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痛錄

出版時間:1998-5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作者:韋君宜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老共產(chǎn)黨員韋君宜晚年的回憶錄,是繼巴金《真話集》之后又一本說真話的書。她在病榻上完成的這本書不是一般的痛定思痛,而是大徹大悟。韋君宜早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她是那個時代中最有理想的激進青年,為了民族救亡,她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去了延安。半個世紀的風雨,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使她忍不住拿起筆,用知識分子的良知來記述她所經(jīng)歷的時代。她的回憶是真誠的,她的反思帶給人新的視角,給人以新的啟發(fā)和教益。

作者簡介

韋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1934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哲學系。1935年12月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到延安做青年工作,編輯《中國青年》,還曾在晉西北和陜甘寧邊區(qū)做過中學教師、報紙編輯、記者以及新華廣播電臺編輯等。解放后,擔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國青年》雜志總編輯,后調(diào)任北京市委文委副書記,主管宣傳工作。1954年調(diào)作家協(xié)會,擔任《文藝學習》主編。1960年調(diào)入作家出版社(后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后任副總編輯、總編輯、黨委副書記、副社長、社長。2002年1月因病去世。   一生創(chuàng)作出版了長篇小說《母與子》,中篇小說《洗禮》(獲中國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集《女人集》、《老干部別傳》、《舊夢難溫》以及散文集《老干部別傳》、《舊夢難溫》以及散文集《似水流年》、《故國情》、《海上繁華構(gòu)》等。但最為著名的則是其晚年所寫的回憶錄《思痛錄》和自傳體小說《露沙的路》。

書籍目錄

緣起一、“搶救失足者”二、解放初期有那么一點點運動三、我曾相信“反胡風運動”四、我所見的反右風濤五、“大躍進”要改變中國面貌六、“反右傾運動’是反誰七、一個普通人的啟示八、緩過氣來之后九、“文化大革命”拾零    (上)我這個走資派    (下)這些人的罪行十、當代人的悲劇十一、憶大寨之游十二、“取經(jīng)”零憶十三、那幾年的經(jīng)歷——我看見的“文革”后半截十四、編輯的懺悔十五、十年之后十六、記周揚附:韋君宜小傳必要的說明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除了馮大海之外,還挖出一個嚴望,這人只是作協(xié)一個打打電話,管管事務(wù)的秘書。又挖出一個束沛德,這個人年輕老實,是各級領(lǐng)導從周揚到張僖都信任的人,一直讓他在主席團和黨組開會時列席當記錄。忽然,據(jù)說主席團里開會的秘密被走漏了,于是一下子鬧得風聲鶴唳,每個人都成了被懷疑者。最后查出來原來是他!這樣“密探束沛德”的帽子就扣上了,記錄當然不能再當。人們在大樓拐角的那間僅可容膝的小屋里,為他放了個小桌子,叫他天天在那里寫檢查。而且好像還規(guī)定他必須開著門寫。因為我每次路過都見門是開著的,他背對著門伏案而書。    馮大海是“坐探”,已公布于全編輯部。