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財政政策

出版時間:2000  出版社:中國稅務出版社  作者:羅伊。鮑爾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的財政政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放假回家之前又看完一本書——《中國的財政政策——稅制與中央及地方的財政關系》,是一個外國經(jīng)濟學家寫作的關于中國財政問題的專著。這本書其實應該早看的,因為這本書對寫周老師的課程論文挺有幫助,可惜我一向喜歡寫完了論文再看這方面的書。這本書的發(fā)行量貌似相當小,網(wǎng)上是找不到的,甚至學校的圖書館都找不到,最后還是托經(jīng)濟學院的同學在他們的圖書館借來一本,實在是珍貴……可惜這本書寫的實在不怎么樣。當然,這是針對書的結構、數(shù)據(jù)收集以及論證方式等方面來說的,要是評價這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那還是值得給出一定的高評價的,外國人在創(chuàng)新和選取新奇角度方面還是比較厲害。
       本書寫作于1998年,自然是與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條件存在巨大的差別,因此只能將其作為一本考察一定時期財政史的著作。并且,由于數(shù)據(jù)上的很多謬誤,以及對中國的認識還存在一些不精確之處,使得本書在分析中國的財政問題時,顯得細致有余、深刻不足。中國的財政,特別稅收體制比較落后,這個應該是事實,稅務總局發(fā)布的《中國稅務年鑒》就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起碼在過去年鑒上的數(shù)字是很籠統(tǒng)且可用性較小的,最近幾年情況正在改觀,但仍然不令人滿意,這讓對稅務問題進行研究就顯得困難重重。另外,作者在書中曾經(jīng)多次指出,中國稅收存在的問題被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所掩蓋,盡管有了1994年對財稅體制進行的大規(guī)模改革,仍然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改革前,“對征稅可以談判,政府間的財稅體制一點兒都不透明,稅收體制彈性很小,稅收征管薄弱,征管實施不平衡,地方政府設立預算外賬戶”,等等。改革后雖然建立了中央與地方的分稅制,國稅和地稅分開,增值稅和所得稅分別成為中央和地方的主要稅種,但是上述問題仍然存在,因為改革的過程中需要照顧到既得利益者,這就要求采取一些過渡性政策對制度進行靈活的調(diào)整,但中國常常存在著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過渡性政策的制度化,這就容易導致這些過渡政策慢慢演化為正式的制度,成為下一步改革的前提。并且,中國現(xiàn)行的財稅體制中,主要稅種的稅率和稅基仍然由中央決定,而地方政府只能征收而沒有決定權。經(jīng)過改革,地方政府過去那種強有力的自主權被取消,中央的收入比重也在不斷擴大,但也不能否認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也面臨著收支小于收入的尷尬境地,因此又需要中央的補助。
       對上述問題的探討構成了本書的主題,但是由于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在財稅體制上的種種問題,本書也難以對此做出準確的描述和分析,這也使得本書的體系和結構顯得比較混亂,經(jīng)常出現(xiàn)重復之處,而在一些地方又顯得力度不足。作者在第一章指出了中國財稅體制的特點即中央決定稅收規(guī)則,而征收則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同時談判方式在政府與企業(yè)、中央與地方的稅收關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而對這兩個問題的探討成為后面的章節(jié)中的重點。第二章探討了中國稅收問題的現(xiàn)狀,作者指出中國稅收收入在GDP的比重中確實很小,并且中央的比重更小,稅收彈性也小。盡管存在巨大的預算外收入,但即便將之加總?cè)匀豢梢钥闯鲋袊亩愂帐杖胧禽^少的,并且,中國的稅收努力程度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中國的稅收統(tǒng)計口徑與國際通用口徑存在很大的差異,雖然作者嘗試著對其進行協(xié)調(diào),但看起來作者仍然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從整體的角度對中國的稅收結構和稅收征管問題進行探討。在稅收結構上,改革前中國以流轉(zhuǎn)稅和企業(yè)所得稅為主,但由于談判方式的存在、國有企業(yè)承包制的實行等因素,導致稅收征收方式的隨意性很大,并且稅種過于復雜,且導致了不公平性。在稅收征管方面,國稅和地稅的分立有助于劃分權責,但仍然沒有解決地方稅務人員的雙重忠誠問題。當然,1994年的稅制改革在稅收征管方面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地方稅務部門的征稅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部門的職責也得到明確。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愿依法納稅與自我申報、源泉扣繳、以納稅大戶為重點、對欺騙行為的稽查與懲罰、運作的監(jiān)管、納稅人信息、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計算機化等方面還需要加強。
       接下來應該注意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系問題。改革前中央雖然擁有法定權力,但在實際過程中不得不受制于地方。改革后稅收制度的透明性提高,地方政府將資金從預算內(nèi)轉(zhuǎn)移到預算外賬戶的空間縮小。但是,這次改革仍然沒有按照“財權服從事權”的原則,這就使得這種改革仍然留下很大的弊端,沒有對稅收體制進行真正符合現(xiàn)代財稅形式的改革。省和省以下的財稅體制也與中央地方間的體制相類似,也涉及到權利的分配特別稅收收入的分配,以及補貼的分配等問題。事實上,地方政府經(jīng)常支出大于收入,因此需要依賴于財政補貼。并且不同的省份之間以及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區(qū)之間,乃至城鄉(xiāng)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因此,不能簡單的用一個案例就代表整個地方政府,事實上,在數(shù)據(jù)缺乏的情況下,這種研究就更加不可能,本書也只能選取一些個案來進行描述,也難以對之進行最終的判斷。
       最后本書作者還對中國的稅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在稅收分享方面,作者建議應該在實現(xiàn)均衡化、鼓勵資源動員、宏觀經(jīng)濟控制、透明度等方面入手;作者在支持現(xiàn)行的稅種分享安排的同時,也指出應該對其進行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另外,還涉及對政府和企業(yè)的不同職能的定性,根據(jù)事權決定財權,以及加強稅收征管的現(xiàn)代化建設等方面。這些建議應該說富有啟發(fā)性,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對中國未來的預測有些悲觀,事實上近年來的發(fā)展證明這些悲觀預測并不準確。當然,這不意味著中國的稅收體制就是完善的,應該根據(jù)本書作者指出的問題,特別是實際操作中的那些潛規(guī)則,做出更符合實際的改革。
      
