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楊東勝
內(nèi)容概要
趙佶(1082——-1135),廟號宋徽宗,號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圣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雖為亡國之君,卻是名垂藝術(shù)史的畫家、書法家。
趙佶酷愛藝術(shù),且才華橫溢,能書善畫,兼擅婉約詞。他廣泛搜求古今名畫1500余件,分列14門,編為《宣和睿覽集》,又敕令編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shù)史書籍,為美術(shù)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對研究美術(shù)史有相當大的貢獻。他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并利用皇權(quán)推進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shù)有了空前的發(fā)展。
趙佶在繪畫上,山水、花鳥、人物、墨竹,無不精能,尤其擅長花鳥,他重視寫生,極強調(diào)細節(jié),以精工逼真著稱。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等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瘦挺爽利,側(cè)鋒如蘭竹,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瘦金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zhuǎn)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zhuǎn)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十分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yīng)為“瘦筋體”,以“金”易“筋”,美其書為金,取富貴義,是對御書的尊重,同時也是以挺勁自詡。這種瘦金體,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后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瘦金體因其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為后人競相仿效,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趙佶的高度,真可稱為古今第一人。趙佶傳世的書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
《千字文》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后百行,朱絲界欄,素箋本,上海博物館藏,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冊中落款“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崇寧三年(1104)初春童貫率軍滅亡吐蕃宗喀國,給宋帝國帶來許久不見的軍事上的榮耀,成為民族英雄。趙佶為表彰童貫,而特意書寫《千字文》賜給童貫。此時趙佶的瘦金書體己初具規(guī)模,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靄然”之感,又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如“屈鐵斷金”。當年趙佶應(yīng)不止書寫一卷《千字文》,而這一卷《千字文》布局合理,行筆流暢,當是經(jīng)挑選的較滿意之作。全篇字形一般呈長形,張弛有度,有一種秀美雅致、舒暢灑脫的感覺。其用筆舒展、遒麗,筆畫瘦直挺拔而有彈性.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nèi)斂,尾鉤銳利;運筆迅疾,連筆飛動而干脆,有些連筆字像游絲行空,已近行書,靈動娟麗,充滿歡暢流利之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