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飛鴻,崔晟 主編 頁數(shù):47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著重突出了人文知識,在講文學史的同時向讀者傳遞出人文理念。所謂人文,最早見于《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边@里的人文指詩書禮樂及其教化。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人文一詞都包含著“人”和“文”兩重含義,即包含著“理想的人性”和“文化的教化”兩方面的內涵。人文知識即關于人文領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領域的基礎知識,如歷史、文學、法律、藝術、哲學、道德知識等。人文知識博大精深,內涵深刻,飽含哲理,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先秦文學 上古神話 《山海經(jīng)》 《穆天子傳》 《詩經(jīng)》 《尚書》和《春秋》 《左傳》 《國語》 《戰(zhàn)國策》 孔丘與《論語》 墨翟與《墨子》 孟軻與《孟子》 老子與《道德經(jīng)》 莊周與《莊子》 荀況與《荀子》 韓非與《韓非子》 屈原 《離騷》和《九章》 宋玉第二章 兩漢文學 漢賦 賈誼 司馬相如 揚雄 班固 張衡 司馬遷 《史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漢樂府與漢樂府民歌 《陌上?!放c《孔雀東南飛》 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 《漢書》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詩文 正始詩文 陸機、潘岳與太康詩風 左思、劉琨與詠史詩 陶淵明生平 陶淵明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謝靈運與山水詩 鮑照與七言詩 齊代詩文 梁代詩文 陳代詩文 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 北朝的散文 劉勰與《文心雕龍》 《典論·論文》與《文賦》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學 隋代詩歌 初唐四杰 陳子昂 張說與張九齡 孟浩然 王維 王昌齡 高適 岑參 李白 杜甫 孟郊與韓愈 元稹、白居易與新題樂府詩 劉禹錫與柳宗元 唐代古文運動 唐傳奇 杜牧 李商隱 溫庭筠 南唐詞人與李煜第五章 宋代文學 北宋初三大詩歌流派 梅堯臣與蘇舜欽的詩 歐陽修與詩文變革 王安石 北宋中期的詞 蘇軾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李清照 楊萬里與范成大 陸游 辛棄疾 嚴羽與《滄浪詩話》 文天祥及南宋末期詩人 遼代散文 金代散文第六章 元代文學 關漢卿 王實甫與《西廂記》 白樸的雜劇 馬致遠的雜劇 鄭光祖的雜劇 元代前期散曲創(chuàng)作 元代后期散曲創(chuàng)作 元代前期詩歌 元代中期詩歌 元代后期詩歌 高明與《琵琶記》 四大南戲 小說話本第七章 明代文學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宋濂與劉基 臺閣體 明代前期戲劇 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說 前七子 吳中四才子 唐宋派及歸有光 后七子 公安派 竟陵派 小品散文 《金瓶梅詞話》 《醒世姻緣傳》 馮夢龍與“三言” 凌瀠初與“二拍” 湯顯祖第八章 清代文學 清初期詩歌 清初期詞 清初期散文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清代初期長篇小說 李玉與蘇州劇作家 《閑情偶寄》 洪異與《長生殿》 孔尚任與《桃花扇》 清中期戲劇 清中期詩歌 清中期詞 清中期駢文與散文 龔自珍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曹雪芹與《紅樓夢》 李汝珍與《鏡花緣》 彈詞與鼓詞 清后期詩歌 清后期散文 清后期詞 清后期俠義小說 清后期四大譴責小說第九章 現(xiàn)代文學 從思想啟蒙到文學革命 文學社團與文學期刊的涌現(xiàn) 魯迅生平和思想發(fā)展 《吶喊》與《彷徨》 《阿Q正傳》 《朝花夕拾》與《野草》 問題小說 人生派寫實小說 鄉(xiāng)土小說 郭沫若的生平與思想發(fā)展 《女神》 1921年前白話詩 1921年后新詩創(chuàng)作 聞一多、徐志摩與前期新月詩派 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語絲派”和朱自清的散文 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成立 茅盾的現(xiàn)代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 老舍的市民小說創(chuàng)作 巴金與永遠的三部曲 沈從文與湘西世界 左翼新人小說 東北作家群 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群 李劫人與大河小說 殷夫及中國詩歌會諸詩人的政治抒情 詩創(chuàng)作 臧克家、田間等新詩人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 戴望舒與現(xiàn)代詩派 1928年至1937年各流派代表散文創(chuàng)作 曹禺的戲曲創(chuàng)作 田漢、洪深的新劇作 夏衍和李健吾的劇作 諷刺暴露小說 體驗追憶小說 張愛玲的現(xiàn)代傳奇 錢鐘書與《圍城》 張恨水與現(xiàn)代通俗小說 趙樹理的小說創(chuàng)作 孫犁、劉白羽的短篇小說 胡風與七月派 艾青的詩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第一章 先秦文學上古神話神話的產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記錄下來則較晚。