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漓江 作者:約翰·巴勒斯 頁數(shù):276 譯者:林東威,朱華
Tag標簽:無
前言
在20世紀中后期至今席卷全球的聲勢浩大的環(huán)境保護運動中,美國一直居于無可爭辯的領導地位。它有著壯美的自然風光和廣博的自然資源,有著眾多熱情倡導環(huán)境保護和環(huán)境倫理的思想家和科學家,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積極獻身環(huán)保運動的組織和個人,但最為重要的是,美國有著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尤為突出的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tǒng)。作為構(gòu)成美國文化獨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和現(xiàn)代環(huán)境主義的主要精神源泉,這一傳統(tǒng)已不僅是美國人民引以為自豪的一份遺產(chǎn),更成為全世界所有關心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人們共同珍愛的心靈財富。而這一傳統(tǒng)的核心部分就是獨樹一幟的美國自然文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美國自然文學——以及它所承我的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理念——在理論上和精神上直接推動了近現(xiàn)代的環(huán)境運動。從初次踏上北美土地的第一批移民開始,對土地的情惑,對荒野的迷戀就一直決定著美國文化風景的主色調(diào)。美刊堅的主要締造者之一、美國的“精神國父”杰弗遜總統(tǒng)本人就是個熱忱的自然愛好者,一位出色的園丁。三百多年來,一大批美國文化精英(包括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宗教家和學者)以他們作品中獨特的個性魅力。
內(nèi)容概要
巴勒斯就像一個熱愛腳下泥土的老農(nóng)那樣熱愛著身邊的一花一鳥,一草一木,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沒有任何夸張與雕飾,也沒有任何酸腐和矯情,而是像呼吸一般自然。他已完全融身在那片生機盎然的天地——林中鳴唱著的隱士鶇和知更鳥,早春最先綻出白色小花的延齡草,夏季濃蔭蔽目的山毛櫸樹林,狐貍的巢穴,鼬鼠的狡黠,螞蚱和蚯蚓,以及蜜蜂的集體舞蹈…… 本書從巴勒斯的二十五部自然散文集中選取最精彩的篇章,使讀者得以領略巴勒斯那平實謙和、新鮮優(yōu)美的散文風格。像感受花的芳香那樣靜靜地品讀吧,從巴勒斯打開的一扇扇“自然之門”走過去,你就走進了廣闊而神奇的大自然的課堂。
作者簡介
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1837-1921),是美國自然文學的先驅(qū),被譽為“美國鄉(xiāng)村的圣人”、“走向大自然的向?qū)А薄ⅰ傍B類王國的代言人”。包括西奧多·羅斯??偨y(tǒng)在內(nèi)的許多人,都是看他的書長大并沿著他的腳印走向自然的。
巴勒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哈德遜河畔的鄉(xiāng)間度過的,他在這里過著農(nóng)夫與作家的雙重生活,以研習自然、描寫自然為己任。他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點就是淡化自我,以一種更純真的方式感受、觀察和描寫自然,引導人們?nèi)ラ喿x自然這部大書,做大自然的忠實學生。他的著名作品有《醒來的森林》、《冬日的陽光》、《鳥與詩人》、《自然之道》、《鳥與樹》、《葉與蔓》和《楓樹下》等。
書籍目錄
