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圖騰

出版時間:2004-7-1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作者:楊善錄,高路,赫爾曼?梅爾維爾  頁數(shù):365  字數(shù):460000  譯者:楊善錄,高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鯨圖騰》是首陰沉的交響樂——帶著現(xiàn)實主義,帶著海上氣息,描寫兇殘的亞哈船長,領(lǐng)著船員在海上獵殺白鯨的血腥扉頁。在書里梅爾維爾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白鯨一定是惡,不是善呢?滿身戾氣的亞哈船長是殘酷的、苛刻的、愛報復(fù)的。他應(yīng)該是惡。于是大海里,就起了一場善惡之爭。當然讀這部小說時,也無須注意其是否有寓意存在,單單是亞哈船長有力的、兇惡的身影,就使全書彌漫濃厚的情感色彩,使人心驚肉跳地捧讀不放。    《鯨圖騰》中,白鯨兇悍、詭秘、巨大、優(yōu)美,代表著一股與人類為敵又難以征服的神秘的力量,完全是自然的圖騰;而孕育白鯨的大海變幻莫測、殺機四伏,蘊藏著巨大的破壞力,它是人與自然角逐最為龐大的場所;而船長亞哈是個“偉大的不敬神卻象神似的人物”,他是“船上的可汗,海中之王”,他近乎癲狂追捕白鯨,不但視之為他肉體的大敵,更是他理智和精神的宿敵、亞哈船長最終宿命式地一步步走向厄運,葬身于大海。

作者簡介

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小說家、詩人。1819年8月1日生于紐約,15歲離開學(xué)校,做過銀行小職員、皮貨店店員和教師。1839年在一條去英國利物浦的商船上充當服務(wù)員,接觸海洋,對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1841年他22歲時再度航海,在捕鯨船“阿古希耐”號上充當水手,航行于南太平洋一帶。他后來的杰作《白鯨》取材于這次海上生活。1842年7月離船,曾為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有食人生番之稱的泰皮族所俘虜。脫逃后于當年8月在一條澳大利亞商船上作水手,因違犯紀律,被囚在塔希提島。越獄后在當?shù)馗鲘u漫游,所聞所見后來寫進他的《歐穆》一書中。11月,他到一艘捕鯨船上做投叉手。1843年8月又在一艘軍艦上做水手,1844年10月在波士頓退伍。后開始寫作。
梅爾維爾最初的兩本書《泰皮》(1846)和《歐穆》(1847),是根據(jù)他在泰皮和塔希提的見聞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而寫成的游記。1847年梅爾維爾開始創(chuàng)作《瑪?shù)亍罚⑼~約文藝界接觸,經(jīng)常為文藝刊物寫稿。1849年梅爾維爾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都寫航海生活,也都獲得好評。這年夏天他與霍桑相識,兩人成為鄰居和朋友。1851年梅爾維爾出版他最重要的作品《白鯨》,這部小說以充實的思想內(nèi)容、史詩般的規(guī)模和沉郁瑰奇的文筆,成為杰出的作品,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重視。
梅爾維爾的小說作品還有《皮埃爾》(1852)和《伊斯雷爾·波特》(1855)。他的短篇小說和散文有《代筆者巴特貝》(1853)、《迷惘的島嶼》(1854)、《班尼托·西蘭諾》(1855)等,后來集成《廣場故事》于1856年出版。185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騙子的化裝表演》。他去世前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是《畢利·伯德》(1924),在他死后30多年才出版。
梅爾維爾晚年轉(zhuǎn)而寫詩。1866至1885年在紐約任海關(guān)檢查員。1866年他自費印行第1部詩集《戰(zhàn)事集》。1876年又自費出版以宗教為題材的18000行長詩《克拉瑞爾》,1888年和1891年自費出版詩集《約韓·瑪爾和其他水手》和詩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冊。
梅爾維爾于1891年9月28日去世。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當時大多也不受歡迎,直至20世紀20年代以后才逐漸引起注意。

書籍目錄

詞源選錄1.海色朦朧2.毯制提包3.噴水鯨客店4.床單5.早餐6.街道7.小教堂8.講壇9.布道10.知己11.睡衣12.生平13.手推車14.南塔開特15.雜燴濃湯16.船17.齋戒18.他的畫押19.預(yù)言家20.全體動員21.上船22.圣誕快樂23.背風(fēng)岸 24.辯護者25.附言26.武士和待從(一)27.武士和待從(二)28.亞哈29.亞哈先上,斯塔布后上30.煙斗31.瑪布仙后32.鯨類學(xué)33.斯佩克辛德34.船長室的餐桌35.桅頂了望者36.后甲板37.日落 38.黃昏 39.初夜班40.午夜,船頭樓41.莫比·狄克42.大鯨的白色43.聽!44.航海圖45.宣誓書46.編墊人47.初放小艇48.殘酷的人49.亞哈的小艇和艇員費達拉50.神靈的噴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鯨圖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得閑看完了《Moby Dick》,中文譯名是《白鯨記》,也譯作《大白鯨》。對這本書產(chǎn)生興趣是藉由某部美劇,劇中一個十幾歲的美國男孩在家和父母抱怨寫《Moby Dick》的讀書筆記的煩惱,我老公就隨口說了句,這本書在美國似乎蠻有名的,很多美國電影和電視劇中都提到過這本書,我旋即也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興趣,決定找來一讀。
