎng)人才——訪空軍航空大學校長李紹敏、政委林廣泛 振興航空 人才為本——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飛機設(shè)計師屠基達 給你一把金鑰匙——訪兩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王越 關(guān)于雷達的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訪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學家保錚 對戰(zhàn)斗機發(fā)展的幾點看法——訪兩院院士、著名飛機設(shè)計師顧誦芬 咬定青山不放松——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我軍著名裝備維修專家徐濱士少將 開拓創(chuàng)新 激情跨越——訪空軍5719工廠長向巧 以人為本 勵精圖治——訪空軍5721工廠廠長王倫文 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 推進工廠可持續(xù)發(fā)展 ——訪空軍濟南航空四站裝備修理廠廠長蔡益民 醒來兮,睡獅——訪空軍5702工廠廠長殷夏陽 自信?自立?自強——訪空軍23廠廠長安輝泉 而今邁步從頭越——訪濟空某航空中心修理廠廠長許勇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楊利偉的膽量,原來并不是很大。他和戰(zhàn)友都記得,還在航校進行游泳訓練時,站在高高的跳臺上,他怎么也不敢往下跳。擔任教練的副隊長乘他不備,突然抱起他扔進了水里,這一下才練出了他的“水膽”。 他的“空膽”,也是如此這般摔打出來的,只不過具體方式有所不同罷了??傊?,在心理品質(zhì)的訓練方面,楊利偉同樣進步很快。 1985年初夏,還在航校學習的楊利偉在一次跳傘訓練中,因為同組第五名的傘在機艙里不慎散開了,教員只好臨時將下一組的第一名調(diào)整過來。楊利偉跳出機艙后,新調(diào)整過來的第五名由于身體比楊利偉重,降落快,很快“追”上了第四名的楊利偉,結(jié)果造成了兩傘疊加的空中險情。當時,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風,空中風速達到每秒鐘8米,相互失效的兩具降落傘同時掛著兩名跳傘員像一塊大石頭,加速往下墜落。突發(fā)的險情使地面頓時緊張起來,指揮員對著高音喇叭大聲喊叫: “第四、第五名快拉開!快拉開!”楊利偉沒有慌張,他告訴對方立即拉左傘繩,自己用力拉右傘繩,經(jīng)過一番用力,兩傘終于脫離,幾分鐘后,兩人從天而降,安全落地。楊利偉的航校同學、現(xiàn)成空某場站副站長胡岳彪回憶起這件往事還心有余悸,他說:“那天跳傘,險情不斷。由于風大,我被拉了300多米,有一個同學跳到了4公里外的鐵道邊,還有一個同學骨折。要不是楊利偉心理素質(zhì)過硬,后果不堪設(shè)想!” 1988年9月的一天,楊利偉和戰(zhàn)友們飛儀表課目。大西北的天氣說變就變,突然之間,風沙揚起,天地之間一片昏暗,大半個機場被沙塵覆蓋。緊急時刻,指揮員下令所有飛機立即返航,實施小航線著陸。楊利偉和戰(zhàn)友們由于剛進行強擊機改裝訓練,小航線著陸從未飛過,這次是被逼上梁山了。前面的飛機一架接一架地著陸了,該到楊利偉加入航線時,天氣變得越發(fā)糟糕,能見度明顯變差了。在這種情況下,小航線著陸必須一次成功,不能復飛,否則,就會失去稍縱即逝的機會。緊急關(guān)頭,楊利偉沉著冷靜,在指揮員的正確指揮下,他低高度大坡度連續(xù)準確地做完了一系列動作,終于安全落地。 在楊利偉的檔案里,有先后2次榮立三等功的記載。其中一次是由于飛行時間達到了立功標準,另一次是由于他正確處置了空中重大險情。 那是1992年夏天,楊利偉所在的強擊機某團在新疆駐訓。那天飛低空、超低空課目,起飛十幾分鐘后,只聽“嘭”的一聲巨響,機身一抖,飛機隨即發(fā)生傾斜,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急劇下降,溫度也隨之升高?!安唬野l(fā)停車!”楊利偉迅速作出了判斷。他立即向地面指揮員報告,但任憑他怎么呼叫,耳機里就是聽不到指揮員的聲音。原來,他的飛行空域在艾丁湖上空,艾丁湖處于海拔以下150余米,特殊的地理位置,阻斷了空地聯(lián)絡(luò)??罩邪l(fā)動機停車,本來就是重大險情,而右發(fā)停車,比左發(fā)停車更危險,因為右發(fā)不但關(guān)系到飛機的動力,還關(guān)系到飛機的能源供應(yīng),一旦影響液壓,就會影響后面放起落架。加之此時飛機高度僅二三百米,遠離機場100余公里,要安全飛回去,困難重重。危急時刻,楊利偉按照特情處置的預想,先操縱飛機艱難而緩慢地爬升到1200米高度,然后對準機場方向,靠空中其他飛行員傳話為他導航,順著一條熟悉的干溝往回飛。經(jīng)過20多分鐘的生死拼搏,終于單發(fā)著陸成功。化險為夷的楊利偉走出機艙后,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事后檢查,是由于發(fā)動機的葉片折斷。團長當場宣布,為楊利偉記三等功1次。 飛行中,楊利偉又是一個十分細致的人。他當年的機械師、現(xiàn)成空某團作訓參謀李文發(fā)向記者介紹說,楊利偉每次飛行前的例行檢查,都特別認真,他圍著飛機檢查一圈,每個部位該看的看到,該拍的拍到,該檢查的檢查到,從不馬馬虎虎。楊利偉每次檢查還總愛提問一句:“這飛機做什么工作沒有?”他的目的是要做到對戰(zhàn)鷹心中有數(shù)。
編輯推薦
《天鷹座》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