我國古代缺乏系統(tǒng)地記載神話的專門典籍,但在《山海經(jīng)》、《莊子》、《楚辭》、《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神話傳說。雖大多屬于片斷的記錄,不夠系統(tǒng)、完整,但內容非常豐富,堪稱瑰麗多姿。按其內容劃分,現(xiàn)存中國古代神話主要包括創(chuàng)世神話、自然神話、英雄神話和傳奇神話四類。創(chuàng)世神話對于世界產生和人類起源的探索與解釋,構成了創(chuàng)世神話的基本主題。天地是如何開辟的?萬物是怎樣生成的?人類是從哪里來的?總之,世界是怎樣產生的?這個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問題,是意識發(fā)展處于開始階段的原始人類首先要思考的,難怪它要成為所有神話中最普遍的主題了。創(chuàng)世神話的創(chuàng)作者們盡管不可能對這些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但他們那充滿幻想的描述卻極富魅力。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話雖然形成文字較晚,但仍然特色鮮明,動人心魄。無論是天地混沌、盤古首生、宇宙開辟的神話,還是女媧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都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宇宙的開端以及人類的誕生這些重大問題的思考、探索和解釋。它們看似荒謬而無道理,卻充分反映了我們的祖先認真探索、大膽想象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下為創(chuàng)世神話依據(jù):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屈原《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同上)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列子·湯問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監(jiān)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淮南子·覽冥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說林訓》)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許慎《說文解字》)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數(shù)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歷紀》),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fā)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繹史》卷一《開辟原始》引《五運歷年記》)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郭璞注)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zhí)扇,象其事也。(李冗《獨異志》卷下)女媧本是伏羲婦(一作“女媧伏羲妹”),恐天怒,搗煉五色石,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盧仝《與馬異結交詩》)第一段畫二人,右為伏羲……下身鱗尾環(huán)繞,向左;左為女媧……尾亦環(huán)繞與右相交。中間一小兒,右向,手曳二人之袖,兩腳卷走。(容庚《武梁祠畫像考釋》)伏羲一名,古無定書,或作伏戲、庖犧、宓羲、慮羲,同聲俱可相假。伏羲與檗瓠為雙聲。伏羲、庖犧、盤古、粲瓠,聲訓可通,殆屬一詞。無問漢苗,俱自承為盤古之后,兩者神話,蓋同出于一源也。(常任俠《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自然神話大自然森羅萬象,千變萬化,威力無窮,神秘莫測,使得原始人類由迷惑而生畏懼,由畏懼而生崇拜。在他們看來,大自然如此生機勃勃,富于活力,儼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實體;而風云雷雨、山川鳥獸,則無不被他們認作神靈。在這種“萬物有靈”觀念的啟示下,他們通過想象、幻想和聯(lián)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現(xiàn)無形的自然力,進而創(chuàng)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以這些形象為主體的故事,這便是自然神話。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自然神話頗為出色。如主宰晝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鐘山之神”“燭陰”,“十日所浴”的神樹“扶?!保c日逐走的神獸“夸父”,銜木石而填東海的神鳥“精衛(wèi)”等等,都是自然神話中的著名主角。自然神話多以鳥獸樹木之類自然物為主體,它們反映了原始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與解釋,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下為自然神話依據(jù):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山海經(jīng)·海內東經(jīng)》)
編輯推薦
《學海揚帆:中國文學簡史》是面向廣大學子和青少年編輯的一套跨越歷史、地理和文化的業(yè)余讀物,包括人類各階段、各地域的傳統(tǒng)、歷史、戰(zhàn)爭、文化、文學、和文明的狀況和發(fā)展,介紹了一些影響世界和歷史的名人、事件,是廣大青少年和學子休閑閱讀的佳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