      初看故事概略的時候,我嗤之以鼻,切,不就是套了一下《老人與?!返墓适履0澹质且粋€人類和海洋生物的大搏斗的故事,我向來對男性荷爾蒙主導(dǎo)下的文學(xué)作品興趣不大。我以為作者是抄襲《老人與海》,細查資料才知道自己的膚淺,這部作品的先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百多年。
      這是一個長故事,這個“長”的定義并不是我下的。最初,這本書在英國多次被退稿,原因就是篇幅過度冗長。第一年只賣出5本,一直到它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后,才逐漸引起美國社會的關(guān)注。這本書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可是今日,《白鯨記》不僅被視為美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儼然是美國青少年的必讀書籍。
      故事內(nèi)容很簡單,人與自然搏斗的歷險故事,作者從一個水手的視角描述了十九世紀捕鯨人極具魅力和傳奇的海洋人生。但它又不似表面這樣簡單,它是一個以捕鯨業(yè)為基石展開的糅合了政治、生態(tài)、流浪、宗教多重因素的壯闊史詩。
      工業(yè)革命不只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侵擾了鯨魚這個海洋深處最大的哺乳動物。鯨油不僅是燃燒后能為人類擊退黑暗,還負責(zé)轉(zhuǎn)動著全球的工業(yè)機械設(shè)備,它的利潤可想而知。在極為誘人的利益驅(qū)使下全球各國一批又一批的熱血青年踏上了捕鯨船,加入捕鯨大軍。懷揣著各自的夢想去深海與鯨魚搏斗,為鯨油戰(zhàn)斗。
      坦而言之,多數(shù)人眼中,船長亞哈是一個永不屈服的美國硬漢。因為曾經(jīng)被大白鯨Moby Dick咬斷了一條腿,他窮其一生駕船追尋Moby Dick,不為鯨油,只為復(fù)仇,最終攜帶著全船的追隨者葬身大海。人們稱頌船長亞哈的勇氣和能力,贊美他的頑強無畏和驍勇善戰(zhàn)。在我看來,他是個極端個人主義的人,莫名其妙的傲慢,完全被復(fù)仇挾持了心智。相對而言,白鯨Moby Dick并不邪惡,它象征著貪婪的人類永遠無法降服的深不可測的大自然。
      說一下全書的點睛之筆吧。我深以為,全書的精華就是最后時,當他們第三天與Moby Dick周旋時,大副斯巴達克對船長喊的話。
      英文原版是這樣的:
      "Oh! Ahab," cried Starbuck, "not too late is it, even now, the third day, to desist. See! Moby Dick seeks thee not. It is thou, thou, that madly seekest him!"
      而在中文譯本里它是這樣被演繹的——
      斯達巴克扯開喉嚨向亞哈船長嚷道:“不要再追了,亞哈,現(xiàn)在回頭還來得及,你沒發(fā)現(xiàn)?莫比?迪克對你并沒仇嗎,現(xiàn)在是你的問題,你不要跟它沒完沒了啦!”
      氣勢短了何止半截?
      在我看來,這段話只要直譯就能很好的展示它的魅力。
      “??!亞哈,還不算太遲,就是現(xiàn)在,在這第三天,斷了你的念頭吧。你看!Moby Dick不是要找你,是你,你發(fā)瘋的在找它??!”
      偏離主題,說一下我的感慨吧。
      我有時候真的會覺得上帝很愛美國,或者,上帝就在美國吧。來美國越久我便越能體會出那句話的含義——“你恨美國也好,你愛美國也罷,不得不承認上帝把地球最后的一塊天堂熱土留給了美國?!?br />   捕鯨的創(chuàng)始者是歐洲人,當美國人開始涉足這個行業(yè),不過幾十年時間,美國就迅速稱霸全球捕鯨業(yè),幾乎控制了全球的鯨油市場,美國的捕鯨大軍信馬由韁的馳騁了全球海域一百多年。鯨油無疑是美國經(jīng)濟騰飛的引擎,幫助美國從一個被壓榨的殖民地變成全球霸主。然后,上帝大概覺得海洋游戲玩膩了,于是,他為人類點出了石油,第一口油井的坐標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的臺塔斯維爾,上帝依舊是選擇了在美國開啟了近代石油工業(yè)的大門,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能源轉(zhuǎn)移。一次為期三年捕鯨航行最多可帶來400桶的鯨油,而一口油井的日產(chǎn)量達到了3000桶。
      1924年,最后一名水手登上新貝德福德港口,捕鯨業(yè)壽終正寢。捕鯨業(yè)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捕鯨人和捕鯨傳奇卻不會隱身,他們幻化成各種奇異的方式繼續(xù)他們的故事。
      比如,南塔開特某位名叫羅蘭?哈斯?梅西捕鯨人,離開捕鯨業(yè)后去百貨業(yè)淘金了,然后他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梅西百貨。威廉姆?杜蘭特的通用汽車公司的原始資金全部出自新貝德福德的捕鯨業(yè)。有“華爾街女巫”之稱的猶太人赫蒂?格林號稱是世界首位女首富,她是來自新貝德福德的捕鯨世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也不例外,它4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就源自新貝德福德的捕鯨業(yè),伯克希爾公司后來被蔡斯(Chase)家族控制,它也是新貝德福德捕鯨業(yè)出身的猶太人家族。曾有一篇討論猶太種族的文章中說過,美國最早起家的那批富人與華爾街金融家,他們具有兩個重要的特征:其一與捕鯨業(yè)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一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猶太人。
      再回到這本書,書里愛喝咖啡的大副名叫斯達巴克(Starbucks),呵呵,我想,沒有人懷疑全球最著名的咖啡制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創(chuàng)始人應(yīng)該是這本書的粉絲吧?