我和黃秋耘一起到他家審訊了兩次,也審不出什么新花樣來。后來,就由公安部決定出示逮捕證,“隔離反省”了。所謂隔離反省,就是監(jiān)禁在我們編輯部旁邊的一間黑屋子里,有一個公務(wù)員看守著他。雖然他明明離我們只有幾米遠,但我們卻從來見不著他。偶然有一兩次,他由那個公務(wù)員押解著去上廁所,在甬道上被我們看見了。這個原來壯實高大的人,此時已經(jīng)變得躬腰駝背,面色灰暗,只知目不斜視地低頭走路了。他完全成了一個囚徒!后來我才知道,原來被派去看守他的那個公務(wù)員是有肺病的,每天和他在一起,硬是把肺病傳染給了他!他的牢獄生活足足過了一年多。最后是妻子離婚,本人放出之后“工作”了沒有幾天就趕上反右派。隨后,他又和“右派分子”們一路下去勞動了。    最后,幾乎大大小小的“胡風分子”都經(jīng)過公安部逮捕審訊,并判刑。馮大海除對我和黃秋耘最初講的那一番話外,實際上找不出什么“罪行”,所以算判得最輕的,只判了個開除黨籍留用(牛漢大約也是)。他被放出來,又回到了編輯部。當時我們編輯部參加結(jié)案的是黃秋耘,我不了解細情。但是我看得出這里面實在沒有多少真贓實證。而我自己對他進行了多少追逼,寫了多少“匯報”啊!不知不覺地,我心里那點人道主義的老毛病又犯了。當然,我還不敢想這案子是否錯了,只是覺得,即使參加了集團,但沒有多少具體罪行,如此處罰,未免太重。我還不知道原來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個反革命集團。    反胡風運動被說得最確鑿有據(jù)的是國民黨軍統(tǒng)局特務(wù)綠原,他是胡風反革命集團與蔣幫特務(wù)聯(lián)系的主要渠道。而他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即使是當時的材料也表明,他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向往抗戰(zhàn)的青年,在重慶報名參加過一個抗戰(zhàn)訓練班。進去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特務(wù)訓練班,趕忙想辦法逃脫了。直到1964年,綠原才從公安部放了出來。公安部交代我們,他還是個胡風分子。原單位中宣部不能要他了,分配給人民文學出版社,林默涵把他交代給我時只說了一句:“他這兩年學習德文,可以搞點翻譯”,別的什么也沒有講。我是出版社負責人,而這個綠原的所謂特務(wù)問題,沒有一個人向我做過一句交代。他沒有罪,我更無從知道。    后來,我在一位老保姆(也即一個正常人)的看護下,逐漸恢復。其實那成天批斗我的正常人,倒是不正常的。    街上燒餅店老板都被打成走資派,用印有毛主席照片的舊報紙包花生米的小販打成反動分子……都不必細說了。還說我自己的故事?!拔幕蟾锩敝埃遗既辉诩依锇l(fā)現(xiàn)了一本舊圖片冊,不知是院子里哪一家的東西,也不知是誰家孩子帶到我家來玩扔下的。只見大紅封面有個壽字,打開來那玻璃紙扉頁上有個小孩子用鉛筆瞎涂的帶胡子的美人,再往下看,這美人原來是宋美齡。這冊子是一本慶祝蔣介石生辰的畫冊,頭一頁是蔣宋二入畫像,后面是一些山水畫(大約是蔣氏家鄉(xiāng)寫生)。我看了看,扔在一邊了。我那位嬸娘楊奉筠把它收了起來。事隔多時,“文化大革命”來了。楊奉筠此時已不和我住在一起,她竟突然心血來潮,想起那本畫冊里有蔣介石、宋美齡,那不是國民黨嗎?家藏國民黨的畫像,不就是反共罪行嗎?于是她找了我家的老保姆趙貴芳,兩人在公園里好像研究反革命秘密似的碰了一回頭。當時楊述正在挨斗期間,對趙貴芳只說了一句:“我不知道?!壁w貴芳便把它用包袱包好,送還給楊奉筠。楊奉筠一見,更嚇得不知罪有多大。她把這事件報告了我社的造反派,說我私藏蔣宋照片。同時,因為害怕,她又將這畫冊撕碎毀掉了。這一來,一群年輕的造反派可找到了一件特務(wù)間諜案,說我是特務(wù),那本畫冊是我的特務(wù)活動證件。    這實在太荒唐了,我不能糊涂承認。