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英] 亞瑟·克拉克 頁數(shù):289 字數(shù):170000 譯者:陳經(jīng)華,江昭明
Tag標簽:無
前言
如果你是科幻小說讀者,就很可能已經(jīng)讀過阿瑟·克拉克,因為他是世界科幻最具影響力的三巨頭之一;即使你很少看科幻小說,你也可能會“認識”這位英國科學家,因為他是全球衛(wèi)星通信理論的奠基人。當你使用手機或收看衛(wèi)星電視時,應該對這位技術創(chuàng)想家心懷敬意。 作為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獲得了三次雨果獎、三次星云獎,于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xié)會(SFWA)授予了終生成就獎——大師獎。在世界科幻史中,只有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能與其比肩。 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在英國薩默塞特郡的邁因赫德鎮(zhèn)。他從小就喜歡閱讀美國科幻雜志,沉溺于對未來的神奇幻想之中。但是在中學畢業(yè)后,由于無法支付上大學的費用,他只好在倫敦教育委員會負責養(yǎng)老金的部門中擔任審計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從事與雷達技術相關的工作。 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后一年,即1945年,他在《無線電世界》(WirelessWorld)雜志十月號上發(fā)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關于衛(wèi)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衛(wèi)星能提供全球范圍的無線電覆蓋嗎?》(Extra-Terrestrial Relays.Can Rocket Stations Give World-wide RadioCoverage?)。該論文詳細論述了衛(wèi)星通信的可行性,為日后全球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戰(zhàn)后,克拉克到倫敦的國王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shù)學,1948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 1946年,克拉克在《驚奇科幻故事》(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雜志上發(fā)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說《援救隊》(Rescue Party)。在進行寫作的同時,他還擔任了《科學文摘》(science Abstracts)雜志的助理編輯。1951年,克拉克出版了他兩部科幻長篇《太空序曲》(Prdude to Space)和《火星之砂》(The Sand of Mars),成為一名全職作家??死说脑缙谛≌f深受英國早期科幻代表人物奧拉夫·斯特普爾頓的影響,充滿了利用科學知識探索開發(fā)太陽系的樂觀主義情緒。 1951年,克拉克為BBC(英國廣播公司)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崗哨》(The Sentinel)。盡管該作品最后并沒有被采用,但它卻深刻地改變了克拉克的作家生涯。因為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便是以《崗哨》為藍本寫成的,而且從此之后,克拉克的小說中開始出現(xiàn)神秘主義元素,并將背景放在宏大的宇宙之中,講述的大都是技術高度發(fā)達卻又充滿偏見的人類在遭遇了更高級的外星智慧生物后的故事。在這類小說的代表作《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1953)、《城市與群星》(The City and the Stars,1956),以及“太空漫游系列”(2001 Series)和“拉瑪系列”(RamaSeries)中,這種不同文明之間的遭遇最終促使人類“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童年的終結》是克拉克第一部堪稱經(jīng)典的科幻小說。小說開始的場面,即外星人的太空飛船突然降臨人類各大主要城市,曾先后被多部影視劇借鑒,比如著名的《獨立日》。而在風靡世界的即時戰(zhàn)略游戲《星際爭霸》中,蟲族(Zerg)也與小說中的外星人頗為相似:它們都擁有“母巢”(hive mind)式的集群意志,而蟲族的宿主的名字“overlord”甚至就是直接照搬小說中外星人的稱謂。在1988年《軌跡》(Locus)雜志讀者投票獎中,《童年的終結》位列“永恒經(jīng)典”(All-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城市與群星》描繪了一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的宇宙城市,億萬年的時光流逝,城市居民已經(jīng)忘卻了城市穹頂外燦爛的星光。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其為“描寫遠未來最富想象力的作品”。
內(nèi)容概要
《天堂的噴泉》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兼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得意之作。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造“宇宙升降機”的設想——人類可以從同步衛(wèi)星上放下一條用超級纖維制成的“纜索”
,在地球與天空之間建成一條“索道” 。然后,
利用此索道建造起一座空間軌道塔,為利用電能往返于地球和衛(wèi)星之間的“宇宙特別列車”提供行駛的軌道。人類可以把它作為通往星際的起點站。這一設想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阿瑟·克拉克(1917—2008)