      說到名字,書里這艘船名字是裴廓德號(Pequod),名字來源于裴廓德部族,裴廓德部族是美國本土印第安土著中命運最為悲慘的一支。如同裴廓德部族遭到白人殘酷的屠殺一樣,“裴廓德號”最終沒能戰(zhàn)勝大白鯨,全軍覆沒了。
      最后想說,對此書感興趣又有耐心的話,真心建議各位看英文原版,開篇第一句“Call me Ishmael.”曾被評為西方文學(xué)最著名的開場白??从⑽脑妫銜w會到作者的語言和用詞堪稱一絕,借用毛姆對他的評價,“麥爾維爾寫出來的英語絕非尋常,他的風(fēng)格在《白鯨記》中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當然,他形成了的風(fēng)格是他在修辭上過度華麗,但是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他的風(fēng)格壯觀,宏亮,雄偉,雄辯。據(jù)我看,沒有哪一位現(xiàn)代作家達到這種境地。他的風(fēng)格確實常常使人想起托馬斯布朗爵士雍容華貴的詞語,以及莊嚴的彌爾頓時代。”
      
  •     想喜歡上這么部小說真夠難的。議論枯燥,對話夸張,象征老派,中間還有連篇累牘的插話,談鯨和捕鯨人的各方各面,幾乎能當科普書了。雖然有人說這種寫法有史詩氣魄,但我照樣讀不進,想來勉強翻過前幾章的讀者到后來也只能快進。但它畢竟是名著,讀不進只能算是讀的人鑒賞力不夠吧。
      這部書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沉悶。這個排版拙劣的老版本極好地烘托了這種沉悶感,讓人在讀書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在那艘捕鯨船上干著沒完沒了的活兒。聽二副吆喝,挨踹,到桅桿頂上瞭望,迷迷糊糊掉下來;跟著小艇獵鯨,笨手笨腳被甩到海里。除掉這些,還有一個偏執(zhí)嚇人的船長,根本就沒想給你拆賬,倒把死給每個船員均分了。一點光彩都沒有,上船前還能跟魁魁格吃上好幾大碗蛤蜊雜燴,瞧著他的英雄勁兒由衷敬佩,一上了船就沒影了??上胂麓矝]地兒可去,不是每個船員都像作者那么幸運勇敢,跑到小島上去跟生番待上幾個星期。和擦肩而過的同行們開聯(lián)歡會吧,偶爾也能趕上好的,能蹭幾大桶啤酒,可有時又碰上鬧病的船,碰上傻了吧唧法國人當船長的船,碰上富得流油的船,叫你只想趕緊趁著風(fēng)離開,躲開那芬芳馥郁的好運,到最后還碰上兩個兒子都被大海吞了的晦氣船,也就只好在這艘開進大漩渦的船里干下去了。船上的大副又撐不起,人倒是好,可就不敢領(lǐng)著水手造那老瘋子的反,把他捆起來,舒舒服服去獵鯨割油,把咱的瓶瓶罐罐也都裝滿。就這樣干下去啊,無邊無際讓人昏睡的大海。終于來了風(fēng)暴,閃電,打好了標槍,系緊了繩索,倘若不夠格做英雄,就跟英雄一起向命運投你的槍吧。被人間拋棄的人啊,就在這里有你們的光榮。終于沉下去了,再不會看見太陽、禿鷲和地上的人了??勺⒍ㄔ诖蟮厣狭骼说娜说降妆痪绕饋砹耍荒莻€丟掉了兒子的悲慘的船給救上來了。
      看下一本書。
  •     開始讀的非常辛苦,摸不清楚究竟想說什么,而且從開頭就開始劇透,讀了一半那白鯨也沒出現(xiàn),反倒是詩歌散文歷史生物地理百科全書一般洋洋灑灑。但畢竟是個學(xué)海洋的,最后發(fā)現(xiàn)當一切都讀進去之后,整個故事就腦補得異常完整。
      
      這不是一本傳統(tǒng)的小說,而是零零碎碎的把所有的背景知識一概收入其中,又不顯得累贅繁復(fù)。當寫到最后,不需要去想他們?yōu)槭裁催@樣去追逐,這樣怎么會追到,竟然就自然而然的知道捕鯨船是怎么做的。
      
      許多早期的書讀下來需要先去補充很多背景材料,先讀個前言,簡介,分析,故事概要。而這個不需要,它也不是一本簡單的百科全書,一個詞條一個詞條的羅列起來,而是前后完整呼應(yīng)著,當你看到后面的,就發(fā)現(xiàn)每件事都在前面詳細的描述過,奇怪的是,如此松散的介紹,還居然都記住了。簡直是神奇的結(jié)構(gòu)
      
      鯨魚其實活著挺不容易的,有那么寬廣的額頭,那么有規(guī)律的噴水,本以為是深海的霸王,但是規(guī)律的生活讓他們被追捕。鯨魚群的生活方式也搞笑,年輕時拉幫結(jié)伙,中年娶妻無數(shù),老年忽然反省去做苦行僧。
  •      開始對《白鯨》感興趣是因為電影《勇士》。片中的父親總是獨自帶著耳機,默默的聆聽卡帶朗讀這本書。這個不招人待見的角色,可憐巴巴的老頭,曾因酗酒使得妻離子散,家敗人亡后孤零零的生活在懊悔與兩個兒子的憎惡之中。皈依教會與這本小說給這老人帶來了一絲重新開始的希望。是呀,他都戒酒整整一千天了……
