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朱光潛 頁數(shù):120
Tag標簽:無
前言
新文化運動以來,文藝理論的介紹各新雜志上常常看見;就中自以關(guān)于文學的為主,別的偶然一現(xiàn)而已。同時各雜志的插圖卻不斷地復印西洋名畫,不分時代,不論派別,大都憑編輯人或他們朋友的嗜好。也有選印雕像的,但比較少。他們有時給這些名作來一點兒說明,但不說明的時候多。青年們往往將雜志當水火,當飯菜;他們從這里得著美學的知識,正如從這里得著許多別的知識一樣。他們也往往應用這點知識去欣賞,去批評別人的作品,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不少的詩文和繪畫就如此形成。但這種東鱗西爪積累起來的知識只是“雜拌兒”;——還趕不上“雜拌兒”,因為“雜拌兒”總算應有盡有,而這種知識不然。應用起來自然是夠苦的,夠張羅的。 從這種凌亂的知識里,得不著清清楚楚的美感觀念。徘徊于美感與快感之間,考據(jù)批評與欣賞之間,自然美與藝術(shù)美之間,時常自己沖突,自己煩惱,而不知道怎樣去解那連環(huán)。又如寫實主義與理想主義就像是難分難解的一對冤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亂墜的話。你有時樂意聽這一造的,有時樂意聽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難!還有近年來習用的“主觀的”、“客觀的”兩個名字,也不只一回“纏夾二先生”。因此許多青年膩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著一條道理,“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談”不出什么來。留心文藝的青年,除這等難處外,怕更有一個切身的問題等著解決的。新文化是“外國的影響”,自然不錯;但說一般青年不留余地地鄙棄舊的文學藝術(shù),卻非真理。他們覺得單是舊的“注”、“話”、“評”、“品”等不夠透徹,必須放在新的光里看才行。但他們的力量不夠應用新知識到舊材料上去,于是只好擱淺,并非他們愿意如此。 這部小書便是幫助你走出這些迷路的。它讓你將那些雜牌軍隊改編為正式軍隊;裁汰冗弱,補充械彈,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其次指給你一些簡截不繞彎的道路讓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訴你怎樣在咱們的舊環(huán)境中應用新戰(zhàn)術(shù);它自然只能給你一兩個例子看,讓你可以舉一反三。它矯正你的錯誤,針砭你的缺失,鼓勵你走向前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寫給你十二封信;他的態(tài)度的親切和談話的風趣,你是不會忘記的。在這書里他的希望是很大的,他說: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shù)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耀和那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第一章) 這卻不是大而無當、遠不可幾的例話;他散布希望在每一個心里,讓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訴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首詩的生命不是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讀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詩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保ǖ诰耪拢扒楦惺巧幌⒌模庀笠彩巧幌⒌??!淳翱梢陨?,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詩是做不盡的。……詩是生命的表現(xiàn)。說詩已經(jīng)做窮了,就不啻說生命已到了末日?!保ǖ谑徽拢┻@便是“欣賞之中都寓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第九章);是精粹的理解,同時結(jié)結(jié)實實地鼓勵你。 孟實先生還寫了一部大書,《文藝心理學》。但這本小冊子并非節(jié)略;它自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有些處是那部大書所不詳?shù)?;有些是那里面沒有的?!叭松乃囆g(shù)化”一章是著明的例子;這是孟實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論。他分人生為廣狹兩義:藝術(shù)雖與“實際人生”有距離,與“整個人生”卻并無隔閡;“因為藝術(shù)是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shù)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chuàng)造和欣賞都是藝術(shù)的活動?!彼f:“生活上的藝術(shù)家也不但能認真而且能擺脫。在認真時見出他的嚴肅,在擺脫時見出他的豁達。”又引西方哲人之說:“至高的善在無所為而為的玩素”,以為這“還是一種美”。又說:“一切哲學系統(tǒng)也都只能當作藝術(shù)作品去看。”又說:“真理在離開實用而成為情趣中心時,就已經(jīng)是美感的對象;……所以科學的活動也還是一種藝術(shù)的活動?!边@樣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體了。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shù)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shù)之中。這種“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 朱自清,1932年4月,倫敦。
內(nèi)容概要
在這封信里我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假若你看過之后,看到一首詩、一幅畫或是一片自然風景的時候,比較從前感覺到較濃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樣的經(jīng)驗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態(tài)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達到了。
作者簡介
朱光潛: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筆名孟實、盟石。歷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墩劽馈穼懹?932年,是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作者說:“在寫這封信時,我和平時寫信給我的弟弟妹妹一樣,面前一張紙,手里一管筆,想到什么便寫什么,什么書也不去翻看,我所說的話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強要你全盤接收?!睔v80年的時間淘洗,本書愈發(fā)顯出字字珠璣的名作本色。
書籍目錄
序 朱自清
開場話
一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
——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藝術(shù)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獵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美感與快感
五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美感與聯(lián)想
六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
——考證、批評與欣賞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與自然
八 “依樣畫葫蘆”
——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藝術(shù)與游戲
十 空中樓閣
——創(chuàng)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
——創(chuàng)造與情感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創(chuàng)造與格律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創(chuàng)造與摹仿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天才與靈感
十五 “慢慢走,欣賞??!”
——人生的藝術(shù)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馬或那匹馬所特有的個性則“瑣屑”不足道。假如你選擇某一匹馬來做模型,它一定也要富于代表性。這就是古典派的類型主義。從此可知類型就是我們在上文所說的事物的常態(tài),就是一般人的“自然美”。這種理想主義似乎很能邀信任常識者的同情,但是它和近代藝術(shù)思潮頗多沖突。藝術(shù)不像哲學,它的生命全在具體的形象,最忌諱的是抽象化。凡是一個模樣能套上一切人物時就不能適合于任何人,好比衣帽一樣。古典派的類型有如幾何學中的公理,雖然應用范圍很廣泛,卻不能引起觀者的切身的情趣。許多人所公有的性質(zhì),在古典派看,雖是精深,而在近代人看,卻極平凡,粗淺。近代藝術(shù)所搜求的不是類型而是個性,不是彰明較著的色彩而是毫厘之差的陰影。直鼻子、橫眼睛是古典派所謂類型。如果畫家只能夠把鼻子畫直,眼睛畫橫,結(jié)果就難免千篇一律,毫無趣味。他應該能夠把這個直鼻子所以異于其他直鼻子的,這個橫眼睛所以異于其他橫眼睛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才算是有獨到的功夫。在表面上看,理想主義和寫實主義似乎相反,其實它們的基本主張是相同的,它們都承認自然中本來就有所謂美,它們都以為藝術(shù)的任務在模仿,藝術(shù)美就是從自然美模仿得來的。它們的藝術(shù)主張都可以稱為“依樣畫葫蘆”的主義。它們所不同者,寫實派以為美在自然全體,只要是葫蘆,都可以拿來作畫的模型;理想派則以為美在類型,畫家應該選擇一個最富于代表性的葫蘆。嚴格的說,理想主義只是一種精煉的寫實主義,以理想派攻擊寫實派,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編輯推薦
《談美(繪本珍賞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