前言 敬畏自然,修煉靈魂第一章 大自然的哲學第二章 山徑幽幽第三章 觀與思第四章 小溪·河流·大海第五章 巖石·土地第六章 春——自然之門微啟第七章 夏——自然之門洞敞第八章 秋——自然之小憩第九章 冬——自然之門掩閉第十章 楓糖飄香第十一章 植物之美第十二章 昆蟲與兩棲動物第十三章 哺乳動物的生活第十四章 鳥之趣第十五章 鳥之聲第十六章 鳥之巢第十七章 自然的聲息做大自然的學生(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大自然的哲學 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其實就近在眼前,不用花費分毫。每個人自家門前都有一片完整富足的天地。我曾經(jīng)擁有,以及正在擁有的,隨時都可以成為你的——你只需伸出手來,將它們?nèi)∽??!都s翰·巴勒斯:男孩與男人》 你只要靜靜地坐在樹林里,草地上,或是溪邊湖畔,各式各樣讓你感到興味盎然的東西自會涌到你的面前——小鳥,昆蟲,還有其他各種小動物;而當你的眼睛逐漸適應了周遭的景物和光影的變化之后,你也許會突然發(fā)現(xiàn)你尋覓已久的某種植物,某一種花,這時你會感到莫名的驚喜。所以,從更大的意義上說,自然的學生和愛好者們比起那些汲汲于世、上下奔走求新獵奇的人們自有一種優(yōu)勢,他們足不出戶,便可觀賞大自然在他面前列隊而過。宏偉的星球在你眼前轉(zhuǎn)動,宛如一扇旋轉(zhuǎn)櫥窗;四季更迭,好比穿行于一個個陌生而新奇的國度;地球上各個地帶,帶著它們所有的美麗與奇跡,經(jīng)過你的門前,并久久盤桓。 這是怎樣的一次不曾有一個夜晚離開爐畔便能享受到的奇妙之旅??!圣皮埃爾說得好,一個人只要在他自家園地里巡游一遭,自然的偉力與奧妙便會在他心底涌現(xiàn),那強烈程度不亞于周游世界后的感受。我坐在哈得遜河畔的檜樹林中,每年都計劃著要去趟佛羅里達或者西印度群島或者太平洋海岸,可季節(jié)一個隨著一個流逝,我仍在原地蹉跎,心中自問:或許,如果我靜下心來,保持足夠的警醒,這些地方就會向我走來?我會在此固守,而最終并不會錯過什么。問題在于,當大山真的向穆罕默德走來的時候,穆罕默德是否知道。有時一只兔子,一只冠藍鴉或是小林鶯會把一片樹林帶到我的門口。看到河里一只潛鳥,加拿大的湖泊也就盡收眼底了,海鷗和鶚帶著大海的味道來了。夜半雁鳴,會讓人想起什么呢?那鼓翅掠過,或是在大片冰面上滑移的白頭海雕,難道不曾攜來高山的氣息嗎? 一個春天的早晨,五只天鵝排成一列飛過我的倉房上空,向北方進發(fā)__一列駛向拉布拉多的直達快車。比起在棲息地見到它們,眼前這幅景象更令人振奮。它們在我心中吹入一陣清風,好像一首詩中的一段華美篇章。那巨大的翅膀上下拍動,多么輕柔;借著春風的鼓舞,它們飛得多么從容自在!另外一次,我見到一行飛鳥——或許也是天鵝——飛向北方,它們飛得實在太高了,看上去就像藍天上一道淡淡的波狀黑線。它們肯定有兩到三英里那么高。當時我正在專心致志地盯著一片云彩,看它朝哪個方向移動,那些鳥兒突然進入了我的視野。假如我的視線稍微錯開一點,也絕不會見到它們了。那時已是將近日落時分,看樣子它們是準備連夜兼程了。它們奮力疾飛,整個隊列看起來略微有些左右搖擺,像一條蜿蜒的長蛇,似有還無,劈空而行。多么暢快的空中高速公路!——從墨西哥灣到哈得遜灣的自在之旅。 再就是那些特點分明的四季,那豐富的色彩和光影變幻——這些都是萬萬不可錯過的;尤其是當你從自己家中那一方小天地遙望出去,這些季節(jié)的變換就更顯得壯美和意味深長。要想讓自然回家,與她親近,你的心必須在家。對一個局外人和旅人來說,她也是個局外人和旅人。一個人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最終會構(gòu)成他自我的一部分,他已經(jīng)把自己播撒在大地之上,他的情感思緒都與之息息相通。他對天邊遙遠的地平線都會有一種微妙的感受,樹被伐了,他會流血;山被毀了,他會疼痛。農(nóng)夫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把自己種在地里,砌進石墻,憑著自己的辛勞讓大山都為之感動呢!這種家園情懷,這種把自然延請至家中的態(tài)度,對一個自然觀察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他用來捕獲自然之美的粘鳥膠,是那扇接納他進入風景深處的隱秘之門?! ∫粋€人周圍的森林原野、溪流河湖都是一本書,從中他會汲取無窮的樂趣,只要他愿意。僅僅泛泛地瀏覽是不夠的,他必須能譯出書中的語言、符號和象形文字。這是一部玄奧簡古的奇書,約略之處需賴讀者本人的心智加以補充。無論如何,這是一門值得深入研讀的課程。吉爾伯特·懷特說過,只有在全面徹底地研究過一個地區(qū)的動植物物種之后,該地區(qū)自然史的豐富性才能被真正揭示出來。他對自己生活的那一地區(qū)的鳥類孜孜研究達四十多年,仍未窮盡這一課題?! ∥铱傄詾槲覍ψ约杭腋浇牡貛г偈煜げ贿^了,直到四月的某一天,當我比平時再稍微細致些觀察一個小小的半死水湖的時候(我曾不止上百次地觀察過它),我突然發(fā)現(xiàn)水里有幾十個小東西,對我來說,它們就像許多種昆蟲若蟲那樣陌生。它們有一英寸到一英寸半那么長,部分像魚,身體半透明,一條黑褐色的細線(顯然是這小動物的生命線,并用以支撐它那幾乎難以察覺的小小軀殼)貫穿全身。它們懸浮在水中,或是迅捷地向前游動,借助兩排像是從背部生出來的彎曲而毛茸茸的細小附肢——好像某種帶冠毛的波狀翅膀。