       上面是題外話。白鯨這本書我歷時五個月才看完,看到一半時生活突變,四個月里什么書也看不進,直到不久前重又恢復(fù)閱讀才終于讀完了這個故事。這本書文風(fēng)、題材都是我所喜愛的,沒能一口氣讀下去,拖延了那么久十分遺憾。不想將這本書看完以后就在腦海中逐漸淡忘,所以隨便寫些觀感給自己留個紀念。
       書中人名許多取自圣經(jīng)。我看的是成時的譯本,主角名字譯做埃哈伯,對應(yīng)和合本圣經(jīng)中的“亞哈”。亞哈是北國以色列諸王中最惡的一個。說他最“惡”,意思也就是說他離神最遠,最固執(zhí),最心硬。為此他所得的報應(yīng)就是大先知以利亞所說的“我找到你了,因為你賣了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說:‘我必使災(zāi)禍臨到你,將你除盡……凡屬亞哈的人,死在城中的,比被狗吃;死在田野的,比被空中的鳥吃?!边@倒應(yīng)了書中埃哈伯和披谷德號滿船水手的結(jié)局——在蠻荒的大洋中心沉入海底,給喂了魚吃。
       象征歸象征,取意歸取意??赐赀@個老狂人的史詩冒險與復(fù)仇怎會不叫人動容呢。圣經(jīng)中神向亞哈動怒,小說中埃哈伯自己卻噎著一股更大的怒氣,對天地、對大海、對那只一口咬下他半條腿的大海怪的仇恨紅了眼。埃哈伯自打登場心中除了復(fù)仇就已經(jīng)容不下他物,活像一個被皮肉包裹著內(nèi)里卻烈焰焚燒的行走著的地獄。
       在別人看來這個血肉之軀是一個不可理喻的瘋子,一個被苦難和憤怒噬盡了理智的偏執(zhí)狂,可是人們還是不能理解他到底為什么發(fā)怒,就因為在捕鯨這個玩命兒行當中成了殘廢?雖然船員怕他,服從他,也受他鼓動,可誰也不能真正理解他,看不到那靈魂所看到的一切。我在看了大半時也仍然不能理解他所做一切的合理動機,作者對于他以往的生活、經(jīng)歷、所思所想的描寫很少。埃哈伯這個有故事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怎樣一步步從兢兢業(yè)業(yè)捕魚熬油的南塔克特老鄉(xiāng)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作者似乎也不想多交代。只是在一開始借那個瘋瘋癲癲的“先知”以利亞提醒下讀者:“他有足夠多的靈魂,可以補其他人這方面的不足。(111頁)”是呀,也許有些靈魂經(jīng)歷的,感受的太多,不斷成長,這成長是偱善的也罷,扭曲的也罷,總之變的太過強大,大到俗世凡人還是不要試著去理解了。“‘噢,你們沒有靈魂。’他急忙說,‘不過那不算什么,我認識許多沒有靈魂的人——祝他們走運;他們沒有靈魂倒更安逸些。一顆靈魂就像一輛大車上的第五只輪子?!?br />    雖然大半本書的章節(jié)似乎都和披谷德號的這次航行沒有多大關(guān)系,更與埃哈伯沒什么直接關(guān)聯(lián),直到行程接近自己的獵物時他才逐漸從艙底的隱居生活中走出來,但那多少有些離題的章節(jié)依然很吸引人。梅爾維爾從生物學(xué)角度對鯨魚進行了許多考究,那些描寫即便對現(xiàn)代人來說也充滿了神秘感,并對抹香鯨這大海怪的不可思議之處充滿了驚詫與畏懼。“非你承認了鯨魚的威力,否則你實際上只是個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個迎風(fēng)灑淚見月傷心的可憐蟲。清楚明白的實際只有經(jīng)得起考驗的巨人才有緣得見;少見世面的人要想見到它,豈非難上加難?請問,當初那位孱弱的青年揭起了賽斯神廟中人人敬畏的女神的面紗,又落得個什么下場?”(355頁)
       還有對在海上荒野過漂流生活的描寫;南?;庵氐钠媛劗愂拢还爬喜饿L業(yè)中的條條框框;捕鯨船上各類方便又狡猾的種種物件;形形色色的蠻子、瘋子、粗俗的水手以及膽小鬼……這是一本史詩,并非零碎拼湊起來的雜談。這些文字中間始終透漏著一種感覺:人終歸是渺小的。與其說面對狂野粗暴的自然萬分渺小,不如說是面對命運,面對那創(chuàng)造自然又掌管歷史的天神如何不值一提。而人若離開文明世界,身處時常需要以命相搏的大海當中,這種認識會更加明顯??砂9畢s偏偏不這么認為,而且誰要是抱著這種論調(diào),準會氣得他暴跳如雷,他不是最不信任理智又謹慎的大副斯塔勃克么?他是受過傷害的人,某種絕望似乎曾殘害過他,使他的自我迷失,在他人所不見的真相面前感到被欺騙、被壓迫、被踐踏了。所以他憤怒,要討個公道,他到底是個強悍的水手,于是把所有的帳都算在了那只宛若天神或魔鬼的白鯨上面。
       在繼續(xù)說埃哈伯之前,先來說說書里的其他角色,有時候覺得他們占的篇幅倒比埃哈伯這位主角多得多,而且埃哈伯多半也都看透了這些人,想想他是如何看待這各色人等是很有意思的:
