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7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夏中義 主編
Tag標簽:無
前言
當我為即將付梓的《大學入文讀本》(以下簡稱《讀本》)伏案作序時,我明白,我所想寫的,不僅僅代表我個人。有人問:你們?yōu)楹我庍@套《讀本》?這可從兩方面來回答。若著眼于建設性,《讀本》旨在為當下中國大學生的“精神成人”提供系統(tǒng)的優(yōu)質思想資源;若著眼于補償性,則毋庸諱言,中國高校人文教育缺失久矣。大學人文教育之長期缺失,實為結構性缺失。且不說現實社會對大學的期待,一般重在專業(yè)乃至功利,而非人文關懷;也不說大學生在校往往囿于學科分支細化而誘發(fā)人文視野萎縮,以致“學哲學太空,學歷史太死,學文學太淺”,本屬人文學科的文、史、哲尚且如此,更遑論非人文學科的理、工、醫(yī)、農等專業(yè)了;即使是高校專職做學生工作的,也因偏于政治導向與心理調節(jié),而無力亦無計從“精神成人”的高度來滿足大學生對普世價值通識的人文渴求——雖然一個大學生從18歲躋身高等學府,到22歲本科畢業(yè),本是其生命史特有的“靈魂發(fā)育”季節(jié),他本就有權要求大學設置有關“精神營養(yǎng)”教程;雖然一個現代意義的大學,當它剛從中世紀的歐洲大陸崛起時,它便是以“精神城堡”的英姿,而非“職業(yè)培訓所”的招牌,昭示于人類社會的。應該說,20世紀上半葉中國曾經有過這樣的大學,如“五四”新文化運動時的北京大學,又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西南聯大……然俱往矣,今非昔比,但無礙后人來日可追先哲?!蹲x本》應是一套普適性的青年知識分子修養(yǎng)讀物,而不僅僅是大學人文系科的教參資料。這里所謂的“知識分子”,主要是指專業(yè)學識層面上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及運用者,它可以涵蓋學界、思想界那些敢于擔當人間道義的“精神戰(zhàn)士”,但前者的外延顯然比后者寬泛。至于“精神成人”,則是強調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應在本科期間初具“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潛質。其鑒別尺度之一,當是看其在學業(yè)之余,能否認真且持續(xù)地向自己追問“如何做人”這一終極命題,以及在何種價值水平上思索乃至踐履此命題。而《讀本》的創(chuàng)意正在于,欲引導讀者從如下三個維度,展開對上述命題的思考:第一,人與自我——你將如何為自身的日常生存注入意義,從而使生物學層面的個體生命真正轉化為文化學層面的“主體角色”;第二,入與國家——你將如何面對故土的百年滄桑及其社會——文化轉型,以期將自己塑造成迥異于卑微子民的“現代國民”;第三,人與世界——你將如何置身于新世紀的“全球化”格局,嘗試用全人類而非狹隘族國的眼光,來關注我們這顆星球所發(fā)生的宏大事件與國際難題,諸如生態(tài)、種族、戰(zhàn)爭、宗教、人權……而無愧為“世界公民”。上述三個維度或三大理念,實已暗示整套《讀本》的構成框架或編纂規(guī)則:以理念分卷,按主詞立章。所謂“以理念分卷”,是指每一分卷重在闡釋一個理念,依次為:“主體角色”(第一卷);“現代國民”(第二卷);“世界公民”(第三卷)。所謂“按主詞立章”,是指圍繞給定分卷之理念,設置一串富有邏輯關聯的主(題)詞(如第一卷為“主體角色”理念設置的“人與自我”主詞系列是:“大學”-“人生”-“日?!?“良心”-“青春”-“婚戀”-“女性”-“角色”-“勇氣”-“遺囑”),再依據每一主詞內涵的深廣延綿,來精心選文,有機組合,獨立成章。簡言之,若曰“理念”是貫穿“主詞”系列的靈魂,則刻意編排的“主詞”當是邏輯地支撐“理念”的骨架。《讀本》既然意在為大學生“精神成人”呈示根基性價值參照或“精神底線”,這便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讀本》內容,亦即選文須具備“思想性”、“可讀性”與“經典性”。“思想性”、“可讀性”無須贅言,“經典性”則重在輯錄名家文字(內含著述、演講、詩文、信函、奏章、碑銘、日記、隨筆、格言、遺囑諸多文體)。所謂名家,除了星辰般輝映20世紀人類文化星空的世界巨人外,《讀本》還尤其珍視如下三類中華英杰所貢獻的思想瑰寶:一是1840年以降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與進步而鞠躬盡瘁的仁人志士;二是1916-1919年間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而疾呼“民主與科學”的“五四”先驅;三是晚近20余年來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而不懈奮斗的社會精英。這就意味著,《讀本》所做的,實是在嘗試現代人文視野的重新整合,即通過對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譜系的縱深勘探暨合理配方,以期為大學生“精神成人”提供全方位、幾近全息型的優(yōu)質思想營養(yǎng)。