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陶家俊 頁數:495 字數:39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立足后殖民思想認同比較視角,從跨空間、跨文化、跨時代、跨學科的多維視角論述旅行后殖民理論,系統(tǒng)梳理黑格爾、葛蘭西、薩特、范農、薩義德、斯皮瓦克等思想大師的經典著述。以主體、文化聯(lián)合、后殖民人本主義三大理論命題為藥引,勾畫后殖民思想認同的輪廓和內在聯(lián)系。比較視野中的后殖民挾黑格爾以降的西方思想現(xiàn)代性啟蒙之力,又與西方現(xiàn)代思想多重對話,多源紛起,飛散傳播,演繹出主/奴辯證哲學、屬下階層研究、世界性/世界化后殖民文本政治論、族裔散居研究四種理論范式、四種思想訴求。后殖民鍥而不舍地顛覆、改造黑格爾的主/奴暴力哲學、葛蘭西的屬下階層理論、西方傳統(tǒng)的文學模仿論和哈貝馬斯的公共空間理論,重估全球化、現(xiàn)代性、后結構、后現(xiàn)代理論思潮及其偏激、狹隘的倫理價值導向。
作者簡介
陶家俊,四川蒼溪人,1967年生。先后就讀于四川外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人文研究所?,F(xiàn)任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處處長,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英國小說、西方文論、后殖民研究、文化研究。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多維視野中的后殖民 第一節(jié) 文學后殖民:從英文研究到后殖民文學 一 英文研究的危機 二 后殖民文學研究 第二節(jié) 后殖民理論:歷史與思潮 一 理論轉向之說 二 后殖民理論發(fā)展三階段 三 后殖民的理論資源 第三節(jié) 后殖民的后馬克思主義批判論爭 一 “民族寓言”論的陷阱:艾哈默德的杰姆遜批判 二 后結構死局:薩義德的思想含混 三 晚期現(xiàn)代性的后殖民文化邏輯 第四節(jié) 含混、歷史書寫與后殖民氛圍:“后殖民”概念之爭 一 肖哈特論“后殖民”含混 二 普拉卡什論后殖民歷史書寫 三 麥克林托克論歷史進步修辭的陰影 四 德里克論后殖民氛圍 五 斯圖亞特霍爾的邊緣思考 第五節(jié) 文學的后殖民文化批評:重視維多利亞文學研究 一 伊琳奧康納的《后一后殖民批評序言》 二 普麗婭喬西的消費詩學經濟理論 結論第二章 對話與超越:旅行后殖民理論 第一節(jié) 旅行理論 第二節(jié) 文化間性:當代批評理論中的接觸空間論 一 詹姆斯克利福德的旅行文化論 二 嘉貝麗施瓦布的文化他者論 三 文化間性 第三節(jié) 主體間性:當代批評理論中的主體間論 一 巴赫金的主體對話論 二 ??碌闹黧w定位論 三 德里達的主體延異論 第四節(jié) 后殖民思想認同第三章 主/奴辯證演變 第一節(jié) 主/奴辯證思想的緣起、復興和變異 一 黑格爾的主/奴辯證哲學 二 主/奴辯證哲學的擺渡人——亞歷山大柯杰夫 三 他者凝視的暴力:薩特主/奴辯證哲學新解 ……第四章 屬下階層、歷史、性別第五章 世界性/世界化:后殖民文本政治論的兩大根源第六章 族裔散居:走向差異對話附錄一 后殖民思想家小傳附錄二 后殖民關鍵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多維視野中的后殖民背北面南,站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古城墻上,你身體右側是地中海,是環(huán)擁地中海的歐洲,是西方;左側從蘇伊士運河延伸向海天茫茫之處的是印度,是中華,是東方。但是晨風中漫步在南加州的長灘或拉古納海灘,晚霞滿天之際沿加州45號公路從北往南驅車疾馳,你的左側是太平洋,是太平洋彼岸的東方大陸;右側是歐洲人眼中的新世界,是融合了光榮與夢想、自然與技術文明的美國,是繼歐洲之后西方世界新的中心。東方與西方,西方與東方,同一個身體在不同的地理空間感受到不同的空間方向組合,體驗到空間秩序的相對性。這是地理空間在人的身體定位過程中留下的印跡:東方不再是絕對的東方,不復有曾經令人魂牽夢繞的那副面孔;西方不再是永恒的西方,褪去了白色神話的面紗,洗掉理性和啟蒙的鉛華,不復有昔日太陽神般令眾生膜拜的威嚴和令人炫目的光芒。上升到理論反思的高度,這種身體和地理意義上的相對性就變成了批評視野的相對性,涉及理論闡釋和閱讀的多重視角和視界融合。多重視角和視界融合既能揭示單個視角的局限和盲點,將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放在新的思想熔爐中重新熔鑄,又能搭建起新的心靈和思想的嘹望臺。尼采將這種精神生命之旅上的重生涅槃現(xiàn)象稱為“永恒循環(huán)”。接受美學大師伊澤爾則將之理解為“回返式循環(huán)”或“旅行差異”。
編輯推薦
《思想認同的焦慮》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