       大副斯塔勃克:謹慎但絕不是缺乏勇氣的理性之人,他是個有敬畏之心的人,所以如此。雖然也是野性水手中的一員,但本分、穩(wěn)重,也許還是個虔誠的教友會信徒。不像其他人瘋狂或者麻木、剛硬,他到底有著一顆柔軟的肉心。作為大副他對船上各種的業(yè)務(wù)熟練不亞于船長埃哈伯。他也確實很關(guān)心此次航行的利潤,而且更清楚人命關(guān)天的意思……埃哈伯最不信任的就是他,知道他是達成自己目標過程中最大的阻力和隱患。不過埃哈伯絕對十分理解這個比他晚幾歲的老伙計,不然也不會在最后關(guān)頭突然對他掏心掏肺。
       二副斯德布:整本書里也就他最有個捕鯨人的樣子了。玩世不恭的話癆子,但插起鯨魚來卻毫不含糊。書里記載逮到的魚大多都是他的功勞,那些捕鯨段落里他倒還頗有獨當一面的氣概。他不像斯塔勃克那么冷靜現(xiàn)實,他狡猾,卻又有點沒心沒肺。為了生計的搏命于他更像是一場刺激的冒險。他自覺比斯塔勃克對命運,對生命看得更透徹,這透徹讓他覺得披上一件虛無主義者外衣才是聰明的,而且活的自在。“哎呀,想那么多干嘛,你們想不明白。我斯德布早看透了這一切,我才是真正的智者?!睂τ谒?,埃哈伯只覺得是一個大蠢蛋。
      三副弗蘭克:沒什么可說的,書里描寫也很少。矮胖憋屈又急躁,一個除了本能似乎也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的大俗人。
       三個蠻子:渾身上下連臉上都布滿刺青的食人生番季奎格(波利尼西亞人?)、印第安人塔希特戈還有黑巨人達果。開篇關(guān)于季奎格的描寫一下子就能把人吸引住。在以實瑪利不安的猜測中,這個尚未露面的神秘鏢槍手正在大街上兜售風(fēng)干的人頭飾品……這個高貴的土著王子會畢恭畢敬的供拜自己的木刻小神,同時也會學(xué)著安靜的坐在教堂角落聽道禮拜,并且頗有領(lǐng)受。應(yīng)該說這三個鏢槍手是十分耀眼的。水手中的頂梁柱,強壯、兇悍、專注,又有著野蠻人特有的榮譽感和傳統(tǒng)。以致有點不那么像水手的氣質(zhì),更像是部族戰(zhàn)爭中的勇士。不過他們出現(xiàn)在捕鯨行業(yè)中倒也順理成章,而且也頗符合這個行當?shù)奶刭|(zhì),并為之增色。說不上埃哈伯是否在意欣賞他們,但絕對不討厭。
       比普:快樂活潑的黑人小伙,卻錯入了捕鯨這個行當,終于因膽小而喪命。雖說在那次驚惶落水繼而被遺棄的事故中,他最終還是被找到救了下來。但這可憐人的靈魂確實已經(jīng)在絕望中沉入了海底,只剩下一個瘋言囈語的軀殼,不斷訴說著自己或所有人靈魂的可憐。大家看他成了這副樣子,也就包容下了他的瘋癲和軟弱,任他去了。唯獨埃哈伯這個心硬如石的人最后卻視他如己出,破天荒的展現(xiàn)出柔軟的憐憫與同情。這個惡狠狠的老頭為何待比普如此一反常態(tài),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木匠、鐵匠:關(guān)于他們的篇幅極少,但對他們的印象還是挺深刻的,所以說一下這兩人。木匠無名無姓,也無背景交代,極少心理活動。不動聲色卻作風(fēng)麻利,技藝精湛以致幾乎沒有做不成的活兒。書中描寫他像一臺機器,盡職盡則又沒有牢騷,解決現(xiàn)實中的各種需要就是他活著的樂趣與意義。鐵匠則背負著沉重的往事和傷痛,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風(fēng)浪與摧殘之后,這心如死灰的老人登上捕鯨船,駛向人生最后的歸宿。他們是埃哈伯的左膀右臂,確切的說一個給他打造假腿供他行動,一個給他打造手上的武器、復(fù)仇的臂膀。
       費達拉:說到費達拉,其實也就開始說到了埃哈伯,因為他也許就是埃哈伯的一個影子,埃哈伯與之交易靈魂的魔鬼。這個陰森滲人馬尼拉土著是與埃哈伯最近的人了。書里對他的背景沒什么交代,登場時也是在眾人的詫異中突然從船艙不知什么地方冒了出來。但埃哈伯卻對他知根知底,并且兩人有著相當?shù)哪?。斯德布說他就是魔鬼本人,尾巴纏著塞在口袋里,穿著大靴子以遮蓋山羊蹄。細想這解釋還真挺讓人信服,他不單是唯一支持埃哈伯瘋狂復(fù)仇的人,而且多少還在鼓動著他,給他指引。直到最后暴風(fēng)雨中那詭異儀式般的場景,埃哈伯最終入了了這個襖教徒的邪教,開啟了的這段航程的尾聲。
       可就在與白鯨狹路相逢的決戰(zhàn)前夕,埃哈伯突然有些退縮了。在如癡如狂的追逐心中的執(zhí)念這么久之后,他突然有些醒悟過來。原來多年前那些將它引向不歸路的醒悟并非最終的清醒,他再一次感覺到自己也許走錯了路。