這就明顯越出了當下高校系科設置互為阻隔的基本格局,而使《讀本》初步呈現出跨學科、又漸趨圓融的“大人文視野”。是的,若著意甄別慣常意義上的學科歸屬,《讀本》可謂涉獵甚廣,近乎學科“博物館”,遠不止文、史、哲、經、政,還有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科學哲學、科學史、精神史……但有趣的是,隸屬上述學科的選文一旦被有機輯入《讀本》所設定的語境,它又奇跡般地淡出原先學科圈,而讓文本的每一個字甚至標點皆無聲地用來澄明大學生“精神成人”時可能生發(fā)的困惑。由近代分工所鑄成的高校系科的功能互阻,而今卻在《讀本》這一實驗性思想平臺消失于無形,這倒是我始料不及的。誠然,《讀本》不會忘記它的潛在讀者首先是正在校園就讀的大學生。大學生最終認同與否,可謂從根子上決定了《讀本》的命運。為了讓大學生在“靈魂發(fā)育”之際,能及時而確鑿地聽到另一種清醒而清潔的聲音,《讀本》頗講究一個“貼”字?!百N”,要義有二:一是珍惜大學生內心的人文渴求;二是平等地正面應對大學生“成長的煩惱”——既不是居高臨下地借權威語式來以偏賅全,也不是把人文教育柔化為慈善家的安撫,更不是放任自流,眼看一群群大孩子因擋不住時尚的誘惑而及時行樂,以欲念的滿足來遮蔽人生真諦,卻一籌莫展。讓《讀本》平等地正面應對大學生的人文渴求,這既是編委的集體行為取向,也是對某種閱讀理想的預設。若讀者日后真能將《讀本》之閱讀轉化為“靈魂對話”,這當是編者所夢寐以求的。由此不難理解本書為何要將每章編者絮語命名為“旁白”?!芭园住闭撸群皡⑴c”之意,又有“代庖”之戒也。畢竟“靈魂”之事,純屬個人精神事件,他者可供參照,無法代之思考。故在《讀本》與讀者之間,一個明智的編者只愿或只應扮飾如下角色:A.《讀本》選編的思想資源大多是巨子或有分量人物的文字,而編者恰似橋梁,望讀者能通過編者的簡介而與巨子相遇乃至對話;B.有些巨子的經典性思考遠較坊間崇高,“高山仰止”,孩子一時難攀,編者便是階梯,可借“旁白”把某些因深邃而艱澀的意思,深入淺出地說清楚,亦即當你想爬到巨人肩頭看得更遠時,請先站到編者肩上來;c.選文所蘊含某些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外學界卻未必能給出權威性定論,此時編者便有責任將巨子的思考乃至破綻,以及編者由此而生的疑慮,借“旁白”道出,企盼讀者一起思考。一部書稿,近百萬字,好不容易編出來,末了卻說編者對全書未必洞明若燭,相反,尚存疑點有待日后三思,這并非謙辭,倒是實話實說。中國大學人文教育缺失既久,這便命定《讀本》作為補償性舉措,近乎是在先哲曾經走過卻又轉眼荒蕪的故土,重新踏出一條路來。我與我的編委一路走來,走了一年,似乎不曾有過“我們走在大路上”的豪邁。其間雖不缺“柳暗花明”之欣慰,那也是“山重水復”累月跋涉所致。是的,我不諱言《讀本》是在嘗試“大人文視野”之整合,但這片剛被整合的“大人文視野”對編者來說,無疑也很新,充滿“陌生化效果”。我愿說我對全書構成早已廓然于胸,但我委實不敢說,我對《讀本》每卷、每章乃至每篇選文對給定理念的細部闡釋,也爛熟于心。我只是對與我專業(yè)相關的《讀本》內容才有言說的自信。這就是說,面對《讀本》所莊嚴展開的思想的寬銀幕,我深感自己既是編者,同時也是亟須重新受洗的“教徒”,此“洗禮”所指亦有二:既指學識,更指靈魂。從這意義上,也可謂我和我的編委,是差不多與讀者站在同一地平線。我們不是傳教士,也不是舍身為人間盜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我們所以從五湖四海聚到獨秀峰下,齊心協力編《讀本》,是因為我們皆祈愿能有這么一個機遇,可將曾真誠地感動過我們、并將繼續(xù)深刻影響我們生命歷程的那些思想暨文字,編成一本書,讓現在那些渴望“精神成人”的大學生(其間將有我的孩子)也用心讀一讀,或許他們也會有所感動有所思。最后,我要感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及其社長蕭啟明,責編趙明節(jié)、楊勝剛,感謝他們在《讀本》一案所體現的出版家的眼光、氣度與責任心。我還要感謝我的尊敬的編委丁東(山西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彬彬(南京大學教授)、李新宇(吉林大學教授)、劉鋒杰(蘇州大學教授)、邵建(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富華(浙江嘉興學院副教授)、謝泳(山西省作家協會《黃河》雜志編輯),感謝他們?yōu)椤蹲x本》所貢獻的睿智等。
內容概要
生命于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偶然,然而每個個體又不得不最終擔當起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個人該如何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義,從而使生物學層面的個體生命真正轉化為文化學層面的“主體角色”,并穿越欲望主體,向自由的精神境域邁進?又如何承擔和消化外在的和精神的風暴,錘煉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籌劃,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詩意居所?