英國科幻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并稱為現(xiàn)代科幻“三巨頭”。其代表作包括《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漫游》《與拉瑪相會》(獲雨果獎、星云獎)及《天堂的噴泉》(獲雨果獎、星云獎)等科幻史上的杰作。
與另兩位“巨頭”相比,克拉克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屬于“硬科幻”,視野宏大,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同時飽含人文關懷,充滿對人類文明終極意義的探索。
克拉克早在1945年即提出利用同步衛(wèi)星實現(xiàn)全球通信的設想。由于他的這一偉大貢獻,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將赤道上空的同步衛(wèi)星軌道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書籍目錄
第一部 宮殿
第二部 寺廟
第三部 洪鐘
第四部 高塔
第五部 攀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13.拂曉時的影子 當摩根走出貴族宅邸式的拉納普拉大飯店時,時間是凌晨四點,夜空晴朗無云。他并不樂意在這個時刻動身,可是薩拉特教授已經(jīng)把一切安排妥當,并一再保證,早起的種種不便一定會得到圓滿的補償。 “不到斯里坎達山頂看一看黎明的景色,您就無從認識此山的真面目?!彼f,“另外,佛爺——也就是馬哈法師,在別的時間里都不會客。他認為,這是擺脫那些好奇但無誠心的游客的最好方法?!?那位塔普羅巴尼司機是一個令人生畏的饒舌者,仿佛故意跟人過不去似的,一刻不停地說這問那——他顯然存心想摸摸乘客的底細。盡管招人厭惡,可他卻又顯得十分憨厚,讓人很難發(fā)火。 摩根真心希望在車子飛也似的急轉彎時,他的司機別再絮叨而是多加小心。當汽車費力地向山上爬去時,無數(shù)的深淵和懸崖從身旁閃過……這條路乃是19世紀軍事工程的一項杰出成果,修建于最后的殖民大國與內(nèi)陸倔強的山民最后一次作戰(zhàn)時期。但這條路一直沒有改建為自動化運營公路,摩根好幾次懷疑自己還能不能保住一條命。 他早已忘卻了早起失眠的惱怒。 “請看,這就是斯里坎達山!”當他們繞過面前的丘陵時,司機自豪地宣布。 斯里坎達山還沉浸在黑暗中,沒有半點黎明即將到來的跡象。只有一條彎彎曲曲升向星空、仿佛奇跡般懸在空中的狹窄光帶,隱約地向人們宣告——斯里坎達山在這里!摩根知道,那不過是兩百年前安裝的路燈,用于引導朝圣者和游客們攀登世界上最長的梯道,可在他看來,這條同理性和重力作用相對立的光帶,似乎成了他密藏在心中的夢想的化身。在摩根出生之前的許多個世紀里,人們在他無法理解的理想感召之下,早已開始了他如今期盼著完成的偉業(yè)。而這,就是他們所筑起的、通向星際之路的最初幾級階梯…… 摩根不再感到困倦。他望著那條光帶逐漸靠近,逐漸分崩離折,成為一串閃爍不定的夜明珠項鏈。山峰黑沉沉的三角形輪廓在天幕上已隱約可見。它無聲無息地聳立著,給人一種兇神惡煞、陰森恐怖的感覺,仿佛這確實是天神們的住處,而這些天神已經(jīng)洞悉了摩根的來意,正鼓起全部力量與他作對。
后記
自我寫了以上的后記,十年過去了。在這十年間,太空工程這一特定的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雖然大多數(shù)進展依然停留在理論上。1979年,我在慕尼黑國際宇航聯(lián)合會第30屆大會上作了發(fā)言,總結了這個領域在當時的狀況(參見《太空梯:“思想實驗”還是打開宇宙的鑰匙?》,該文收人《升上軌道:科學的自傳》,約翰.威利父子公司,1984)。 如果不發(fā)生悲劇性的“挑戰(zhàn)者”號災難的話,現(xiàn)在稱為“太空系纜”計劃的第一期工程早已試行了,其辦法是在大氣頂層用航天飛機拖帶業(yè)載,貨物系于幾百公里長的纜繩末端。 至今已召開了幾次會議探討太空梯和太空系纜的應用,有關文獻多得不可勝數(shù),我不再能隨時跟進新發(fā)表的論文了??磥磉@種性質的裝置無疑可以吸取電離層的電能,并且具有其他多種用途,但是把這種裝置延伸到地球表面是否切實可行,這個問題還難下定論。 有些人甚至建議,可以從地面向上建造太空梯,辦法是采用一些多少令人毛骨悚然的工程計劃。這些計劃太復雜(也許絕密程度也太高),不便于在這里闡述。最近我偶然看到以前(1980年2月)一次電子函件討論會的打印材料,談到其中一種工程計劃,與會者有羅伯特·霍華德博士、漢斯·莫拉韋克博士、馬文.明斯基博士和洛厄·伍德博士。在會上,伍德博士斷言:“阿瑟.克拉克的‘通向外星之橋’可以在今后二十年內(nèi)建立起來,比他設想的時間提早兩個世紀,費用則會降低四個數(shù)量級!!!”伍德博士正在為戰(zhàn)略主動防御工程試驗核泵x一射線激光機,待他大功告成之際,或許能夠重新研究這個更加具有和平意義的活動領域。 說到激光機,我仍然想勸說讓一米歇爾·雅爾到西吉里亞來演示一番,但又生怕本地的賓館難以招架一百名以上的觀眾。比起超過百萬人參與的他在休斯敦“會合點”悼念“挑戰(zhàn)者”號機組人員的活動,西吉里亞的接待規(guī)模不可同日而語,而我有幸同“挑戰(zhàn)者”號機組人員有過交往。 愛爾蘭詩人理查德·墨菲寫了一本詩集,大致以西吉里亞濕壁畫為素材,題為《鏡壁》(布拉達克斯書局,泰恩河畔紐卡斯爾,1989)。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訪問蘇聯(lián)期間,我非常高興地在列寧格勒會見了極有魅力的太空梯發(fā)明人尤里·阿爾楚丹諾夫(參見《1984:春天》),我很高興尤里光輝而大膽的構想已經(jīng)得到了世人的承認。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大尺度上展開宏偉的技術想象,標準的克拉克小說。 ——亞馬遜網(wǎng)絡書店 阿瑟·克拉克是少有的擁有高瞻遠矚視野的作家……他是科幻小說界的巨人。 ——美國《紐約客》 最典型的克拉克風格——曲折的情節(jié)、豐滿的人物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震撼人心的技術設想。 ——美國《科克斯書評》 《天堂的噴泉》獲得星云獎和雨果獎雙項大獎肯定是實至名歸。它是科幻小說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著名幻想文學評論網(wǎng)站SF SITE
編輯推薦
《天堂的噴泉》是英國著名科學家兼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得意之作。是一首歌頌人類精神的偉大贊歌,是科幻“黃金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