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生產方式及其演變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正風  頁數:369  字數:32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學史和科學政策等多維視角,系統考察了科學知識生產方式及其歷史演變。明確提出“實踐建構論”的科學觀,分析了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內涵和動態(tài)結構,科學知識生產方式演變的動力機制和發(fā)展階段。具體考察了不同發(fā)展階段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特點及其演進程歷程,研究了科學體制化和職業(yè)化的內在機制,探討了當代科學與政府、企業(yè)與大學的新型關系,揭示了當代科學知識生產方式變革的動力與總體趨勢,以及當代科學共同體及其行為規(guī)范的變化。    本書可供科學技術哲學及相關領域學者參考,同時也可作為科學技術哲學及相關專業(yè)碩士、博士研究的教學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言:論題的提出與本書的任務  一、論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二、對幾種研究視角的分析    (一)對哲學認識論研究視角的評析    (二)對科學社會學研究視角的評析    (三)研究視角的融合及其新發(fā)展  三、唯物史觀與科學知識生產    (一)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觀的分析    (二)唯物史觀對科學社會學的深刻影響    (三)科學知識生產方式:待深化的研究  四、一種“實踐建構論”的科學觀    (一)科學的實踐性與理智主義的局限性    (二)科學的建構性與社會建構論的局限性    (三)“實踐建構論”與理解科學的新視野  五、本書的任務與結構安排第二章  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理論分析  一、科學知識與科學知識生產    (一)科學知識及其理解維度    (二)作為生產性活動的科學    (三)作為生產性制度的科學  二、科學知識生產的基本特點    (一)創(chuàng)造性與規(guī)范性    (二)整體不確定民生與部分可設計性    (三)個體性與社會性    (四)自主性與依存性    (五)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  三、生產方式的內涵及其屬性    (一)生產方式的內涵    (二)生產方式的屬性  四、科學知識生產方式及其系統結構    (一)行為主體及其互動    (二)認知模式及其轉變    (三)技術要素及其意義    (四)組織形工及其根據    (五)制度安排及其功能    (六)要素間的相互關聯  五、科學知識生產方式變革的動力機制    (一)影響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    (二)科學知識生產方式變革的動力機制    (三)科學知識生產方式演變的分析線索第三章  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歷史演變  一、古代社會中科學知識的生產方式    (一)“經驗試錯式”科學知識生產    (二)“哲學思辯式”科學知識生產    (三)兩種傳統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比較  二、近代“實驗型”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確立    (一)科學知識生產價值的重新認識    (二)“實驗型”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特征  三、科學體制化的進程及其意義    (一)科學體制化及其結構    (二)科學體制化的早期形態(tài)    (三)科學職業(yè)化的機制與意義第四章  當代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變革第五章  結語:本書的結論與待展開的研究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知識生產方式及其演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