創(chuàng)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達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華自我,守住生命的熱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與廣度——從而形成整體的人文自我,凸現人文情懷,讓生命走向豐富、充盈、絢麗、深刻。
作者簡介
夏中義,現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任。上海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博導。
書籍目錄
本卷導言第一章 大學:人文精神的旗幟我的大學觀“高貴的精神隱修院”北大校長論北大《梅貽琦先生紀念集》序大學的深層溫度永遠的校園編者旁白第二章 人生須活出意義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幸福、獻身和意義成為一個人意味著什么?自我實現者的創(chuàng)造力我的世界觀信條編者旁白第三章 回到日常超越日常當代生活秩序的危機狀況內心生活的消失凡夫俗子批判精神的魅力為學與為人“慢慢走,欣賞啊!”日常生活的“為我們存在”編者旁白第四章 心靈因博大而悲憫感恩與善待散文詩四章俠出于偉大的同情我有一個夢無夢樓隨筆巨人何以成為巨人人道主義良心編者旁白第五章 青春?性愛?身體青春期性欲與可愛合乎道德的性行為指南愛在人生中的地位愛與意志心靈的羞澀與身體的羞澀編者旁白第六章 婚姻?家庭?代溝婚姻性革命與婚姻進步有關同性戀的倫理問題獨身生活與對它的喜愛法律能懲罰婚外情嗎?論父母與子女代溝的無法預期的反響編者旁白第七章 我是女性但不主義論性別的特性神話與現實女人的職業(yè)自我之孤獨男權回潮編者旁白第八章 角色的自期與自律榮譽與愛榮譽我是要被獻祭的康德的生平、著作與性格探索的動機責任-榮譽-國家以政治為業(yè)的含義論學兩則《新人口論》二題編者旁白第九章 直面苦難的勇氣面對苦難四題勇氣來源于“不合時宜”的偏執(zhí)嚴酷時代里的證詞中國需要這樣的思想家梁漱溟的骨氣西西弗的神話編者旁白第十章 生與死的對話關于死、關于生的對話關于死的反思解放被死亡奴役的心靈自由的死選擇性死亡巨子遺囑死亡與永生編者旁白
章節(jié)摘錄
“高貴的精神隱修院”,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對位于巴黎拉丁區(qū)中心于爾默街的母?!屠韪叩葞煼秾W校的精辟概括。大師云集,精英薈萃。當筆者有幸在這座心儀已久的舉世聞名的巍巍學府從事哲學訪問學者工作時,崇敬之情無以言表。由于培養(yǎng)高水平教師和從事科學研究并重,巴黎高師建校兩百多年來(成立于1794年),真可謂桃李芬芳。其中不僅有像免疫學之父——路易?巴斯德這樣里程碑式的大科學家,而且還有來自物理、化學、文學、經濟學等學科的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有7位數學最高獎——費爾斯獎的獲得者。不僅有“法國地理學派之父”保羅?維達爾,“年鑒學派”創(chuàng)始人馬克?布洛克和呂西安?費夫爾,語言學家杜梅澤爾,而且還有社會學大師杜爾凱姆、布爾迪厄、萊維?布留爾、馬塞爾?莫斯,法國總統(tǒng)蓬皮杜等社會政要。雷蒙?阿隆、柏格森、卡瓦耶斯、伊波利特、康吉萊姆、薩特、梅洛?龐蒂、阿爾都塞、西蒙娜?韋伊、讓凱萊維奇、福柯、德里達、米歇爾?塞爾等,個個都飽享了靈光熠熠的法蘭西文化的恩惠,以其震古爍今的哲學偉績持久地報答著母校的培育之恩。稍加留意,便可發(fā)現,他們大都是現當代法國乃至世界哲學舞臺上的主角,其中不乏哲學界的執(zhí)牛耳者和翹楚。這些名聲顯赫的巴黎高師哲學系系友大都屬于或介于兩個截然對立的陣營:一是有關知識、合理性和概念的“概念哲學”,一是有關經驗、含義和主體性的“意識哲學”??ㄍ咭?、康吉萊姆、阿爾都塞、福柯屬于前者,柏格森、薩特、梅洛?龐蒂屬于后者,而德里達、米歇爾?塞爾則試圖在這兩者進行調和,但張力依然存在。整個20世紀的法國哲學不就是在這兩者的沖突之中發(fā)展的嗎?張力雙方此消彼長的歷史圖景不就是整個現代西方哲學史的一個縮影嗎?巴黎高師哲學系之所以“群星燦爛”,固然有優(yōu)秀生源(在校生約100人,經幾輪嚴格篩選,錄取率近為1/20)和鐵的作息紀律(規(guī)定每天近14小時的學習時間)作保障,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師生無不受“自由求索創(chuàng)新”這一倡導個性張揚的“高師”精神的澤溉。