      
      
      
      《中國的財政政策——稅制與中央及地方的財政關系》
      
      作者:羅伊.鮑爾 譯者:許善達 王???廖體忠 劉新利 傅紅偉 蘇波
      
      目錄:
      第一章 導語
      第二章 中國稅收太少了嗎
      不斷下降的稅收比重
      增加稅收的情況
      增加稅收彈性
      中國的政策選擇
      第三章 稅收政策
      稅制結構
      企業(yè)所得稅
      間接稅
      個人所得稅
      對改革的評價
      遺留的任務
      第四章 稅收征管
      1994年改革的動因
      地方稅務局的收稅職責
      稅收征管改革下一步的工作
      國際上對中國稅收征管的展望
      結論
      第五章 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財政關系
      支出的分配與分布
      收入分享
      省級和省以下各級政府稅收
      預算外財政
      收入分享體制
      1994年稅制改革評價
      總結
      第六章 省與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財政關系
      地方政府結構
      支出與地方預算自主權
      省以下的稅收
      省內(nèi)的收入分享
      北京市
      云南省
      江蘇的收入分享
      四川省的收入分享
      廣州市: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公共財政
      第七章 下一步的改革
      政府和企業(yè)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
      稅制結構
      地方政府的稅權
      稅收分享的目標
      均衡化:一種稅收分享體制的建議
      中國今后財稅改革的計劃步驟
      表格目錄
      注釋
      參考文獻
      出版者簡介
      譯后記
      
      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37千字
  •   On Chinese financial reform and related issues,Oxford University's 黃佩華做的比較好一點,you can have a look, she has some books in Chinese.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