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梅新林 主編 頁數(shù):789
Tag標簽:無
前言
玄奘西行取經(jīng)是中外宗教史、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跡,在這一“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的奇跡身后,既產(chǎn)生了諸如《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樣的紀實性作品,也催生出了《西游記》這樣的虛構性小說。伴隨著其傳播與接受,《西游記》研究漸成風氣,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明金陵世德堂本的陳元之序堪稱第一篇對《西游記》作出比較精到分析的文章。自明至今,薪盡火傳,《西游記》研究成為古典文學研究中一塊豐厚的園地,但有明及清一代,始終以序跋、評點為主,個別論述雖不乏真知灼見,但就整體而言缺乏系統(tǒng)性與理論深度。歷史演進至20世紀,隨著西學東漸的浪潮以及文學界、小說界革命的逐步推進,《西游記》得到許多現(xiàn)代學術先驅的關注,從此步人其現(xiàn)代學術研究的進程。百年以來,學者們在《西游記》研究這片沃土上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站在21世紀新的起點上,返觀上一百年的《西游記》研究歷程,瞻望今后的研究前景,是我們在這個世紀之初所應進行的一項繼往開來的迫切工作。
內(nèi)容概要
這是本《西游記》文學研究論文集。 為便于編目及讀者的檢索,本書把入選論文按其主要內(nèi)容作了分類,上卷主要包括總論、作者研究、版本研究、淵源研究、影響研究五個版塊,下卷主要包括題旨研究、人物研究、藝術研究、文化研究四個版塊,另外最后本書收入了有關《西游記》是否童話小說的一系列文章,這是《西游記》研究中比較獨特的一個方面,也算是對當初編者們在《回視與超越》一文中提出的應加強“《西游記》與兒童文學的關系研究”的一種回應。 百年《西游記》研究之所以一脈相承,不絕如縷,即使在曲折行途中依然顯示出向前推進的態(tài)勢,乃是因為在研究進程中不僅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合奏,更有立場相左針鋒相對之爭鳴,思想與觀點的切磋與撞擊激發(fā)了《西游記》研究的活力,并使其一直保持了自我糾正、自我更新的能力。
書籍目錄
《西游記》百年研究:回視與超越(代序)上卷 《西游記》考證 《西游記》的演化 百回本《西游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也談百回本《西游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再談百回本《西游記》是否吳承恩所作 關于百回本《西游記》作者之爭的思考與辯證 吳承恩與明代心學思潮及《西游記》的著作權問題 云臺山、吳承恩與《西游記》 《西游記》中的淮安方言 《西游記》祖本考的再商榷 《西游記》版本探索 圍繞著元本《西游記》的問題——《西游證道書》所載虞集撰的“原序”及丘處機的傳記 論《西游記》的成書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成書時代考辨 論吳承恩《西游記》對《取經(jīng)詩話》的繼承和發(fā)展 目連變文、目連戲與唐僧取經(jīng)故事關系初探 《西游記》與元明清寶卷 《樸通事諺解》所引《西游記》考 論《西游記》續(xù)書 董說的“鯖魚世界”——略論《西游補》的結構、主題和技巧 《后西游記》的思想、藝術及其他 解構與創(chuàng)新——評海誠長篇小說《新西游記》 《西游記》在海外 下卷 《西游記》札記 談《西游記》中的神魔問題 《西游記》里的神魔問題 論《西游記》中神佛與妖魔的對立 把藝術從社會學的框子里解放出來——談神魔小說《西游記》的社會內(nèi)容 漫談《西游記》的主題和孫悟空的形象 也談《西游記》的主題 重新認識和評價《西游記》 《西游記》主題思想新論 《西游記》:奇特的精神漫游 取經(jīng):一個多重互補的意義結構 自由的隱喻:《西游記》的一種解讀 《西游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無支祁哈奴曼孫悟空通考 孫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評“化身論” 論孫悟空神猴形象的來歷 論孫悟空 孫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幾個問題 孫悟空形象的深層意蘊與民族精神 孫悟空形象的文化哲學意義 從孫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記》對悲劇和喜劇的超越 談豬八戒 整合的歷程:論唐僧形象的演變——兼及中國小說演變過程的理論意義 論唐僧的精神 論沙僧 從二郎神形象略窺《西游記》創(chuàng)作心態(tài) 牛魔王佛門淵源考論 《西游記》土地神形象的民俗考察 《西游記》的時間空間結構 論《西游記》藝術結構的完整性與獨創(chuàng)性 《西游記》:游戲筆墨的藝術結晶 略論《西游記》中的諷刺 中國敘述學開篇:四部古典小說新論 《西游記》的風格與禮樂文化的轉型 原型模式:《西游記》的成年禮 《西游記》:中國神話文化的大器晚成 宗教光環(huán)下的塵俗治平求索——論世本《西游記》的文化特征 論《西游記》與宗教的關系 《西游記》的三教合一和佛道軒輊 佛表道里儒骨髓:——《西游記》管窺再得 《西游記》研究 論《西游記》的童話特征 也談《西游記》中神話和童話的交融 《西游記》是神話和童話的交融嗎?