哲學家貝爾納?亨利?萊維曾坦陳,他們以近乎宗教崇拜的心情傾聽拉康、列維?斯特勞斯、阿爾都塞、??潞桶蜖柼氐却髱煹恼n程。大師的言傳身教引導著年輕學子去解悟無盡的堂奧。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者阿爾都塞在母校執(zhí)教達32年(1948~1980),曾任哲學系主任。拉康從1964年起就在高師開設精神分析研討班。福柯、德里達也曾在母校執(zhí)教。福柯推翻了近代以來西方兩百多年人類學主體主義及其大寫的主體和大寫的歷史;德里達則解構了作為西方哲學傳統(tǒng)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和“在場”的形而上學。他們的影響早已逸出了哲學圈,滲入史學、法學、文學、醫(yī)學、心理學等領域。巴黎高師并非與世隔絕。羅曼?羅蘭稱其為“隱修院”,主要是為了強調“高師人”可在那里隨心所欲地自由思考。但在他們眼里,自由思考就是為了采取現實行動,甚至認為理論就是實踐。每逢關鍵時刻,“高師人”都能挺身而出,把自己自由的思想付諸行動。當我站在那道鐫刻有密密麻麻的殉道者、自由斗士名字的高墻前,才真正深切地體會到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神圣,什么是崇敬。如在納粹占領時期,物理學家、抵抗戰(zhàn)士喬治?布呂阿死于集中營,哲學家、“北方解放運動聯絡網”創(chuàng)始人卡瓦耶斯慘遭納粹槍殺等。薩特曾親歷戰(zhàn)爭的體驗,親手創(chuàng)建《現代》、《解放報》,支持1968年“五月風暴”的學生運動,在1972年11月27日走上街頭參加支持入境移民的示威運動,所有這些都是其“介入現實”態(tài)度的實際體現。而福柯更是身體力行把知識與權力的關系強調到一個新的高度:1971年創(chuàng)立“監(jiān)獄報道小組”;1972年與薩特一起為人境移民的權益奔走呼號;1975年轉赴西班牙為遭受不公正判決的死囚進行請愿活動;1978年關注伊朗革命;1979年聲援越南船民;1981年心系波蘭團結工會的命運等。作為社會底層的發(fā)掘者,??略诎d狂、犯人、精神病人、性倒錯者等邊緣問題上,傾注了一生的心血。無疑,只有把理論創(chuàng)新與現實關懷有機結合起來,方顯示出“高師人”的大師風采和無盡的人格魅力!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大學的教育功能不僅是教育培訓、培養(yǎng)專門人才,更在于造就人,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大學生的思維能夠與人類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聯系。 人文就是審思人生,對生命進行終極意義的叩尋,對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與命運進行全方位的深層觀照。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自由、自覺、批判的精神。 大學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幟,是大學生“精神成人”的搖籃。
編輯推薦
《人與自我》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大學的教育功能不僅是教育培訓、培養(yǎng)專門人才,更在于造就人,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大學生的思維能夠與人類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聯系。人文就是審思人生,對生命進行終極意義的叩尋,對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與命運進行全方位的深層觀照。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自由、自覺、批判的精神。大學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幟,是大學生“精神成人”的搖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