于是我費工夫?qū)懥私f字說明,請他們考慮一下,這么厚重(一尺長,二寸厚)的一個本子,特務(wù)們會不會公然把它交給我這個已經(jīng)當了共產(chǎn)黨黨員干部的“特務(wù)”?如果給特務(wù)們都分發(fā)這種大冊子做證件,那恐怕得開辦特務(wù)發(fā)行部了。如不是他們公開發(fā)的,那只能說是我從延安帶出來的了,誰都知道我們是從延安徒步行軍到晉察冀的,一人一個挎包。我在挎包里裝上這個特務(wù)證件,首先背不動,即使我把別的都不要了,光背著它,那不是走一天就會被別人發(fā)現(xiàn)的嗎?那時夜晚都睡十幾人的火炕,可沒有單間旅館。    這些理由,我一面說,一面想笑。為這個打成特務(wù),自然可悲,但這種理由,怎不比滑稽劇還滑稽?最后他們雖然鬧了半天,還是說不過我,才算了。把這一案歸了楊奉筠,大概弄到1976年才結(jié)案。    其實很簡單,我還記得畫冊的出版處就是杭州美專。為蔣的生日,出一本以風景為主的畫冊,有什么奇怪?可能劉海粟、林風眠都會知道。但是我可不敢再拉扯別的人了。    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青年,在談?wù)撁佬g(shù)作品時鬧笑話,還不足為奇。最奇是在文學工作中滾了多年的知識分子老編輯,也寫出種種絕世奇文,簡直變成了文盲。記得我們有一位被“揪出來”的文友龍世輝,平常喜歡寫點寓言。有一篇寓言叫《白鶴的故事》,大約是說白鶴自以為了不起,其實他的作品不如普通的鳥兒。審查我們的造反派,說他這篇寓言是反黨,白鶴就是公然影射最高領(lǐng)袖。這就批斗起來。他矢口否認,于是造反派居然在批斗會上亮出了“物證”。什么“物證”呢?原來是從新華書店業(yè)務(wù)員嘴里問出來的二    第二次我又來取經(jīng),這回碰見了名人宋莎蔭。他知道我們是出版社來的,果然給了比較“優(yōu)厚”的待遇。沒有跟著參觀大隊進村,而由一位專門的講解員陪同,走得也慢點。不過,我們新看到的也還是差不多。看了“先治坡、后,治窩”,看了“苦人樹、樂人樹”,看了大寨展覽館,都是從報紙上找得到,背都背得下來的。    所以,后來那幾次,我本來沒有興趣再去了。那是沒法子,身負“任務(wù)”,不得不去。又屢次進村,屢次參觀,聽講解。記得其中一次,參觀了人造梯田,四個農(nóng)民連背帶抬一塊很大的石頭,吭哧吭哧安在半坡地下,當然,這樣的梯田很美觀。可是,田地由這樣的人工修成,我不禁不直感到,四個人用一下午的工夫安上四塊石頭,中國人的勞力真是比牛力馬力還要低賤了!當然,他們這樣苦干,對這種精神應(yīng)當佩服??墒钱斢忠淮芜M村,參觀到剛建成的“人工下雨”時,我可不能不當時就“哎喲”一聲了。這下雨的方法,原來是在一塊田的周圍,安裝了若干根自來水管。好像公園里噴草地的水管一樣,開關(guān)一開,管子噴出水霧。只是范圍太小了,只有一畝地大小。如果中國的田地都用這種方法來下雨,那中國非首先工業(yè)化到鋼鐵比農(nóng)田還要多才行。要不,哪里來這么多鐵水管?    下午回到縣城,已經(jīng)不早了,我不想再去跟這里的縣委宣傳部打交道,就說:“天不早了,人家也下班了,明天再說吧?!蹦俏慌阃男麄鞑扛墒聟s說:“這你不知道,昔陽的規(guī)矩和全國各地都不一樣,這里的一切機關(guān)都沒有上下班時間。早晨睜眼上班,晚上上床下班。這是老陳說的,農(nóng)民有什么上、下班?所以不論什么時候到機關(guān)都有人,不信你看看?!彼脑挼挂鹆宋业暮闷嫘?,我真在晚飯以后時間跑到縣委宣傳部去。果然燈火輝煌,雖然不是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人辦公,反正坐著幾個。有正看報的,見我們過來,推開報紙就談工作。不一會兒,還把宣傳部長陳明珠(陳永貴兒子)請了來和我見面。據(jù)他說,星期天也是這樣,他們沒有星期天。    這好不好?我不知道。也可能他們發(fā)動起了全體職工獻身的積極性。但是,這些人還是人。要他們不管家務(wù),一切推給老婆,也許可以。但要他們不管孩子,不休息一會兒,不買東西不上街,甚至不換衣服不洗澡,可就太難了。這不得不使人做出壞的推測:弄不好,天天都是星期天。    