       “埃哈伯從艙口上來,緩緩地走過甲板,到了船沿。他探出頭去看他水中的影子如何在他凝視下一點點地沉下去,他越是想看透有多深,影子便沉得越來越快。然而那迷人的天空中散發(fā)出可愛的香味,暫時驅(qū)走了他的靈魂中的腐蝕劑。這令人心曠神怡的長空,這令人陶醉的上天最后終于來撫慰他了。這個繼母心腸的世界多少年來對他如此狠心,如此不可親近,現(xiàn)在終于用雙臂親親熱熱的摟住了他的倔強的脖子,終于對他發(fā)出了快樂嗚咽,仿佛是對著一個她無論如何也不忍心不去救援和祝福的人,不管這個人多么任意妄為。于是借著壓到他的眉眼邊的帽子的掩護,埃哈伯讓自己的一滴眼淚掉到海中。整個浩渺無涯的太平洋也難以盛下這一課如此珍貴的小小淚珠?!保?51頁)
       看到段時終于被這個一直不近人情的老人的故事感動了??墒菫闀r已晚,他所選擇所尋求的路,已經(jīng)走到了終點。
       與白鯨的三天鏖戰(zhàn)過程以及結(jié)局就不說了,既然結(jié)局早已被預(yù)言,在 經(jīng)歷了如此之久的艱難航行,真正面對它時也就再無需多言。如果想再回味,把那最后三章再看一遍就是了。
       埃哈伯的死很凄慘。我個人感覺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已經(jīng)泄了氣,如海一般波瀾壯闊的史詩就這樣轉(zhuǎn)眼間以悲劇結(jié)束。整本書埃哈伯心中一直對自己的命運堅定不移,心中的瘋狂日漸加深,讀起來不禁被他感染,期待著最終那場慘烈的決斗。哪怕早已知道船毀人亡的結(jié)局,只要能找到苦苦追尋的目標并在快意復(fù)仇中壯烈死去,未嘗不是一種釋放與交代。但結(jié)局并非如此,埃哈伯的自信沒有挺到最后。他不該提早看到那結(jié)局的虛無,結(jié)果死的像無可分辨的絞刑犯一般羞辱又絕望。
       回頭看他的一生,不妨對他的經(jīng)歷做一個大膽猜測。作者雖沒有詳細交代,但可以想見他曾經(jīng)如其他人一般生活過。也許他付出過更多,埋頭去工作,在清苦的海上吃盡各樣苦頭。與任何一個具有堅忍不拔心智的實干家一樣,他默默承承擔(dān)著在人世間應(yīng)當承擔(dān)的責(zé)任與角色??墒撬撵`魂終歸是敏感又不安分的,會去懷疑自己生活的意義。很不幸的是他大概沒有找到答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迷失自己,直到與白鯨的相遇成為顛覆這一切的導(dǎo)火索。那次災(zāi)難使他終于從以往的盲目中走出來,曾經(jīng)的一切都變得不再有意義。他鄙夷那些仍在現(xiàn)實中麻木生活著的人們,但他自己的心并沒有被平復(fù),在命運給出個交代之前他一刻也無法忍受下去。為了這樣一個交代他可以不顧一切,自己的性命甚至別人的性命都可以交付給這個目標。因為他所苦苦追逐的,難道不正是生死命運的真相么。
       只是,他最終還是逃不過自己渺小生命中虛無的手掌心。
       末了說下這個故事的講述著以實瑪利這個角色。作為唯一的幸存者,這個名字取得很巧:以實瑪利,亞伯拉罕的私子。即在神與人立約之外,正好做一個冷眼旁觀者,記述下那些被神抓住手中的子民們命運的寓言。
      
  •     激發(fā)我讀?白鯨?的興趣,源自某次看到星巴克的介紹,其創(chuàng)始人舒爾茨喜愛?白鯨?這部小說。書中的大副starbuck具有冷靜沉著的氣質(zhì),并且愛喝咖啡,就被舒爾茨作為品牌加以推廣。雖然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xué)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他的讀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因此星巴克的目標市場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眾,而是一群注重享受、崇尚知識、富有小資情調(diào)的城市白領(lǐng)。
      雖然本人平日主要飲茶,對于星巴克的咖啡不大感冒,但也自詡為“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文化品位、崇尚知識”,特意找來這部小說閱讀。
      本書主線故事很簡單,就是船長埃哈伯為了報復(fù)白鯨莫比?迪克咬斷腿之仇,在大洋上苦苦尋覓,終于在南太平洋遭遇,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搏斗,最后同歸于盡。