這到底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們和科學界的熟人也沒人知道。我于是寫信給一位飽學之士——一位魚類學權(quán)威,向他盡可能詳盡地描述了這種小動物。他回信說那不過是葉足類甲殼動物的一個習見種,學名是Eubranchipus vernalis?! ∥疫€記得,在緬因州森林的時候,我們的向?qū)Э吹轿覍Ω鞣N植物總有自己的一套名稱,就常常向我問起那些他不知道的花名。每當我說出個完整的拉丁名稱時,他就顯出一副大為嘆服并心滿意足的樣子。他家鄉(xiāng)荒野里這些默默無聞的植物居然能被冠以如此高深的拉丁文名字,這顯然使他備感欣慰,這說明緬因森林還沒像它看上去那么偏遠落后——而他也并非生活在植物學尚未企及之處。同樣,我也十分滿意地得知我那新奇的“小魚”已經(jīng)過確認并被正式命名,這拉丁學名讓人頓覺肅然;那位學究又補充說,這動物還有個俗稱,叫“仙女蝦”,這讓我更感到一種深沉的快樂。它那空靈虛渺的形體和輕柔細致的步履確實是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可它那滿是奇形怪狀的褶皺的大腦袋,再配上兩只鼓凸凸的大眼睛,倒像是個土地爺。興許是仙女戴了面具,在凡人面前有意扮出一副怪模樣。接著,這些小家伙就像變戲法似的又從土里冒了出來。我是在附近一道犁溝里發(fā)現(xiàn)它們的,那里原先是一片沼澤地。地是上一年秋天就犁過的,把潮濕的泥土都翻了上來;現(xiàn)在那兒積了一小潭水,四月的陽光像一道魔咒,喚來這些如夢如幻的小精靈?! ψ匀换?qū)ζ渌魏问虑榈慕虠l到頭來往往是一條忘恩負義的狗,反會去咬那牽它的手。我寧愿用經(jīng)驗說話。我曾一度確信蜜蜂不會飛到蔓生草莓樹花上,可四月的一天當我在林中漫步時,我看到一叢草莓樹,上面落滿了蜜蜂。它們迫不及待地爬過葉子和青苔,直奔花叢。我把恰巧帶在身邊的蜂蜜喂給它們,它們卻根本不屑一顧。我觀察此種植物已有二十多年了,從未見到蜜蜂前來光顧。在同一個季節(jié),我還見到過蜜蜂落在血根草和瓶爾小草的花上采蜜。從此我再不敢妄加斷言說哪種花是蜜蜂不會飛上去采蜜的。維吉爾曾提到過蜜蜂飛到紫羅蘭上采蜜,依我看會的。我曾見過它們在白橡的花序上忙碌,而白橡并不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蜜源植物。仲夏時節(jié),它們從光滑的鹽膚木上大有收獲,到了三月份,又在臭菘上采集到大量花粉?! 〕晒τ^察大自然的一個秘訣就是善于見微而知著,見一毫而知雄獅之穴。你必須重視零零星星的線索,把它們拼湊成形。雜質(zhì)總是與真理并存。自然之金乍看之下并不像金子,它必須在觀察者的心中百煉成金。要達到這一步,你得先萃取并淘洗堆積如山的石英和沙子。關鍵是要領會大自然的暗示。不諳此中奧妙的人們總是急于跟隨觀測者出發(fā)去尋找金礦,殊不知那觀測者心中的珍貴礦床在他們看來無異于一堆碎石沙礫。一個人散步時的眼中所見,那些鳥獸花草,風景天空,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了——直到經(jīng)過某種精神和情感過程的加工,它們的真正價值才彰顯出來。未經(jīng)切割之前,鉆石看上去與一顆小卵石沒什么分別。自然所提供的只是暗示和粗糙的真理。你必須把那些原始素材消化吸收,再傳譯出來。這時,理念悄然溜了進來,在不知不覺中散發(fā)魅力。我們所見之物的內(nèi)在意義并不止于我們所見。同樣一件東西,在你看來可能意義重大,對我則無甚價值。某件事物一旦通過人的心靈,就像流淌在他血液中的石灰質(zhì)和鐵一樣,便被賦予了某種它從所未有的新的特質(zhì)。你可以到田野或森林里徑直摘取那些看上去成熟的果實,不需其他任何借助,可是放在科學和藝術上,這方式就行不通了。這里,真理要經(jīng)過擇取和解釋——必須由人的意象活動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出色的觀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提煉和轉(zhuǎn)化的過程,而其中的奧秘就在于當你見到原始材料的時候,你要能認得它。(節(jié)選自《征候與季節(jié)》)
編輯推薦
在自然的靈光下漫步,做一會兒流浪的圣徒?! ∥业目鞓穪碜耘c天地相始終的大美。它就藏在巖間,附在樹上,它與那原始的野性密不可分,它誕生于每一處蕪雜與缺陷,它與鷹隼一同棲落在橡樹的枯樁上,烏鴉將它從翅上抖落,把它織入用粗枝敗草措建的巢中,它在狐貍的嗥吠中,在老牛的哞聲里,它隱身于每一條幽幽山徑。我不是它的觀眾,而是它的一部分。它的美不在于外表的裝飾,而是深深植根于大地之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