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0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貝爾特 頁數:318 字數:253000 譯者:瞿鐵鵬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帕特里克·貝爾特的《二十世紀的社會理論》1998年出版后,好評如潮。本書可以說是對二十世紀人們對社會理論貢獻的全面的,綜合性的考察。作者在本書二十世紀社會理論領域中的大多數關鍵人物,以及眾多的社會理論流派,如功能主義,結構主義,符號互動論,擬劇研究、常人方法學和理性選擇理論等。 行家的評論是,該書公析水平高超,為讀者提供了百年來社會理論發(fā)展的清晰軌跡,且生動活潑,易于入門,是廣大希望了解二十世紀社會理論讀者的理想參考書。 本書的宗旨是批判地考察本世紀人們對社會理論所作出的各種貢獻。我認為,社會理論是對社會世界的作用的相對系統(tǒng)的、抽象的、一般的反思。不管這一定義多么基本,一系列后果還是產生了。首先,我將只討論達到高度抽象水平的理論。這肯定不是說,社會理論必定不依賴于對社會的經驗研究。當然,有些理論幾乎與經驗研究無關,而另一些理論則極為依賴經驗研究或具有經驗社會學的色彩。但是,不管它們是否以經驗為基礎,社會理論家的主要目的顯然是要創(chuàng)立理論,因此,社會理論的抽象性質與經驗社會學的實踐取向是有明顯區(qū)別的。第二(而且與此相關),我將探究達到高度一般性的理論。亦即它們旨在涵蓋跨越不同時期與不同社會的社會領域的方方面面。例如,它們會探討在任何社會——而不是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社會秩序是如何產生的。第三,社會理論具有成體系的特征。與單純的意見和信念相比,它們顯示出高度內在的一致性和一貫性。即使最近那些企圖擺脫宏大理論構造的嘗試也都是體系性的努力;它們并非只是各種意見的混合。 本書論述20世紀的社會理論,但這并非暗示有關該課題的一致看法在此以前還未產生。許多古代的和前現代的政治哲學家,把他們的政治議程建立在有關社會領域的高度復雜的觀點的基礎之上。此外,社會理論對在19世紀進程中作為獨立的學科的社會學的出現是極為重要的。奧古斯特·孔德、埃彌爾·涂爾干、馬克斯·韋伯和卡爾·馬克思(僅列舉少許人)都提出了極為精確的關于社會世界結構的觀點。然而,20世紀的社會理論,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與其先驅者完全不同的。為明晰起見,請允許我提出19世紀社會理論的處境與其在當代的地位之間的三種差異。第一,盡管孔德、涂爾干及其他人為社會學成為獨立的學科作出巨大的努力,但是他們沒有在理論與經驗研究之間探索出一條體制上的分界線。對比之下,在許多國家,社會理論越來越成為一門獨立的學術領域——明顯區(qū)別于經驗社會學。第二,社會理論越來越專業(yè)化。在19世紀,從事這一事業(yè)的是在與此密切結盟的領域(哲學或政治學)受過教育的人。很少有人占有學院的職位,允許他們培養(yǎng)其他人。無論是孔德、阿歷克西·托克維爾、馬克思、赫伯特·斯賓塞,還是格奧爾格·西梅爾,他們都沒有在學院里占有長期的職位。直到19世紀晚期,才有一些研究生院在社會理論方面提供正規(guī)的訓練。第三,社會理論現在跟政治行動的聯系不像過去那樣明顯。社會理論曾經是處理政治問題的工具。例如,孔德(在某種程度上還有涂爾干)想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的政治與經濟的騷亂之后,社會秩序是怎么能夠得到恢復的。托克維爾試圖弄明白,機會平等與自由怎么可能調和,而馬克思則旨在發(fā)展一種更加平等的、較少異化的社會模式。對他們來說,社會理論都不是其自身的目的;它被看作是處理當前政治難題的必要手段。社會理論跟政治生活現實的錯綜復雜的聯系在20世紀的進程中業(yè)已削弱。 我不妨簡略地闡述每一種思想流派的主要前提。20世紀的人多數觀點受到某些19世紀的先驅者的影響。結構主義(參閱第1章)和功能主義(參閱第2章)具有許多共同點,因為他們都采納了涂爾干的整體論的社會圖像。按照整體論的學說,要把社會作為整體加以研究,而且這個整體不能變?yōu)閮H僅是各個組成部分的總和。如孔德那樣,涂爾干強調,社會是一獨特的實體,即具有其自身復雜性的實體。因此,社會不能被看作是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們的單純的集合體。同樣,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都對社會系統(tǒng)的不同部分相互聯系的范圍,以及它們是如何對該系統(tǒng)作出貢獻的感到興趣。結構主義者探究制約和決定人們的行動和思想的基本的社會結構。每個個人本身并不是必然地感覺到結構的存在,而且他們更是難得意識到那些真正相同的結構的制約效應。另外,結構主義的社會理論家們經常運用語言作類比以便理解非語言的社會現象。他們通常依賴瑞士語言學家、結構語言學奠基人費爾迪南·德·索緒爾的著作來這樣做。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貝爾特,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社會政治研究室主任,著名的社會學家。
書籍目錄
導論1.無時間性的秩序及其成就:結構主義與生成結構主義 涂爾干的貢獻 索緒爾對語言學的研究 萊維-斯特勞斯的人類學 布迪厄的生成結構主義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2.生物學的隱喻:功能主義與新功能主義 早期功能主義 塔科特·帕森斯 羅伯特·默頓 新功能主義與尼克拉斯·盧曼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3.日常生活之謎:符號互動論、擬劇研究與常人方法學 符號互動論 歐文·戈夫曼的擬劇研究 常人方法學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4.社會秩序的巧妙實現: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諸種影響 結構化理論 評價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5.現在的歷史:??碌目脊艑W與系譜學 新的知識獲取概念 考古學 系譜學 評價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6.理性的擴展: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 諸種影響與早期著作 溝通行動理論 評價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7.“經濟人”理念的介入:理性選擇理論 理性選擇的說明 博弈論 理性選擇應用的實例 理性選擇理論的難題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8.正在削弱的基礎:實證主義、證偽主義與實在論 實證主義 證偽主義 實在論 進一步閱讀文獻與參考書目結論索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