      從我們普通讀者的觀點,?白鯨?確實不好讀,作者經(jīng)常脫離故事主線,連篇累牘的敘述與鯨有關(guān)的種種,涉及鯨的分類、結(jié)構(gòu)、習(xí)性、鯨油的用途、捕鯨工具等等,屢次打斷敘事進度,不免大煞風(fēng)景。其中還穿插意識流的手法,并采用詩歌、劇本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所以剛出版時,曾被評論為“一鍋用羅曼司、哲學(xué)、自然史、美文、優(yōu)美情感和粗俗言語熬成的文字粥”。
      也許這正反映了美國立國之初,文學(xué)界擺脫歐洲傳統(tǒng)敘事手法,無視形式的完美,風(fēng)格奇特,走出新生國家的文學(xué)新路。
      以下是讀書時幾點互不關(guān)聯(lián)的想法,記錄在此,以備今后咀嚼:
      1、19世紀中期的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小鎮(zhèn),鐘靈毓秀,薈萃了愛默生、梭羅、霍桑、梅爾維爾、愛倫坡等文學(xué)大家,成為文學(xué)史上的佳話。梅爾維爾的?白鯨?,扉頁題辭“謹以此書獻與納撒尼爾?霍桑,志我對其天才的仰慕之忱”。
      2、梅爾維爾深受宗教浸染,書中大量引用圣經(jīng)。例如敘述者以實瑪利、船長埃哈伯、船東法勒、比勒達的名字,約拿遇鯨的典故等。這與霍桑的?紅字?中濃郁的宗教氛圍相映成趣。
      3、披谷德號在海上遇到幾艘捕鯨船的場景,體現(xiàn)了梅爾維爾對其它國家的看法:法國人裝腔作勢、不懂捕鯨業(yè)務(wù),德國人忘恩負義,英國人插科打諢。
      4、梅爾維爾文筆詼諧,對世態(tài)人情給以尖刻諷刺。?海葬??學(xué)校與校長??有主的魚與無主的魚?幾章尤為突出。
      
  •     聽聞是美國文學(xué)NO.1,所以前段時間硬著頭皮讀完的,有很多略讀和跳讀,這書戲劇色彩挺濃,還有好多地方涉及圣經(jīng)。
      開頭有點意思,冗長的中部讓人犯困,結(jié)尾處姍姍來遲的人鯨大戰(zhàn)提了點神,總體感覺就像是一部有著無比冗長的前戲的AV,高潮總在風(fēng)雨后。也和大部分AV一樣,里面人物的表現(xiàn)也有點做作,幾乎能感覺到莎士比亞在拿著攝像機拍攝,圣經(jīng)里的一些人則拿著反光板、麥克風(fēng)之類的東西協(xié)助拍攝……
      
      也許這就是戲劇性吧。
      
      
  •   昨天看威爾史密斯的《重返地球》時里面多次提到這部《白鯨記》,還沒拜讀過此書,有機會一定去拜讀,并且是英文原版。
  •   太多的生詞,太多的背景。強忍著看過一遍后沒有體會到文字的美感。特別是對白很難懂。不過看得出來的是里面有很多詩歌和戲劇的成分在。
  •   我只是來吐槽,Melville比Hemingway早生了80多年,何來的套了「老人與海」的模板……
    無視我吧 =-=
  •   重返地球 速度與激情6 勇士 天地大沖撞 都提及到了 保時捷k5的外號叫做mobydick
  •   你之所以認定亞哈船長是個極端個人主義的人,是因為你沒有讀懂這本書,還停留在浮光掠影的階段。亞哈是圣經(jīng)中的人物,一個國王,以無視神和暴虐文明,在《白鯨》中,是人類感性的極致的化身,也是作者超驗主義哲學(xué)觀念的化身,而白鯨和大海則是上帝的化身,是作者自小信奉的加爾文教的化身,看過了圣經(jīng)中關(guān)于亞哈王的故事,你才能明白白鯨與亞哈的沖突實則是人類理性與情感的沖突,也是作者身上的加爾文教與超驗主義哲學(xué)的沖突,你才能明白《白鯨》何等偉大,評論說“它是美國想象力最完美的體現(xiàn),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作品”,何等精到?。?/li>
  •   維京人在公園793年侵略英格蘭時發(fā)現(xiàn)了一處地方,他們管這里叫莎草河Sedge-Stream,在古北歐語中叫 Starbeck。后來生在這個地方的人就由地名命名,從而出了Starbuck 家族。
    后來這個家族搬到美國科德角從事捕鯨業(yè),在1820年代很有名,甚至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島,以Starbuck命名。
    麥爾維爾自己也干過捕鯨行業(yè)。寫書的時候就使用著名的捕鯨業(yè)家族Starbuck作為大副的名字。
    至于美國的星巴克公司,其創(chuàng)始人Jerry Baldwin是西雅圖的英文教師,當然是這本書的粉絲,他和朋友開咖啡店的時候就選了星巴克作為店名。
    --via《The Etymologicon》
  •   “在我看來,他是個極端個人主義的人,莫名其妙的傲慢,完全被復(fù)仇挾持了心智。”其實人類的很多選擇都是莫名其妙的,ahab的表現(xiàn)哲學(xué)意義一定比這樓主想得深