后來見到宋莎蔭,他請我們吃飯。就在縣委招待所里,里邊有間小餐廳,平時我們進不去的,他隨口叫菜,隨便叫人,一看就知道了這是真正的主人。然后他把縣里準備培養(yǎng)的幾個青年作者向我們介紹,他們不但要自己建設(shè)大寨,還要自己寫大寨。這幾位未來的作家,每人分配了一個題目,文章還沒有一個字,就這么跟編輯聯(lián)系上了。    以后,大寨就成了我們編輯部的人常去的地方。我也再去過,并沒看到太多新東西,卻是人越來越多,排場越來越大。我記得又一次去時,還看見穿藏族服裝、傣族服裝的……真是全國東西南北的人,無不來此瞻仰,來聽講解員那無數(shù)次的重復。我們也又看見一點新建設(shè),即“人造平原”,把上回剛修好的梯田,又推平了,讓它“平”的面積稍大一點。    宋莎蔭也再次和我見面,這次顯得熟多了。他跟我閑談,談老陳怎樣一回山西就到昔陽,談老陳家里的事。老陳給兒子陳明珠找了個很樸素的媳婦,陳明珠不要,要漂亮的。又談到他們關(guān)于大寨的宣傳計劃。關(guān)于這,老陳說了:“是你當副總理還是我當副總理?”顯然這計劃是宋莎蔭提的。    計劃不是區(qū)區(qū)一本書了,是一套叢書,有大寨史、大寨英雄列傳、昔陽學大寨典型錄、昔陽的英雄人物在山西各縣……當時我不知怎樣去完成這一大套任務(wù),而他說:“這是跟老陳商量好的,就要這樣成套。你們可以各處采訪,我們的作者也要出去跑?!边@時,這群年輕“作者”也已經(jīng)在賓館里出出進進,看樣子已經(jīng)脫產(chǎn)寫作了。我無法可想,只有含糊點頭,說以后再詳議。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必要的說明90年代初,一次我照例去探望病中的韋君宜同志,談到她寫的回憶錄。她當場把厚厚的一摞沉甸甸的、既有發(fā)表過的剪報復印件,又有她1986年發(fā)病后寫成的原稿(其中一部分找人抄過)的書稿交給我,囑我看看有無發(fā)表和出版的可能。回家后,讀著讀著,我越發(fā)感到這本書分量的沉重。我先后把稿子送給一些刊物,其中兩篇分別在《散文與人》及《精品》雜志發(fā)表過。此后,由于種種原因,書稿暫時擱淺了,一直保留在我手里。    現(xiàn)在,這本書終于得到出版的機會。遺憾的是,君宜同志第二次發(fā)病后,躺在醫(yī)院,雖然腦子非常清醒,說話和寫字卻非常困難,已無力把稿子作最后的檢查、增刪與補充。這項工作,只好由我這位書稿保管人來完成。我的工作之一是覓人抄寫她病中字跡欠清的稿子。此外,我還替她改正文中的個別筆誤或自以為欠妥的地方。由于無法征求她的意見,不妥處當然責任在我。    在慶祝君宜同志八十大壽的座談會上,大家對這本書出版的事情十分關(guān)心,敦促我盡快設(shè)法找出版社。這也是我的心愿,我衷心希望早日讓君宜同志看到樣書。                                                  牧  惠                                                1997年12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思痛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誠懇的說,這書在那個時代算還行的,畢竟文筆還比較質(zhì)樸。但如果放在當下,韋君宜的文字功底還蠻讓人失望的。不過對于文革前后缺乏了解的讀者還可以看下,就當稍微普及下常識。對作者本身來說能寫出來已經(jīng)是一種勇氣了,只不過假如對文革已經(jīng)形成比較透徹的見解的人,還是不推薦這本書了。我自己買了之后就蠻后悔的,當初我們老師推薦這書時可能把現(xiàn)在大學生的常識看的太低了。
  •   從文筆上看就是比較平實的文字;重點在于對那個時代的記述,讓人們對曾經(jīng)的瘋狂時代有個比較真實的了解并從中汲取教訓。
  •   對于我們逝去的曾經(jīng)的一段見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