——也談《西游記》的構成材料 《西游記》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兼評對《西游記》的幾種誤解 《西游記》的文學體裁特征 建立科學的“西游學”勢在必行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西游記》考證民國十年十二月中,我在百忙中作了一篇《(西游記)序》,當時搜集材料的時間甚少,故對于考證的方面很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這一年之中,承許多朋友的幫助,添了一些材料;病中多閑暇,遂整理成一篇考證,先在《讀書雜志》第6期上發(fā)表。當時又為篇幅所限,不能不刪節(jié)去一部分。這回《西游記》再版付印,我又把前作的《(西游記)序》和《考證》合并起來,成為這一篇。《西游記》不是元朝的長春真人邱處機作的。元太祖西征時,曾遣使召邱處機赴軍中,處機應命前去,經(jīng)過一萬余里,走了四年,始到軍前。當時有一個李志常記載邱處機西行的經(jīng)歷,作成《西游記》二卷。此書乃是一部地理學上的重要材料,并非小說。小說《西游記》與邱處機《西游記》完全無關,但與唐沙門慧立作的《慈恩三藏法師傳》(常州天寧寺有刻本)和玄奘自己著的《大唐西域記》(常州天寧寺有刻本)卻有點小關系。玄奘是中國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他二十六歲立志往印度去求經(jīng),途中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困難,出游十七年(628-645),經(jīng)歷五十多國,帶回佛教經(jīng)典六百五十七部。歸國之后,他著手翻譯,于十九年中(645-63),譯成重要經(jīng)論七十三部,凡一千三百三十卷(參看《改造》四卷一號梁任公先生的《千五百年前之留學生》)?;哿樗鞯膫饔?,——大概是根據(jù)玄奘自己的記載的——寫玄奘的事跡最詳細,為中國傳記中第一部大書。傳中記玄奘的家世和求經(jīng)的動機如下:玄奘,俗姓陳,緱氏人。兄弟四人,他第四。他的二哥先出家,教他誦習經(jīng)業(yè)。他后來也得出家,與兄同居一寺。他游歷各地,訪求名師,講論佛法,后入長安,住大覺寺。他“既遍謁眾師,備餐其說;詳考其義,各擅宗途。驗之圣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游西方,以問所惑;并取《十七地論》,以釋眾疑”。
后記
如果從明萬歷年(1592)世德堂本的刊刻算起,《西游記》已經(jīng)歷了四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山河更替,光影流轉,不變的是我們對《西游記》的熱愛,而在四百年《西游記》學術史上,20世紀無疑是最流光溢彩、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章:思想之活躍靈動,方法之新穎多樣,功力之沉穩(wěn)扎實,成果之豐厚壯碩,兼而有之。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醞釀,“《西游記》文化研究會”終于2007年7月在北京成立。這意味著《西游記》研究者不再單槍匹馬,而有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一級學會的依托。隨后,“《西游記》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創(chuàng)設于浙江師范大學,旨在整合高校研究力量,為“《西游記》文化研究會”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在學術委員會的工作議程中,第一件重點工作就是編選《20世紀(西游記)研究文選》(出版時定名為《20世紀(西游記)研究》),以此對《西游記》研究的百年成果予以回顧與總結。很多研究者都曾經(jīng)意識到,無論與“四大奇書”還是“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相比,《西游記》研究在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總結上都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真正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啟迪未來,當前《西游記》研究中出現(xiàn)的一些貌似標新立異而實則拾人牙慧的所謂“新說”,無不與不了解《西游記》的研究歷史有關。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不是無意義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