  •   書中的所謂知識,論科學(xué)性還是口氣都是流氓醉漢酒后扯淡,騙騙毫無常識的三歲小孩子還可以。問題是作者本身也是這個態(tài)度,從一個沒大有文化的水手的角度出發(fā),來闡述這些所謂的“背景知識”的,結(jié)果大家都覺得哇!好開眼,都明白了。
  •   我想具體常識方面,多少年前的東西怎么也不會比現(xiàn)在人知道的多,我更欣賞的是他的結(jié)構(gòu),松散得毫無章法,但最后看來卻又自成一體,這很神奇。不過大部分經(jīng)典小說都會有兩極,有人有多喜歡,就會有人有多反感,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也會產(chǎn)生影響。同一個人對同一本書,不同時間也會有相反的感觸。
    所以,我對這本書的贊譽,不影響你對他的反感,
    PS,你居然反感到翻出我的書評,艾瑪,這可是第一次有人回應(yīng)我呢!
  •   我也回應(yīng)下吧,氣勢磅礴的史詩巨著。
  •   我也是看了勇士對這本書感興趣的。
  •   哈,沒想到在這兒碰到中世紀組的組長大人。是呀,白鯨是本非常奇特的書,勇士也是個好片子。片中的情感很有張力,對人心靈的沖擊就像他們的格斗技一樣拳拳到肉。
  •   這本書知道的人很多,看完的極少,能寫長篇書評的更寥寥,現(xiàn)在人太浮躁,也難以感受這本書的魅力,我也是。很少有作品這么張揚他的多義,一點也不炫技,有意思。
  •   嗯,白鯨是非常富有野性的一本書,而且這野性是出于極大的憤怒和叛逆,看進去以后覺得既瘋狂又詭異。難啃也許是因為翻譯和語言隔閡,而且里面有太多的隱喻和象征,但稍微熟悉基督教的話也挺好理解。他和霍桑都有很深的清教式罪惡感情結(jié),但他更加的叛逆、偏執(zhí),所以這部書顯得也更悲壯、驚心動魄。感染力很強,當時讀完后好長一段時間才緩過神兒來。
  •   看完這本書,我決定去看圣經(jīng),等看完圣經(jīng)再回頭看這本書。
  •   是呀,霍桑和梅爾維爾的書都有很濃的宗教意味
  •   不只是他倆吧,西方名著看多了感覺都是圣經(jīng)的注釋,無論英美還是俄羅斯
  •   嗯,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很注重表達自己的宗教觀
  •   喜歡白鯨的哥們,還有什么你心儀的好小說,白鯨我收了。
  •   與梅爾維爾類似的?霍桑的我也很喜歡。如果是指航海小說,康拉德的也比較有名,但也許是我看的譯本不好,沒什么特別的感覺。另外愛倫坡的《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我特別喜歡,非常黑暗的航海故事。
  •   簡直太感謝了,最近開始看美國小說了,剛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老人與海,自由,殺死意志知更鳥。。進入視野的是白鯨,紅字,根,太陽照樣升起。。你的推薦我記下了。
  •   哦,美國小說的話最喜歡??思{,這個讀美國文學(xué)必看呀
  •   @(空)
    你的結(jié)尾點明了,只有作者退居一旁才能寫出這個故事
    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實際上是雙重對抗的展現(xiàn)
  •   是的,如果從基督教的寓意角度來說,取以實瑪利這個名字本身就意味著置身事外,或者對抗
  •   恩,你再借用這個角度才能看清整個故事
    亞哈和白鯨的對抗,是雙重含義的
    最終沒有勝利者
    因為提供白鯨架構(gòu)的正是亞哈本身
    這場戰(zhàn)爭里面,勇士和敵人都是他自己構(gòu)建的
    只有退居一旁,看出這個怪物是內(nèi)心的投射和建構(gòu),這場戲里勇士和敵人的架構(gòu)都會轟然倒地。
    這個故事悲壯之處,在于所有的戰(zhàn)斗都是一場空,但不枉那種建議決絕的勇氣
    唯有這么極致的戰(zhàn)斗,自身所提供的能量在正面遭遇一刻才恍然大悟。
  •   所謂退居一旁,正是看出故事上演的地方和背景板,并沒有所謂的命運,人不是一個角色存在,所有的命運都是這個背景展現(xiàn)出來的一切,所謂命運,你必須讓自己的架構(gòu)投身到一個故事里面,在故事里面才能有是非好壞的區(qū)分,從故事抽身出來,站到背景上,就沒有對立的區(qū)分了。
  •   你叫不懂,我才不懂呢?能說的再簡單明白點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